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醬油圖標」免費下載!醬3計畫打造醬油種類、可搭配的料理等70多種圖示

醬油圖標醤油ピクトグラム免費下載

由日本約百家醬油製造商參與的「醤3(ショウスリー)」計畫,推出可免費用於商業用途的「醬油圖標(醤油ピクトグラム)」,其中包含醬油的種類、可搭配的料理等70多種icon,除是為推廣醬油文化,也藉此讓大家更了解醬油的魅力。

sub1_1
日本醤3計畫近期推出的醬油圖標,將醬油的種類、可搭配的食材料理等,以簡單明瞭的圖示表現。

 

醬3計畫推廣日本醬油的文化與魅力

日本醬油協會在2003年時,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醬油之日,期盼賦予日本醬油更多可能性,而在今年(2021)的醬油之日,由一群熱愛醬油的人發起的「醬3」計畫也正式啟動,其最初的目的在於,使更多人知道醬油能與許多料理搭配,且正確地使用醬油搭食物也會更好吃,因而開發出「三口醬油碟」,讓人在家或餐廳用餐時,可以品嚐到3款不同的醬油,也使大家認識許多優秀的日本醬油製造商。

醬油圖標sub8
這款三口醬油碟由日本設計師小林幹也經過反覆地調整測試,才設計而成擁有美麗角度的醬油碟。

打造醬油圖標傳遞醬油的無限可能性

目前約有百家日本醬油製造商參與這項計畫,透過在店裡擺放的三口醬油碟,使消費者更清楚理解不同款醬油的色香味有何差異。除此之外,醬3計畫近期也推出醬油圖標,以可愛的icon展現出醬油的種類、基本用法、可搭配的料理等,比如多數日本人只認識濃口與淡口兩種醬油,但實際上還有溜醬油、白醬油等特色商品;且除了壽司、餃子之外,醬油也能搭配冰淇淋、義大利麵、起司等食物,藉由這些圖標也傳遞出醬油的無限可能性。

醬油圖標sub7

sub3_1
多數日本人只認識濃口、淡口醬油,也以為醬油只能配生魚片、餃子等,而醬油圖標的出現,也讓人看見醬油更多可能性。 

開放免費下載使用以推廣醬油使用方法

而該醬油圖標也開放商家及個人免費下載使用,不論要將圖標放在產品包裝、宣傳看板或菜單上均可,因為醬3計畫期盼藉此讓人們發現到醬油所擁有的潛力,從而使日本享譽世界的醬油文化持續扎根於地區,同時當愈來愈多人知道如何根據醬油種類來搭配料理、食材時,也能夠鼓勵醬油製造商繼續創造出獨特的醬油,達到不論是餐廳(料理者)、食用者與製造商皆樂見的成果。

醬油圖標sub9

 

main_3
醬油圖標開放商家免費下載使用,讓消費者知道該料理適合搭配什麼樣的醬油。

醬油圖標下載請點此

文字|Adela Cheng    

圖片、資料來源|醤3prtim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劇本寫在金紙上,用八卦雜誌導讀!廖小子設計阮劇團《台語劇本集》,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這疊金紙不能燒!阮劇團推出《阮劇團台語劇本集》,以台文、華文對照收錄「台語演經典」系列的三個代表作品《熱天酣眠》、《愛錢A恰恰》、《十殿》;並攜手設計師廖小子打造視覺與裝幀,模仿金紙造型與經典八卦雜誌封面,希望藉由各種嘗試與輔助,將台灣的文化元素呈現給更廣泛的觀眾。

廖小子以金紙、八卦週刊視覺玩味書封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套書由廖小子設計,封面模仿金紙的圖紋與質感,書口文字由印刷廠師傅逐本手工刷色,外型幾可亂真。至於導讀別冊的封面,則從九零年代八卦雜誌擷取靈感,再與劇本書一同繫上紅色書腰,強烈色彩充滿戲劇張力。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封面模仿金紙的圖紋與質感。(圖片提供:阮劇團)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書口文字由印刷廠師傅逐本手工刷色。(圖片提供:阮劇團)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導讀別冊的封面模仿九零年代八卦雜誌。(圖片提供:阮劇團)

