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川明帶逛高美館「つづく」特展!跟著日本大師一探展區巧思與minä perhonen的設計美學

皆川明帶逛高美館「つづく」特展!跟著日本大師一探展區巧思與minä perhonen的設計美學

高雄市立美術館「minä perhonen /皆川明 つづく」特展,於2022年10月22日至2023年2月19日盛大展出。而本展首度移展海外,皆川明與其minä perhonen品牌團隊十幾人,更親自來台布展,以將展覽的核心概念「美好生活設計者」原汁原味地呈現在台灣觀眾面前。而在開展當天,皆川明除與大家分享つづく展的看點,也帶逛展區,接下來就跟著La Vie的文章,一同走進日本當代設計大師的創作世界。

皆川明つづく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開展!

2_日本設計師皆川明進行展場導覽以「つづく」(音:TSUZUKU)作為展覽命題,有著「延續」之意,除了是品牌在時間軸的延續性,也代表連結、連續、攜手、循環等人事物所共同產生的連結及能量。
本次展覽以「つづく」(音:TSUZUKU)為展覽命題,有著「延續」之意,除了是品牌在時間軸的延續性,也代表連結、連續、攜手、循環等人事物所共同產生的連結及能量。(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minä perhonen /皆川明 つづく」首度移展海外

「minä perhonen /皆川明 つづく」一展,為2019年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重新開館之際舉辦的首展,同時是慶祝minä perhonen邁入25週年的大展,接續也在兵庫縣立美術館、福岡市美術館及青森縣立美術館巡迴展出。而對於此次海外首展在高美館登場,皆川明說,青森的展覽10月初才剛結束,多虧所有工作人員、展覽團隊同心協力地幫忙,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展覽完美呈現在大家眼前。「其實在我人生中,每到重要的時間點,最大特徵就是會下雨,當我今天早上起床時,看到外面在下雨,我就知道這次在高雄的展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事情。」

小檔日本設計師皆川明進行展場導覽_2
「minä perhonen /皆川明 つづく」開展當天,皆川明也帶領媒體朋友一探展覽巧思。(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身心與物質的循環才是真正的永續

而常見的時尚、服裝設計展覽,會以展示成品或按照時間軸來呈現,不過,つづく展不單單能窺見設計是怎麼產生,更想要強調的是,人們覺得不可思議的點子,是如何透過職人的創作來賦予這些材料生命、將它幻化成一件物品。皆川明更提到,最近非常流行的永續性(sustainability)一詞,多著重在物質的循環,但事實上,藉由人們的思考而製作出的作品,可以停留在人的記憶中、變成我們心中的一部分,而這般身心與物質的循環,才是真正的永續。他也希望大家在展區裡,可以看到這些職人是以什麼樣的心情與熱情來製作,以及體會到穿著方在長期使用這些衣服時所獲得的喜悅。

小檔皆川明於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芽〉_3
皆川明認為,身心與物質的循環,才是真正的永續。(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跟著日本設計大師皆川明逛展覽!

⭔ minä perhonen永不過時的設計巧思

而在踏入展場前,則先能看見由105件minä perhonen紡織設計品構成的「雲」作品,其在陳設上不依照製作年代或季節來排列,帶出品牌「永不過時」的設計巧思,以及對於永續的重視,同時展現出猶如雲朵般的自在隨興感。

通傳6_由105件品牌紡織設計組成的作品「雲」相當吸睛。
由105件品牌紡織設計組成的作品「雲」相當吸睛。(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 25顆小圓點構成tambourine鈴鼓圖樣

在〈實〉展區中,可見到minä perhonen從2000年開始使用、代表性的「tambourine(鈴鼓)」圓圈花紋,而裡頭其實包含了25顆、形狀略有不同的小圓點,「這些一小顆的圓點,就像是一個人的個性,每個非常獨特的個體聚集起來就是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國家、一個地球,因此,這些圓圈也代表著『曼陀羅』的概念。」而一般流行,來得快去得也快,但皆川明希望,minä perhonen的鈴鼓設計能夠讓大家使用很久、延續下去,因此本次展覽名稱才以「つづく」為主題。

