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新美術館「描繪愛情的羅浮宮特展」!從5大展區、73幅畫作探索愛的多變樣貌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1

「愛」作為人類最原始的情感,或許也是西方藝術最熱衷描繪的主題之一,日本國立新美術館於今(2023)年春季帶來《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直譯:羅浮宮展 描繪愛情),自羅浮宮館藏中精心挑選73幅與愛相關的畫作,橫跨16至19世紀,透過近代西方藝術家的眼,探索豐富而多變的愛情風貌。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2
國立新美術館。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3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一隅。

愛的形塑之初:從情慾到博愛

古希臘、羅馬文明及基督教可說是建構了歐洲文明的兩大根基,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畫家更時常取材古代神話或基督教典籍,描繪愛的複雜層次。有趣的是,古希臘、羅馬文化中的神祇和人類一樣擁有七情六慾,因此以其為主題的畫作中時常可見複雜的情感描寫——熱烈、情慾的,到悲痛、哀戚的;相反的,基督教主題畫作更喜愛闡述「大愛」,如耶穌受難、聖人殉道,或是神對眾生一視同仁的愛等。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4
《La Déposition du Christ》,1651,油彩、帆布,直徑134cm © 2008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從五大展區探索愛的光譜

在《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覽中,除了古希臘、羅馬眾神的情慾與基督教的博愛外,亦不乏戀人、家族、感官或悲劇之愛,總計73幅畫作中,有些可能是你我熟悉的,也可能是從未知曉的隱藏傑作。展覽將從五大視角切入:〈序幕:愛的發明〉、〈I. 以愛神為主題——描繪古代神話中的慾望〉、〈II. 以基督教上帝為主題〉、〈III. 以人為主題——誘惑的時代〉、〈IV. 19世紀法國田園詩戀愛及浪漫主義的悲劇〉,從不同畫作隱含的寓意,帶領觀者走進愛的多彩光譜。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5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入口處。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6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場一隅。

精選亮點畫作

以下將依序從五大展區中各選出一幅畫作,希望有助大家感受展覽的內容:

《Cupid’s Target》(邱比特的目標)|François Boucher

作為展覽主視覺之一的《Cupid’s Target》(直譯:邱比特的目標),是法國18世紀畫家François Boucher(法蘭索瓦・布雪)的作品。在古神話中,被邱比特之箭射中的對象都將陷入愛河,而畫面中被刺穿的愛心正象徵愛情萌發的瞬間。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7
François Boucher,《La Cible d'Amour.》,1758,油彩、帆布,268 × 167 cm © 2008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Gérard Blot

《The Abduction of Orithyia by Boreas》(北風神波瑞阿斯掠奪俄瑞堤亞)|Sebastiano Conca

男性神明透過暴力誘拐心儀女性的行為,在古神話中屢見不鮮,(先不論其價值觀的適宜性),此類型的故事給予畫家們創造鮮活、富有動態張力畫面的契機。本畫作由18世紀義大利畫家Sebastiano Conca繪製,戲劇性的描繪北風神波瑞阿斯搶奪希臘公主俄瑞堤亞的瞬間,從畫面中可看出男性粗獷和女性柔軟的明顯對比。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8
Sebastiano Conca,Borée enlevant Orithye,1715-1730,油彩、帆布,77 × 108 cm © 2014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Mathieu Rabeau

《Roman Charity》(羅馬人的慈愛),又稱《Cimon and Péro》(西蒙與佩羅)|Charles Mellin

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作,你或許會大吃一驚,事實上,其敘述的是子女孝順父母的行為。此場景源自故事〈西蒙與佩羅〉,為古羅馬作家Valerius Maximus於西元一世紀撰寫的軼聞錄《善言懿行錄》篇章之一,敘述年老的囚犯西蒙在監獄中等待處刑,女兒佩羅因不忍父親挨餓受苦,便將自身的乳汁餵給他。這一場景被描繪成孝心的典範,甚至被引為基督教慈悲行為的象徵圖象之一。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09
Charles Mellin,《La Charité romaine ou Cimon et Péro》,1628-1630,油彩、帆布,97 × 73 cm © 2012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The Bolt》(門閂)|Jean-Honoré Fragonard

