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WELL《可見 不可見》揭露藝術家腦中「不可見的念頭」!解謎般的路徑,串連葉偉立、邱承宏、王慶蘋作品

LIGHTWELL《可見 不可見》帶你看見藝術家腦中「不可見的念頭」!集結葉偉立、邱承宏、王慶蘋作品

觀看展覽、欣賞藝術時,總令人思考:「我到底看到了什麼?」所謂看見,是看懂了作品的形體、藝術家的創作概念,或心生感動與共鳴?若三者只看懂了一種,是否達到真正的看見?為了回應這項命題,LIGHTWELL《可見 不可見》特展集結了三位藝術家——王慶蘋、邱承宏、葉偉立的作品,搭配巧妙的曲折動線安排,提供觀眾三種不同層次的視角,讓看展如同解謎,探尋展間藝術品中的「可見」和「不可見」。

【2F】展場_葉偉立_邱承宏
LIGHTWELL《可見 不可見》展覽即日起至2023年1月29日展出

3層探索「可見」與「不可見」的觀看方式

《可見 不可見》是LIGHTWELL首次嘗試非線性的策展模式,也就是將同一藝術家的作品打散,而非集中在同一區域,這麼做十分考驗策展團隊邀請藝術家、挑選展品時的敏銳度,如何符合論述?如何編排最為切題?如何相輔相成,而非一人之作獨大?都需要細細思量。

並置的和弦 No. 13
王慶蘋〈並置的和弦 No. 13〉

本篇將策展人李晏禎的策展思考分為3層解析,它們各代表著觀眾挖掘展覽中「可見」與「不可見」的切角:第一層呈現藝術家如何將腦中數不清、看不見的念頭,揉入各自的生長背景、價值觀與記憶庫,再轉譯到具體的作品當中;第二層深入作品本身,探尋其中鮮明可見的符碼與蘊藏其中的隱性記號。上述兩層搭配由「藝術家親述」的語音導覽,帶入感更強。

【3F】展場_葉偉立_邱承宏
三樓展間|葉瑋立、邱承宏

第三層則藉由非線性的敘事手法,讓彎折觀展動線、觀眾與展品的互動關係,如養成遊戲般,不到最後看不見全貌;這邊偷偷爆個雷,這點尤其反映在藝術家葉偉立展出的作品當中。

【空間照片18】LIGHTWELL 2_3F 藝文展覽空間
LIGHTWELL展覽空間

《可見 不可見》3位藝術家作品解析

 邱承宏|粗獷彰顯寧靜 

「寧靜感」是邱承宏作品的獨特氣質,即便使用的是工業化的媒材與技術,那一份由內在記憶散發出來的靜謐,貫穿了藝術家的日常實踐。這次邱承宏展出兩系列作品——《採光》與《繡燕》,兩者皆直接卻優雅的切合《可見 不可見》命題。

【2F】展場_邱承宏_葉偉立
二樓展間|邱承宏、王慶蘋、葉偉立

邱承宏《採光》|在水泥板上再創風景

以浮雕形式呈現的《採光》,結合平面繪畫與雕塑技法,創作時邱承宏會先尋覓一面「框景」,並將風景拍下,投影至以建築補土、礦物等材料打造的自製水泥板上;接著進入雕刻階段,以「刨去」的方式將植物剪影、風景中的光影變化,挪移並濃縮至水泥板上。過程中,藝術家看見、移植更創造了風景,而藉由《採光》,邱承宏正是想提供看風景的另一種視角,當立體濃縮為平面、多彩化作單色、輕盈變得厚重,我們是不是仍能將眼前的水泥板,聯想至記憶中那窗外樹影翩翩飄動的畫面,並覓得感動?又或它只是一幅嶄新的、虛實交錯的光景?也或許更多的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意趣。

採光 No.27
《採光》呈現很有趣的相對性。重達20公斤的水泥媒材,卻呈現稍縱即逝、輕逸流動的光景。

採光 No.31
邱承宏不停在《採光》系列做出突破,比如減輕重量、實驗不同媒材,上圖作品便添加了玉和石英,邊角被塑成圓弧狀

邱承宏《繡燕》|當缺陷成為完整之作,我們是否還能看見傷痕?

