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買得起的藝術展!集結新銳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在地日常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買得起的藝術展!集結新銳藝術家眼中的城市在地日常

致力於讓藝術更普及、更容易親近的「Affordable Art Fair」近日於香港舉辦,推出「特別項目」展出在地藝術家以香港為題材的大型裝置作品,以及由台裔藝術家 Jonathan Jay Lee 所策劃的新銳藝術家聯展區,讓非專業收藏家也有機會買下自己喜愛的藝術品。

「Affordable Art Fair」以「買得起的藝術」為定位,場內的藝術品價格從 1,000 港幣起(約台幣 3,800 元),至多到 100,000 港幣的大型畫作。「Affordable Art Fair」於 1999 年倫敦首次舉辦,而後拓展到紐約、斯德哥爾摩、香港、新加坡等城市。該展覽一直是香港重要的藝術盛事,至今已在此舉辦第九屆,除了強調相對親民的價格,「Affordable Art Fair」也將香港在地的藝術作品、年輕的藝術家帶上世界舞台。

以香港在地生活為題材的「特別項目」

今年的香港 Affordable Art Fair 有許多在地藝廊參展,也能看見不少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維多利亞港、街道風景、市民日常等,都現身於各式各樣的創作媒介中。本次的焦點專題「特別項目」,也邀請到各領域的藝術家,從香港人、香港日常、香港遊樂場等題材出發,創作大型的裝置藝術。

位於入口處的燈箱藝術裝置《City Pop》是現居香港的美籍台灣藝術家 Jonathan Jay Lee 的作品,他以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為靈感,繪上城市的大街小巷;土生土長的香港藝術家伍穎欣(Amber Ng)創作大型互動裝置《Playground》,透過動態捕捉技術,紀錄玩樂的時刻,呈現「社區遊樂場」的概念。

另外,插畫家何慧恩(Sophia Ho Tung)蒐集超過100張香港市民的側面臉孔、手指比心的照片,繪製成一幅巨大的《The Hong Konger Wall》人像畫;來自首爾的中國移民後代許亦宏(Yihong Hsu)現長居於香港,本次也展出數位藝術裝置《Decisions-Alive》,以複雜卻和諧的畫面象徵自己的多元文化背景,演繹生命與大自然間的連結。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297763544_4108509849273136_7292184270959152957_n
「特別項目」精選一系列香港藝術家的大型裝置藝術,更舉辦許多精彩活動,如融合藝術的時裝秀等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slide6-1030x772-
伍穎欣(Amber Ng)創作的大型互動裝置《Playground》 

新銳香港藝術家聯展「Welcome To The Zoo」

延續過往的新銳藝術家展區「YOUNG TALENT HONG KONG x Next Gen」,今年由藝術家 Jonathan Jay Lee 策展,以「Welcome To The Zoo」為主題,集結 26 位香港新銳創作者的作品,展現他們眼中的香港。

Jonathan 表示:「新一代的藝術家們正以他們對這座城市的獨特視角,去訴說香港人的共同故事。同時,這個展覽也傳遞了合作的美好,讓我們更加了解團結起來的力量遠大於個人。」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KristyHon_23
香港新銳插畫家 Kristy Hon 認為藝術是一種治癒方式,她的作品能激發純真的內心,如小孩子般好奇地探索我們與周遭世界的關係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JUM_25_Personal-Zoo-72dpi
Julia Marinelli 以看似隨性的筆觸、彷彿平面無奇的色彩,創造具有深度和質地的畫中場景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Mr.speedee-jpeg-72dpi-2048x1365
Steven John Ho 的作品充滿對流行文化的巧妙諷刺與致敬 

香港affordable art fairNicoleRoquel_21_LostChildren-72dpi
出生於香港的菲律賓藝術家 Nicole Roquel 的作品總是宛如夢境般 

