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塗鴉藝術聯展「塗鴉俱樂部」!集結14位國內外代表組合以多元視角現場塗鴉表演


台中塗鴉藝術聯展「塗鴉俱樂部」!集結14位國內外代表組合以多元視角現場塗鴉表演


由大河美術與塗鴉藝術家 REACH 共同策展的「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於 8 月 12 日至 10 月 14 日登場,邀請到十四位國內外塗鴉藝術家聯合展出,各藝術家透過多元視角,以塗鴉為詮釋手段,打破藝術形式之間的界線,表達心中的想法與議題。

而在開幕日當天(8 月 12 日),藝術家們也以不同於以往的形式進行現場塗鴉表演,並由臺灣知名嘻哈 DJ 代表 DJ CHICANO 現場刷碟,搭配臺虎精釀聯名款啤酒與各位一同啜飲,邀請觀眾一同感受充滿節拍與自由精神的街頭美學。

參展藝術家簡介:

● 123KLAN

於 1992 年創立的法國雙人組合 123KLAN,以跨領域創新手法定義了超越當時所有塗鴉派系的新語言,並成為先驅。他們的作品充滿活力、帶著些許諷刺意味,擅於對當代圖標進行系統性累積,並揉合流行文化元素,喚起大眾的共鳴。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_123KLAN
雙人組合 123KLAN 的作品充滿活力、帶著些許諷刺意味

● REACH


臺灣塗鴉先鋒 REACH,早期在街頭以有著閃電眼的粉紅熊系列聞名,延伸出「Cat Paw 貓手」新風格,隨後發展出其他新系列如「Movement」,風格漸漸晉升至更內化的精神層次,為臺灣塗鴉界不可或缺的推手。

● ALEX FACE

在泰國十分著名且具有影響力的 ALEX FACE,其經典角色穿梭於大街小巷,試圖與城市和其他地區的弱勢群體建立聯繫,視社會良知為己任。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_ALEXFACE_2
ALEX FACE 以自創角色與在地社區建立連結

● FANSACK

中國塗鴉藝術家 FANSACK 在法國學習藝術,其創作圍繞靈性與科學,解構並重組東方哲學與當代潮流的各種符號與現象,充滿和諧的禪意同時又蘊含精神衝突。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_FANSACK
FANSACK 解構並重組東方哲學,融入畫面之中


● COLASA

以想像力著稱的前衛塗鴉藝術家,不斷試驗各種材料和物質,試圖為創作挹注更多興奮感和想像力,藉以傳達內心真正的聲音。

● SENSE

日本藝術家 SENSE 以幾何狀的有機結構體所形成的宇宙觀為創作特色,並結合當代數位技術與心理學,跨領域擴展出具有實質意義與功能的作品,不斷向世界透過藝術來傳遞和平與幸福。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_SENSE
日本藝術家 SENSE 擅長運用幾何形狀

● SONG 頌君

前年以全新角色「咬 男孩」初次亮相即獲得高度關注,將塗鴉藝術結合日本御宅族文化,發展出狂野與脆弱並存的詼諧故事文本,相當受到年輕世代的喜愛。 

● CREEPY MOUSE

CREEPY MOUSE 擅長將文字解構並抽象化,結合寫實編排,主要表達生活中的情緒激發及對生命的看法或體悟。

● ESOW

日本塗鴉藝術家 ESOW 受到江戶時代起源的「意氣」美學影響,在其詼諧的畫面中注入大量的日本文化風味,表現媒介廣泛不受限,為日本塗鴉界標誌性人物之一。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_ESOW
ESOW 的創作受日本文化影響

● FLEKS

荷蘭塗鴉藝術家 FLEKS 充滿向美式紐約 Old School 致敬的精神,擁護經典之外,更融合 Wild Style、未來科幻和寫實,藉由未來圖像來反思現今的人類。 


● JERO 

JERO 曾參加多項塗鴉活動與展覽,擅長簡單俐落的字體與角色搭配,追求整體的獨特性,熱愛塗鴉並將其視為生活的一部分。

● LIGH2T

使用大量色彩漸層及結合複雜的結構,以抽象且緊密的架構呈現,傳達似爆炸後如激光般耀眼的視覺效果,進而引起觀者的情緒脈動。

● MR.OGAY 

以獵奇式的畫面鋪陳,嘲諷及批判時事議題的詮釋方式讓人印象深刻,認為創作是一種誠實面對自我的方式,使用大眾既熟悉又陌生的當代符碼,探索世代交替與新舊價值觀衝擊後的社會現象。 

● SEAZK

SEAZK 掌握精湛的漆罐線條掌控力及流動感,風格充滿對土地的情懷,自創充滿童趣且以街頭淬鍊出的特有筆觸,來呈現深植在地精神的經典角色,造就多元化跟獨樹一格的畫風。

 

「塗鴉俱樂部 GRAFFITI SOCIAL CLUB」

展覽日期|2023 年 8 月 12 日至 10 月 14 日 

展覽地點|大河美術(臺中市南屯區大業路 281 號)

