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登場!穿梭於蜿蜒路徑,隨12件藝術作品拼湊「英雄旅程」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登場!穿梭於蜿蜒路徑,隨12件藝術作品拼湊「英雄旅程」

英雄故事是寓言、小說或遊戲中歷久不衰的編劇公式,但你有想過英雄故事融入藝術策展,還能邊看展邊玩RPG嗎?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以分為12個階段的「英雄旅程」敘事線為主軸、寶藏巖的12個展演空間為背景,邀請12位藝術家根據文本劇情與關鍵字發展創作。觀者將拿著地圖,穿梭於都市中宛如山城的歷史聚落,循序觀賞橫跨裝置、影像、聲光等領域的藝術作品,逐步拼湊起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

〈環〉05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即日起至5/14登場。圖為藝術家張方禹作品〈環〉。(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張方禹)

將劇場概念帶入光節

《天選之人》由專研燈光設計與創作的藝術家莊知恆擔任策展人,策展模式跳脫台灣現行燈節多以大型燈光裝置、光雕形式為主秀的表現手法,轉而嘗試將劇場等表演藝術製作中「單一目的,多人協作」的工作模式帶入,挑戰視覺藝術家所擅長「單一命題,各自表述」的藝術美學,為觀者提供具有起、承、轉、合的線性觀賞方式。

227A7863_S
策展團隊與參展藝術家。(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本次參展的12位藝術家雖各自拿到「冒險召喚」、「遇見師傅」、「蒙受苦難」、「歸途」⋯⋯等12個不同的劇情關鍵字,必須根據自身專業發想作品,但於此同事,完整《天選之人》的英雄旅程文本也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3.〈我只在乎你(細語)〉You
藝術家陳庭榕作品〈我只在乎你(細語)〉。(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陳庭榕)

寶藏巖蜿蜒路徑加深冒險沈浸感

「走在寶藏巖的蜿蜒路徑,很有踏上冒險旅程的感覺。」導覽時,莊知恆特別提到文本與展覽場域相輔相成之處。鄰近公館商圈的寶藏巖,可以說是「台灣最出名的違建」,早在日治時期就有違建民居出現;後來1960年代兩岸情勢稍微緩和,違建數量更是迅速增長,它們多半是駐軍、榮民老兵與家屬為尋求生活住所,就地取鵝卵石、荒廢碉堡的舊磚塊建成,依山而建的大量違章建築幾十年下來逐步形成獨特的山城景觀。寶藏巖紀錄了大時代下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自力造屋、自尋謀生之路的過程,乘載了值得被銘記的一段台灣歷史。

354D2000-1ACD-44EE-80C4-91E885C264EE
寶藏巖一景。(攝影:izzie pang)

這樣一個命運多舛、經時光幾番淘洗的聚落,在台北市中顯得不太真實,猶如一座依傍山丘的封閉「劇場」,千階萬轉間彷彿都埋藏著等待開採的故事,散發著非常世的未知與神秘,卻令人忍不住想走入一探究竟。如此特質,恰與《天選之人》論述中未來不明、千迴百轉的英雄旅程相呼應,深化了觀展體驗的沈浸之感。

7960DFC5-43EA-47A1-9EA3-46966926D423
寶藏巖內的防空洞入口。(攝影:izzie pang)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12件作品創作理念!

縱然觀展路線隨心所欲,但若跟著導覽手冊上的順序一路看下去,或許更能體會展覽要傳達的訊息。到底《天選之人》是個什麼樣的故事?英雄的誕生都是從一成不變的生活開始,歷經各種困難和征服、友誼與背叛、破碎與圓滿,然後復歸平凡,等待下一次迴圈;即使是每天走的一趟尋常路,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影響自己原本的小日子。而你最不敢踏足的洞穴中,或許就藏著欲尋找的寶藏。

080A481A-6909-43A4-9CB1-F35D7A8A29E2
寶藏巖的蜿蜒路徑、歷史背景為展覽更添沈浸感。圖右方為聚落中的香爐。(攝影:izzie pang)

01. 序言與結語|吳明倫〈本日運勢〉

展覽由編劇吳明倫的作品〈本日運勢〉揭幕,從策展初期就參與展覽概念的討論的他,協助策展人莊知恆提供關鍵字給藝術家作為創作參考;吸收11位藝術家的回饋的作品之後,再以「為小說」形式,透過見證、考古的角度,對全展作品進行包裹與收束,呈現「天選之人」傳說的誕生;它像是展覽的序言,賦予觀者後續觀展的一種「意識」,邀請觀眾主動參與、悉心投注。

