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塗鴉俱樂部台中開展!REACH攜手8位藝術家放膽塗鴉

塗鴉俱樂部

塗鴉藝術家REACH,將於11月6日至12月31日,與台中大河美術,共同策展「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邀請台灣老、中、青三代、9位塗鴉藝術家,展現自由放膽無框架的塗鴉藝術展。
2021年即將在大河美術展開的「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延續朱銘美術館「無限- 塗鴉俱樂部」展覽,由大河美術攜手REACH,與台灣塗鴉藝術家,呈現反骨創新的特有個性,表現形式與主題不拘的展覽,而本次的主視覺,以全黑背景猶如夜晚創作的牆面,白色而醒目的臺灣扛棒字體,暗示塗鴉精神將在白盒子的燈光下拉開序幕,圖素上沒有多餘的設計,如同塗鴉純粹而充滿想像的特質。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聯展特色亮點:

1. Live Painting:九位塗鴉藝術家將在 12 米高天井下進行 Live Painting 計時接力

2. 音樂:臺灣知名嘻哈 DJ CHICANO 現場刷碟;

3. 專屬展區:與美國百年運動品牌 Mitchell&Ness 聯名合作,由藝術家們於不同的 NBA 經典復古球衣上創作,並打造球場意象空間,引導觀眾融入氛圍,展現塗鴉藝術與籃球文化密不可分的關係。

4. 飲品:現場提供臺虎精釀啤酒與觀眾一同啜飲。

9位塗鴉藝術家與作品介紹:                   

1. AIKS 本次作品以數字及注音符號為主題,透過流動感豐富的線條,以及明度高、繽紛易親近的色彩,融入其生 活經驗,讓大眾更能貼近與欣賞塗鴉藝術字體。

AIKS|數字—壹 Numbers  "O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umerals|2021|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Acrylic and Spray on Canvas|20 x 60cm
AIKS|數字—壹 Numbers  "O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Numerals|2021|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Acrylic and Spray on Canvas|20 x 60cm

2. BLACKZAO 的作品則在視覺語言上,臺灣廟宇文化迷幻的霓 虹色彩、戲台布景中的山水奇石、塗鴉字體等,都貫穿其中。

BLACKZAO|旅途愉快 Have a Good Trip|2021|壓克力、噴漆於木板 Acrylic and Spray on Board|120 x 45cm
BLACKZAO|旅途愉快 Have a Good Trip|2021|壓克力、噴漆於木板 Acrylic and Spray on Board|120 x 45cm

3. COLASA 的《Artemis program》系列,則是營造 想像的星球型態,探尋人類自身未知的慾望和對其無止盡的追求。《Dioxin》則是提醒人類保有對大自然的崇敬 與關懷。

COLASA|花果山 24.121 Huaguoshan 24.121|2021|複合媒材 Mixed Media|73 x 88 x 18cm
COLASA|花果山 24.121 Huaguoshan 24.121|2021|複合媒材 Mixed Media|73 x 88 x 18cm

4. DISK 擅長將沉重的現實以幽默方式展現,傳達對生活的體察與思考,展出作品體現了全球疫情升溫, 面對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成為一大課題。

DISK|絕處逢生 Reborn at the End of the Road|2021|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60 x 60cm
DISK|絕處逢生 Reborn at the End of the Road|2021|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60 x 60cm

5. DZUSONE 本次作品透過觀畫醒己,用字畫回溯到字本身的力量。 在《三惡》系列中,利用太極將字體分割,同時呈現漢字結構與圖象形概念,並使用逆太極作為底圖,象徵著淨化。

DSUSONE|三惡之貪 The Three Poisons Greed|2021|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Acrylic and Spray on Canvas|Ø 60cm拷貝
DSUSONE|三惡之貪 The Three Poisons Greed|2021|壓克力、噴漆於畫布 Acrylic and Spray on Canvas|Ø 60cm

6. MR.OGAY 黑雞先生,將「醜陋」視為重要語彙,擅用獵奇式畫面來詮釋及批判時事議題。如《砧板系列》 作品採用砧板為載體,進一步讓人反思與食物的相互關係。

MR.OGAY|高溫殺菌 High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2021|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100 x 100cm
MR.OGAY|高溫殺菌 High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2021|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100 x 100cm