另一系列雕塑作品《繡燕》,則延伸自藝術家在2020年發布的作品《水泥動物園》,當時邱承宏在花蓮找到一批老舊的水泥動物雕塑,這些斑馬、豹、老虎⋯⋯,多非出自專業雕塑藝術家之手,而是由民間的水泥工匠雕琢,因此外表有些粗糙、滑稽,在七八零年代的台灣蔚為流行,時常見於校園或公共遊樂空間。

【3F】展場_葉偉立_邱承宏_王慶蘋
三樓展間|邱承宏、王慶蘋

而這些早期動物雕塑的裂痕、缺口,則成為《繡燕》的雛形,邱承宏將其掃描,還原出小小傷口的空間樣態,並利用3D列印將其縮放為200倍大、類似石頭的形態,表面以混凝土、礦物、銅線製成大小不一的磨石子雕塑,讓缺陷再次豐盈、令人工雕塑回歸自然,用這種方式與雕塑之前的傷痕對話。

FotoJet (1)
邱承宏〈繡燕〉

綜觀雕塑,缺角、裂痕等或許會率先被看見,因為它們是完整體中的瑕疵,是不一樣的部分;但隨著觀看的時間推移,人們的視覺經常求個完整性、重點擺在整體,若缺口小至「瑕不掩瑜」,便容易被選擇性忽略,雖然被看見了,卻像沒被看見。

在邱承宏的轉譯之下,破碎之物成為完整之作,曾經像是不可見的東西成了絕對可見的主角,但我們究竟看見了什麼?乍看之下,看見了石頭、沒看見傷痕;知曉創作概念後,明白它來自傷痕,卻未能真正看見雕塑的缺口。各種觀看情境所發展出的可見、不可見排列組合,讓《繡燕》多了許多值得玩味的空間。

繡燕 #18
邱承宏〈繡燕〉

【3F】展場_邱承宏
LIGHTWELL一樓地面選用水磨石搭配銅條,恰與《繡燕》的磨石子、銅條組合呼應。

 王慶蘋|以攝影為創作手法、抽象畫為表現形式 

如果說邱承宏用雕塑創造了風景,那攝影藝術家王慶蘋則是透過影像重組「實驗」出了風景,他的創作過程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用來觀看、領會眼前的風景,並透過拍攝現成物、將可得的材料重新排列後,揉入光影,將多張不同的影像以雙幅、三幅的形式並置於同一張相紙上,巧妙以攝影為創作手法、抽象畫為表現形式,經由藝術家本人美感的轉譯,創造出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新空間,也為觀者打開新鮮的觀看體驗。影像乍看如一體成型,細賞才發現幅與幅之間存在界線,各詮釋著不同的畫面。

【2F】展場_王慶蘋
展間|王慶蘋

王慶蘋《並置的和弦》|當不同時序、空間成為一幅畫

在《並置的和弦》系列作品中,王慶蘋用鏡頭紀錄不同時間下的空間,從日到夜、自室內至室外,並進行篩選、拼湊,讓室外裝設電箱的斑駁牆面、室內飄逸的布面,或是門上的木製和鐵製手把、躲在紙張後的蘋果,共構為一幅和諧的抽象畫,消弭了現實生活中的僵硬界線。

並置的和弦 No. 7
王慶蘋〈並置的和弦 No. 7〉

並置的和弦 No. 15
王慶蘋〈並置的和弦 No. 15〉

王慶蘋《靜物雙聯》|實驗平面與立體的視覺可能

另一系列作品《靜物雙聯》,藝術家介入的成分相對高,王慶蘋利用工作室內唾手可得的材料,經隨意或刻意的排列之後,捕捉紙張、鐵線等媒材與光互動的當下。雖成品為平面影像,但畫面鮮明如從未見過的新世界,帶有將不同維度擺入同一平面的實驗性,也蘊含在平面中創造立體的意趣。

靜物雙聯 No. 8
王慶蘋〈靜物雙聯 No. 8〉

靜物雙聯 No. 22
王慶蘋〈靜物雙聯 No. 22〉

有趣的是,為了部分還原王慶蘋的工作室場景,展場特別展出一件他創作時所使用的小型光器,企圖創造此地(展間)與他方(工作室/創作現場)之間的連結;而藝術家本人偶爾也會到現場對光器做調整,像是在模擬平時創作的程序,讓物件維持在有機的狀態。

【2F】展場_葉偉立_王慶蘋
現場展出王慶蘋在工作室創作時所使用的光器

 葉偉立|探索藝術品的誕生 

擺在最後講解的藝術家葉偉立及其新作《偶遇,水湳洞 #1》,與LIGHTWELL的策展動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非常有意思。2016年,葉偉立因參與已故藝術家葉世強故居紀念館的建置,移居至台灣東北角上背山面海的水湳洞,一個因日據時期興盛的採礦產業而大規模修建的礦工宿舍聚落,後於1981年水湳洞選煉廠停止營運,居民因頓失工作來源而陸續移出此地。

【2F】展場_王慶蘋_葉偉立
展間|王慶蘋、葉瑋立

《偶遇,水湳洞 #1》靈感源自葉偉立在水湳洞偶然遇見的一間廢棄空屋,它像是個寡言但不排斥來往的鄰居,偶爾路過看望或刻意拜訪,成為藝術家日常中微微掛心的所在。此系列作品由三個物件、一個燈箱組合而成,安落在展場二、三樓的四個樞紐處,而在《可見 不可見》展覽中,若要說「動線本身」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似乎也不無道理。