40DFD3CD-F337-4130-A37B-809129DD03AF
吳明倫〈本日運勢〉。(攝影:izzie pang)

02. 平凡世界|鄭烜勛〈聽說雲上好像有一個世界〉

接著,英雄旅程隨著藝術家鄭烜勛以關鍵字「平凡世界」為發想的作品啟程,「想像中的美好世界通常遙不可及,所以我想像它存在雲的另一端。」於是他結合裝置與自身擅長的微縮模型,在展間中打造一座通往雲端的階梯,邀請觀者踏上梯子向上探尋,彼端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在鄭烜勛的想像中,觀者的窺視對雲上世界來說如同「侵入」,就像《進擊的巨人》首集中將頭探入瑪利亞之牆內的巨人——當我們試著去探尋,好像宣告了美好世界將面臨衝擊。

227A7953_S
鄭烜勛〈聽說雲上好像有一個世界〉(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7006075-F2E2-44BD-BF25-E0FB8C410ED6
鄭烜勛〈聽說雲上好像有一個世界〉。(攝影:izzie pang)

03. 冒險召喚|吳家昀〈曇花〉

從平凡日常踏入探險之路,總需要一擊「冒險召喚」,這就是藝術家吳家昀拿到的關鍵字,他的現地裝置〈曇花〉以低限的音和畫共組,透過光影呈現極簡的敘事,引導光者反轉覺知——只聞煙花聲、不見煙花綻——感受一道可聆聽的光。

FotoJet (1)
吳家昀〈曇花〉(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4. 黃偉軒〈邊界〉

接續的作品〈邊界〉出自藝術家黃偉軒,其發想關鍵字「拒絕召喚」與前一階段的「冒險召喚」有著因果關係。本作探討虛擬與真實之間的模糊界線,思辨人類身在虛擬實境中所產生的視覺、身體與心理感受,當我們初次踏入快速變化的景觀之中,該如何駕馭?想法與步伐之間總會充滿猶豫、不確定,彷彿英雄接受召喚前的心境。

〈邊界〉_03
黃偉軒〈邊界〉。(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邊界〉_04
黃偉軒〈邊界〉。(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5. 遇見師傅|應可潔〈相信〉

回想曾聽過、看過的英雄故事,為何英雄會接受召喚?或因為生活中的強烈的激勵或失去,也許因為愛人至親一個行動或一句話,英雄總會先碰上一個關鍵性的角色,才終於決定啟程。藝術家應可潔如何呼應這般「遇見師傅」的情境?作品〈相信〉以現代人與寵物之間的緊密關係為發想,利用在寶藏巖園區內撿拾的回收物做出一隻小狗的輪廓,並創造一座神壇,上演一場信任儀式。繽紛的色彩背後暗喻現代生活中人們對購買寵物、消費的信任議題,不假思索的信任最後是否徒留殘骸?就像那些藝術家從地上拾起的廢棄物。

68DC9301-F73C-4F2C-9AEF-B4CB3A03CBBD
應可潔〈相信〉。(攝影:izzie pang)

06. 跨越第一道門檻|陳姿尹〈日後〉

啟程在即,成為英雄之前必得克服「跨越第一道門檻」的障礙,藝術家陳姿尹以〈日後〉系列的3件影像、裝置作品回應此關鍵字。將國際太空站資料、天文與科學影像等媒材,串連自身對宇宙的想像、哲學觀成為作品,是陳姿尹作品的一大特點,這次他以地球靜止軌道、太陽、月亮等天文意象為載體,借用宇宙給予人們的神秘印象,從不同面向觀看人們如何面對超乎想像的未知。有趣的是,其中2件作品融入了動力裝置,呈現樣貌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有所不同,直到展期結束。

當太陽不再燃燒_1
陳姿尹〈來自日後的訊息〉。(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當太陽不再燃燒_2
陳姿尹〈當太陽不再燃燒〉。(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7. 試煉、盟友與敵人|陳庭榕〈潛望之時〉

