日本江戶時代結束了漫長戰爭後,庶民最關心的莫過於無病無災,江戶幕府也迎向需要迎合農業發展振興醫學的局面。在農業與醫學研究上的興盛,推動了動植物方面的學問興起,又因德川幕府的政策與愛好,各藩積極調查編纂全國動植物的圖譜,也從國外進口了許多高價書籍來研究,讓日本發展出了獨特的植物文化,從貴族、庶民到武士皆參與其中,觀察、記錄自己種植的植物蔚為風潮,而當時風行的木板畫、浮世繪的形式更助長了此一風氣。
博物學及博物圖譜的創作熱潮以及所產出的大量作品,奠定了江戶末期及明治初期現代博物學及之後生物學的堅實基礎。《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收錄了許多當時繪製的圖譜與畫卷,不但具有藝術價值,在照相技術尚未發展普及的年代,如此精細的圖畫紀錄無疑是認識當時生物樣貌的重要參考資料。本書精選該時期代表性畫家的四十二件圖譜卷軸及其中的插繪、共500張珍貴的工筆彩圖,各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簡歷和作品資訊均有詳細的述說,呈現出藝術與博物知識的完美結合。
書中大致分為植物、鳥類、野獸、昆蟲和魚貝等類別,舉凡原生、外來、培育的物種均涵蓋於內;以用途而言包括藥材、食用蔬果、觀賞動植物等多類物種。在表現上,融合繪浮世繪及西洋畫的技法,藉助木刻版畫及臨摹描繪方式,對每種動植物的形象精準描繪,藥材各部分細節的描繪更為詳盡。
想看更多絕美細膩的珍貴彩圖皆在《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從珍貴的500張工筆彩圖中欣賞日本近代博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