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ve A Message留言》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登場!吳念真、邵永添、何采柔、周書毅、劉芳一 5位藝術家參展

《Leave  A  Message留言》於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登場

由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策劃展出的《Leave  A  Message留言》展,於8月9日正式開展,希望激起人們珍視生命歷程所留下的訊息,把深藏在內心許久的一句話,跟一個很重要的人說,不一定是家人,也可能是陌生人或記憶中帶給你啟發的一個人,參展藝術家包含何采柔、舞蹈家周書毅、聲響音樂家劉芳一、企業家邵永添、知名導演吳念真。展覽主視覺則由設計師方序中操刀,他分享:「與雅曼討論、走訪現場後,我想把我對於金馬賓館建築的印象化作柔軟的布幔,形成多層次、容許時間進來的縫隙,撩動內心的情感。紅線即是此刻,一上一下、一針一針地跟著它,使我們縫合,同時自由而流動。」

batch_【ALIEN Art Centre】  ALIEN Art Centre © ALIEN Art 永添藝術 (3)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外觀。(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batch_ 31日吳念真、方序中《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跨界參與
《Leave A Message 留言》年度特展揭開序幕。(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提前於7月31日曝光的最大展間,空間約半個籃球場大,是由御盟集團創辦人、近年擁有藝術家身份的邵永添,以恣意揮灑的狂野型態進行現地創作,總計花費 32 分鐘,接力使用 50 個泥作用途的勺子、389 罐彩料,完成一件巨幅 4200 號的大型現地創作《四季》,當天集結各界領域摯友一同身歷其境,其中吳念真、方序中、江振誠等跨界好友亦到場全程參與。「無論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讓它忙碌的時期,對我來說,因為從沒有過過好日子,反而每一天都是好日子。」近看《四季》,即可察覺邵永添的創作中沒有黑色,他說這個世界已經夠多壞消息,人們欠缺的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而他自身也透過藝術來反映情緒。

batch_御盟集團創辦人、同時也是在近年擁有藝術家身份的邵永添,以恣意揮灑的狂野型態進行現地創作
「生命的態度、朋友的情義、年代的故事」是邵永添於「Leave A Message留言」展建立的元素。(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batch_創作者勉勵每一個觀眾亦能如此畫一般,一年四季綻放生命熱情為身邊的人帶來良善力量。《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work:四季 Artist:邵永添(S.Y.T.)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四季》凝聚了邵永添看待生命的方式,畫作顏色源自他對季節印象最深刻的色彩。(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batch_展區由「生命的態度、朋友的情義、年代的故事」三個關鍵元素組成,更是一個人燃燒生命所綻放的美麗。《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work:四季 Artist:邵永添(S.Y.T.)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 藝術家邵永添展間。(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留言》集結舞蹈、音樂、編導、現地創作與當代藝術領域的創作者,展覽情境由何采柔的展間為始,進入音樂家劉芳一的音場隧道、走進舞蹈家周書毅面後院的三段式空間、導引藝術家邵永添現地創作的寬闊場域,最後來到作家吳念真導演作品前。「年輕的時候,我很喜歡寫信給作家,跟對方說你打到我內心深處,那是一種純粹,想讓別人明白『我明白你 』。」「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分享,很開心自己在那個當下那麼衝動、真誠,去說一句在意的話,他身兼台灣影視導演、編劇、演員等多重身份,首位四金(金曲/金鐘/金馬/金鼎)得主,在留言展裡,透過溫暖聲線,使聽眾連結到一種特殊的情感,帶人回到那個純樸美好的年代。

batch_當天各界領域摯友一同創作作品「情義」,其中吳念真、方序中、江振誠等跨界好友更到場全程參與
吳念真、方序中、江振誠等跨界好友前往《Leave  A  Message留言》展場參與創作。(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batch_創作者由自身經歷出發,一道看得見卻虛構的房門,形塑門裡與門外情感直接交流的情境。《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ist:吳念真 Wu Nien-Jen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一道看得見卻虛構的房門,形塑門裡與門外情感直接交流的情境。(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曾參與橫濱三年展、亞洲雙年展的藝術家何采柔,佈局於空間的作品,使日常的片刻形成一種沿途風景。日常時序的錯置與工整,誘發觀者尋找平衡,觀眾藉此開啟對原本習以為常的片刻另一種看待方式。透過對焦、失焦、不斷校準的過程,環境中聲音、空間、作品結構的編排,產生一種可被身體經驗的節奏,讓觀看展覽的活動也像是參與了一場演出,既包圍著觀眾,卻又與其保持對峙的狀態,創造全新的感知經驗。