於防空洞內展出的〈潛望之時〉出自藝術家陳庭榕,結合了聲音作品〈我只在乎你〉之獨白以及複合媒材雕塑〈百步〉,探索著固結與連結的雙刃寓意,呼應著劇本中的關鍵字——「試煉、盟友與敵人」。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選擇鄧麗君歌曲〈我只在乎你〉作為元素並非偶然,這首歌曾於蔣氏政權與中國共產黨對峙期間作為「聲音武器」使用,在金門古寧頭海岸邊的北山聲牆播送著,纏綿的情歌旋律狹承載著形容你、我之間對位關係的歌詞,參與了冷戰時期的兩岸心理戰,隱隱呼應著防空洞同為戰爭遺跡的性質。

227A8178_S
陳庭榕〈潛望之時〉。(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8. 前往洞穴深處|顏妤庭〈圍籬〉

即將抵達非常世界的核心,許多故事經常以第二道門檻、更困難的試煉來取代。〈圍籬〉是藝術家顏妤庭首次嘗試的大型陶瓷裝置,呼應著「前往洞穴深處」的劇情意象——選擇靜默與屈服的人群,僵直麻木的彎腰面地,並慢慢的結成了一張堅實又脆弱的牆,阻斷了來者道路。

227A8212_S
顏妤庭〈圍籬〉。(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27A8219_S
顏妤庭〈圍籬〉。(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09. 蒙受苦難|張徐展〈狼與虎與其他〉

試煉之途必得「蒙受苦難」,擅長動畫的藝術家張徐展面對此關鍵字,則引用童話故事《不來梅樂隊》中動物們一個站在一個背上演奏音樂的畫面感,在錄像作品〈狼與虎與其他〉中創造出層層疊疊的蒼蠅,牠們藏匿於皮影身後,化成老虎、狐狸、兔子⋯⋯等多種動物形象不斷於生死中輪迴,意味著新生交替;晃動的身軀像是在大風中搖擺,試圖尋求平衡的可能。

227A8257_S
張徐展〈狼與虎與其他〉。(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FotoJet
張徐展〈狼與虎與其他〉。(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0. 歸途|走路草農/藝團〈宇宙物產計畫-虛空〉

征服苦難後,我們來到成為英雄之前的最後一哩路。走路草農/藝團從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的虛空畫派(Vanitas)出發,將過往荷蘭時期引入台灣的物產化為象徵死亡、衰老與空虛的動態符號,透過重複播映,表現作物成長後終會被收穫或腐敗、終得重回大地的過程,這樣具歸返意涵的儀式,就如征戰旅程中的「歸途」。

227A8288_S
走路草農/藝團〈宇宙物產計畫-虛空〉。(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宇宙物產計畫-虛空〉02
走路草農/藝團〈宇宙物產計畫-虛空〉。(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1. 重生|吳峽寧〈虛構場景〉

歸途中勝利的喜悅日漸稀釋,即便是英雄,終得從高潮中復甦,回到個人每日的「重生」。擅於燈光設計的藝術家吳峽寧,以影像紀錄平時往返生活與工作之間的移動過程,每日不斷發生、沿途風景相似,卻都是一場重生,呼應著劇情推演至此的關鍵字。展場中時而閃爍、時而黯淡的燈光,是觀看過程中突然的介入,也像生活中出奇不意的偶然事件,或將是觸動轉變的可能。

227A8312_S
吳峽寧〈虛構場景〉。(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27A8319_S
吳峽寧〈虛構場景〉。(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2. 帶著萬靈丹歸返|張方禹〈環〉

最後,英雄終於凱旋歸來。藝術家張方禹將雷射光束投射於環形壓克力裝置,並透過程式控制光束的運動——漫射而出的光在草地上成像,經過反射後的光譜則灑落於牆面,生生不息地流動著。這是英雄旅程的終點,作品〈環〉呼應著第12個關鍵字「帶著萬靈丹歸返」的意境。離開前,不妨再回看吳明倫作品〈本日運勢〉中對所有作品如何收束,透過文本回顧這趟英雄旅程的脈絡。

227A8505_S
張方禹〈環〉。(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27A8675_S
張方禹〈環〉。(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雙日限定開幕活動:市集、音樂演出一同登場

開啟英雄旅程之前,先來暖暖身!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將於3/25、3/26舉辦開幕活動,由策展團隊與近年火紅活動策劃品牌「La Rue 文創設計」聯手,帶來市集與音樂演出,吳鎮安、南西肯恩、嚴梵、祐祐 Yoyolin、尋人啟事、邵羽等6組音樂人將聚集於此,為寶藏巖注入不同風采。

天選之人_臉書Banner_1200x628px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主視覺。(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23寶藏巖光節《天選之人》

