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藝術拍賣輕鬆入門!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親解新手須知

蘇富比線上藝術拍賣_01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世界經濟,改變業態的產業實在不少,藝術品線上拍賣會,去除了競拍者的時空障礙,屢屢刷新拍賣記錄,網路平台也提供新手藏家很好的入門機會。這次我們邀請到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Felix Kwok)談談新手藏家如何輕鬆入門線上拍賣? 

在藝術品拍賣業界累積豐富經驗的Felix,2012年加入蘇富比,曾見證多場藝術品拍賣的他,也親眼見證了疫情對藝術品拍賣產生的影響。疫情延燒至今,將經營模式比重放在線上拍賣、網路行銷的蘇富比,2019年官網上的網路拍賣專場只佔所有拍賣的30%,一年之內,網路拍賣專場的佔比已經飆升到70%;到現在透過網上競投的比例,已經超過80%。此外,網路競標沒有時間跟地理限制,對於新手藏家來說更容易入門! 

蘇富比線上藝術拍賣_01
2020年7月蘇富比於倫敦舉辦名為「林布蘭到李希特」的夜拍專場,採用數位線上方式呈現,締造拍賣成交總金額約56.5億台幣的成績。

迎接網路世代的線上拍賣

談及線上藝術拍賣,以蘇富比來說,大力開發的網路拍賣形式有兩個方面:第一種是單純網路拍賣,客戶可以登入網路專場,進行拍賣競投;第二種則是將「網路互聯」的特質加入實體拍賣。在過去,實體拍賣依賴全球巡迴展出,目錄為紙本,買家也必須親自到場;但是一切都網路化之後,蘇富比已經加入電子版的目錄,並且顛覆過去照本宣科的形式,現在在網路上發揮創意的空間大了,會加入許多影片元素,透過手機跟網路,拉近鑑賞多元體驗。這些都大大彌補藏家不能到現場的遺憾,有了網路平台,客戶在競標的時候可以降低時間或是旅遊成本,也讓年輕或是網路世代的人更能參與藝術品競標。

蘇富比線上藝術拍賣_02
隨著網路拍賣興起,40歲以下藏家佔比光是在2020年就成長超過1倍,顯示網路真的拉近了藏家跟藝術品拍賣之間冷冰冰的距離。

網路競標除了對使用者友善的操作介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信度,蘇富比要怎麼在網路世界建立信賴度呢?Felix表示:「蘇富比有自己的品牌效益,在實體轉網路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買家的信任,拍賣付款方式已經成熟的現在,用戶體驗可以達到無人化、零接觸,從登記、競爭拍賣、交割都在網路上動動手指就可以完成。」

當趨勢都在網路上,雖然對想要入門的新手藏家是個好機會,但是非網路族群會不會被排擠呢?Felix說,「網路的改革跟節奏都是大勢所趨,但是蘇富比也會兼顧到對收藏有熱情的老一輩藏家,在相當門類上必須保持經典拍賣模式,或是維持拍賣業務人員一對一的直接溝通管道,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諮詢服務。」但是,這些資源也是新手買家可以得到的,在參與競標之前,除了在官網研究拍賣品的資訊,蘇富比也提供專業諮詢,解決所有藏家的疑難雜症。

網路讓競標更有看頭

過往對許多人來說,以拍賣方式收藏藝術品,是金字塔頂端的人才熱衷的事情,但是現在透過網路,拍賣活動已經深入不同族群,多樣化的拍賣品項,可以讓不同經濟能力的人負擔得起。在網路上,全民皆可參與拍賣,甚至半夜躺在床上都能購入自己心儀的藝術品,網路提高了隨時隨地拍賣的樂趣,非常適合新一代的藏家。

而網路這平台,也意外地拉高不少競標品的價格,2020年6月,紐約的當代藝術拍賣直播,因為是疫情發生後第一場大型藝術拍賣,引發高度關注,全球藏家都很期待,拍賣舉行的時間是紐約的晚上,香港時間的一大清早,結果整晚三場拍賣交易,30件拍品僅1件流拍, 成交率達96%,總成交額達2.3億美金,Felix 回顧這場拍賣,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培根(Francis Bacon)受希臘悲劇啟發創作的三聯巨畫,本來有個藏家在紐約用電話競標, 過程中在網路上殺出了一個程咬金,一路跟紐約電話上的藏家競標,從網路出價至7,310 萬美元。雖然他最後還是輸給了電話投標, 不過他的這口價就打破了網路投標出價的最高記錄。」

