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隆重推出年度壓軸大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精選近60幅館藏的尼德蘭畫作展出,並結合科學檢測、藝術史研究,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的繁榮盛世。本專題為讀者整理展覽6大Q&A,讓民眾可以了解本展概念與重點,感受當年畫師們所處的藝術環境。
【Q1】為什麼以尼德蘭為主題?
奇美博物館自1990年代起,逐步累積了豐富的西洋藝術蒐藏,其中尼德蘭繪畫為博物館的重要典藏,加上今年適逢「臺南400」,400年前臺灣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與世界相遇,成為臺灣進入世界史舞台的契機,因此,館方希望結合蒐藏已久的尼德蘭繪畫,帶領大家從藝術出發,回到400年前的尼德蘭,提供一個觀看當時世界彼端的角度。
【Q2】尼德蘭在哪裡?
今日所知的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荷蘭(Holland)的正式國名,但在歐洲早期歷史中,尼德蘭是一個地區性的概念,泛指涵蓋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由於這個區域的地勢平坦低窪,所以又稱為低地國地區。在「畫師們」展覽中,除了講述17世紀荷蘭地區的藝術風貌,也溯至16世紀法蘭德斯的藝術,以及其對後來荷蘭藝術的影響,讓大家有系統性地一窺尼德蘭繪畫的樣貌。
【Q3】當時的時代背景?
16世紀起,尼德蘭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歐洲貿易樞紐,商業繁榮帶動藝術市場蓬勃發展。藝術蒐藏不再是貴族專利,中產階級也熱衷蒐藏藝術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畫作來蒐藏或裝飾家居,加上廣大的畫作出口需求,造就市場龐大供不應求的現象。為因應需求,繪畫工作坊運作興盛,而快速、精準地仿製圖像成了工作坊裡學徒與畫工們的必備技能。這樣獨特的藝術創作背景,展現當時藝術市場的營銷策略,也反映買家的蒐藏行為與宗教信仰,在西洋藝術史上別具意義。
這次「畫師們」特展,便是希望介紹這群喜愛創作且努力作畫的尼德蘭畫師,提供一個穿越時空的透鏡,觀看當時畫師們的作畫環境、概念、模式與策略,同時感受當時藝壇百家爭鳴的景況。
【Q4】畫師最愛畫什麼?
尼德蘭繪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家們各有專精,也能自由選擇創作宗教畫以外的作品題材;除了受到當時信奉的喀爾文教派,不推崇呈現聖經故事圖像的影響,也回應了購買者的品味喜好及市場需求。靜物、風俗、風景等過去作為襯景的元素,搖身一變成為畫作的獨立題材,使得尼德蘭繪畫獨樹一格,題材包羅萬象。
此外,當時的畫師也會模仿大眾喜愛的風格與題材進行創作,以確保作品熱銷,也有買家會要求畫師模仿特定的畫風來創作。有時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創作上也會依專業分工,由好幾位畫師依自己所長,合力完成一幅畫作。
【Q5】這次展出什麼作品?
「西洋藝術」一直是奇美博物館的主要蒐藏之一,其中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不僅題材完整、風格圖像經典,更不乏諸如: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亞德里安・寇爾特(Adriaen Coorte)、楊・斯汀(Jan Steen)等名家之作。此次特別精選近60幅作品,其中更有16幅為首度亮相,展品主題涵蓋歷史寓意、肖像、風俗、靜物、風景等,完整呈現尼德蘭藝術的多樣風貌。
【Q6】有哪些單元規劃?
「畫師們」特展以四大單元帶出豐富的知識內容,包括:「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有哪些作品主題?」、「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前三單元依序帶領觀眾認識近代早期尼德蘭的藝術市場、畫家訓練、作畫過程與開創的多元繪畫主題等,第四個單元則將觀眾視角拉回當代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思考研究、定位古代藝術品時遇到的難題,一同發現畫作底下的謎團。展場也穿插各種體驗設計,讓觀眾更能輕鬆理解各個面向與重點。
資料提供|奇美博物館
展覽名稱:《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展出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週三、除夕休館)
展覽時間:9:30-17:30
票價資訊: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常設展+特展)450元
更多資訊請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