在18世紀法國上流社會,出現了推崇自由性愛的「放蕩主義」,而在此風潮背後,則帶有對基督教權威的批判精神。此精神也展現於藝術當中,而《The Bolt》便是當中的傑作,此次展覽也是這幅畫作睽違26年再度登上日本國土。在幽暗的臥室中,彷彿聚光燈的光線照射在一對糾纏的男女,可見女方別過了頭,像是在拒絕,而男子正一面插上門閂,其描繪的,是受脅迫的女性悲歌?還是欲拒還迎的情慾遊戲?無限的想像空間為作品添上一分曖昧的魅力。此外,門閂(象徵男性生殖器)、玫瑰與壺(象徵女性生殖器、失去處女之身)以及凌亂的床鋪等,均暗示著濃郁的情愛氛圍,桌上的蘋果,也令人聯想到誘惑夏娃的禁果。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0
Jean-Honoré Fragonard,《Le Verrou》,1777-1778,油彩、帆布,74 × 94cm © 2020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

《Cupid and Psyche》(邱比特與賽姬)|Baron François Gérard

同樣被選作展覽主視覺,《Cupid and Psyche》敘述邱比特親吻人類公主賽姬的一幕,透過賽姬青澀的眼神和肢體語言,展現少女情竇初開的一面;背景繁茂的春景象徵愛情萌芽,飛舞的蝴蝶則來自賽姬「Psūkhḗ」於希臘語中的「靈魂」、「蝴蝶」之意。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1
Baron François Gérard,《Psyché et l'Amour》,1798,油彩、帆布,186 × 132cm © 2012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ony Querrec

同場加映:重量級語音導覽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特別邀請知名演員滿島光擔任展覽引導人,並與聲優森川智之一同錄製語音導覽,若已計畫前往觀展的話,編輯非常推薦租借導覽機喔!

日本國立新美術館羅浮宮愛的特展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_12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展覽主視覺海報。

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

展期|2023.03.01-06.12,每週二休館(請依官方公告為主)

地點|國立新美術館 企畫展示室1E(106-8558 東京都港区六本木7-22-2)

▸ 更多資訊歡迎參考展覽特設網站

圖|ルーヴル美術館展 愛を描く【公式】Twitter国立新美術館 NACTTwitterMusée du Louvre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國際大展登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模在台亮相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將於今(2024)年5月4日至9月23日展開。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精選典藏來台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展覽由美國西部最大的美術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下稱LACMA)策劃,為LACMA藏品首度大規模來台,展出該館典藏精選100件,出自羅丹及其藝術生涯中一起工作、展覽的印象派畫家與雕塑家之手。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各界期待的富邦美術館將於5月4日正式開館,隆重推出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圖片提供:富邦美術館)

集結知名印象派畫家塞尚、雷諾瓦、莫內珍稀畫作

本次大展將呈獻19世紀雕塑大師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及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莫內(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竇加(Edgar Degas)、西斯萊(Alfred Sisley)、高更(Paul Gauguin)和波納爾(Pierre Bonnard)等名家珍稀雕塑與畫作。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美術館是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在台設計的首座建築,而皮亞諾亦曾為LACMA設計兩間展館。

➯ 台北信義「富邦美術館」5月開幕!建築詩人Renzo Piano在台首件設計作品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富邦美術館由享譽國際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及其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RPBW) ,與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廠共同設計監造,這是RPBW在台灣的首件設計作品(攝影:Lucas K. Doolan)