資料來源|Affordable Art FairAffordable Art Fair 香港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第二屆台灣設計週自2024年12月7日起至12月15日展開,除了有主題展《The Gateway》無縫串接設計與創意與AI技術,更匯聚34組國內外設計團隊、9場論壇、5場設計夜活動,邀請喜愛設計的夥伴共襄盛舉。

▸ 主題展《The Gateway》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以「門」為主題,探索AI如何重塑創意與設計的可能性。其策展靈感來自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猿人觸碰黑方塊的經典場景,象徵著科技與人類智慧相遇的那一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2024台灣設計週主題展《The Gateway》。(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策展人謝宗諺表示:「AI的世界就像我們剛進入新石器時代,手握原始工具,滿心好奇地摸索。AI並不是完美無瑕的超能力,它需要我們的情感與創造力來驅動。最珍貴的是,人類擁有犯錯和試驗的自由,而這正是設計的泉源。」以下介紹主題展6組必看作品,從多元文化視角感受設計與創意交會的驚喜時刻。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作品《設計占卜預言實驗室》 探索設計是否可以像占卜一樣,提前預測最佳解法。(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1 周柏慶《無垠光景》

這件光影與動態機械結合的作品出自科技藝術家周柏慶之手,其具備機械動力與藝術表現之間的深厚功力,以裝置中8個圓環之間燈光明暗與相對位置的變化,打造出無限延展的時間與空間視覺,極富詩意的表現手法,展現AI另類的生命力。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藝術家周柏慶光電作品《無垠光景》。(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2 志祺七七 X 簡訊設計《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簡訊設計的關鍵思考》

由志祺七七領軍的簡訊設計,分享僅50人的新創公司如何藉由AI工具全面提升效率,從自動化流程到創意管理,重新定義小型團隊的設計潛能。透過志祺本身在科技與設計的跨界經驗,展示新創企業如何在AI時代中脫穎而出。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志祺七七不藏私分享,50人新創如何面對AI導入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3 超維度《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

用AI生成豬血糕,會產出什麼樣的圖片?本作品由超維度設計團隊打造,為了對抗AI訓練資料侷限所產生的偏見,透過蒐集並整合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群體的資料,進行生成式訓練,讓AI系統不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人類文化,還能以更精確、更包容的方式反映多元世界的樣貌。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Project Patching修補計畫》。(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4 超維度《VS AI街頭對戰》

同樣由超維度設計團隊創作,以「文生圖」技術打造AI街頭對打機,邀人類與AI機智對決,讓觀眾即時見證相同題目卻截然不同的創意生成,不僅展現了AI的強大算力,更挑戰人類思考力與創造力的極限,是個充滿緊張感的精彩創作。超維度專注跨領域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擅長以大膽的實驗性方式挑戰AI的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VS AI街頭對戰》邀請人類來挑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5 StudioMMR X 鄭偉君《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 》

由電腦輔助建築設計專家鄭偉君與空間互動設計團隊Studio MMR聯手打造,這件組合式作品將AI導入家居設計,重新詮釋家居美學!《語意搜尋者》大量搜集最受歡迎的七種家居風格圖片,並經由問答獲取觀眾對居家風格的偏好,再將資料傳送至《合成敘事者》,即時生成對應的室內設計。作品展示出室內設計的互動新模式,同時探討人類下指令與AI自主生成之間的關係,描繪居住者的個性與室內風格之間的互動。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語意搜尋者+合成敘事者》探索AI時代下的室內設計新模式。(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06 國立成功大學SYNC LABX上銀科技《人機共舞+Praxis》

這件作品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與上銀科技合作完成,透過即時動作轉譯和智能模擬,重新定義機器與人類的協作可能,亦能分析機械手臂的極限與潛力,展現科技美感。成大建築研究所在設計與科技融合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而上銀科技則是精密機械產業佼佼者,兩者合作的創作不僅是設計,也是對未來工作模式的探索。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展現科技美感的作品《人機共舞+Praxis》。(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夥伴國特展《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