7. REACH 展出《MOVEMENT》系列新作,概念從點、 線、面的基本原理出發,並嘗試加入生活中的意象,同時帶入下一個新系列 CATMO 的元素,畫面在規律與不規 律中碰撞,將原本特有的符碼「CAT PAW」晉升至更內化的精神層次。

REACH|MOVEMENT 28|2020|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50 x 50cm
REACH|MOVEMENT 28|2020|壓克力於畫布 Acrylic on Canvas|50 x 50cm

8. SEAZK 使用老屋廢棄木材,描繪塗鴉生 活經歷,畫面趨於復古畫報感,用雕刻刀運出的紋理,與畫面融為一體,賦予素材新生。

SEAZK|夜半轟炸 Midnight Bombing|2021|複合媒材於木板 Mixed Media on Board|38 x 47cm
SEAZK|夜半轟炸 Midnight Bombing|2021|複合媒材於木板 Mixed Media on Board|38 x 47cm

9. SONG 則擅於將美式塗 鴉的狂野結合日式細節的雕琢,本次展出《咬男孩》系列新作,以小男孩被鯊魚咬的造型,隱諱地表現心靈層面 男性的性價值,以此形象與議題進行男權運動。

SONG|咬男孩與大象 The Bitten Boy and The Elephant|2021|噴漆於畫布 Spray on Canvas|80 x 80cm
SONG|咬男孩與大象 The Bitten Boy and The Elephant|2021|噴漆於畫布 Spray on Canvas|80 x 80cm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             

展覽日期|2021.11.6 (六) - 2021.12.31 (五)

展出時間|週二~週日,13:30~18:30

展覽地點|大河美術(臺中市南屯區大業路 281 號)

資料提供|大河美術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在時代風暴中前行的藝術家!走進「悍圖社」台北特展,看深植台灣30年的生猛藝術語言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悍圖社」是台灣藝術史上不可忽視的名字。1998年創立至今,藝術家們歷經威權統治、社會轉型、全球化衝擊,見證台灣文化從邊陲走向自我定義,始終堅持獨立且具批判性的精神,以直率、剽悍、辛辣的藝術語境,傳達根植於台灣的個人與集體經驗。悍圖社的創作伴隨台灣社會轉型,亦構築台灣藝術的多元包容性與文化自主性。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浴火雁行》全面呈現悍圖社的藝術脈絡

Bluerider ART在台北敦化新館開幕之際,以《浴火雁行:悍圖社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為開幕首展,集結悍圖社13位成員、超過50件新作及經典名作,藉繪畫、攝影、雕塑等不同創作形式,全面呈現悍圖社的藝術脈絡,誠摯向在時代的風暴中逆風前行的藝術家致敬。本展也將於10月移師Bluerider ART位於倫敦梅費爾(Mayfair)的藝廊舉行。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Bluerider ART台北・敦化新館。(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深植台灣30年的生猛藝術語言

20世紀以來,台灣在政權輪替、戒嚴、民主化運動的推進下,社會劇烈動盪,從日治時期(18951945)的現代化啟蒙,到二戰後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頒布《戒嚴令》,再到1987年解嚴及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社會結構與文化論述不斷改變,這些歷史轉折也深刻影響台灣藝術的發展軌跡。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連建興,夢土勘輿之獅山越踴-造境,2025,194x97cm,布面油畫。(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1980年代,台灣藝術逐漸從政治抗爭轉向更為內省的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探索;1990年代,進一步受全球化影響,當代藝術形式日趨多樣,悍圖社正是在這變動的時代背景下成立。1998年,悍圖社以「悍衛圖像」為核心概念創立,強調平面繪畫的重要性。隨著時代變遷,他們的創作拓展至更為多元的形式,反映社會變遷、都市發展、文化衝突,以及對本土歷史的重新詮釋。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藝術家

楊茂林、吳天章、陸先銘、郭維國、李民中、楊仁明、連建興、賴新龍、唐唐發、涂維政、鄧文貞、常陵、陳擎耀

「兄弟情」為核心,在時代風暴中一同前行

《浴火雁行》展出悍圖社13位藝術家近年新作及代表作,傳達他們對台灣社會文化的深刻觀察。拆解展名《浴火雁行》,「浴火」象徵考驗、抵抗與重生。悍圖社成員誕生於台灣社會轉型時期,他們在藝術弱勢的經濟發展年代奮力堅守創作,以生命浴火書寫台灣藝術史並尋找自身定位。「雁行」代表群體的力量,如同雁群飛行隊伍中彼此支援,悍圖社獨有的「兄弟情」在藝術創作中發揮重要影響力,在台灣美術史的發展中形成鮮明的集體印記。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常陵,戰前準備-東倒西歪進行式,2022,130x97cm,布面油畫。(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陳擎耀,俄羅斯灑鹽哥,2018,91x65cm,壓克力顏料。(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浴火雁行》亮點作品一次看