展覽期間|2023.03.25-2023.05.14(週一休園)

開放時間|11:00-22:00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開幕派對/

市集|

03.25(六)15:00-21:00

03.26(日)13:00-20:00

音樂演出|

03.25(六)19:00-20:30 吳鎮安、南西肯恩

03.26(日)14:30-19:30 嚴梵、祐祐 Yoyolin、尋人啟事、邵羽

/串聯活動/

〈B面軼事-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區開放計畫〉

展期|2023.03.25-2023.05.14(週一休園)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蟾蜍山之憶想與藝象〉

藝術家|KJHON的再生軍團

展期|2023.03.25-2023.05.13(週日和週一休館) 

時間|10:00-17:00

地點|蟾蜍山煥民新村(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6弄12號)


資料、圖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部分攝影|izzie pa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登場!集結近60件館藏畫作,帶領人們走進尼德蘭繪畫時代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登場!集結近60件館藏畫作,走進尼德蘭繪畫時代

當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專利,而是走入尋常人家,會呈現什麼光景?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展期從10月26日至2025年8月31日。本展將帶領觀者從畫作與科學檢測的抽絲剝繭中,領略這段藝術爆炸式成長的輝煌年代,感受當年「藝術也瘋狂」的喧囂熱鬧。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登場

奇美博物館推出全新《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規劃4大單元,包括「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有哪些作品主題、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集結近60件館藏畫作,搭配科學檢測分析與藝術史研究,建構出一個不只看畫也看時代風景的獨特展覽,引領民眾從繪畫賞析到作品底層的解密,認識這個藝術史上獨樹一幟、令人嘖嘖稱奇的尼德蘭繪畫時代。

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展期從10/26起至明年8/31止。(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全新特展《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展期從10/26起至明年8/31止。(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呈現奇美博物館豐富的尼德蘭風俗畫蒐藏,圖為大衛・特尼爾斯二世的作品〈廚房一景〉。(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呈現奇美博物館豐富的尼德蘭風俗畫蒐藏,圖為大衛・特尼爾斯二世的作品〈廚房一景〉。(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認識尼德蘭繪畫的精華時代

奇美博物館表示,現今的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荷蘭(Holland)的正式國名,但其實在歐洲早期歷史中,尼德蘭非指單一國家,而是涵蓋今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此區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崛起,藝術蒐藏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而是成為中產階級追捧的風尚,進而造成藝術需求飛速成長、繪畫市場百家爭鳴。本展將從畫作與各種研究剖析中,重現當年榮景,觀者可以看見藝術站上流行尖端,體會整個時代銳不可當的藝術消費風潮。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呈現尼德蘭繪畫市場的多元題材。圖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風車前的旅人〉。(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特展呈現尼德蘭繪畫市場的多元題材。圖為楊.布魯赫爾二世的風景畫作品〈風車前的旅人〉。(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仿)楊.荷賽特作品〈聖母子〉,畫面背景的風景被視為是引領觀眾冥想、禱告的元素。(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仿)楊.荷賽特作品〈聖母子〉,畫面背景的風景被視為是引領觀眾冥想、禱告的元素。(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揭露畫師養成術

欣賞畫作時,你曾想過畫家如何培養嗎?在《畫師們》的展覽中將完整揭露當年的「畫師養成術」。由於16世紀起尼德蘭繪畫市場供不應求,各種工作坊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急需大量的繪畫人才,因而出現一套從學徒、畫工到畫師的養成計畫,以及非常活絡的藝術品生產線。本展將呈現各個不同階級的畫者如何各司其職、專業分工,又如何一步步晉級直到成為獨當一面的畫師,同時見證繪畫生產線如何系統化以達到藝術量產的驚人發展。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台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台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的鋅元素分布圖,推測其面部修改應是使用含有鋅白的顏料,但鋅白在19世紀後才廣為使用,可見此修改應為19世紀後人手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首度展出漢斯・約爾丹斯三世作品〈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呈現尼德蘭輝煌富足的年代。(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首度展出漢斯・約爾丹斯三世作品〈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呈現尼德蘭輝煌富足的年代。(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16幅珍品首度公開