蘇富比線上藝術拍賣_04
弗朗西斯・培根《啟發自艾斯奇勒斯<奧瑞斯提亞>之三聯作》

隨著網路平台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用戶體驗也非常受到重視,像是最基本的收藏品目錄,以前會有版面的限制,內容也比較偏向學術,但是透過網路的互動功能,除了核心資料之外,可以很輕易地讓用戶連結到YouTube觀賞藝術家的紀錄片,也可以把畫作做成能互動的分析圖,甚至加入Scale Video功能,讓網路上的用戶可以很清楚看到畫作跟人的比例,最有趣的是AR功能的延伸,只要用手機跟電腦點下心儀的畫作,就能模擬出這張畫作擺在自家的樣子,相當具有便利性之外,也讓藏家的瀏覽率變高。

跨域導覽拍品的魅力

「好的拍賣品需要由好的故事來呈現。」對Felix來說,好的故事等於嚴謹的研究,要充分專業,同時說故事的方法必須要有趣,過於學術很容易讓人感到枯燥,所以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像是今年的春季拍賣,蘇富比就邀請名模林志玲與她的慈善基金會跨界合作,由林志玲以聲音導航,錄製一系列「雲導賞」短片, 為各地藏家介紹重點拍品。當中就有一段是林志玲講解林風眠的〈火燒赤壁〉, 由於林志玲曾經飾演過趙小喬,這樣的合作方式就是「小喬說赤壁」,碰撞出不少火花,21世紀的演員介紹20世紀的巨作,跨越時空的組合跟對話本身就像藝術創作,而林志玲的語音導覽也一支獨秀,比起其他配音影片,點擊多出10∼20 倍,不僅吸引藏家的眼球,也再次展現了網路平台的跨域魔力。

蘇富比線上藝術拍賣_03
林風眠《火燒赤壁》

而網路拍賣興起,40歲以下藏家佔比光是在2020年就成長超過1倍,顯示網路真的拉近了藏家跟藝術品拍賣之間冷冰冰的距離,而這些新入門的人,其實購藏能力也不容小覷。Felix透露,許多年輕藏家的生財之道也就是來自網路業,拍下頂尖藝術品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對於一般藏家來說,像是洋酒、珠寶、手錶這些消費類別的收藏品比較容易收藏。

如果新手想要收藏藝術品的話,應該收藏哪個類別的藝術品呢?Felix分析,現當代領域會比較容易入門,因為不只貼近當代人的審美觀,美學方面和生活、工作環境也能比較切合,另外鑑賞門檻相對較低, 沒有真偽問題,在收藏跟保存來說也是相對容易。以投資角度來看,目前現當代藝術是全球交易大宗,行情比較好掌握。Felix也建議,如果想收藏高單價的藏品, 投資報酬率就是考量重點,可以在下手前多做功課、諮詢專家,才能讓現當代藝術品成為資產配置的好選項。

郭東杰

在2012年加入蘇富比,曾主力參與多場破紀錄的拍賣,他策劃過的專題拍賣會亦備受好評,包括「龐圖運動」、「戰後亞洲藝術」、「亞洲藝魂:全球啟動」、「現代行者」、「現代視界」及「現代隽影」等,不僅為現代藝術拍賣樹立新標竿,更獲得市場與學術界的積極迴響。

文|翁琬柔

圖片提供|蘇富比

完整內容以及更多藝術收藏入門指南,請見La Vie 2021/6月號《我想買一件藝術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威尼斯雙年展現場直擊!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到金獅獎與戰爭影響等話題盤整

2024威尼斯雙年展現場直擊!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到大會金獅獎等話題盤整

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於4月20日正式開幕,編輯也實際踏上水都,帶回現場的第一手報導!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展出了哪些作品、又有什麼特別活動?最高榮譽金獅獎獎落誰家?而作為國際矚目的藝術展會,在政治動盪的此刻各國國家館有什麼舉動?

2024年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於420日正式開幕!本屆迎來首位拉丁美洲策展人,由現任巴西聖保羅藝術博物館藝術總監Adriano Pedrosa擔任,大會展題《處處都是外人》(Stranieri OvunqueForeigners Everywhere),有著「不論走到何處都會遇到外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自覺像外人」等多重含義。