本屆設計週首度推出夥伴國計畫,與波蘭平面設計基金會合作,同場加映《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由創辦人Rene Wawrzkiewicz精心策劃,以充滿象徵意涵的視覺語彙,帶領觀眾走進波蘭平面設計獨樹一格的情感與故事世界;此外,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透過 16 面旗幟表達現代環境危機,讓設計的力量成為對地球未來的有力反思。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字母與象徵:波蘭設計的情感地圖》。(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2024台灣設計週12/7登場!主題展《The Gateway》、波蘭特展《字母與象徵》、系列活動一次看
波蘭設計師Kuki Iwanski創作的《明日幽魂》系列作品。(圖片提供:台灣設計週)

▸ 交流場論壇 x 設計夜

2024台灣設計週交流場論壇邀請跨界專家共同參與,而波蘭作為本屆設計週夥伴國,也邀請多位波蘭設計師以及插畫家來台參與講座,除此之外還有釜山設計中心、泰國孔敬大學,以及日本、荷蘭、美國等國設計單位來台交流,論壇囊括各式主題如:設計人才培育指引交流、設計思考、城市美學、未來設計論壇、城市設計力 x 設計中心交流、台灣 x 波蘭未來設計對話等。

▸ 線上書展、影展

除此之外,還有線上書展「主題書展feat. 開箱設計師書櫃」、影展「觸碰AI的指尖」同步登場,由策展團隊選出7部電影,透過不同媒介探索未來世界對設計與創作的多元可能性。

2024台灣設計週Taiwan Design Week 

活動日期|2024年12月7日至12月15日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更多資訊請見台灣設計週FB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做書的人請集合!「草率季」黃偉倫 ✕「傻瓜書日」林君燁對談——台灣藝術書展現場,什麼正發生?

做書的人請集合!「草率季」黃偉倫 ✕「傻瓜書日」林君燁對談——台灣藝術書展現場,什麼正發生?

有時,城市裡會出現一個期間限定的時空,從書、攝影集、藝術家的書、雜誌到zine⋯⋯,各式非典型的主題、形狀、色彩,沒看過想過摸過的紙本創作,都在這裡閃亮面世。「草率季」和「傻瓜書日」是台灣近年兩大重要的出版場景,一個牽起當代藝術和出版的交集,一個以影像和自出版為核心耕耘——在這裡,什麼樣的能量正在凝聚?

在草率季誕生之前,黃偉倫(Frank)經營「空場」,一個匯聚22位藝術家的非營利藝術聚落。那幾年,他常感到挫折:認真辦的展,除了開幕當天的熱絡,之後每天了不起兩個人來,一個月後就又要撤。苦於要如何把視覺藝術的受眾擴大,也喜愛出版品的他發覺兩群創作者的共同點,「都滿把生命力和喜好直接貫注進作品裡。」2016年,第1屆草率季在北投的倉庫敞開大門。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2024年第8屆草率季匯聚來自20多國的430逾組創作者。(攝影:林家賢)

也是在那左右,林君燁和劉兆慈雙雙從歐洲搬回台北,長久以書跟影像作為創作載體的兩人,好奇有誰也在做一樣的事?城市中,尚找不太到販售攝影書的場所,兩人乾脆自己成立「傻瓜書日」,也在2018年,借了君燁家附近的酒吧,邀來10幾位喜歡的藝術家一邊翻書、一邊喝酒聊幹話,至今已順利舉辦4屆攝影藝術書展,期間也陸續策劃展覽、講座、另類讀書會等各式活動。聽Frank和君燁聊聊,這些年來,透過他們的眼和在藝術出版現場的第一線經驗,看見了當代紙本創作的何種潛能和形貌。

攝影|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在傻瓜書日可以看見攝影小誌、攝影樣書、藝術家的書、攝影書、攝影理論、文集與雜誌等各式攝影出版品。2023年第4屆舉辦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圖書館」,以場域回應想將五花八門的出版品包羅的意念。(攝影:Liszt Chang)

Q:書展最初是怎麼定調?來的都是怎樣的人?