batch_環境中,聲音、空間、作品結構的編排,產生一種可被身體經驗的節奏,讓觀看展覽的活動也像是參與了一場演出。《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ist:何采柔Joyce Ho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 藝術家何采柔展間。(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batch_日常時序的錯置與工整,誘發觀者尋找平衡。《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ist:何采柔Joyce Ho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 藝術家何采柔展間。(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希望這個空間原本的聲音,比如空調聲或觀者來訪時鞋底摩擦的聲音,和作品之間的聲音,那些長期收集檔案裡面我認為合適的材料,是互相對等的。」從事自由即興創作、現場聲音物件演出、聲音拼貼、電子聲與卡式錄音帶的藝術家劉芳一,著迷於日常中各式物件具有的聲學細節,以及恆常存在或意外發生的聲音事件如何存在於主觀經驗記憶中,也享受各種非專業與無意義的聲音記錄帶來的樂趣。他將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走廊化為平行但接近內心,讓外在與內在聲音往返的路徑。許多被遺忘的,與重視的人共處的時刻被保存於過去的錄音,融合出一種全新的領悟。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聲音,隨著觀者的移動不斷改變與這些聲音的距離,整體聲音情境會間隔長短不一的無聲,觀者的注意力能回到原有的外界聲音環境。

batch_走廊將化為平行但接近內心,讓外在與內在聲音往返的路徑。《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ist:劉芳一Fangyi Liu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 藝術家劉芳一展區。(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舞蹈家周書毅則透過實際行動關心環境暖化,並提問:「從宇宙遠處、地球,到近身關係,生命的訊息將如何被留下?」如果我們所在之處都可能消失,即將在今日前往下一個世界,我們會帶上誰所給予我們的物件一起走呢?周書毅將已故阿美族藝術家拉飛 · 邵馬、母親的編織、自己的相機、洪韵婷詩集等,顯示生命遺留的物件,被放置在一個鏤空的鐵架上,在這被光影反射的時間與空間裡。想像人類在自己所造的世界盡頭,周書毅找尋自身休息狀態與空間破敗狀態的對話機會,直面承接空間激發起的所有記憶、情緒,以身體作詩朗讀著。隨展期時間置換、不同的人將在此留下對話後,決定留下的訊息。

batch_從宇宙遠處、地球,到近身關係,生命的訊息將如何被留下?《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Artist:周書毅Chou Shu-Yi © ALIEN Art Centre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 —— 舞蹈家周書毅展區。(圖片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所有人都有機會做什麼,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做。累積是最難的創作。」邵雅曼說,參與《Leave A Message留言》展的觀眾分享自身的觸動將是對藝術家十分珍貴的訊息,並會成為展覽一年期時間裡,作品內容再次生長的養分。所以每一個季節來展場,內容都會有所變化,期許展覽成為這個開關,或許未來某一天,這些訊息會對於某個人產生更有意義的角度。

《Leave A Message 留言》展覽資訊

日期:2023.08.09 至 2024.09.01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111號(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資料提供|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北師美術館中的迷你城市!藝術家張立人造「戰鬥之城」,獻給對戰現實、努力生活的你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用架空世界反思所處環境,無論在任何時代都能成就引人入勝的故事,為此許多創作者真正著手「打造新世界」:賈克大地(Jacques Tati)為《遊戲時間》造了座功能至上的人工城,在1960年代顯得不合時宜;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在法國城市安古蘭,替《法蘭西特派週報》從無到有蓋出一座虛構城市「Ennui-sur-Blasé」,以乏味命名卻繽紛至極。這些以無數汗水、巧思構築的城,不只是造景,更是創作者造夢的顯影。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二,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造城或造夢?走進「戰鬥之城.終」感受

以「作夢」為題,北師美術館啟動兩年一度的公開徵件「作夢計畫」,支持創作者解放想像,化不可能為可能。本屆由藝術家張立人之作「戰鬥之城.終」獲選,此作涵蓋了跨越14年的創作旅程,最終化為一座人造迷你城市,乘載了藝術家如何在越趨現實的大環境下,仍試著保有自我及理想的軌跡。如果說造城的過程如造夢,還有什麼比《戰鬥之城》更貼合徵件主題?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戰鬥之城.終」獻給藝術家自身,也獻給因地緣政治而命定處於衝突世界最前緣的台灣,以及每位以自身狀態與現實戰鬥、努力生活著的人們。