展題《處處都是外人》源自藝術家Claire Fontaine的霓虹裝置,將此句子以20多種語言呈現,此次雙年展也現場展出。(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展題《處處都是外人》源自藝術家Claire Fontaine的霓虹裝置,將此句子以20多種語言呈現,此次雙年展也現場展出。(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威尼斯雙年展以軍械庫(Arsenale)、綠園城堡(Giardini)為兩大展區,除了各有一座大會主題館,遍布兩區的各國國家館亦是關注焦點,今年共集結90個國家,貝南、衣索比亞、東帝汶、坦尚尼亞4國更是首次參展。作為國際矚目的展會,加上國家館的參展性質,讓威尼斯雙年展在藝術、政治、社會議題等有所聯動。以下先帶你從3大話題速看本屆:

主題館金獅獎由Mataaho Collective的編織裝置《Takapau》奪下。(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主題館金獅獎由Mataaho Collective的編織裝置《Takapau》奪下。(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1)金獅獎獎落南半球原住民藝術家

主題館金獅獎由4位紐西蘭毛利女性藝術家組成的「Mataaho Collective」奪下,作品《Takapau》位於軍械庫展場入口的第一個展間,Takapau在毛利語為「編織分娩墊」,而這個編織而成的大型裝置既如子宮般的神聖,又如宇宙般的遼闊。國家館金獅獎則頒給「澳洲館」,藝術家Archie Moore爬梳超過65,000年的家族親屬關係,印證不同族群的人類如何彼此聯繫;四周牆面與天花板是由粉筆寫上的族譜,中間水池平台上放置一落落澳洲原住民遭迫害的檔案。

澳洲館獲頒國家館金獅獎,靜謐黑白展間是對消逝原住民的哀悼。(攝影:張以潔)
澳洲館獲頒國家館金獅獎,靜謐黑白展間是對消逝原住民的哀悼。(攝影:張以潔)

(2)以色列撤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在加薩走廊的戰火至今已延燒數月,就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媒體預展首日,以色列館仍未開放大門,玻璃牆上貼著一張海報寫道:「在停火和人質釋放協議達成後,以色列館的藝術家和策展人將會開展。」

以色列館即便大門未開,仍吸引諸多觀眾駐足觀望。(攝影:張以潔)
以色列館即便大門未開,仍吸引諸多觀眾駐足觀望。(攝影:張以潔)

(3)俄羅斯館出借玻利維亞

俄羅斯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皆沒有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位在綠園城堡的俄羅斯館也跟著放空城。不過2024年這棟綠色建築出借給了波利維亞,至於原因為何?波利維亞官方聲明表示,「俄羅斯相信我們作品的重要性、質量和內容。」但根據外媒的非官方消息,可能與兩國在鋰資源上達成協議有關。

2024威尼斯雙年展俄國斯館借給波利維亞展出。(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2024威尼斯雙年展俄國斯館借給波利維亞展出。(圖片提供:La Biennale di Venezia)

聚焦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

台灣館由藝術家袁廣鳴代表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劃、陳暢(Abby Chen)擔任策展人,於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袁廣鳴:日常戰爭》,共有5件錄像、1件動力裝置、1件素描作品。從大門到展廳的階梯,就可聽見《日常演習》的警笛,揭示展覽的不安氛圍;步入展場後,儘管有著沙發、座椅、檯燈等舒適居家擺設,但《日常戰爭》與《棲居如詩》的爆炸、《佔領第561小時》節奏緩慢的國歌、《預言》突如其來的震動,在在提醒著這是場「日常中的戰爭」與「戰爭中的日常」。

動力裝置《預言》餐桌會突然發出震動,即便在展廳久待仍深感震撼。(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動力裝置《預言》餐桌會突然發出震動,即便在展廳久待仍深感震撼。(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名《日常戰爭》不僅指涉作品中的防空演習、公民不服從運動、居家襲擊等等,更探討後資本主義、網路攻擊、氣候異常及族群紛爭等議題。內容不僅關於台灣,更是世界的不安、焦慮與現實寫照,袁廣鳴也在開幕式時表示,「希望展覽不要成真。」但如同作品中不斷重複的影像,爆炸、襲擊是破壞亦是重生,陳暢說,「在日常戰爭中,藝術家能給的是什麼想像?普里奇歐尼宮邸原本是一座監獄,如果監獄在今天都可以翻轉為表達藝術和言論自由的場域,這就是台灣藝術家和台灣想帶來的正面訊息。」

台灣館藝術家袁廣鳴(右)、策展人陳暢(左)。(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館藝術家袁廣鳴(右)、策展人陳暢(左)。(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作《日常戰爭》、《扁平世界》解析