《浴火雁行》展出焦點包括:楊茂林以台灣原生動植物刻畫土地情感;吳天章用台客美學營造華麗荒誕批判現實;陸先銘描繪老樹象徵自然與文明共存;郭維國以童話比擬國際局勢;連建興以魔幻寫實詮釋夢境山林;賴新龍描繪夢幻島寄託自由渴望;唐唐發轉化市場文化為藝術舞台;涂維政以科技零件構築工業化遺跡;鄧文貞用刺繡重塑日常飲食記憶;常陵以幽默預言手法回應地緣焦慮;陳擎耀透過自畫像批判政治造神迷思。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唐唐發,豬肉攤,2017-2025,桌面尺寸 70x150cm,油彩、畫布。(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涂維政,遺跡化石-巨獸牙化石1號,2025,100x70x45cm,人造石。(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陸先銘,厚,2021,80 x 60 cm,油彩、畫布。(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楊茂林,花落春未盡.黑熊百合摩斯拉M2302,2023,Ø100x9cm,綜合媒材、檜木。(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歷史仍在飛行,悍圖社仍在創造

悍圖社的藝術語言深植於台灣土地,展現濃厚的原生性特質。藝術家們以深摯的情感,透過笑淚交織的表達、黑色幽默與自嘲反諷,形塑出屬於台灣藝術的獨特美感與視角。他們的創作並非對西方當代藝術語彙的簡單挪用,而是來自台灣不同背景的藝術拼圖,共同匯聚出屬於這片土地的精神樣貌。歷史仍在飛行,悍圖社仍在創造,藝術家們經歲月淬煉,創作愈發舉重若輕,平和中仍蘊藏老辣,刀鋒依舊,更見深度。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浴火雁行:悍圖社 — 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展覽現場。(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吳天章,千鈞一髮,2009,120cmx200.3cm,水晶裱。(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悍圖社」特展登陸台北Bluerider ART!根植於台灣的生猛藝術語言
郭維國,桃花郭三郎的閃亮進擊,2016-2024,200x170cm,油彩、畫布。(圖片提供:Bluerider ART)

《浴火雁行:悍圖社台灣美術史的生命書寫》

Rising in Fire: Hantoo Art Group — The Making of Taiwan’s Art History

展期|2025.06.0708.31

展場|Bluerider ART 台北.敦化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1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30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莫內《睡蓮》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正式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以莫內《睡蓮》為首的印象派名作正式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於611日揭幕,展覽由美國印象派收藏名家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策劃,集結莫內、雷諾瓦、塞尚、哈薩姆等40位印象派大師作品真跡,爬梳印象派顛覆傳統、從巴黎走向世界的完整發展軌跡。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50+印象派名作真跡來台

創立於19世紀末的伍斯特美術館,在創館初期便收藏當時尚未廣受歡迎的印象派,成為全美國第一座購藏莫內《睡蓮》系列的美術館。後來印象派日益壯大,館內豐富的法國、美國印象派作品吸引許多藝術迷慕名參觀。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伍斯特美術館。(圖片來源:Worcester Art Museum)

此次富邦美術館與伍斯特美術館合作,將52件印象派真跡空運來台,將帶領觀眾全面探索印象派的起源、發展與擴散,透過巴比松畫派的柯羅(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巴黎印象派的莫內(Claude Monet)、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塞尚(Paul Cézanne);美國印象派的卡薩特(Mary Cassatt)、蔡斯(William Merritt Chase)和哈薩姆(Childe Hassam)等人畫作,深入了解印象派這場開創性的藝術運動如何突破傳統框架,邁向現代藝術的嶄新篇章。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Camille Pissarro〈The Duquesne and Berrigny Basins at Dieppe, Overcast Weather〉, 1902, Stoddard Acquisition Fund in memory of Mr. and Mrs. Robert W. Stoddard, 1999.67
此展展出多件美國印象派作品,隨著印象派在美國的普及,當地藝術家也發展出融合在地風格的印象派,展現印象派在世界各地綻放出的繽紛風貌。(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此展展出多件美國印象派作品,隨著印象派在美國的普及,當地藝術家也發展出融合在地風格的印象派,展現印象派在世界各地綻放出的繽紛風貌。(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在法國,當時印象派被認為過於前衛,未獲得主流認可,獨具慧眼的畫商保羅・杜朗魯耶(Paul Durand-Ruel)積極投入推廣,雖在歐洲成效有限,卻成功將印象派帶到美國,引起潮流。印象派在美國的發展,亦有賴於卡薩特的穿針引線。身為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來自金融世家的卡薩特憑藉豐富人脈與影響力,促進印象派作品在美國被收藏。隨著印象派在美國的普及,當地藝術家也發展出融合在地風格的印象派,在創作中注入家庭生活、鄉村景致等本土題材,展現印象派在世界各地綻放出的繽紛風貌。