皆川明帶逛13
minä perhonen從2000年開始使用、代表性的「tambourine(鈴鼓)」圓圈花紋,裡頭其實包含了25顆、形狀略有不同的小圓點。(攝影:Judy Cheng)

小檔高美館《TSUZUKU》展覽一隅_1
〈實〉展區中,同樣可見到運用鈴鼓圖樣製作出的衣物、物品。(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 了解設計過程中的巧思

〈芽〉展區則展示著minä perhonen所有織品中的一部分圖樣,而這些布料設計手稿,並不是透過電腦繪圖,而是品牌設計師以手繪或切割的方式雕琢、製作出來。

3_皆川明於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芽〉
〈芽〉展區展示品牌設計師的布料設計手稿。(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森〉展區最大的特色在於,不以時間序列或季節來區分,而是一次展示出過去27年minä perhonen所設計出來的服飾,且在這些服裝裡頭,並沒有所謂的新與舊,因此大家可以在這個展區,仔細觀看每件衣服,是職人以什麼樣的技巧,將這些服飾製作出來的。

4_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森〉森〉在陳設上並無按照製作年代或是季節時序排列,展示品牌創始至今所發布過的180多件服裝
〈森〉在陳設上並無按照製作年代或是季節時序排列,展示品牌創始至今所發布過的180多件服裝。(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 光廊——織品的故事

接著拾級而上,穿越一道略窄的樓梯時,可以邊欣賞垂掛而下的minä perhonen布料,其中有件如迷彩畫的作品,裡頭隱藏著切割下來的白色花朵布料,意味著比起戰爭,善良與仁慈更能帶來幸福。

皆川明帶逛12
民眾可穿過光廊,細細品味垂掛而下的織品布料的細節。(攝影:Judy Cheng)

⭔ 日常生活中的minä perhonen

在〈風〉展區,播放著minä perhonen的設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運用、呈現何種風貌的影像。〈根〉展區則完整展示皆川明為了小說、報紙所畫的一些插畫,而這些插畫跟織品設計的表現手法又不大相同,可以細細品味。而要前往下一個展區時,可窺見下樓樓梯的兩側,有一些皆川明平常在思考事情所寫下來,或對他而言非常重要的話語。

04CA8784-7551-4D70-96F1-823DBE68AE11
〈根〉展區則完整展示皆川明為了小說、報紙所畫的一些插畫。(攝影:Judy Cheng)

S__91242510
下樓樓梯的兩側,標示出皆川明腦海中的一些話語。(攝影:Judy Cheng)

⭔ 窺見minä perhonen的點子如何誕生

踏入〈種〉展區,首先可見到皆川明19歲去芬蘭時,用了所有的旅費所購買的外套,這也讓他深刻地感受到,一件衣服能夠發揮的力量有多大。而這個展區取作〈種〉,意味著一個想法是如何孕育出來的,因此大家可以窺見minä perhonen的設計是如何呈現、材料如何運用。像是品牌多餘的布料,有一些小小花紋的話,便會將它運用在鈕扣上,「或許大家會覺得在製作的過程中,最後用不完的東西就是一個浪費,但若我們能隨時思考到,每件物品都有職人嘔心瀝血製作出來的過程,我們便會去珍惜每塊布料、最後一點一滴都非常珍貴地使用。」

小檔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種〉_1
〈種〉展區可見到皆川明19歲去芬蘭時,用了所有的旅費所購買的外套。(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AA53422B-D859-4FB0-8721-6BFD47E732F1
minä perhonen利用剩餘的布料、製成鈕扣,體現所謂的永續性。(攝影:Judy Cheng)

而除能看到minä perhonen與國外品牌、藝術家聯名合作的作品,皆川明也特別介紹,以「二重織」技法製成、擁有兩面色調的布料,當它用在單椅上時,椅面將隨著時間、慢慢露出裡頭那層布料的顏色,不僅顯現出家具的歷史,也賦予其新生命。