阮劇團作品中所關心的、重中之重的主題,就是小人物與常民生活,而設計師廖小子精確地捕捉了這些概念,將其轉化為貼近生命經驗的金紙與八卦雜誌。《阮劇團台語劇本集》不僅僅是個出版物,背後更導入策展經驗、戲劇手法、台文專業等,是一個多方跨界的心血結晶。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背後導入策展經驗、戲劇手法、台文專業等,是一個多方跨界的心血結晶。(圖片提供:阮劇團)

台華雙語對照,收錄三齣代表作、劇作採訪與劇評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套書以台文、華文對照形式呈現,兩版本彼此不完全是直譯,而是互相參照,並貼心地適時附上字詞發音。內容共分為兩集,第I集收錄改編自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的《熱天酣眠》與改編自莫里哀《吝嗇鬼》的《愛錢A恰恰》兩本喜劇;第II集《十殿》則是以台灣五大奇案為靈感寫就的社會派戲劇。兩集並各自附有導讀別冊,收錄作家郝妮爾的採訪、各劇作演出紀錄,以及紀蔚然、何一梵、温宗翰、楊士範等特邀作家、學者的劇評專文,幫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創作故事。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目前已全面上市,可於各大網路、實體書店購得。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台文、華文兩版本彼此不完全是直譯,而是互相參照。(圖片提供:阮劇團)
阮劇團推出《台語劇本集》!廖小子玩味金紙造型、八卦雜誌封面,台華雙語對照收錄經典劇作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目前已全面上市。(圖片提供:阮劇團)

資料提供|阮劇團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加入時間軸的平面設計!專訪日本設計師岡崎智弘,從火柴逐格動畫到品牌視覺的實驗性創作

多數設計師將社群媒體視為設計案的宣傳平台,但岡崎智弘並沒有這麼做。這位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新科會員,合作對象包括NHK、ISSEY MIYAKE、Uniqlo、無印良品等知名品牌,點開其Instagram,映入眼簾卻是一字排開以火柴為媒材的逐格動畫。這些充滿奇想的創意從何而來?又如何裝配成駕馭商業案的技能?

數秒之間,火柴棒突然無限增值,又捲成橡皮筋、瞬間融化成紅黃摻雜的顏料。岡崎智弘透過Instagram發表的逐格動畫,乍看畫面構圖大同小異,但只要點開其一觀看,就會著迷於他在火柴此一結構單純的媒材上所施加的「拆解」魔法。儘管許多人因為火柴系列動畫認識了岡崎智弘,但對他而言,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選用火柴這個主題。

變化萬千的火柴棒是一場以10年為單位的實驗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蔓延時,岡崎智弘開始了名為「STUDY」的實驗性創作。一開始使用像是文具等隨處可見的道具,觀察、拆解其結構後做出一個個短篇動畫,而現在之所以把焦點放在火柴,他解釋是因為火柴的形體帶有許多可以抽象解釋的空間。「把火柴棒拆解成細長的棒狀物和紅色的圓體後,很自然地可以發想出各式點子。此外,火柴棒本身也具備一種原始的美感。」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STUDY」逐格動畫創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除了天馬行空的發想讓人折服,他4年來持續不懈地上傳動畫,近乎每天發布,累積的數量也令人嘆為觀止。岡崎智弘每天早上10點開始設計工作,先於7點左右抵達辦公室,並在大約2、3小時的時間限制之內完成火柴動畫的物件製作、拍攝以及影片編輯。對他而言,因為所有動畫都只做一遍,需要集中注意力在唯一一次的製作之上,每天早上的動腦時間無形中成為了工作前的適度暖身。

