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021臺灣文博會總策展人林昆穎、設研院副院長艾淑婷!每個微小相信,匯聚成島嶼向上的力量

從2010年開始,每年四月舉辦的臺灣文化創意設計博覽會(簡稱臺灣文博會),總能以緊扣時代精神的命題,匯聚島嶼上的文化創意能量。在2020年因疫情暫緩一年後,今年四月,臺灣文博會將以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帶我們重新認識這座我們身處的「從微小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微小機制如何匯聚成島?臺灣文博會葫蘆裡賣的又是什麼藥?讓總策展人林昆穎、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來說分曉!

【清楚描述自己,便是自信的開始!總策展人林昆穎】

相較於過去幾屆臺灣文博會的濃厚人文色彩,今年臺灣文博會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則結合理性「數據」與感性的「廟」,以充滿衝突感的文字組合讓人耳目一新,也更加好奇:究竟什麼是「數據廟」?

當微小的相信,匯聚成豐沛能量

「其實『數據』就是人類行為被記錄下來的痕跡;『廟』則是信仰具象的載體。」本屆臺灣文博會總策展人,也是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的昆穎認為,在數位時代中,每個人都是一座資料庫。「信仰其實是一個個數據匯聚起來的結果。這一個個數據可以匯聚成一股力量,就像一間廟宇有很多信眾,每個信眾祈求的不一樣,但可以匯聚成共識。」


也因此,「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主張,台灣是由微小的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這些「相信」以不同的行動來表現,像是疫情下眾志成城的防疫成績,便是最佳註解。「防疫這件事,其實就是每個人好好洗手、戴口罩,透過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達成防疫的終極目標。」

清楚描述自己,是自信的開始

微小的相信機制可以匯聚成共識,而當我們將共識形成的過程反向拆解成「數據資料庫彙整」、「主題式分析」、「達成階段性共識」、「創造形象與價值」的數據流程,更能幫助我們清楚描述自己。對於昆穎而言,「能夠清楚描述自己,就是自信的開始。」而了解自己、產生自信,更是當代台灣的當務之急。

1J6A6910

「過去台灣的製造色彩很強,我們做事都以服務他人為主。但是當我們開始自己談品牌時,必須去討論品牌是什麼,去了解從原料、製造到行銷企劃的流程是什麼。這些東西統合起來,就是一個品牌的形象。而這整個過程要被更多人理解,我們才能好好評論、好好相信我們正在做的事。」昆穎說道。

拆解日常行為,用數據匯聚共識

也因此,今年臺灣文博會邀請所有觀眾,一同走進華山文創園區的年度精神主題館「相信律」,藉由實體動態表演和聊天機器人(Chatbot)進行虛擬問答,一起重新拆解、認識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承諾」、「評論」、「練習」、「分享」四種微小行為,調配出相信的配方,體驗這場認識自己的數據流程。


「承諾、評論、練習、分享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事,看似簡單,卻會一直累積。」昆穎解釋,「我將這四種微小行為稱為成四個『相信的瞬間』,帶領大家重新去體驗。這樣的體驗包含理性流程觀看和感性展演,理性、感性不斷對照,觀眾更可以透過聊天機器人進行互動與體驗。」

正如年度主題開宗明義地說道,台灣是一座從微小相信機制所匯聚的島。當我們以數據流程重新拆解自己的每項微小行為,正是洞見自身本質的起點。如今年臺灣文博會主視覺,以細小的點線匯聚成希望與相信的光芒,我們也相信,當每個微小相信不斷匯聚,將足以推動文化演進,而這正是屬於台灣,蘊藏於你我身上的超級力量!