【2F】展場_邱承宏_王慶蘋_葉偉立
展間|邱承宏、王慶蘋、葉偉立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物件|散落兩層樓間的「餌」

第一個物件位在二樓動線初始,由毛線團堆疊而成;經過邱承宏《採光》浮雕,映入眼簾的是一見狀似祭壇的木製品,上頭呈現葉偉立的英文詩作,字母以毛線縫製而成,述說著藝術家的創作歷程,猶如心思、形式、勞動、思考再化為形式的無盡探索。

FotoJet (2)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

步入三樓,葉偉立創作的第三個物件靜置角落,一輛裝滿殘破畫框的推車;畫框風格各不相同,當代的、素雅的、華麗如巴洛克式的⋯⋯,好像隱隱透露著它曾包裹著什麼樣的創作。從毛線、祭壇到推車,可以找到媒材的關聯,如毛線、木材等,但藝術家究竟想藉由它們述說什麼樣的故事?必須看到位在展覽動線末端的《偶遇,水湳洞 #1》燈箱,才能明白。

偶遇,水湳洞 #1 Random Encounter at Shuinandong #1_ The Cart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燈箱|讓毛線、祭壇與推車被「看見」

燈箱呈現著一幅廢墟影像,這就是葉偉立在水湳洞偶遇的廢棄空屋,也是前方伏筆的解答。原來,葉偉立剛發現這座廢墟時,雖能感受到久無人煙,但裡頭卻擺放許多畫作、畫框,毛線毫無秩序地散落一地,據說此處起初為教堂,所以牆上還留有祭壇曾經裝設、拆除的痕跡,毛線可能來自在地社區曾開設的手作班,畫與框則是藝術家將此作為短期工作室的痕跡。

偶遇,水湳洞 #1 Random Encounter at Shuinandong #1_ The Lightbox (1)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

回頭看《偶遇,水湳洞 #1》所有物件,會發現其創作素材都來自這座廢墟,每個物件都是一個提示、隱喻和伏筆,各自形成貫穿展覽的「餌」。在燈箱之前,毛線、祭壇與畫框都被觀者「看見」了,卻在燈箱出現後有了截然不同的故事性和意義,搭配上LIGHTWELL需爬梯、中央有天井貫穿的彎折路徑,更凸顯觀展之間忽見轉機的趣味。

偶遇,水湳洞 #1 Random Encounter at Shuinandong #1_ The Lightbox
葉偉立《偶遇,水湳洞 #1》

對葉偉立來說,「藝術品如何誕生?」一直是很有趣的命題,而《偶遇,水湳洞 #1》正呈現了創作者如何透過思考與勞動,並在空間、環境、人事的交錯影響之下,將想法不停在物件之間轉移的過程。三個物件和一個燈箱,彷彿宏觀地「透明化」了他的創作歷程;若欣賞細節,也能讀到創作媒材的複雜與多元,每件尺度雖小,卻有木頭、雕刻、裁縫、攝影的觀賞性。

【2F】展場_葉偉立_邱承宏 (1)
二樓展間|葉偉立、邱承宏

透過《可見 不可見》,我們看見什麼?

觀看藝術家的作品,我們可能產生共鳴,或者好奇,甚至疑惑。《可見 不可見》提供了可見的線索,補充了不可見的隱喻,引領觀者感知無形的震動與漣漪,進而掀開作品的層層面紗,真正進入作品內裡暗藏的藴意。

【3F】展場_邱承宏_王慶蘋
三樓展間|邱承宏、王慶蘋

至於一個人看見、沒看見什麼,不需以100分作為級距打分數。每個人對藝術品本身、藝術家本人的看法,受當下情緒、空間與環境的感知影響,所看見的東西自然各不相同,這甚至是必然。不過,這份不同,讓許多觀眾與藝術漸生距離,「我不懂藝術」彷彿成為一種另類的集體認同,也許部分人真的對作品無感,部分人則是擔心自己萬一「答錯」了怎麼辦?如果一件藝術品並無標準答案,而是刺激思考和交流的媒介,那或許對錯並不存在,只是每個人可見、不可見的部分未能疊合,所謂看見便有無數種。

靜物雙聯 No. 11
王慶蘋〈靜物雙聯 No. 11〉

LIGHTWELL《可見 不可見》

展覽期間|2022年11月19日(六)~2023年1月29日(日)

營業時間|12:00~20:00(每週一公休,最後入場時間為 19:45) 

展覽地點|LIGHTWELL(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0巷6-1號)

參觀資訊|票價 50 元(因安全考量,場館謝絕未滿12歲之孩童入場)

展覽活動頁|https://reurl.cc/qZZZ5y

資料、圖片|LIGHTWELL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