隨著印象派的發展逐漸成熟,許多畫家開始追求更多的創新與突破,進而催生出如點描派和野獸派等更具實驗性與個人風格的藝術流派(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隨著印象派的發展逐漸成熟,許多畫家開始追求更多的創新與突破,進而催生出如點描派和野獸派等更具實驗性與個人風格的藝術流派。(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展覽中更呈現伍斯特美術館檔案室保存之與《睡蓮》相關的一系列書信及電報,完整記錄採購《睡蓮》的過程,最終以20,000法郎自畫商保羅・杜朗魯耶(Paul Durand-Ruel)購得此幅畫作。(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展覽中更呈現伍斯特美術館檔案室保存之與《睡蓮》相關的一系列書信及電報,完整記錄採購《睡蓮》的過程,最終以20,000法郎自畫商保羅・杜朗魯耶(Paul Durand-Ruel)購得此幅畫作。(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3大焦點帶看印象派,一場撼動傳統的視覺革命

展覽將聚焦於印象派繪畫的3大關鍵特色:捕捉眼睛所見的瞬間印象、走出畫室進行戶外寫生、運用明亮色彩與鬆散筆觸展現光與空氣的流動感。策展敘事從印象派的革命性起源與對傳統繪畫的顛覆,到巴黎作為印象派的中心、印象派在歐洲的擴展、美國畫家利用印象派技法描繪美西風景的獨特手法等,看藝術家們如何撼動傳統,及印象派如何改變人們觀看的方式。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Childe Hassam〈The Breakfast Room, Winter Morning, New York〉, 1911, 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11.29

盤點莫內《睡蓮》等3大亮點作品

52件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莫內經典的《睡蓮》,這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之一,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是印象派走向現代抽象藝術的重要橋樑。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睡蓮》,1908年,油彩、畫布,94.8×89.9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10.26
此展領銜之作——莫內《睡蓮》,作於1908年,是這個標誌性系列中首幅被美術館收藏的作品,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與時間感,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此展領銜之作——莫內《睡蓮》,作於1908年,是這個標誌性系列中首幅被美術館收藏的作品,透過層層疊疊的筆觸、流動的色彩,捕捉水面上瞬息萬變的光線與時間感,展現對光與色彩的終極追求。(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有「美國莫內」之稱的哈薩姆,則以《在法式庭園中採花》一作為代表,畫作色彩繽紛、清新脫俗,完美融合印象派對光影的獨特詮釋與美國本土精神。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柴爾德.哈薩姆(Childe Hassam),《在法式庭園中採花》,1888年,油彩、畫布,71.1×55.1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Theodore T. and Mary G. Ellis Collection, 1940.87

美國印象派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卡薩特,是當時極少數能打入法國印象派圈子的女性藝術家,有別於其他印象派畫家鍾情於塞納河畔風光,她選擇描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時刻,經典作品《母與子》精準捕捉親情的真摯與溫暖。

莫內《睡蓮》即將登台!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6月開展,集結52件大師真跡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雷娜.勒費弗抱著裸嬰(母與子)》,1902-1903年,油彩、畫布,68.1×57.3公分,Worcester Art Museum, Museum Purchase, 1909.15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Frontiers of Impressionism: Paintings from the Worcester Art Museum

展覽期間|2025.06.1109.29(週二休館)

展覽時間|11:0018:0017:30停止售票入場)

展覽地點|富邦美術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門票資訊詳細如下|購票請點此

全票 $450

愛心票 $220

› 12年國教票暨教師票 $100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