岡崎智弘將「持續地發布火柴動畫」這件事本身,定義為一種研究與實驗的行為。他說:「STUDY這項實驗計畫,對我而言就像是在『散步』。沒有目的地出走,發現有趣的事就停下腳步觀察,有時無形中會走到自己預期之外的地方。」也因此,除了火柴,偶爾出現在畫面中的「手指」或「紙片」,就像是散步時臨時起意的「繞路」一般。這些子題,就是在這漫長實驗過程中的小小挑戰,這也體現了STUDY這個計畫的理念之一——每天有一點點的進步就可以。

他補充,雖然並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但他希望研究火柴這件事可以持續10年。因為若是把時間軸拉長,就不用急著在創作中加入轉折或變化。「重要的是每天持續地埋頭創作。就像一張張連續拍攝的照片串聯起逐格動畫,我也很好奇,最終這一部部短篇動畫會發酵成什麼模樣。」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個展 《STUDY》展示火柴棒逐格動畫的歷程。(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從熱愛觀察昆蟲的男孩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從短短的火柴動畫裡,可以窺探他對設計與創作的獨到哲學。而這樣的設計思維,或許奠基於岡崎智弘自幼對「觀察昆蟲」的熱愛。其設計師事務所網站的個人簡歷,開宗明義地寫著:「小時候每天都在抓昆蟲。翻看路邊石頭的背面、在森林或草叢裡尋找昆蟲蹤影、心無旁騖地觀察抓到的昆蟲,這些經驗都成為現今創作活動的基底。」

問到為什麼對於昆蟲如此執著,他解釋,捕蟲時除了事先得調查昆蟲的習性外,在野外也必須感知環境中所有微小動靜,加上昆蟲並不依照人類的邏輯而行動,充滿未知的部分讓年幼的他深深著迷。他說,「耐心觀察、集中精神、傾聽感受,這和我長大成人後面對設計工作時的心態並無不同。」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21_21 DESIGN SIGHT舉辦的展覽《虫展》主視覺由岡崎智弘擔綱。(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自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畢業後,他首先進入廣告代理公司工作,學習到如何以俯瞰的角度審視設計工作及社會產業的結構。但由於比起製作人,他注意到自己更傾向於動手進行創作,於是在日後轉換跑道,進入平面設計師事務所。

工作之餘,他會在休假時自主性地進行各種設計實驗,無意之中萌生出「如果在平面設計中加入時間軸,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念頭,便開始探索以逐格動畫詮釋平面設計的可能性,並在個人網站上傳一部部作品。幸運的是,他的個人創作獲得NHK美學教育節目《Design Ah!》(デザインあ)製作人的青睞,受邀擔任該節目「解散!」篇的設計師。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NHK節目《Design Ah!》「解散!」篇的逐格動畫。(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透過逐格動畫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在節目播映的10年間,岡崎智弘一共製作了110篇逐格動畫,將生活中常見的水果、食物、文具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拆解、排列再重組,包含讓壽司的生魚片與飯粒排排站、讓電路板和數字鍵從計算機「脫逃」,用視覺效果呈現,讓人們更直觀地對物體的構造、維度有更深的認識,並進一步思考「原來設計是這麼一回事」。

他提到「解散!」篇的每個創作,會先賦予物體一個概念,再自由地發想該如何「呈現分解」。大致拍板定案後,才開始著手實際拆解與拍攝。拍攝的難處在於物體很容易受到自然現象與重力影響,而發生意料外的狀況。

以飯粒排排站畫面為例,一般或許會認為切去最下方的一小部分後就可以立起飯粒,但當內含的水分蒸發後,米飯很快就會失去重力倒下。但對他而言,因為設計往往不會照著人們的腳本走,再度觀察、思考如何應變,正是設計工作的有趣之處。

「幾乎所有的拆解與拍攝都是我親自經手,現在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這世上大概沒有我拍不出逐格動畫的東西。」而《Design Ah!》也成為岡崎智弘獨立的契機,他在2011年成立了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MG」,對當時平面設計與動態影像的二元對立拋出疑問,並試圖賦予兩者對等價值。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參與21_21 DESIGN SIGHT的《Design Ah!展》(デザインあ展)展場空間策劃,他認為如果把重點放在「設計都是在詮釋各個素材的內部構造、機能」之上,平面和動態、空間設計其實擁有共通的設計語言。(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以培育出的觀察眼,設計萬物內部的構造