這次袁廣鳴共帶來兩件新作,其一為展覽同名錄像作品《日常戰爭》,描述在中產階級房間中發生了一場襲擊,最後又回歸平靜。不同於此次亦展出的《棲居如詩》為1公尺乘1公尺的水缸模型,《日常戰爭》在淡水工作室打造11拍攝場景,內裝設定為「有點窮的單身知識分子」。每次創作都會放入新技術嘗試的他,這件作品費時約1年開發「單軸機械手臂」,達到拍攝時的精準控制。仔細聆聽錄像的背景聲音,會發現為「戰爭遊戲實況」,袁廣鳴表示,最初設定為《CNN》戰爭新聞,覺得太老套又改為國外談論武器的節目內容,最後想到了YouTube上的戰爭遊戲實況,隱喻每一個你我都可能是造就日常戰爭的一員。「我雖然做這個作品,但是我可能就是那個玩戰爭遊戲的人,其實我也不是清白的。」

袁廣鳴新作《日常戰爭》。(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袁廣鳴新作《日常戰爭》。(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另一件新作《扁平世界》,以Google全球街景資料庫(Google street view)將各地類似景貌的街景串連,10分鐘的錄像也成為了一種「新公路電影」。每段影像皆由台灣開頭,再連接至世界各地相似的地景,例如橋、道路、荒野、市中心等等,顯示在全球化、數位化的網路時代裡,世界竟是一個極度相似的「扁平世界」。在製作上,由於Google Street View360度影像,當要轉化為平面影像時,需藉由程式多項篩選及限定相同的中心點及透視。袁廣鳴表示,Google street view的資料庫其實透露出全球政治和經濟結構,例如沒有經濟效應或很薄弱的地區資料甚少、共產國家幾乎沒有資料(少數如俄羅斯有)。

袁廣鳴新作《扁平世界》。(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袁廣鳴新作《扁平世界》。(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入口播放《日常演習》、《佔領第561小時》,白色椅子連結素描作品

走進台灣館,入口處約高3公尺、寬6公尺的巨型螢幕,播放的是《日常演習》,以及紀錄「太陽花學運」撤場前夕的《佔領第561小時》。其實連袁廣鳴最初也認為最醒目的入口處,應該要展示新作,但陳暢建議要以這兩件作品作為開場。除了演習、學運都是非常台灣的象徵,《日常演習》的空襲警報聲響,讓觀眾在踏上普宮的樓梯間就能聽見,營造展覽題旨和氛圍。

台灣館現場播映《佔領第561小時》的情景。(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館現場播映《佔領第561小時》的情景。(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螢幕前擺放了6張白色躺椅,和展出的素描《在我們的遠方是什麼?》中的白色沙灘椅相呼應。該張素描源自1951年的黑白歷史照片,袁廣鳴初次乍看以為是「一群男人戴著墨鏡,悠閒躺在沙灘椅看著遠方」,細看才發覺不對勁,是「美國高階軍官戴著護目鏡,在太平洋小島觀看核爆測試」,極為反差的觀感讓他留下深刻印象。這次將畫中沙灘椅搬至現實,素描裡人們悠閒躺在椅子上看著不悠閒的核爆,現實展場裡觀眾亦是舒服坐在椅子上,觀看著不舒服的作品。

展廳入口的白色沙灘椅,和素描作品的椅子相呼應。(攝影:張以潔)
展廳入口的白色沙灘椅,和素描作品的椅子相呼應。(攝影:張以潔)

公眾論壇重點整理!從「島嶼」連結回「家」

台灣館開幕日下午舉行「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Public Forum: Thinking Like An Island),由亞洲藝術博物館當代藝術助理策展人納茲.朱古歐盧(Naz Cuguoğlu)擔任主持人,與談者除了袁廣鳴、陳暢,還邀請到泰德美術館大中華地區兼任策展人陳思穎(Hera Chan)、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策展人鄧芷茵 (Birde Tang),從「島嶼思維」(island-thinking)出發,探討於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中的競合關係。

「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活動現場。((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公眾論壇:如島嶼思考」活動現場。(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論壇中提及了不同層次的「島嶼思考」,首先是「孤島」,陳暢分享剛來到美國的時自覺孤島,儘管得到獎項肯定仍無人理解,但透過與女性、移民策展人交流,慢慢建立社群,而如今的社會也開始關注起非主流。朱古歐盧接著提及,孤島也能連結為「群島」。鄧芷茵說,阿聯酋有8成以上是國外居民,在當地工作非常需要「社群」的概念,包括怎麼跟不同宗教、語言、文化者溝通。陳思穎則認為與其身為策展人,她更著重身為一位「市民」如何創造社群之間的連結。

