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昀柏林hering berlin 30週年特展6大亮點!從光影創作、攝影、東方茶席演繹藝術與工藝的精湛結合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1

結合藝術與工藝精神、徹底展現白瓷之美的德國瓷器品牌赫昀柏林hering berlin,於今(2023)年迎來30週年,品牌創辦人赫昀女士(Stefanie Hering)選定台灣為紀念展《演化-Evolution》亞洲首站,本展由寬合國際藝術總監陳依廷策劃,網羅上百件生活瓷作品,並邀集攝影、新媒體創作等跨界共演,試圖拓展大眾對瓷器的想像。展出時間自2023年3月13日至4月30日,於台中西區老宅空間限時登場。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2
赫昀柏林30週年紀念展《演化-Evolution》於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展出。

裝盛藝術靈魂的極致工藝

赫昀女士於1992年的柏林創辦個人工作坊及瓷器品牌赫昀柏林,她致力採用不上釉的素胚白瓷,並以具有嚴謹線條和結構的形狀、節制或有目的性的裝飾及繪畫,加以幾乎被遺忘的工藝技術,在當時陶瓷產業低迷的氛圍中,找到新的破口。其「讓藝術走進生活」的理念受到眾人喜愛,不僅國際著名博物館與名人時尚圈爭相收藏、米其林星級餐廳與名廚指定使用,士紳名流家中的餐桌日常也均可看見赫昀柏林的身影。台灣餐廳如態芮 Taïrrior、Impromptu by Paul Lee、AD Astra、栗林裏、鹽之華、文公館、簡天才Restaurant Thomas Chien、樹也ChooArt Villa等均可體驗到赫昀柏林餐瓷的細緻之美。

s_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_赫昀柏林hering berlin_創辦人赫昀女士_Stefanie Hering_03
赫昀柏林創辦人赫昀女士。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3
赫昀柏林以精湛的白瓷餐器聞名。

 展覽6大亮點 

01|回顧赫昀柏林30年創作軌跡

展覽位於台中市西區的三層樓老宅中,一樓「瓷器博物館」從經典作「創造星空」開始,自草創到成熟,帶出近百件生活瓷作品,展示牆橫跨一至三樓牆面,演譯赫昀柏林30年足跡的精彩風華;一旁的大圓桌擺設也出自赫昀女士之手,將東方華人「圓滿」意象融入西式餐瓷中,打造中西合璧的美學共演。一樓後方則設置了工坊的示意空間,在此可以一窺赫昀柏林的產製過程。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4
展場一隅。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5
大圓桌擺飾呈現圓滿意象。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6
赫昀女士於展覽現場,三層樓高的展示牆佈滿赫昀柏林30年的創作軌跡。

二樓為一精巧的走道露台,從這裡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壯觀的牆面展示。三樓展間相對一樓的商業性質,則更具概念性,可以說是反映了赫昀女士的創作心理——同樣在「創造星空」的迎接下,極簡的展間中擺放著「雕塑白瓷 再生系列Extrapositions」作品,此系列受到泰國黑陶土的高度韌性啟發,赫昀女士創作出兼具俐落稜角與起伏平面的大型雕塑,在不完美的美中,展現其身為藝術創作者追求材料極限的執著。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7
大圓桌上的大水晶燈同樣為赫昀柏林挑戰口吹工藝極限的大師之作。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8
工坊區域呈現赫昀柏林創作的景象。攝影:Carol Chien

s_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_hering berlin_手工繪製過程_IMG_2241
「悸動Pulse」系列細緻的紋理均為手工描繪。

02MoMA藏品「創造星空Cielo」首次亮相亞洲

赫昀柏林看似單純、無過多墜飾的作品,其實都是奠基於宛如機械般的精湛工藝。以赫昀女士第一項代表作、被MoMA收藏的「創造星空Cielo」為例,其盤面上的每一個孔洞都是人工手動鑽出,未燒製的瓷土極為易碎,且僅有短暫的黃金時間適合加工,是對技術的精準、速度及穩定的一大考驗,且因其為純手工製作,每一個「創造星空」都是獨一無二的。本展為「創造星空」首次於亞洲展出,若想一睹其風姿,務必把握時間前往。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09
「創造星空Cielo」有著如繁星般的孔洞。

s_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_hering berlin_創造星空盤的手作過程_hrbl_13_01876_03
「創造星空Cielo」每一個孔洞都是由精湛的手藝製成。