而「題材多元」是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的一大特色,由於受宗教與市場喜好的影響,此區的題材不再局限傳統的宗教、肖像主題,而是連原本作為襯景元素的靜物、風俗、風景等皆一躍成為畫作主角,百花齊放的自由度,為同時代其他地區望塵莫及。此次奇美博物館特別將豐富的尼德蘭繪畫蒐藏整理精選,推出近60幅尼德蘭畫作展現典藏實力,其中更有16幅珍品首度公開,展品主題涵蓋宗教、肖像、風俗、靜物、風景等,完整呈現尼德蘭繪畫的包羅萬象。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呈現尼德蘭繪畫市場的多元題材,楊・彼特・布魯赫爾的靜物畫作品〈花卉靜物〉。(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呈現尼德蘭繪畫市場的多元題材,楊・彼特・布魯赫爾的靜物畫作品〈花卉靜物〉。(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傑拉德.大衛工作坊作品〈卸下聖體〉,是尼德蘭藝術市場十分受歡迎的構圖設計。(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傑拉德.大衛工作坊作品〈卸下聖體〉,是尼德蘭藝術市場十分受歡迎的構圖設計。(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用科學剖析藝術

用科學剖析藝術更是本展的獨特重點。館方表示,本館從12年前起便持續與各界合作進行藏品研究,並透過各式科學檢測技術,如顯微觀察、紫外螢光檢視、紅外線反射影像、穿透式X光攝影、大面積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年輪學等,探索畫作不為人知的祕密。此次特展將多年研究成果摘取重點呈現,讓民眾明白畫作從草稿到成品的演變,尤其透過觀察表面看不見的筆觸,了解當時繪畫生產的分工合作,更有趣的是發現被隱藏與修改的細節,例如人物姿勢的變化、被抹去的物件、甚至後人修補的痕跡等,享受抽絲剝繭的解謎樂趣,猶如化身偵探穿越時空,走進畫師們的創作現場。

奇美博物館透過科學檢測尋找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物資訊,探索畫作不為人知的祕密。圖為紅外線反射影像之拍攝。(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透過科學檢測尋找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物資訊,探索畫作不為人知的祕密。圖為紅外線反射影像之拍攝。(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透過科學檢測尋找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物資訊,圖為紫外螢光檢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透過科學檢測尋找具有參考價值的文物資訊,圖為紫外螢光檢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珍藏展《畫師們》,作品〈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透過科學檢測發現,黃色標示出來的區域與環串果實靜物屬於不同畫布。(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4大單元亮點一次看

⇛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

《畫師們》特展共分為4大單元,循序漸進探索尼德蘭的繪畫世界。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從地理環境與政治局勢切入,介紹16、17世紀尼德蘭的社會背景與藝術發展。展覽入口處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眾一目了然近代早期的「尼德蘭」指的並非「荷蘭」單一國家,而是涵蓋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接著,以帆船與海為前導意象,指出大航海時代迎接前所未有的繁盛。本單元展出〈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全家福〉等畫作,從中可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從地理環境與政治局勢切入,介紹16、17世紀尼德蘭的社會背景與藝術發展。(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一「那是個什麼樣的年代?」,從地理環境與政治局勢切入,介紹16、17世紀尼德蘭的社會背景與藝術發展。(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本單元展出〈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全家福〉等畫作,從中可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本單元展出〈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全家福〉等畫作,從中可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公開當時藝術家的SOP訓練模式與工作坊的運作,認識畫師們的職人之路。展區將一幅描繪工作坊的畫作製成數位動畫,呈現學徒、畫工與師傅的分工與養成。再者,為了追求產量,工作坊發展出許多高效生產的技巧,這裡將介紹其中相當關鍵的「轉移草稿」技法,包括描圖法、印花粉轉印法、分格法等,了解畫師們如何兼顧效率與品質,完成精美作品。此外,本單元也會分享當年畫作交易情況,例如當街賣畫、以書店結合畫廊的複合經營策略等,了解其市場的運作模式。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為(仿)彼特.庫克.范.艾爾斯特的三聯畫〈東方三賢士的朝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特展《畫師們》,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圖為(仿)彼特.庫克.范.艾爾斯特的三聯畫〈東方三賢士的朝聖〉。(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多元豐富」的重要特色。此區陳列奇美豐富的藏品,包含風俗、靜物、風景、肖像、歷史寓意等主題。有趣的是,這些作品經常「畫中有話」,添加蘊含神性與警世意涵的元素,使畫作擁有更多值得玩味的細節,例如〈廚房一景〉畫作,農家小孩將豬的膀胱當作氣球吹著玩,看似天真,實則暗喻人生如氣球快速膨脹、但也轉瞬即逝的虛幻;另一幅〈象徵人世虛空的靜物畫〉,描繪絲綢、金質燭台與奢華酒壺散落於骷髏頭骨周圍,提醒世人勿過度追求物質享受,引人深思。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展現多元豐富的尼德蘭繪畫。(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此區陳列奇美豐富的藏品,包含風俗、靜物、風景、肖像、歷史寓意等主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此區陳列奇美豐富的藏品,包含風俗、靜物、風景、肖像、歷史寓意等主題。(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將觀者視角拉回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角度,邀請大家共同思考研究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深入淺出地介紹博物館如何採用科學檢測研究作品。本區藉由大量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例如看似完整的〈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其實是由兩幅作品拼接組成;〈裝扮為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竟然曾經「換臉」?經由大面積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掃描技術,一起見證畫作修改的痕跡。

