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新美術館「描繪愛情的羅浮宮特展」!從5大展區、73幅畫作探索愛的多變樣貌

「愛」作為人類最原始的情感,或許也是西方藝術最熱衷描繪的主題之一,日本國立新美術館於今(2023)年春季帶來《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直譯:羅浮宮展 描繪愛情),自羅浮宮館藏中精心挑選73幅與愛相關的畫作,橫跨16至19世紀,透過近代西方藝術家的眼,探索豐富而多變的愛情風貌。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2國立新美術館。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3《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一隅。



愛的形塑之初:從情慾到博愛

古希臘、羅馬文明及基督教可說是建構了歐洲文明的兩大根基,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畫家更時常取材古代神話或基督教典籍,描繪愛的複雜層次。有趣的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神祇和人類一樣擁有七情六慾,因此以其為主題的畫作中時常可見複雜的情感描寫——熱烈、情慾的,到悲痛、哀戚的;相反的,基督教主題畫作更喜愛闡述「大愛」,如耶穌受難、聖人殉道,或是神對眾生一視同仁的愛等。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4《La Déposition du Christ》,1651,油彩、帆布,直徑134cm © 2008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從五大展區探索愛的光譜

在《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覽中,除了古希臘、羅馬眾神的情慾與基督教的博愛外,亦不乏戀人、家族、感官或悲劇之愛,總計73幅畫作中,有些可能是你我熟悉的,也可能是從未知曉的隱藏傑作。展覽將從五大視角切入:〈序幕:愛的發明〉、〈I. 以愛神為主題——描繪古代神話中的慾望〉、〈II. 以基督教上帝為主題〉、〈III. 以人為主題——誘惑的時代〉、〈IV. 19世紀法國田園詩戀愛及浪漫主義的悲劇〉,從不同畫作隱含的寓意,帶領觀者走進愛的多彩光譜。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5《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入口處。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6《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一隅。



精選亮點畫作

以下將依序從五大展區中各選出一幅畫作,希望有助大家感受展覽的內容:


《Cupid’s Target》(邱比特的目標)|François Boucher

作為展覽主視覺之一的《Cupid’s Target》(直譯:邱比特的目標),是法國18世紀畫家François Boucher(法蘭索瓦・布雪)的作品。在古神話中,被邱比特之箭射中的對象都將陷入愛河,而畫面中被刺穿的愛心正象徵愛情萌發的瞬間。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7François Boucher,《La Cible d'Amour.》,1758,油彩、帆布,268 × 167 cm © 2008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The Abduction of Orithyia by Boreas》(北風神波瑞阿斯掠奪俄瑞堤亞)|Sebastiano Conca

男性神明透過暴力誘拐心儀女性的行為,在古神話中屢見不鮮,(先不論其價值觀的適宜性),此類型的故事給予畫家們創造鮮活、富有動態張力畫面的契機。本畫作由18世紀義大利畫家Sebastiano Conca繪製,戲劇性的描繪北風神波瑞阿斯搶奪希臘公主俄瑞堤亞的瞬間,從畫面中可看出男性粗獷和女性柔軟的明顯對比。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8Sebastiano Conca,Borée enlevant Orithye,1715-1730,油彩、帆布,77 × 108 cm © 2014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Mathieu Rabeau




《Roman Charity》(羅馬人的慈愛),又稱《Cimon and Péro》(西蒙與佩羅)|Charles Mellin

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作,你或許會大吃一驚,事實上,其敘述的是子女孝順父母的行為。此場景源自故事〈西蒙與佩羅〉,為古羅馬作家Valerius Maximus於西元一世紀撰寫的軼聞錄《善言懿行錄》篇章之一,敘述年老的囚犯西蒙在監獄中等待處刑,女兒佩羅因不忍父親挨餓受苦,便將自身的乳汁餵給他。這一場景被描繪成孝心的典範,甚至被引為基督教慈悲行為的象徵圖象之一。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9Charles Mellin,《La Charité romaine ou Cimon et Péro》,1628-1630,油彩、帆布,97 × 73 cm © 2012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The Bolt》(門閂)|Jean-Honoré Fragonard

在18世紀法國上流社會,出現了推崇自由性愛的「放蕩主義」,而在此風潮背後,則帶有對基督教權威的批判精神。此精神也展現於藝術當中,而《The Bolt》便是當中的傑作,此次展覽也是這幅畫作睽違26年再度登上日本國土。在幽暗的臥室中,彷彿聚光燈的光線照射在一對糾纏的男女,可見女方別過了頭,像是在拒絕,而男子正一面插上門閂,其描繪的,是受脅迫的女性悲歌?還是欲拒還迎的情慾遊戲?無限的想像空間為作品添上一分曖昧的魅力。此外,門閂(象徵男性生殖器)、玫瑰與壺(象徵女性生殖器、失去處女之身)以及凌亂的床鋪等,均暗示著濃郁的情愛氛圍,桌上的蘋果,也令人聯想到誘惑夏娃的禁果。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0Jean-Honoré Fragonard,《Le Verrou》,1777-1778,油彩、帆布,74 × 94cm © 2020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




《Cupid and Psyche》(邱比特與賽姬)|Baron François Gérard

同樣被選作展覽主視覺,《Cupid and Psyche》敘述邱比特親吻人類公主賽姬的一幕,透過賽姬青澀的眼神和肢體語言,展現少女情竇初開的一面;背景繁茂的春景象徵愛情萌芽,飛舞的蝴蝶則來自賽姬「Psūkhḗ」於希臘語中的「靈魂」、「蝴蝶」之意。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1Baron François Gérard,《Psyché et l'Amour》,1798,油彩、帆布,186 × 132cm © 2012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同場加映:重量級語音導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特別邀請知名演員滿島光擔任展覽引導人,並與聲優森川智之一同錄製語音導覽,若已計畫前往觀展的話,編輯非常推薦租借導覽機喔!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2《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覽主視覺海報。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

展期|2023.03.01-06.12,每週二休館(請依官方公告為主)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 企畫展示室1E(106-8558 東京都港区六本木7-22-2)

▸ 更多資訊歡迎參考展覽特設網站



圖|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公式】Twitter国立新美術館 NACTTwitterMusée du Louvr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