資料提供|大河美術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北師美術館中的迷你城市!藝術家張立人造「戰鬥之城」,獻給對戰現實、努力生活的你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用架空世界反思所處環境,無論在任何時代都能成就引人入勝的故事,為此許多創作者真正著手「打造新世界」: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為《遊戲時間》造了座功能至上的人工城,在1960年代顯得不合時宜;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在法國城市安古蘭,替《法蘭西特派週報》從無到有蓋出一座虛構城市「Ennui-sur-Blasé」,以乏味命名卻繽紛至極。這些以無數汗水、巧思構築的城,不只是造景,更是創作者造夢的顯影。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二,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造城或造夢?走進「戰鬥之城.終」感受

以「作夢」為題,北師美術館啟動兩年一度的公開徵件「作夢計畫」,支持創作者解放想像,化不可能為可能。本屆由藝術家張立人之作「戰鬥之城.終」獲選,此作涵蓋了跨越14年的創作旅程,最終化為一座人造迷你城市,乘載了藝術家如何在越趨現實的大環境下,仍試著保有自我及理想的軌跡。如果說造城的過程如造夢,還有什麼比《戰鬥之城》更貼合徵件主題?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獻給藝術家自身,也獻給因地緣政治而命定處於衝突世界最前緣的台灣,以及每位以自身狀態與現實戰鬥、努力生活著的人們。

「戰鬥之城.終」完整匯集《戰鬥之城》系列作品的錄像裝置、漫畫、模型、拍攝場景、道具、分鏡手稿等百餘件展品,是此作自2010年創作後首次完整展出,透過張立人打造的舞台場景、角色刻畫及人物命運的敘事,建構出介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虛擬世界,直探藝術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戰鬥之城・終」二樓展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 (第一集),錄像、裝置,2010-2014。(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汲取大眾文化元素,編寫預言性故事

《戰鬥之城》故事以中年魯蛇陳志強告白失敗,卻意外成為即將毀滅世界的全民公敵為開端,衍伸出美國駐軍、國際企業託管、AI宰制人類鬥爭等富預言性的後續事件。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劇照三,2010-2017,錄像。(圖片提供:張立人)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二部〈經濟奇蹟〉劇照五,2018-2022,錄像。(圖片提供:張立人)

張立人汲取並挪用漫畫、電影、動畫、影視媒體……各種大眾文化的形式和元素,模擬舞台劇於現實世界搭建場景,從無到有創建一個繁複而龐雜的世界。他一人分飾多角,集編劇、操偶、美術場景建置、拍攝、剪輯、配音等角色於一身。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戰鬥之城.終」三樓展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室內場景:總統府》,複合媒材,2024。(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註|《戰鬥之城》共分為三部曲:首部曲〈台灣之光〉(20102017)、第二部〈經濟奇蹟〉(2018-2022)及最終章〈福爾摩沙〉(2020-2021)。

記憶居住的地方

佔據北師美術館二樓展場的〈場景模型〉,由張立人以木條、保麗龍等材料,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模型。這座城市並不是任何城市的縮影,而是藝術家依據自身不同時期的成長經驗,即興拼貼而成的城市印象。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於「戰鬥之城・終」展場工作照。(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在搭建這座城市時,雖是以1:12的比例作為目標,但事實上並不精確,因為張立人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比例尺,依據記憶中這些空間與身體的關係來調整——這種身體感是浮動的,就像是隨著每個人的成長,逐漸縮小的童裝。對他來說,這座城市並不是用來提供想像未來的願景,而是記憶居住的地方。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記憶中的城市,如夢中之夢、生命迷宮

城中的108個人偶則以衛生紙製作,透過粗糙的表面與紋理呈現大略「堪用」的人型,微妙拉開故事與現實的距離;每個角色配有各自的物件道具,像是預示其在故事中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人偶細節。(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這座既虛構又真實的城市,猶如藝術家所創造出的沙盒,在加入不同性格的角色和規則設定後,發展出複雜的敘事路徑。張立人將自己的生活與作品層層堆疊,構築一個複雜的多重顯影,像是夢中還有一個夢,在生命的迷宮中還有另一個迷宮。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美術館(城市)中的「現地創作」

展期間,張立人將以二樓展場的大型模型重新拍攝《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的「二周目」,與十四年前的自己對話,同時開啟作品的下一個生命週期,並於閉展前在館內首映。這次藝評人謝鎮逸也特別擔任觀察書寫的角色,企圖於藝術家自身及機構敘寫的樣貌外,開拓另一條走入「戰鬥之城.終」的路徑。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非典型藝術家

在研究所畢業前,張立人就連續斬獲臺灣藝術界數個重要獎項:高雄美術獎首獎(2009)、臺北美術獎首獎(2009)、第7屆桃源創作獎首獎(2009)及第8屆台新藝術獎入圍(2010)。然而他並無因此走上藝術家的康莊大道,反而不斷反身詰問藝術何用?2010年開始創作《戰鬥之城》,更讓他遠離了蜂擁的大道,試著以自身的軌跡,去尋找藝術家在藝術生產中面對困境的可能性。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Battle City: Finale