Profile|林昆穎

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華麗邏輯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以跨域藝術家、文化導演與策展人身份,專注於當代議題論述、藝術產業與科技表演編導中,實踐社會共創的跨域呈現。

【不只防疫第一,更讓世界看見台灣設計原創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

臺灣文博會分為「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三大展區,除了華山展區的文化策展外,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每年也都以設計品牌商展、IP圖像授權吸引洶湧人潮。歷屆參展品牌中更有榮獲德國iF設計獎、日本紅點設計獎的咖啡道具品牌[bi.du.haev]、展現阿美族工藝設計美感的Kamaro'an、攜手工廠老職人與新銳設計師的日常器具品牌ANTOU岸頭等,以多元豐沛的設計力,收服國內外買家的心。到了今年,2021臺灣文博會更強調商策合一,結合華山的「數據廟」、松山文創的「匯聚宮」、花博爭艷的「萬神殿」,緊緊扣合國家級文化論述力與蓬勃的文創設計產業,為島嶼的文化設計力再推一把!


商策合一!以國家級文化論述力帶動設計產業

事實上,臺灣文博會在2010年首次舉辦時,便是以大型商展平台為定位,到了2016年逐步引進概念策展,今年則強調商策合一。談及這些年的轉變,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認為,這跟台灣的產業發展大有關聯。

「台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製造業的環境中,對於如何透過品牌引領生活風格相對陌生。我們希望透過臺灣文博會這樣一個在國內的國際平台,以國家論述文化的形式,為台灣開拓一條生路。」艾淑婷表示,「這幾年臺灣文博會在國際上都有很亮眼的表現,各國也看到我們的文化論述力和原創力。也因為這樣,我們更覺得要在這個時候,將文化策展與商業扣連地更緊。」


也因此,今年在三大展區將呼應年度主題「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結合消費者數據與品牌、IP圖像授權展覽。像是主辦單位將在「萬神殿」蒐集觀展期間造訪的民眾數據,分析他們喜歡怎樣的IP,最終將分析結果回饋給參展品牌,讓品牌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粉絲輪廓。與此同時,華山各大館區的策展也將結合線上選品,讓體驗文化主題的觀眾,也可以接觸到更多台灣設計品牌。

市場沒有消失!後疫情時代推動情境式線上展

對於國內買家,臺灣文博會以數據蒐集,讓品牌與消費者靠得更緊;然而,對於疫情下無法來台的國際買家,我們又該如何拉近台灣品牌與他們的關係?對此,其實台灣設計研究院早有對策。「國外買家進不來,但我們可以線上交易。線上交易最簡單的模式就是直接視訊,但我們更想趁這個機會,讓本土品牌和國外買家做演說。所以我們蓋了一個Film Studio,讓本土品牌透過迷人的表演,引起買家興趣、吸引對方發問,同時也要準備好Buyer Sheet,讓國際買家清楚了解報價。」不只如此,有別於實體展覽依商品種類做功能性劃分,線上展覽則將選品分為Stay Home、Outdoor Lifestyle、Working Anywhere三大主題,希望以呼應後疫情時代的情境式策展,讓本土品牌設計更切中國際買家需求。


「其實在疫情之後,市場沒有消失,只是轉變而已。像是線上、線下交易金額改變,或是買家購入的品項改變。」多年來帶領台灣品牌進軍國際的艾淑婷如此分析,「至於『買家出不去』的情形,其實全世界都一樣,所以當台灣有這樣的國家平台,就要更努力去找出帶動交易市場的各種可能。」

不只防疫NO.1,更讓世界看到台灣文化實力

在台灣設計研究院透過線上邀請超前部署下,今年買家人數並未因疫情受到太大影響,反而以疫情為契機,讓台灣的文化設計產業,發展出數位行銷的生路。「我們過去常覺得台灣人缺乏自信,認為我們是小國,」艾淑婷說道,「但是在疫情時期,我們優秀的防疫能力,讓全世界看到台灣。我們也希望世界除了看見我們的防疫力,更透過臺灣文博會看到我們的文化、設計能力。」


正如過去臺灣文博會,試圖為台灣在製造導向的歷史脈絡上另闢蹊徑;2021臺灣文博會更化疫情危機為轉機,結合島上引以為傲的科技數據和文化論述力,為設計品牌的未來奠基,更讓世界看見不一樣的台灣軟實力!