會後由活躍於柏林的伊拉克籍藝術家阿里.亞斯(Ali Yass)與巴勒斯坦籍的藝術家兼策展人朱德.阿爾-塔米米(Joud Al-Tamimi),帶來「現場表演:去告訴山吧」(Live Performance: Go Tell It To the Mountain)。(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會後由活躍於柏林的伊拉克籍藝術家阿里.亞斯(Ali Yass)與巴勒斯坦籍的藝術家兼策展人朱德.阿爾-塔米米(Joud Al-Tamimi),帶來「現場表演:去告訴山吧」(Live Performance: Go Tell It To the Mountain)。(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袁廣鳴則從父親「離島」的概念切入,父親於國共內戰的時候來到台灣「躲雨」,沒想到一躲就是40年,這讓身為外省第二代的他,不斷思考家或家鄉的概念到底是什麼?而這次台灣館正就是把展場打造為居家場域,朱古歐盧問及背後原因,陳暢回應從來沒有這麼想過,家的概念是在策展中浮現,放入沙灘椅、點亮檯燈後,很訝異原本是監獄的展場竟產生了家的感覺。她說世界上已經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了,所謂「家」或許是可以獲得一點勇氣的地方,從袁廣鳴的作品,可以看到一個人的生存、採取行動且慢慢找到勇氣。

台灣館所在處普里奇歐尼宮邸原本是監獄,如今翻轉為表達藝術自由的場所。(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灣館所在處普里奇歐尼宮邸原本是監獄,如今翻轉為表達藝術自由的場所。(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4「第60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

時間|2024.04.20-09.30,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1:00-19:00

2024.10.01-11.24,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0:00-18:00

週一休館,4/226/177/229/29/3011/18特別開放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Venice, Italy

文、攝影|張以潔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La Biennale di Venezia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達文西體驗展」6月松山文創園區登場!集結沉浸式光影展區、達文西博物館藏品與互動體驗裝置

「達文西體驗展」6月松山文創園區登場!集結沉浸式光影展示區、達文西博物館藏品與互動體驗裝置

《達文西體驗展-超越 500 年的輝煌》將於6月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本展除帶來高達5公尺的沉浸式光影展示區,更集結了超過50件由羅馬達文西博物館官方授權的珍貴實體展件,以及獨特的繪畫區、展品互動體驗區等展示內容,帶觀者走進這位天才藝術家的前瞻奇想。

打造5公尺巨幕環繞空間

由創下全台超過 30 萬參觀人次的《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團隊策劃的《達文西體驗展》,此次同樣使用了由澳洲策展公司 Grande Experiences 開發的 SENSORY4™ 沉浸式投影系統,再度以5公尺巨幕環繞空間,透過光影呈現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後的晚餐》等經典作品細膩的筆觸細節,讓觀眾有如親身穿梭在達文西天馬行空的奇想世界中。

延續《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的震撼視覺效果,《達文西體驗展》同樣使用了由澳洲策展公司 Grande Experiences 開發的 SENSORY4™ 沉浸式投影系統。(圖片提供: KKLIVE)
延續《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的震撼視覺效果,《達文西體驗展》同樣使用了由澳洲策展公司 Grande Experiences 開發的 SENSORY4™ 沉浸式投影系統。(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博物館藏品跨海來台

除了頂級規格的沉浸式光影展示區,《達文西體驗展》為​​全面解析這位絕世天才橫跨藝術、軍事、飛行器、解剖學、樂器等領域的前瞻奇想,更集合了超過50件由羅馬達文西博物館官方授權的珍貴實體展件,以多元化的展示內容,完整剖析這位天才藝術家的前瞻奇想。

《達文西體驗展》更集合了超過 50 件由羅馬達文西博物館官方授權的珍貴實體展件。(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更集合了超過 50 件由羅馬達文西博物館官方授權的珍貴實體展件。(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獨特互動體驗把驚喜帶回家

最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繪畫區」也將在本次展覽中呈現,透過投影方式教授素描技法,提供畫架和紙筆,讓大人小孩一起互動臨摹,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意義;而《達文西體驗展》也量身打造了全新亮點,透過《蒙娜麗莎的秘密》、《化身維特魯威人》等互動體驗裝置,參與者能擁有「走入畫中」的獨特感受,更能將完成體驗後的驚喜成品帶回家留念!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輕鬆窺探屬於達文西的視野。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展區(圖片提供: KKLIVE)

達文西體驗展 - 超越 500 年的輝煌
▸ 展覽時間:2024 年 6 月 14 日 (五) 至 9 月 29 日 (日)
▸ 開放時間:每日 10:00 ~ 18:00
▸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購票網址請點此

資料提供|KKLIVE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