03|零距離接觸重啟感官想像

位於三樓的「雕塑白瓷 再生系列Extrapositions」作品,共分為平滑的「絲絨Velvet」以及具有立體條紋的「悸動Pulse」兩種類,觀者可以用手觸摸其表面,感受白瓷宛如嬰兒肌膚的細緻觸感,進而理解材質如何透過最純粹的設計說故事,回歸最初始的感動。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0
「雕塑白瓷 再生系列Extrapositions」展場一隅。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1
左為平滑的「絲絨Velvet」、右為具立體條紋的「悸動Pulse」。攝影:Carol Chien

04|從攝影鏡頭微觀器物的表情

來自德國電影世家、柏林影展紀錄片導演攝影師烏爾麗克・夏莫尼(Ulrike Schamoni),為赫昀柏林作品拍攝了一系列影像創作《白之表情》,從微觀的角度,重新觀察瓷器的喜怒哀樂,當光影遊走於富含生命力的刻紋與鑿洞間,靜謐的詩意就此綻放。莫尼女士也分享道:「請讓我透過我的眼睛,帶著你一同經過物品中的光線、顏色、線條和情緒,一起來感受瓷器情感的一面。這就像是一場談話、結交新朋友,而且不會停止。」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2
烏爾麗克・夏莫尼為赫昀柏林作品拍攝的影像創作《白之表情》。攝影:Carol Chien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3
從微觀的鏡頭,看見瓷器的禪意。攝影:Carol Chien

05|新媒體藝術跨界共演

光雕藝術家「喬大Jo-Ta (Juan José Zenteno Pacheco)」以光影藝術打造「流動的器物」,結合光雕藝術投射在赫昀柏林「絲絨Velvet」花瓶表面,使瓶器不再是單一的擺飾品,而是有無限可能的畫布。投影畫面中不時可見一上下顛倒的山景,其為藝術家於2018年冬季捕捉到的多洛米提山脈景象,其因氣候異常而有著過少的積雪,雖對一位藝術家而言,碰上此景是幸運的,但對環境議題卻沉重無比,故此創作透過光影漸進,帶出人類背離自然的批判。另一方面,將山景投射於以土為材料的瓷器上,亦有呼應大地循環之意。另一角落的「迷幻暗室」由德國音樂製作人暨DJ視聽影像創作家朵勒斯.馮.維寧(Dorothee von Winning)打造,在全黑無光的暗室中,將五感聚焦在聽覺,感受迷幻電子旋律與鮮明藍調的雙重刺激,以及五感更高程度的解放。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4
3樓展場一隅。攝影:Carol Chien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5
光雕藝術家「喬大Jo-Ta 」以光影藝術打造「流動的器物」。

06|冉冉茶室「赫昀柏林.浮光茶席(Tea Salon by hering berlin)」

瓷器與茶,都是在時間與火候的淬煉下獲得昇華,並且需要在悠久的傳統中,擺脫框架走向創新,因此,本展特別與冉冉茶室合作,由主理人藍大誠設計「赫昀柏林.浮光茶席(Tea Salon by hering berlin)」,以德國白瓷裝盛台灣茶品的真實風土,透過實際體驗展示器皿對品飲的重要性,直觀地感受兩者相遇所譜出的陶醉風味。

赫昀柏林30週年設計特展_台中寬合藝廊_16
冉冉茶室獻上「赫昀柏林.浮光茶席(Tea Salon by hering berlin)」。

《演化-Evolution》赫昀柏林30週年-創辦人 Stefanie Hering 設計特展

展覽時間|2023年3月10日至2023年4月30日

展覽地點|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台中市西區中美街1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0:30-17:00,週日、一休展(參觀採預約制)

門票費用|每人350元,包含:浮光茶席-冉冉茶品與私廚點心一份

預約電話|(04)2377-0999

線上預約|請點此

資料、圖|寬合藝廊K.H. Living Gallery

延伸閱讀

RECOMMEND

「We TAIWAN」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島嶼的多元文化與創意

「We TAIWAN」 臺灣光譜展覽8月登場!以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等元素,展現文化創意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即將在8月正式登場,而位於大阪梅田Grand Green Osaka內的當代展演場所VS.空間的核心展覽,以「臺灣光譜」為主題,策展內容結合視覺藝術、傳統工藝、聲音創作及科技創新元素,向全球觀眾展示臺灣這座奇蹟之島無限的創造潛力。