展期|2024.05.0407.21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這些畫「有聲音」!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以聲響震動創造靈動波光,個展《新手運》在台展出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這些畫有聲音!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台灣首個展《新手運》(Beginner’s Luck)現正於台北藝廊TAO ART展出。

《新手運》現場集結Oliver Beer三大重要系列作品:視覺化聲響的《共振繪畫》(Resonance Paintings)、將聲音凝練為永恆的《重組》(Recomposition),以及作為展覽配樂的聲音裝置《家神(母親)》(Household Gods)。藉由深入探索形式、音樂與圖像之間的關係,Oliver Beer讓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創造別具一格的藝術體驗。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展覽現場。(圖片提供:TAO ART)

《共振繪畫》:與聲響一同作畫,為畫布染上靈動波光

步入展間,很難不被一片藍澄澄、如波光蕩漾、氣質靈動的〈Lakeside 1吸引,這幅畫出自《共振繪畫》,留下了Oliver Beer與「聲響」一同創作的印記。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sonance Painting (Lakeside 1) 《共振繪畫(湖邊 一)》|2023 © Oliver Beer

藝術家在拉伸的畫布表面塗上超細顏料,同時在畫布下方用揚聲器播放譜寫的和聲,讓聲響的震動推動空氣與顏料,形成我們看到的水波紋效果,彷彿硬幣投入湖水後的漣漪,這就是空氣中的聲波形狀。有趣的是,為這些畫作發出聲響的物件,正是來自Oliver Beer另一系列作品《家神(母親)》。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共振繪畫》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家神(母親)》:穿越千年,深度聆聽

這組聲音裝置誕生於2019年,Oliver Beer在其中埋入了屬於他母親生活中、或讓他想起母親的各種元素,包含彩繪木雕、古典木櫃等,這些元素來自不同時代與文化——從西元前的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跨至20世紀的墨西哥;不過,它們之間有個共通之處,那就是都是「空心」的。

Oliver Beer將微型麥克風放入物件的空洞內,好放大物體內部的共振頻率,「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是從這些物體內的空隙中,自由輕柔地共振出來的純淨、溫暖音調。」這些聲響也成為展覽的配樂。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家神(母親)》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來自不同地區、歷史時期的物件共同和諧地發聲,產生了一個和弦,類似於管弦樂團中弦樂器的空弦(open strings)和聲,Oliver Beer進一步解釋,「對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來說,這是一個自我省思、自我修正、校準與深度聆聽彼此的時刻。」而《家神(母親)》之於走入展間的訪客,也是如此。

《重組》:透過摧毀行動,為物件賦予「存在的證明」

如果說《共振繪畫》讓靜態畫作從無聲變得彷彿有聲、也有生;與之相對的《重組》系列,則讓小提琴、琵琶、吉他等以發出聲響為使命的樂器,變得完全靜止無聲。這是怎麼一回事?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重組》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Oliver Beer將一層精確上色的樹脂倒入模具中,再將樂器、歷史文物、個人物品等的碎片置入樹脂中,形成凝固、靜止卻紊亂的視覺感,頗有畢卡索標誌性的立體派風格;其中一件作品〈飛天〉(Flying Apsaras)靈感來自敦煌壁畫,畫框封存了蓮花、念珠與小提琴、琵琶弦碎片,有種別樣的詩意。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composi-on (Three Graces, aVer Picasso), II,) 《重组(美惠三女神,繼畢卡索之後)二》|2023 © Oliver Beer

「這個創作手法既摧毀了這些物件,也使它們成為永恆。」Oliver Beer說道。他透過奪走樂器的聲響、歷史文物的時間性,讓物品展現出純粹的物質性,並轉變為自身「存在的證明」。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composi-on (Beginner’s Luck) 《新手運》|2022 © Oliver Beer

探索音樂啟發、凝聚人類意識的潛力

擁有音樂作曲、電影雙重背景影響的Oliver Beer,在視覺藝術的表現上,時常被認為蘊含「聯覺」(synanesthesia)概念。聯覺是什麼?或許你曾有過「聽到」某種聲音,就會「看見」特定色彩的經驗,像這樣一種感官受到刺激後,導致第二種感覺或認知的「非自願」經歷,就是聯覺的表現。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展覽現場。(圖片提供:TAO ART)

然而,TAO ART認為Oliver Beer跨越多種學科的藝術實踐,超越了聯覺所指的不同感官之間的聯繫——從母親的記憶敘述、稍縱即逝的聲響,再到物質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他的作品探索了音樂跨越歷史、世代與文化所能凝聚人類意識的潛力。親自到《新手運》展覽現場,更能感受其中意趣。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圖片提供: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 Beginner’s Luck》

展期|2024.05.08-07.13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