「戰鬥之城.終」完整匯集《戰鬥之城》系列作品的錄像裝置、漫畫、模型、拍攝場景、道具、分鏡手稿等百餘件展品,是此作自2010年創作後首次完整展出,透過張立人打造的舞台場景、角色刻畫及人物命運的敘事,建構出介於想像與現實之間的虛擬世界,直探藝術創作的本質與藝術家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戰鬥之城・終」二樓展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 (第一集),錄像、裝置,2010-2014。(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汲取大眾文化元素,編寫預言性故事

《戰鬥之城》故事以中年魯蛇陳志強告白失敗,卻意外成為即將毀滅世界的全民公敵為開端,衍伸出美國駐軍、國際企業託管、AI宰制人類鬥爭等富預言性的後續事件。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台灣之光〉劇照三,2010-2017,錄像。(圖片提供:張立人)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二部〈經濟奇蹟〉劇照五,2018-2022,錄像。(圖片提供:張立人)

張立人汲取並挪用漫畫、電影、動畫、影視媒體……各種大眾文化的形式和元素,模擬舞台劇於現實世界搭建場景,從無到有創建一個繁複而龐雜的世界。他一人分飾多角,集編劇、操偶、美術場景建置、拍攝、剪輯、配音等角色於一身。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戰鬥之城.終」三樓展場。(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室內場景:總統府》,複合媒材,2024。(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註|《戰鬥之城》共分為三部曲:首部曲〈台灣之光〉(20102017)、第二部〈經濟奇蹟〉(2018-2022)及最終章〈福爾摩沙〉(2020-2021)。

記憶居住的地方

佔據北師美術館二樓展場的〈場景模型〉,由張立人以木條、保麗龍等材料,搭建出一座記憶中的城市模型。這座城市並不是任何城市的縮影,而是藝術家依據自身不同時期的成長經驗,即興拼貼而成的城市印象。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於「戰鬥之城・終」展場工作照。(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在搭建這座城市時,雖是以1:12的比例作為目標,但事實上並不精確,因為張立人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比例尺,依據記憶中這些空間與身體的關係來調整——這種身體感是浮動的,就像是隨著每個人的成長,逐漸縮小的童裝。對他來說,這座城市並不是用來提供想像未來的願景,而是記憶居住的地方。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記憶中的城市,如夢中之夢、生命迷宮

城中的108個人偶則以衛生紙製作,透過粗糙的表面與紋理呈現大略「堪用」的人型,微妙拉開故事與現實的距離;每個角色配有各自的物件道具,像是預示其在故事中的命運。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人偶細節。(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這座既虛構又真實的城市,猶如藝術家所創造出的沙盒,在加入不同性格的角色和規則設定後,發展出複雜的敘事路徑。張立人將自己的生活與作品層層堆疊,構築一個複雜的多重顯影,像是夢中還有一個夢,在生命的迷宮中還有另一個迷宮。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美術館(城市)中的「現地創作」

展期間,張立人將以二樓展場的大型模型重新拍攝《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的「二周目」,與十四年前的自己對話,同時開啟作品的下一個生命週期,並於閉展前在館內首映。這次藝評人謝鎮逸也特別擔任觀察書寫的角色,企圖於藝術家自身及機構敘寫的樣貌外,開拓另一條走入「戰鬥之城.終」的路徑。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模型》細節照四,複合媒材,2012-2018。(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非典型藝術家

在研究所畢業前,張立人就連續斬獲臺灣藝術界數個重要獎項:高雄美術獎首獎(2009)、臺北美術獎首獎(2009)、第7屆桃源創作獎首獎(2009)及第8屆台新藝術獎入圍(2010)。然而他並無因此走上藝術家的康莊大道,反而不斷反身詰問藝術何用?2010年開始創作《戰鬥之城》,更讓他遠離了蜂擁的大道,試著以自身的軌跡,去尋找藝術家在藝術生產中面對困境的可能性。

北師美術館「戰鬥之城・終」開展!張立人歷時14年打造,獻給處於衝突前緣的台灣
張立人。(圖片提供:北師美術館/攝影:汪正翔)

張立人《戰鬥之城.終 Battle City: Finale

展期|2024.05.0407.21

地點|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這些畫「有聲音」!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以聲響震動創造靈動波光,個展《新手運》在台展出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這些畫有聲音!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台灣首個展《新手運》(Beginner’s Luck)現正於台北藝廊TAO ART展出。