Profile|艾淑婷

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學美美學計畫導入設計思考創新校園改造模式,2020獲得日本Good Design Best 100、金獎及全場大獎。此外,亦推動公共服務創新和地方及社會創新,如衛生所再設計、T22鶯歌產地復興計畫等。

文|郭慧

攝影|蔡耀徵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更多設計風格解析與精彩內容,皆在La Vie 2021/4月號《設計風格怎麼來?》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力」田中登場!沉浸式走入製造現場,感受7座產業聚落的真實節奏

Made in Changhua 不只是製造的標籤,更是一種品質的承諾、一種持續向世界延展的地方力量。在 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架構下,彰南展區以《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為題,深入梳理在地產業脈絡,展開一場設計對地方製造文化的再詮釋行動。

彰化的力量,不是硬碰硬的對抗,也不是被動的追隨,而是一種能在進退之間找到節奏的巧勁——「游刃有餘」。

這樣的力量,來自於三個支撐彰化製造的核心精神:韌性(Resilience)、協作(Collaboration)、創新(Innovation)。韌性是生存的基因,使地方產業能在市場與時代變遷中持續轉動;協作是運作的模式,串起村落工廠間緊密而高效的分工網絡;創新是前進的動能,讓傳統工藝不斷跨域升級,開展出新世代的製造想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為題,重新理解這片土地的製造能量。(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產業考古為起點 ,解鎖彰化製造力

由財團法人嶺東科技大學、 樸實創意策劃,策展團隊實地走訪超過 60 家工廠,細緻梳理在地產業的脈絡與故事,以7個切角深入剖析 Made in Changhua 的核心產業與重要精神,展覽打造七座產業聚落,帶大家看見無所不在的「彰化力」。

以七座產業聚落為敘事節點,涵蓋「紡織」、「科技農業」、「車輛與零組件」、「水五金」、「生活」、「循環永續」與「隱形冠軍」等主題。觀眾在穿梭與探訪之間,將看見設計如何轉譯產業精神,讓「Made in Changhua」不僅是一個地理標籤,更是一種以柔制剛、游刃有餘的文化力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彰化力》不僅是一場展覽策劃,更是一場對地方產業精神的凝視。(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鋼管加工、焊接、零件製造到組裝,車輛與零組件展示彰化完整與完美的產業鍊協作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沉浸式走入製造現場,感受產業的真實節奏

本次展覽位於彰化今年全新落成的「國際展覽中心」,佔地約 800 坪,如同一座開放式廠房,為策展提供寬闊而純粹的空間基底。策展團隊以「工廠地景」作為場域隱喻,運用在地製造的管材構築出象徵「工廠屋頂」的聚落結構。觀眾步入展區,如同走入彰化的製造場域,在鋼構與光線之間穿梭,體驗地方產業的日常節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象徵產業聚落的斜屋頂,就像在彰化的工廠地景中漫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彰化農牧業結合AI灌溉、智慧感測、無人機與自動化牧場,導入科技精準力,實踐高效永續的產業效能。(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為了重現製造現場的真實感受,策展團隊導入真人等高的沉浸式投影裝置,以平視視角拍攝工廠影像,搭配機械運作的節奏聲響,營造出一場以聲影交織的沉浸體驗。每一次金屬敲擊、每一段機械律動,都是產業文化的脈搏,讓觀眾不僅看見,更能「聽見」製造的力量。讓「Made in Changhua」從靜態的名詞,轉化為動態的生命現場。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真人等高的投影、機械生產的聲響,營造身歷其境的沉浸體驗。(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沉浸體驗打造展區,展現彰化離岸風電完整循環系統,風起順勢的永續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透過影像讓觀眾不僅看見,更能聽見每個製造的背後的故事。(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以線性展開探索,打造一場來自彰化的產業劇場