小檔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種〉_3
〈種〉展區可見到minä perhonen與國外品牌、藝術家聯名合作的作品。(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09500B33-9A4D-4AB7-AA71-6A2529F0D6D3
當家具使用久了,裡頭那層的布料便會慢慢露出來,既展現其歷史,也賦予其新生命。(攝影:Judy Cheng)

⭔ 服裝擁有者與衣服的點滴故事

最後的〈土〉展區展出從minä perhonen服裝擁有者借過來的的衣服,搭配每個人針對這件服裝所寫下的回憶故事,讓大家可以細細品味,並體會到minä perhonen的設計與想法是如何幻化成衣服,進而透過穿著的人,化為記憶、留存在心底,而這般身心與物品的循環,也正是皆川明所認為的「永續性」。

小檔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土〉_1〈土〉聚焦在服裝與擁有者的關係,展出持有者的愛用服裝以及他們與衣服之間的點滴故事
〈土〉展區聚焦在服裝與擁有者的關係,展出持有者的愛用服裝以及他們與衣服之間的點滴故事。(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小檔高美館《TSUZUKU》展區之一〈土〉_2
在看完〈種〉展區後,建議先沉澱一下,再進入〈土〉展區,緩緩與服裝展開對話。(圖片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皆川明 つづく特展

展期:2022.10.22 (六)~2023.02.19(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展覽室

票價:展期全票$280

文字|Judy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他筆下的魔幻異世界,是記憶的殘影: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登台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記憶存在於虛實之間,靠近事發現場時生動鮮明,後又隨時間的流動模糊變形,在我們感嘆消逝時,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透過繪畫凝結記憶。台北藝廊奇想會現正展出Cream Ecoe首次海外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展覽圍繞記憶、時間與情感交錯等主題,透過藝術家夢幻、超現實的視覺語彙,探索那些隨時光流逝而樣貌模糊、餘韻卻仍繚繞內心的生命片段。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Always be in my heart〉。(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Blank〉。(圖片提供:奇想會)

記憶,不完全脫離現實的非現實感

色彩在Cream Ecoes的創作中扮演關鍵角色,他經常選擇不易讓人直接聯想到現實世界的色彩,例如紫色、綠色,並搭配藍色來平衡整體調性,這讓他的作品充滿超現實感,引領觀者進入一個陌生又迷人的世界。然而,為了讓作品保持與觀者的連結,他在畫面中保留了現實中的元素,如窗戶、植物或山的輪廓,創造出一種「既陌生又親切」的氛圍,讓觀者能夠投射自己的想像,進入這個幻想空間。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Are you her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Space grav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ハテナ〉。(圖片提供:奇想會)

在本次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中,Cream Ecoes進一步深化這種創作方式,透過架空的建築結構、虛幻的景色以及非典型的色彩搭配,藉繪畫將記憶的殘影視覺化,並以獨特的筆觸描繪時間與情感的流動。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Not Entrance〉。(圖片提供:奇想會)

從音樂開啟藝術創作之路

Cream Ecoes最初從事音樂創作,因對專輯視覺設計與藝術表達感興趣,開始踏入繪畫領域。他善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提煉靈感,如電影、旅行、城市中的光影變化、建築造型與景觀結構,並將其轉化為畫面中的架構與氛圍,構築獨特的視覺敘事。雖目前以數位創作為主,但Cream Ecoes對未來的創作不設限,期待嘗試以顏料在畫布、紙板、甚至牆面上,進行更自由、開放的情感釋放。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Space egg storage〉。(圖片提供:奇想會)
日本藝術家Cream Ecoe個展在奇想會!以魔幻筆觸捕捉記憶殘影
Cream Ecoe〈Pung Land〉。(圖片提供:奇想會)

Cream Ecoes個展《Always be in my heart

展期|2025.02.2803.23

時間|13:0020:00,每週二、三公休

地點|奇想會 Whimsy Works(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17號)