《新手運》現場集結Oliver Beer三大重要系列作品:視覺化聲響的《共振繪畫》(Resonance Paintings)、將聲音凝練為永恆的《重組》(Recomposition),以及作為展覽配樂的聲音裝置《家神(母親)》(Household Gods)。藉由深入探索形式、音樂與圖像之間的關係,Oliver Beer讓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創造別具一格的藝術體驗。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展覽現場。(圖片提供:TAO ART)

《共振繪畫》:與聲響一同作畫,為畫布染上靈動波光

步入展間,很難不被一片藍澄澄、如波光蕩漾、氣質靈動的〈Lakeside 1吸引,這幅畫出自《共振繪畫》,留下了Oliver Beer與「聲響」一同創作的印記。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sonance Painting (Lakeside 1) 《共振繪畫(湖邊 一)》|2023 © Oliver Beer

藝術家在拉伸的畫布表面塗上超細顏料,同時在畫布下方用揚聲器播放譜寫的和聲,讓聲響的震動推動空氣與顏料,形成我們看到的水波紋效果,彷彿硬幣投入湖水後的漣漪,這就是空氣中的聲波形狀。有趣的是,為這些畫作發出聲響的物件,正是來自Oliver Beer另一系列作品《家神(母親)》。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共振繪畫》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家神(母親)》:穿越千年,深度聆聽

這組聲音裝置誕生於2019年,Oliver Beer在其中埋入了屬於他母親生活中、或讓他想起母親的各種元素,包含彩繪木雕、古典木櫃等,這些元素來自不同時代與文化——從西元前的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跨至20世紀的墨西哥;不過,它們之間有個共通之處,那就是都是「空心」的。

Oliver Beer將微型麥克風放入物件的空洞內,好放大物體內部的共振頻率,「我們所聽到的聲音,是從這些物體內的空隙中,自由輕柔地共振出來的純淨、溫暖音調。」這些聲響也成為展覽的配樂。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家神(母親)》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來自不同地區、歷史時期的物件共同和諧地發聲,產生了一個和弦,類似於管弦樂團中弦樂器的空弦(open strings)和聲,Oliver Beer進一步解釋,「對管弦樂團的音樂家們來說,這是一個自我省思、自我修正、校準與深度聆聽彼此的時刻。」而《家神(母親)》之於走入展間的訪客,也是如此。

《重組》:透過摧毀行動,為物件賦予「存在的證明」

如果說《共振繪畫》讓靜態畫作從無聲變得彷彿有聲、也有生;與之相對的《重組》系列,則讓小提琴、琵琶、吉他等以發出聲響為使命的樂器,變得完全靜止無聲。這是怎麼一回事?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重組》系列展區。(圖片提供:TAO ART)

Oliver Beer將一層精確上色的樹脂倒入模具中,再將樂器、歷史文物、個人物品等的碎片置入樹脂中,形成凝固、靜止卻紊亂的視覺感,頗有畢卡索標誌性的立體派風格;其中一件作品〈飛天〉(Flying Apsaras)靈感來自敦煌壁畫,畫框封存了蓮花、念珠與小提琴、琵琶弦碎片,有種別樣的詩意。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composi-on (Three Graces, aVer Picasso), II,) 《重组(美惠三女神,繼畢卡索之後)二》|2023 © Oliver Beer

「這個創作手法既摧毀了這些物件,也使它們成為永恆。」Oliver Beer說道。他透過奪走樂器的聲響、歷史文物的時間性,讓物品展現出純粹的物質性,並轉變為自身「存在的證明」。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Oliver Beer|Recomposi-on (Beginner’s Luck) 《新手運》|2022 © Oliver Beer

探索音樂啟發、凝聚人類意識的潛力

擁有音樂作曲、電影雙重背景影響的Oliver Beer,在視覺藝術的表現上,時常被認為蘊含「聯覺」(synanesthesia)概念。聯覺是什麼?或許你曾有過「聽到」某種聲音,就會「看見」特定色彩的經驗,像這樣一種感官受到刺激後,導致第二種感覺或認知的「非自願」經歷,就是聯覺的表現。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展覽現場。(圖片提供:TAO ART)

然而,TAO ART認為Oliver Beer跨越多種學科的藝術實踐,超越了聯覺所指的不同感官之間的聯繫——從母親的記憶敘述、稍縱即逝的聲響,再到物質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他的作品探索了音樂跨越歷史、世代與文化所能凝聚人類意識的潛力。親自到《新手運》展覽現場,更能感受其中意趣。

TAO ART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新手運》
英國藝術家Oliver Beer。(圖片提供:TAO ART)

Oliver Beer個展《新手運 Beginner’s Luck》

展期|2024.05.08-07.13

地點|TAO ART(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