 君燁  可以從「傻瓜書日」的命名講起——創作者很愛覺得自己的東西還沒做完(笑),是所謂樣書(Dummy Book);Dummy還有笨蛋的意思,做書的人也確實很「笨」,它在當代藝術中不是非常有效的媒材,販售面也不是一個完全的商品,很難得到立刻的價值回饋,可是大家就是愛做。

我喜歡書,則因為覺得書是個好攜帶、掌握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自由進入。我們鎖定以「影像」與「自出版」為核心,第1屆集結了非常多做書的創作者,許多攝影人都出現在現場,像是《攝影之聲》主編李威儀、Lightbox創辦人曹良賓和沈昭良老師等,大家年紀、創作媒材都不太一樣,但因為當時做影像的社群比較沒有聚在一起的機會,比想像中踴躍。後來,傻瓜書日只有一個不曾改變的報名規則:要至少有一件作品是以影像為媒介,且以書作為載體呈現。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君燁認為,藝術書展像一種暗號(code),大家每年聚集在一個臨時的場域,創作都攤平在桌面,是難得和彼此持平交流的時機。(攝影:Liszt Chang)

 Frank  我喜歡的東西比較曖昧,涵蓋設計、藝術、建築和工藝,所以成立草率季時,就把「個人表達」設定在最前面,希望每年大家可以聚在一起慶祝自己的創意、個人主張和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覺得,應該要跟國際上的同好有所交流,第2、3年時,每天都寄300封信,像打仗一樣一直打鍵盤,邀喜歡的國際出版單位飛來;到第4~5屆後比較穩定,就開放open call報名,雖不設限創作領域,但至今書攤類還是重點,2024年總共有443個參展單位,書攤占380個。錄取標準上,除了有出3本書以上會優先考量,再來就是看創作到底是不是新鮮、原創。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2024年草率季現場。(攝影:林家賢)

Q:歷年來受到討論的作品類型有何演進?

 Frank 草率季前3屆,比較多藝術書籍,其中有1/3~1/2是小誌,也是最受歡迎的。2019年左右,一些國際出版社或書店帶來滿多主題性書籍,譬如建築主題的精裝書,類似Assemble的出版,是陳述研究過程、方法或project的記錄。單價很高,卻能幾乎賣光,也發現漸漸有些輩份較深、室內設計或建築背景的人,像實踐建築系的教授會跑來找這些書。後來有一大批插畫、花藝、金工的人mix進來。疫情後這幾年則很奇妙,出現許多用刺青圖案作為創作媒材的刺青師,他們也會出貼紙或小誌,圖像風格也開始拉出各自的特色,這兩年滿受到歡迎。

 君燁 藝術出版這件事就是超級超級多元,觀眾有感覺的東西差距很大,但共識就是挪石社永遠賣得很好(笑)!他們很會選題,作品很有巧思,概念也非常完整——能呈現出一個完整「世界觀」的作品,是大多喜歡書這個媒材的人會喜歡的。去年還有一個賣超好的,是雅加達藝術出版社Jordan, jordan Édition的《班達日記》(The Banda Journal),代表印尼第一次拿到「巴黎/光圈攝影書獎」的年度攝影書獎,呼應近年當代藝術的走向,結合民族誌、旅行、紀實攝影、地緣政治學等面向。另外,我最近去了歐洲工作,發現很多像Frank提到的、偏研究屬性或檔案整理的書,還有滿多表演作為出版(Performance as Publishing)的實踐,近年也很常見。

Q:在你們的觀察中,台灣及各地的藝術出版社群各有什麼特質?