展覽以「紡織」開場,象徵彰化產業的源起與精神。以來自彰化在地的織帶打造中央藝術裝置,象徵著地方產業的連結與延續,每一絲線、每一縷張力,同時展望著無形的柔韌力與永續張力。裝置中央可見歷史半自動織襪機與現代全自動織襪機並列運轉,透過一場跨越時空的演進,具象化了彰化紡織產業在時代變遷與技術創新中的柔韌實力。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藝術裝置的織帶來自彰化在地,象徵著地方產業的連結與延續。(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紡紗、織布、染織到成衣,彰化擁有完整的紡織聚落。(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個別工序到整體系統,產業協作力的具象化

彰化產業的力量不在於單一品牌的壯大,而在於緊密串連的協作網絡。從鄉鎮到鄉鎮,無數中小工廠形成上下游分工的生產鏈,構築出一種高度協作的製造生態。這股「協作力」也在展場中被具象化。直觀呈現產業聚落間的細密關聯。觀眾不僅能看見零件如何被組構成形,更能理解每一環節背後的合作關係——這正是彰化製造的核心能量所在。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不僅看見產品如何被組構,更能感受一個地方如何因協作而運作。(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涵蓋鑄造、加工、組裝到出口,彰化展現剛柔並濟的水五金工藝力。(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展覽現場以設計之力,讓隱形冠軍不再隱形

展覽以真實運作的機台與動態影像,還原工廠現場的節奏與智慧,讓製造不再遙遠。觀眾能以最直覺的方式理解產業運作邏輯,並透過精煉的圖像與互動內容,將專業知識「打包帶走」:轉化為日常生活中可被理解與收藏的產業記憶。策展團隊以設計之力,讓那些長久隱身於供應鏈背後的冠軍產業,真正被看見。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真實運作的機台與影像,還原工廠現場的節奏與智慧,讓製造不再遙遠。(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食品加工到保養生技,彰化製造支撐日常所需,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打包帶走一份彰化製造的日常

展覽以「體驗」作為收尾,邀請觀眾親身參與彰化製造的現場。由在地企業飛絡力提供的具科技互動的夾娃娃機,融合機械手臂的精準控制與娛樂互動,象徵製造技術從工業走入日常生活。觀眾不僅能操作機具、觀察系統運作,更能「親手帶走」一份彰化製造的紀念物,作為參與這場產業旅程的具體記憶。在這裡,製造不只是技術,而是一種可被觸摸、被體驗、被帶回家的地方智慧,平日入場更有限量的彰化製造來賓禮 !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融合機械手臂精準控制與娛樂互動,象徵製造技術從工業走入日常生活。(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展場內有多處體驗空間,觀眾能操作機具、觀察系統運作,讓製造成為一種可被觸摸、被體驗、被帶回家的地方智慧。(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在這場展覽中,「彰化力」被轉譯為品牌價值;Made in Changhua,不只是製造的標籤,更是一種品質的承諾、一種持續向世界延展的地方力量;它根植土地,卻以柔韌與節奏支撐著台灣的今日與未來。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力 Made in Changhua」展區

展覽地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展覽日期|10.10 Fri. - 10.26 Sun. 週日~週四 10:00 - 18:00、週五~週六 10:00 - 20:00

資料提供|樸實創意、文字整理|Sunnie Wang

在美術館走入工廠現場!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以設計視角轉譯彰化製造的浪漫

在美術館走入工廠現場!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以設計視角轉譯彰化製造的浪漫

如果要理解「台灣製造」的形成與演進,那麼就無法忽略彰化這座城市。2025台灣設計展「製造行」展區—— 《八角產業學 The Made》,以「從已知,開啟未知」為策展主軸,回望彰化從巷弄工廠與田野製造,奠定台灣製造的根基。