本區藉由大量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本區藉由大量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藉由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四「會遇到哪些研究難題?」,藉由科學檢測圖像與作品的對照,揭開畫作底下隱藏的祕密。(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 穿插6大互動體驗

為了使觀眾更輕鬆吸收知識、深入了解展覽內容,《畫師們》特別規劃6大互動體驗區穿插於各單元中。「轉移構圖」技法體驗區,能依據簡單的格子線條模仿描繪,領會畫師們如何利用「分格法」來「複製」畫作,了解工作坊提高效率的祕訣。「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近距離觀察畫作的基底材、打底層、底稿、底色、顏料層等,還能親手觸摸每一層材料的不同質感。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中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中的「繪畫材料與繪畫步驟」體驗區,可觸摸基底材、打底層、底稿等每層材料的不同質感。(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木卡榫體驗區」可以了解大型畫作如何用數片木板組合而成,並且直接動手操作看起來「天衣無縫」的卡榫裝置。「木紋觀察體驗區」提供放大鏡,讓人審視木材年輪,感受研究人員如何運用木紋分析判斷畫材的年代和產地。「風俗與靜物」自拍區,則能走入畫作、變身主角,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專屬作品。「光學體驗區」指引民眾走進約三公尺長的光學長廊,觀看光譜的變化,另外透過燈箱互動展示,端詳紅外線、紫外光、X光等不同光線的檢測特點,了解科學檢測的方法。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中的「木卡榫體驗區」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單元二「如何成為一個專業畫師?」中的「木卡榫體驗區」可動手操作不同的卡榫裝置。(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畫師們》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中的「風俗與靜物」自拍區,歡迎民眾走入畫作、變身主角。(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畫師們》單元三「有哪些作品主題?」中的「風俗與靜物」自拍區,歡迎民眾走入畫作、變身主角。(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展覽日期:2024.10.26-2025.8.31,9:30-17:30
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票價:全票400元、優惠票350元、雙展套票450元,於奇美博物館官網、Klook、KKday、ibon售票系統、易遊網、Trip.com等通路販售。

更多資訊可至奇美博物館官網查詢

資料提供|奇美博物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開啟座標台中的城市設計!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 in Taichung 展覽遊逛亮點全公開

2024 創意台中開啟了 Design Hub 計畫,像是打開臺中這座城市會客室一般,2024年11月1日展開為期10天,試圖透過街廓中發生的議題,理解臺中這座城市個角落具創意且持續的進行式,探索未來人與城市和諧共存的方式。

創意的實驗場應該不僅僅在展場,更是為城市與市民之間創造出新的互動方式,策展人許哲瑜與郭中元,兩位長期對臺中這座城市的未來有著深入且敏銳的觀察甚至期待,於是在「2024 創意台中」邁入的第14年,希望打破過去展覽就是展示的框架,讓設計展成為議題開放共同理解的機會。

(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 in Taichung 展覽主視覺。(圖片提供:中間研究室)

DESIGN HUB 臺中如何成為設計發信地?