入場費|低消一杯飲品

用陶瓷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劉子瑜個展《漸變》登陸TAO ART,集七年創作軌跡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從台北Restaurant A到倫敦Restaurant Gordon Ramsay等米其林星級餐廳,都可見到陶瓷藝術家劉子瑜的食器作品,它們低調襯托料理、也細緻為餐桌增色。可劉子瑜的創作不僅止於功能性,更延伸出獨樹一幟的藝術性,她將兼容並蓄、有機而和諧的美學,貫穿於嚴謹的創作實踐之中,展現出陶瓷創作、原始的自然力量與自我意志之間的深刻連結。

睽違三年,TAO ART推出劉子瑜個展《漸變》

即日起至2025年419日,台北藝術空間TAO ART推出劉子瑜最新個展《漸變 Gradations》,集結藝術家過去7年來累積的作品及創作靈光。展名「漸變」一方面點出了釉燒過程中所經歷的質變,與物質本身的可變性;另一方面則隱喻藝術家多年來的探索與創作軌跡,及作品逐漸長出的豐富樣貌。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談及創作時的心境,劉子瑜說:「在我的作品中,我最享受的是去實驗色彩的漸層變化、各種色調之間過渡的微妙差異。」上述特質也能見於《漸變》個展之中,以下精選幾件亮點作品帶看。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杏福〉。(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用陶瓷凝結自然美景

近展場入口處的細長圓柱造型陶瓷作品,是劉子瑜從2020年延續至今之作。她藉由流釉質感和高低排列組合,敏銳捕捉不同光線、不同時間之下的感性經驗:〈春寒料峭〉色彩細緻、富漸層變化,令人聯想台灣山林間的濕潤綠意,襯著藍天與雲霧繚繞的遠景;〈秋老虎〉的瑰麗釉色混合了草葉綠、橄欖綠、冷杉綠和芥黃,宛若秋陽斜落於山林、穿越樹葉間隙,瞬息萬變的景色。

對劉子瑜而言,暫時放下對器皿實用性的思考,追求自由表達,是一種嶄新的發現;這次她也首次展出全新水彩紙本創作,呼應陶瓷作品對自然意象的捕捉。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春寒料峭〉。(圖片提供:TAO ART)

最大展間中呈現寧靜的暖色家居氛圍,以劉子瑜最為人熟知的「餘」系列為主角,並展出精彩的大幅作品〈春夏秋冬〉。其中的亮眼新作還有「池塘深處」系列,她運用礦物塗料創造具流動感、空間感的背景,並在閃爍溫潤光澤、富動態感的魚群之間覆上一層金葉,重現一幅池塘落葉的場景,將瞬間凝結為永恆,寧靜而雋永,蘊含藝術家對生命與自然的深刻感受。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春夏秋冬〉。(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融有趣想像,轉譯古典器物

這次個展中,劉子瑜也再度挑戰由傳統形制的器物發想,融入有趣和想像性的當代元素。她讓南宋青釉龍虎尊上經典的靈獸形象,變身為既像龍又像蟲的龍蝦;器蓋上,在中國傳統中象徵朱雀的鳥被巧妙地換成小螃蟹。而傳統形制的鳳耳紙槌瓶上,則棲息著優雅的蒼鷺,以她特別喜歡的灰藍色調與漸層釉色效果表現。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Lobster Jar〉。(圖片提供:TAO ART)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劉子瑜 Christina Liu〈Heron Vase〉。(圖片提供:TAO ART)

自在遊走於功能性、藝術性陶瓷創作間

劉子瑜與陶瓷藝術的相遇,是美好的偶然。她出生於美國加州,大學修讀商業經濟學和法語,畢業後曾想赴法國烹飪學校進修,但在啟程前邂逅並愛上陶瓷藝術,因此決定攻讀陶瓷碩士學位,以結合自己對陶土和美食的熱情。如今,劉子瑜的陶瓷作品散見於全球多間米其林星級餐廳,儘管她的創作著重於功能性,但並不受其限制,她以功能性的形式作為設計的起點,最終成品遠不止於實用的餐盤或碗具,而是蘊含深刻意義、質樸與奢華並存的獨特作品。

TAO ART推劉子瑜個展《漸變》!陶瓷藝術凝結池塘落葉、山霧繚繞美景
(圖片提供:TAO ART/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劉子瑜個展《漸變》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4月19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