 Frank 目前草率季的組成其實是很雜亂、展開的,對應到台灣的環境氛圍,就是大家逐漸認同各自喜歡的視覺方向、有興趣的議題,以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分眾的狀態進行自己的創作。Printed Matter總監、目前紐約藝術書展的負責人,也是做小型zine市集出身,他說在草率季現場,總能看見大家很強的「想呈現自己」的慾望,呈現了書跟當代藝術中間一個很奇幻的交集。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君燁 以我生活過或做過田調的地方來講,荷蘭、德國、英國等藝術出版和書展歷史比較悠久的地方,做的書比較能看出學院內外對照的地景脈絡;相比歐洲很個人化的作法,東南亞有很多集體協作,除了因為藝術出版本身就是一個年輕藝術家沒有地方展出時會選擇的載體,也因為(除新加坡之外)他們幾乎拿不到政府補助,不過雖然被掣肘,也因此找到很多新的路,他們不用去回應補助資源的期待,也常常需要比審查紅線再靈活一點,反而會長出一些非常恣意、令人驚喜的作品。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由劉兆慈與林君燁出版的專書《熱帶島讀:攝影書與自出版》,探索東南亞的影像創作者與自出版者、藝術書店及攝影書與自出版場景。(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香港的氣氛很緊張,我今年去「BOOKED:香港藝術書展」做講座,書展期間持續聽到有書被下架,中國的書展也幾乎都停辦了,以前中國政府不太管藝術出版和書展,這一兩年則變得非常嚴格,中國知名攝影書出版社「假雜誌」的出版人最近也傳出被消失的消息,對華文藝術出版是一件滿糟糕的事。草率季這次有辦法邀到中國的策展人嗎?

 Frank 這次我們花了大概4、5個月幫大家申請簽證,過程非常痛苦,但最後有10幾位中國參展者可以來,包括第一次來台的「abC藝術書展/DREAMER FTY夢廠」團隊。

 君燁 他們今年也宣布書展要無限期暫停了,還可以這樣有跟大家實體見面、分享作品的機會,很難得也令人開心。至於台灣,做藝術出版的人很多,但持續在做、不只是一次性發表的人其實沒那麼多,機構和空間也算零星。直到去年的傻瓜書日,我很驚訝發現越來越多沒看過的單位或藝術家,意識到台灣的創作者有在變多,也有大學學程結束後組隊來參加,整個社群好像真的有慢慢在往外擴。

Q:從開辦藝術書展到現在,有什麼事超出你們的預期?還期待哪些可能性?

 Frank 現在的草率季現場,越來越像是每屆幾百位參展者一起做出來的集體創作、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這是我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兩年前開始,我們每年也會邀請各行各業的評審一起選出5位特別的新銳創作者,一起做實驗出版計畫、甚至帶著大家的作品去國外參展,希望有更多人喜歡這些很自我表達的藝術家。除了沒辦法對應我們投入的時間成本,目前售票收入已經可以維繫運作,但也會思考如果可以像東京藝術書展,有一些支持出版的私人企業或基金會,大家加入一起做也很不錯。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沒有來台的國際出版單位統一寄賣於「草率大本攤」。(攝影:林家賢)

 君燁 在藝術出版這個領域,一件作品的價值很難在資本世界等價交換,大家都還在用自己的辦法,實踐「書」的不同可能。傻瓜書日從一開始自掏腰包,直到去年規模擴大,收支比較達到設定的目標。希望不論是藝術出版的參與者,或是讀者、觀眾,大家可以一起讓整個生態越來越健康、多元、完整。可是要變成怎樣呢?其實我也還不知道,因為從單純提供一個展示、交流創作的空間,到一年年持續在發生,大家都還留在這裡,本身就已經是最超出預期的事情了。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2023傻瓜書日現場;未來,傻瓜書日也還會不定期舉辦下去。(攝影:Liszt Chang)

台灣還有這些酷酷出版EVENTS!