戰後的彰化,憑藉肥沃的土地,開啟了食品罐頭、紡織、水五金等製造業的序幕。「客廳即工廠」的草根生命力,讓鄉鎮與田埂之間編織出綿密的產業鏈。從農業轉向工業,不僅是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支點,更孕育出「台灣製造 MIT」的靈魂。這股穩健而深厚的能量,源自彰化中小企業獨有的「群體戰」精神。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全球超過半數的水龍頭、高階自行車與零組件產業,以及跨足國際的織品與汽機車零件品牌,都誕生自這片土地。工廠散布於巷弄與田野間,家族企業隱身鄉村村落,看似分散,卻以「一通電話調貨、一句話出貨」的默契緊密連結,構築出台灣製造最堅實的底氣。

1F入口處 — 掀開彰化製造現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入口處 — 掀開彰化製造現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深入走訪彰化在地廠商

本次展覽由中間研究室策展人郭中元帶領團隊,深入走訪超過彰化25家在地廠商,包括:大通電子PX、中衛CSD、鉅輪實業Birzman、青漢藝業CHIING HANN等,從田野訪談到產線觀察,採集現場聲音,讓展覽成為一場以設計美學,轉譯出製造現場的人情味與製造浪漫。

八角產業學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產業學主視覺海報(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3F過道八角產業線索牆(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1F-3F過道八角產業線索牆(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以「八角」作為產業的觀察語彙

《八角產業學 The Made》以「八角」作為觀察彰化產業的視角,並提煉出8個DNA精神:鍛造力、群體戰、國際觀、傳承道、機動性、調度術、塑造力與製造王,這些都是構築起彰化的產業宇宙。這不僅是一場哲學層面的探問,每一個切角,都是對製造精神的致敬,也是對地方創造力的再定義。

在台灣製造之前,是彰化製造(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在台灣製造之前,是彰化製造(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展覽亮點一次看

1F 製造現場:八角工具櫃

從一切產業的開始——黃銅,到汽機車零件、紡織、自行車零件、水五金等,8個工具櫃串聯彰化的製造基因。每一個櫃位皆配置影像螢幕,匯聚團隊踏查紀錄;旁側陳列展品,從原料、零件到成品,讓觀者貼近平日無法看見的製造現場。

八角工具櫃(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工具櫃(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未來軸線:八角輸送帶

本區以「Select 選品」為概念,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樣貌與創造能量。從日常中可見的水龍頭、打氣筒、行車記錄器與煞車系統,本展以「爆炸圖」的形式拆解零件,揭示隱藏於工廠之間的協作默契與設計精神。在輸送尾端更設有車鈴互動裝置,輕輕按下車鈴,清脆的聲響將會觸發多媒體影像,流動的抽象畫面隨著聲音與節奏變化,將展現出產業的律動與生命力。

八角輸送帶(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輸送帶(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以「Select 選品」的方式,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面向。(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以「Select 選品」的方式,展現彰化產業的多元面向。(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折射生活與製造:八重軸心- 88 視角

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廖浩哲團隊合作,以腳踏車架與煞車線為骨架,堆疊出一座象徵產業能量的金屬裝置。結構表面嵌有88部行車記錄器,鏡頭朝向四面八方,捕捉不同地景與路徑的片段,交織成多視角的觀看系統。高密度的堆疊象徵力量的聚合,也代表著地方產業長年累積的默契與張力。

3F 八重軸心- 88 視角(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3F 八重軸心- 88 視角(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人情味的製造浪漫:八角劇場

「製造」不只是加工與生產,它是一種將理念、價值、文化、美學與生活方式,轉化為實體物件的能力。所有的製造,最終都必須回歸到「人」。從農田起家、建立工廠,到家族事業代代相傳,創辦人傳承的不只是製造知識和技術,更是經驗與智慧的累積。而新世代的接班人,則協助家族企業拓展版圖、提升品質、甚至跨界佈局,帶領產業邁向與時俱進的未來。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八角劇場(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5台灣設計展「八角產業學」展區

展覽地點|彰化縣立美術館1F、3F
展覽日期|2025.10.10~26

資料提供|中間研究室、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