回歸到臺中城市品牌印象,向來是一個混融而難以界定的象徵。然而,正是市民們的每一次選擇、行為與想法,潛移默化地塑造了這座城市的性格。在這座融合傳統與現代、兼具深度與生猛的城市裡,市民的足跡、故事和創意交織成了城市的獨特面貌。

基於這樣的觀察,策展團隊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城市設計展的觀點:Design Hub 。這並非一個具體的場所,而是一個持續進行的設計過程,強調觀測、對話與重新組合。試圖在這座多元且充滿活力的臺中,建立一個設計實驗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實踐者和追夢者,共同參與、探索再利用、共融與永續等生活議題。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策展人許哲瑜與郭中元及家務室共同創辦人賀丞右、誠星青年旅館共同創辦人廖晨翔合影。(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新舊融合的城市發信實驗:從中、西區展開

城市的活力源於人們的參與和互動,設計不再僅是專業的領域,而是融入每位市民的日常生活。每一次行走、每一場對話,都是在共同塑造這座城市。這樣的設計方式不僅重新定義城市功能,更加強了人與城市的情感連結。

「2024 創意台中」鎖定了中區和西區作為實驗場,這兩個區域既保留了臺中的歷史印記,又在新興的設計創意領域中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在中、西區中慢與快的節奏交織,歷史與現代在這裡交融,形成一種恰到好處的生活步調。從悠閒的街角咖啡店到前衛的實驗空間,每一處都蘊含著過去與現在的對話。這次設計實驗探索這些區域如何在未來的城市脈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重新連結市民與這座城市的情感。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策展期間的議題小聚,左起許哲瑜、陳建同、賀丞右、郭中元、郭律廷。(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策展團隊為期半年舉辦一系列工作坊與議題小聚,邀請舊城區的創作者、風格店家、設計師等聚集一堂,共同討論每個人心中的城市樣貌。策展團隊深入盤點中區與西區,不僅揭示了這些區域的歷史脈絡,還展現了不同世代創作者對城市的詮釋,突顯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從老建築到通訊站的創意空間:HAUSINC 1035

以位於中區的「HAUSINC 1035」為例,這棟建於 1910 年代的老宅,不僅見證了國定古蹟臺中州廳與大正時期的輝煌,紅磚瓦片更訴說著過去的榮光。這座建築經過修復後,將現代創意空間引入其中,集結了四個品牌,包含咖啡廳、傢俱藝廊、全素麵包店及建築師事務所。空間的挑高設計、古樸的木頭樑柱與紅磚牆,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歷史與創新的共生。

咖啡廳負責人郭律廷觀察到,中區匯聚了來自日本、美國與東南亞的移民,他們共同為這片土地努力,孕育出豐富且包容的文化風貌。基於這些觀察,HAUSINC 1035形同遊客資訊中心,向旅客介紹舊城區風格店家的特色,並在議題小聚中被定位為Design Hub的「通訊站」,促進旅客與城市之間的互動。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HAUSINC 1035 郭律廷用自身建築專業將建築串接修復使用的過去與未來。(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從「自己喜歡」為起點的城市風格店家盤點

在中區與西區的踏查過程中,策展團隊發現舊城區的風格店家,源自於一個共同出發點——「自己喜歡」。然而,這份熱情不僅僅停留在個人興趣,而是通過設計理念的傳遞,成為一種與城市和人群對話的方式。這些店家將自我的美學態度、生活哲學融入空間設計與產品中。

「富吉珈琲」透過每一杯咖啡與顧客開啟味蕾對話,店主希望每一杯咖啡都是連結城市記憶與個人情感的媒介。透過這樣的理念,富吉珈琲將顧客與城市的日常融為一體,咖啡成為一種溝通與分享的語言;「藍色唱片行」則是音樂與情感的載體,店主認為,每一張黑膠唱片都記錄了一段歷史與情感。在這裡,音樂是情感的交流方式,透過聲音的傳遞,讓舊城區每個角落充滿故事與回憶。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富吉珈琲」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藍色唱片行」。(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祿福髮廊」則是一個結合了台灣夜市文化的美髮空間,通過融合台式復古風與現代造型,傳遞出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與認同。店家以每一個造型創造出屬於臺的獨特風格,喚起人們對這座城市歷史的集體記憶;「酷庫古物店」則是對「時間的美學」進行了詮釋。店主Ryan認為,每一件古物都是時間的延續,它們承載著過去的記憶,也指向未來的創新。透過這些物品的展示,酷庫傳遞歷史與未來之間的對話,將時間的價值轉化為當代生活的美學指引。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祿福髮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酷庫古物店」。(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草草一生」植栽選物工作室所傳遞的,是一種「自然療癒」的生活哲學。店主希望每一株植物都能成為人與自然之間的橋樑,喚醒人們對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讓生活回歸簡單與純粹;「Less Standard」的選物空間則挑戰了傳統的設計與消費模式,傳遞出一種「反標準」的生活態度。店主堅持通過設計來改變人們對生活的想像,強調個性與獨特性,讓消費者在這裡找到與眾不同的生活選擇,探索自我與世界的連結。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草草一生」。(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台中舊城區的風格店家「Less Standard」。(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這些風格店家,如同舊城區的訊息節點,透過設計與風格迅速且精準地傳遞他們的理念與主張。策展團隊則通過影像記錄捕捉了他們與城市及居民之間的即時互動,呈現出店主們如何快速地影響城市的脈動。