奧古斯丁.羅丹藝術生涯代表作全蒐羅

羅丹(1840–1917)是19世紀最受推崇的雕塑家之一,在西方藝術史的論述中,他被奉為備受折難、堅毅而又才華洋溢的天才代表。羅丹在雕塑上的成就,在於其舉重若輕地跨越許多藝術界線。他可被視為一位浪漫主義者,因其雕塑以身體形式表達強烈情感;從他強調古典敘事所特有的張力來看,他也可被視為一位古典主義者;若就他透過觀察人體肌腱骨骼所深刻掌握的動作精確度來說,他則稱得上是一位自然主義者。無論就觀念或形式,羅丹的各種藝術思維都對其過往與當前的藝術提出諸多質疑和挑戰,這無疑地讓他的創作帶有一種面向未來的藝術前瞻性。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巴爾札克紀念像〉(Monument to Honore de Balzac),原型塑於1897年,本作翻鑄於1967年,青銅,297 x 120 x 1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the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巴爾札克紀念像〉為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重要作品。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尚.德爾〉(Jean d'Aire),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72年,青銅,216 x 85 x 72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尚.德爾〉為羅丹最為人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其中之一。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影子〉(The Shade),原型塑於約1880年,本作翻鑄於1969年,青銅,192 x 97 x 77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影子〉為位於羅丹〈地獄之門〉(The Gates of Hell) 頂部的經典作品。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是一場試圖重新建構藝術家羅丹及其雕塑的展覽,藉由重新梳理羅丹與同期藝術家作品的關係脈絡,探討這位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與定位。此次展覽將展出多件羅丹在學術上重要性極高的作品,其中包括奠定羅丹學術地位的〈巴爾札克紀念像〉、最為人所討論的公共藝術重要作品〈加萊義民〉、位於〈地獄之門〉頂部的經典作品〈影子〉,以及一系列羅丹精湛的人體表現之作,包括〈哭喊〉、〈皮耶‧德維松的左手〉等,更有羅丹早期職涯發展階段創作〈蘇珊〉,是符合當時審美主流、極受市場喜愛之作,邀請大家前來富邦美術館共享羅丹與印象派盛宴,近距離觀看國際級大師藝術經典。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哭喊〉(The Cry),原型塑於約1886年,本作翻鑄於1964年,青銅,27 x 32 x 20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B. Gerald Cantor Art Foundation,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皮耶‧德維松的左手〉 (Left Hand of Pierre de Wissant),原型塑於約1885-1886年間,本作翻鑄時間不明,青銅,32.9 x 17.1 x 12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anonymous gift,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奧古斯丁.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蘇珊〉(Suzon),約作於1872年,青銅,40 x 20 x 18 cm,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gift of Leona Cantor Palmer, photo © Museum Associates/LACMA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精選
《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展覽日期 | 2024.05.04(SAT)-09.23(MON)
展覽地點 | 富邦美術館 水景展廳

資料提供|富邦美術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米蘭家具展】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2024米蘭家具展正式開跑,在踏入熱鬧的展會前,首先淨空自己的身心靈,帶著最純粹的好奇心前進吧!本屆展覽由鬼才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所創作的空間裝置「A Thinking Room」揭開序幕,以「卵」為概念打造寧靜而私密的沉浸體驗,邀請觀眾在此重整再出發,用包容萬象的心迎接爆炸般的創新感知。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大衛林區所創作的「A Thinking Room」,為整個家具展揭開序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看似空蕩實則飽滿,釋放身心靈的思考空間

「A Thinking Room」由兩個空間組成,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除設有沙發座椅、書寫及繪畫工具外,還有一面鏡子和電子鐘,看似空蕩的環境,仔細感受卻能注意到色彩、光線、寂靜的飽滿存在。

「A Thinking Room」內部以「卵」為概念,想像被舒適、私密的羊水承載,令人沉浸其中。大衛林區希望參觀者在走進充滿人群的吵雜展會前,獨自一人體驗這個完全相反的空間,在此釋放身心靈,放下既有觀點、預設與成見,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容器,準備好接納新的思想與感知,更深刻地體驗接下來的展覽內容。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在設計上引用電影和戲劇的敘事手法。(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壁龕中展示著由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波浪窗簾、金色光線,將抽象概念化為物質

打造「A Thinking Room」的幕後團隊,是義大利建築工作室Lombardini22,他們規劃了這座體驗空間的位置、外觀,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作為觀眾踏進展場的第一個亮點,也不搶走參展品牌的鋒頭。

「A Thinking Room」的兩個卵型空間對稱並置,外部披上紅色布簾,與劇院、影廳等場所的意象連結;內部以波浪狀的窗簾圍繞,為牆面帶來節奏感;壁龕中展示著大衛林區選出的幾幀電影畫面;天花板則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Lombardini22團隊將大衛林區所提出的迷人意象與藝術思想轉化為現實。(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天花板以金色管狀曲面排列而成,與空中七道光線交會相映。(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啟發空間設計的思考

策展人Antonio Monda解釋:「對於大衛林區來說,沒有什麼是無生命的,沒有什麼是沒有內在的,這個概念在他的每一個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包含電影、藝術、家具設計等。」

「『A Thinking Room』以令人著迷的方式重申:真正的藝術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問題。」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在多重感官的交互刺激下,將物件和空間的角色交由觀眾解讀,為米蘭家具展打造最恰好的前導體驗。

大衛林區的沉浸思考室在米蘭家具展!將空間化作「展覽前導片」,邀觀眾釋放身心靈迎接全新感知
「A Thinking Room」透過細節帶領觀眾進入大衛林區的世界。(圖片來源: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2024米蘭家具展 Salone del Mobile.Milano 】

日期|2024/4/16-2024/4/21
地點|Milan Fairgrounds, Rho (Milan)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