◉ Not Big Issue 小誌/獨立刊物市集|Since 2013
台灣首個獨立刊物市集!由邱璽民和搖擺少女創辦,近年舉辦於濕地。招牌活動為「大隊接 ZINE」,開放攤位於現場以抽籤方式回應前位參與者的內容進行創作。

台中藝術書展|Since 2017
中台灣最大的藝術刊物市集,自派對場域The Cave發跡,近年舉辦於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團隊BREAK OFF同時舉辦台中國際海報展,今年擴大規模為台北國際海報博覽會。

Room Service|Since 2018
由台北文化選品店Waiting Room舉辦,主理人為透明雜誌鼓手與長腦筋唱片創辦人Trix。出版之外亦集結音樂廠牌、唱片行、飲食等多元型態非典型創作。

附錄☆ 2024我們在做這樣的書!直擊草率祭創作者群像

11月底,草率季甫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吵鬧落幕。我們衝去現場,從430+組國際參展者中打撈回一些野生創作者的身影與作品,看他們想透過紙本說什麼話?沒有趕上市集也不怕,現在按下追蹤也不晚啦。

📍德國|Dicey Studios
在成為設計師之前我就開始做zine了。從青少年時期龐克主題的fanzine延伸到藝術、漫畫,也有好幾本是在玩字體。然後有天這個角色突然出現在我腦袋裡,它沒有名字,我不想限制它,你要說它是熊、龍、米老鼠、歐洲童話裡什麼都吃的毛毛蟲都可以,它代表活在當下的享樂主義。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台灣dandandying
我大學念心理系,創作內容通常和情緒相關,比較抽象、無敘事性。有在憤怒時下畫的,也有關於「想逃離日常生活」的情緒的實驗漫畫。今年新的繪本是以「心臟」為主角,關於我身體的故事,叫大家要關心「心」,注重身心健康啦!(笑)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台灣|展開為表面
我們是來自建築、藝術背景的3人團隊,一起編了這本訪談、短文集。英文書名是個3D建模軟體指令,呼應台灣還有很多沒被看見的事情,需要被展現。首本有6位受訪者,全書訪談和短文一一穿插對照,藏有細微連結但不明說,留給觀眾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詮釋和樂趣。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中國PIDAN
我在東京念攝影學校,平時做很多攝影裝置,也想透過書籍這個好流傳的媒介將它們轉化,讓更多人可以感受和體驗。內容結合我的攝影和詩,都是手工裝訂,除了是書,我也希望它們可以是被擺放在家裡的物件,就研究出一些可站立的獨特裝幀方式,也喜歡探索紙的延展潛力。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馬來西亞|LALA COMPANY
我叫Radio Woon,是名藝術家兼平面設計師,在上海工作生活。我用馬克筆創作很多大眼怪嘴人角色,他們也是我故事的主角,通常以熱鬧的群像出現,表現不同性格和生活態度。我最新一本手工zine的名字是馬來語的「回鄉」,紀錄去年一趟回馬自駕遊的旅程。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韓國|Namoo Kim
我是韓國坡州字體設計學院(PaTi)的學生,平時我們可以探索任何有興趣的媒材,但每學期末都會將成果製成書籍。過去7年,我用一次性即可拍捕捉韓國街上的手寫文字,一直想做成書但沒有勇氣,直到這次教授說我們一起去草率季吧!就有了這本《街上詩人》。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美國|EXTRA CREDIT
我是紐約的高中電腦科學(CS)老師,其實一開始只是想幫學生做些有趣的教材,試試看能怎麼把學習和好玩的閱讀體驗結合,結果就變成在做zine了!我大多作品用RISO印刷、手工裝訂,內容裡頭可以看見不少創意編程的元素。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法國 & 台灣|巴斯巴度
我們是分別來自法國的記者和台灣的譯者,一起做這本台法雙語期刊,以採訪和專文介紹台、法兩國的繪畫、音樂、文學、電玩等各領域創作者,目前已有兩刊。此外我們也出版書籍,明年春天會把法國重要小說《La Morte Amoureuse》首次譯進台灣!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攝影:林家賢)

採訪整理|李尤 攝影|鏡好映像工作室 _ 林家賢、Liszt Chang 圖片提供|傻瓜書日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4/12月號《紙上策展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