於城市聚集地發起的公共空間擾動實驗

臺中市民廣場不僅是中、西區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聚集地,更是臺中生活的縮影。如何透過設計介入來擾動公共生活?針對市民廣場共融特質,「與木製研」負責人陳建同提出的設計概念以「動態空間」和「感知擾動」為核心,運用國產材柳杉作為主要結構材料,強調永續設計的重要性。這些木材來自台灣的本地資源,符合環境友善與資源再利用的原則,傳達了策展團隊對於永續設計的重視。

廣場周邊的重要活動地標「PARK2草悟廣場」,策展團隊也與「生活起物」負責人莊騏鴻攜手策劃衛星展區「汪汪站」。莊騏鴻提出「一塊 dogether」的設計理念,將「dog」與「together」結合,強調人與寵物在共享空間中的互動。這一模組化設計為毛孩們創造了舒適的戶外休憩空間,實現更友善的人寵共居生活。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與木製研創作過程及策展期間議題小聚。(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為響應永續城市議題,策展團隊也邀請「誠星青年旅館」共同創辦人廖晨翔與「家務室」共同創辦人賀丞右,共同參與無痕旅行提案,從行李清單到兩天一夜在地推薦遊程,為旅人提供具體的永續方案,策展團隊並將誠星青年旅館定調為 Design Hub 的「觀測站」,引領旅人以永續方式探索臺中,實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誠星青年旅館與家務室共同策劃無痕旅行提案,為旅人提供具體的永續備品方案。(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誠星青年旅館窗外的台中城市風景。(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打開歷史建築「林森40會客室」設計實驗場

展期亮點之ㄧ,將同步開箱修復兩年的歷史建築,這座日治時期大屯郡官員的住處,將於展期中讓民眾一睹其風采,「林森40」象徵著它作為一個設計實驗場,將歷史與創新融合,成為市民和創作者共同創意交織的空間,猶如城市的會客室。在這裡,人人都是城市中的HUB,透過自己的選擇與行動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會客室展覽呈現三個主題。「相伴PK SHOP」專注於減量包裝設計,透過廢紙再利用展現永續設計。「EXIT 都市逃生指南」探索防災設計的創新力量。「Library 本」營造沉浸式閱讀空間,書籍成為連結文化與歷史的橋樑,啟發設計與美感的思考。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原日治時期大屯郡官員的住處將成為2024創意台中會客室。(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隨著修復完成,民眾對於這座歷史空間的未來使用充滿期待,尤其期待它如何在保留歷史特色的同時,成為現代生活與文化活動的新場域。 Design Hub 希望發信出設計機能被釋放到城市每一個角落,創意據點或設計中心將不再侷限於某一地點,而是充滿移動性與去中心化潛力。創意的能量隨著人們的行動在城市中流動,形成多向回饋的網絡,讓設計成為多元的互動過程。11月1日至11月10日於臺中市中區與西區隆重登場。無論你身處哪個角落,發出訊號與城市建立連結,共同設計明日的未來。

(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11/1將同步打開修復多年後「林森40會客室」。(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2024  創意台中 Design Hub in Taichung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1日(五) 至 11月10日(日)
開放時間|11:00-18:00
展區資訊|
【主展場】
歷史建築大屯郡守官舍|林森40會客室(臺中市西區林森路40號)
【衛星展區】
繼光工務所|轉運站(臺中市中區繼光街55-1號)
Hausinc 1035|通訊站(臺中市中區市府路73號)
市民廣場|光之島(臺中市西區公益路163-1號)
誠星青年|觀測站(臺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15樓)
PARK 2草悟廣場|汪汪站(臺中市西區英才路534號)

市集資訊|
11/2~11/3、11/9~11/10 舊物盛典 JOWOMARKET|歷史建築大屯郡役所 (臺中市西區民生路36號)
11/2~11/3、11/9~11/10  PICK PICK MARKET|臺灣府儒考棚 x 中島GLAb (臺中市西區府後街38-8號)

展覽更多詳情請見 Design Hub in Taichung官網

資料提供|臺中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