文化部辦理的「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將在日本大阪登場,活動橫跨了線上的「遊戲能力」、VS.空間的「混融色彩」、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的「跨域創造」、中之島「萬變氣場」4大場域及4大主題。而「臺灣光譜」選擇以去(2024)年才開幕的「Grand Green Osaka」區域,由安藤忠雄操刀設計的「VS.空間」內規劃策展。

→ 臺灣文化魅力現身大阪!「We TAIWAN」主視覺、超Q彈角色「a-We」公開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VS.空間」展覽場域的獨特性,發展出本次對光影和聲音策展的各種想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3大主題區呈現臺灣文化

在這個融合藝術、商業、都市發展的場域,內部挑高15公尺、專為投影與沈浸式展演等新媒體為主的空間,對於策展團隊來說就是一個相當「混融」的挑戰,也正如同臺灣這座島嶼,歷經多元族群融合與歷史轉折,孕育出獨特且豐厚的文化內涵。「臺灣光譜」即是在這樣的獨特空間及理念下,規劃臺灣本色光織自然島嶼聲譜3大主題區,期盼以跨越邊界的文化與創意,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自信與韌性。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分別以「混融色彩」、「跨域創造」、「萬變氣場」、「遊戲能力」為策劃核心,從當代展演地標到百年古蹟建築、線上到線下,跨越時空邊界,將臺灣文化魅力帶到世界眼前。(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活動將在梅田新地標Grand Green Osaka內「VS.」空間、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及線上線下虛實整合4大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一:臺灣本色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以「寫生的人」為主角,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的藝術家作品,由跨域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主導視覺創作、柯智豪的音樂、夢想動畫的動態影像設計、瓦豆的燈光規劃,利用影像技術演繹藝術家筆觸與色彩,帶領觀眾走進陳澄波、廖繼春、林惺嶽、郭雪湖、陳進、林玉山、許深州等藝術家的彩色世界,從日治、戰後到當代,涵蓋臺灣玉山、蘭花、建築、城鎮、戰爭記憶與山海地貌等色彩與土地深情的作品中。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融合光影、色彩與聲音的沉浸式視覺劇場《臺灣本色》投影示意圖。作品取材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畫作,以「寫生的人」為主題,將經典畫家風格透過影像技術再度演繹為全新影像。(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三金音樂人柯智豪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多樣且真實的聲音,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二:光織自然

「光織自然」展區聚焦臺灣的染織文化、山海記憶與工藝實踐,展現人與自然共織的創作智慧。《臺灣色譜牆》集結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陳景林與馬毓秀,多年來從臺灣植物中研究天然染料的成果,以手工染布與植物攝影交錯排列,彷彿一幅震撼的活色票牆,引領觀眾踏上一場色彩溯源之旅;《染織工藝牆》記錄陳景林踏尋臺灣各地,從大自然取材、製作染料的過程,作品也是一份工藝教學的行動筆記,將手藝轉化為可視、可感、可思的敘事;藝術生涯中第一件巨幅藍染山水創作,也是陳景林「為自己、為臺灣所創作」的新作《臺灣母親河》也將首度曝光;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纖維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國家工藝獎一等獎得主楊偉林的作品《洄遊》,深入揭示藝術家如何從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與觸感,透過染織藝術,優雅描繪島嶼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微妙而動人的連結。(圖片提供:文化部)

展區三:島嶼聲譜

踏入「島嶼聲譜」展區,聲音將成為帶領觀眾穿梭記憶的引路人。三金音樂家柯智豪《臺灣聲場》,以豐富且細緻的聲音設計,將臺灣日常生活中如廟宇祭典的鑼鼓聲、颱風過境的風雨聲、田野中的鳥鳴與城市市場的喧囂,交織成一幕幕動人的聲音劇場;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則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藝術家李育昇的《臺灣特有種》神獸裝置,巧妙地融合視覺與聲音藝術,營造出充滿神秘與靈性的臺灣信仰場域。(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豪華朗機工創作的《很難很難|臺日交流版》,以精妙的聲光語言,深刻觸及每位觀眾的情感與記憶,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圖片提供: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官網:https://wetaiwan.tw
Instagram:@wetaiwan.tw

資料提供|文化部、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