SWIMMIMG」所經手的商業案件包含品牌識別、商品包裝、書籍裝幀、展覽視覺、廣告影像,甚至亦參與展場設計規劃,橫跨平面、動態到立體空間。合作對象也從在地的小型商家,擴大到UniqloISSEY MIYAKE、無印良品等知名 品牌。貫徹其中不變的是,從各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岡崎智弘以平面設計為本的心態,以及在動與靜之間的取捨。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的前導宣傳視覺,正是其中一例。他提到,最初收到委託時,客戶提出了「希望能同時呈現紙本邀請函與影片投影兩種效果,傳達出兩者具備同等價值」的要求。最終在他的提案中,以逐格動畫非常直觀而簡潔地呈現了紙本印刷品舞動時的效果,在短短數秒之間,同時傳遞了平面設計的力度及動態設計的可能性。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HOMME PLISSE ISSEY MIYAKE前導宣傳視覺,岡崎智弘以逐格動畫呈現紙本印刷品舞動的效果。(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在品牌識別設計上,岡崎智弘十分重視設計的「目的」,並心繫於如何捕捉設計對象的「構造」。如他為日本平面設計協會(JAGDA)的會員交流平台「設計到此」(ここまでデザイン)所製作的logo中,轉換了「で」和「デ」這兩個日文讀音相同的文字,營造出趣味巧思。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JAGDA會員交流平台「ここまでデザイン」logo,岡崎智弘轉換日文讀音相同的「で」和「デ」營造趣味。(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他說,自己並不只是設計logo在視覺上的呈現,更希望能傳達出設計對象內部的構造和機能,讓觀者能在瞬間理解品牌主體。「另外有趣的是,因為是以實體物件設計而成的logo,不僅在印刷品、動態影像上,更可以實際被放到現實生活空間之中,發展各種可能性。」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Panasonic旗下的創意博物館「AkeruE」品牌識別由岡崎智弘操刀,1個大圓和5個小圓組成的旋轉結構,以抽象表現驅動孩子的創造力,圖為館內空間的延伸視覺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不斷穿梭於不同領域並帶來驚喜的他,談及近期關注的設計作品,又帶我們進入了另一個驚奇。他笑說,不知道稱不稱得上設計,但最近對一個名為「neguse_art」的Instagram帳號產生了興趣,該帳號從2018年開始,每天持續上傳一張睡醒後一頭亂髮的照片,某種程度和自己的火柴棒創作一樣,都是每日持續的「晨間活動」。「雖然是有意地每天拍一張照片上傳,但當累積到某種程度時,這些刻意看起來就像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因此每每看到類似的行動,都會讓我內心雀躍不已。」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和福永紙工合作「紙工視点」企劃。(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以紙為媒材翻玩其結構與設計。(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而投入設計至今,岡崎智弘的作品也如動畫般逐格積累,不禁好奇他是如何看待自我風格?「我所經手的設計,基本上不是在探求我個人內心的創作靈感,而是透過觀察外部的世界,從中尋找設計的線索。並不是我有很多有趣的點子,我的設計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重新認識世界上既存的各種要素、現象,以及背後的構造。畢竟光是觀察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各種樂趣。」這個回答,讓人彷彿看見了當年蹲坐在路邊,心無旁騖地觀察昆蟲的那個男孩。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岡崎智弘(Tomohiro Okazaki)

平面設計師。1981年出生,畢業於東京造形大學設計系,主修視覺傳達。曾任職於廣告代理公司、平面設計師事務所,於20119月成立個人設計師事務所「SWIMMING」。以平面設計為基底,彈性遊走於印刷品、動態影像、展覽等視覺傳達領域,在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的平衡之間從事設計活動。

企劃|張以潔 文|廖怡鈞
圖片提供|岡崎智弘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3月號《建築自然系》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