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把槍》導演李鴻其與他的攝影日常:就像拎著一台相機回家拍片

在四川旅途中,李鴻其拿著Leica MP對著後照鏡自拍。

很早之前,李鴻其就想拍自己的電影,沒想過能憑著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愛是一把槍》奪下第80屆威尼斯影展未來之獅獎。電影脫離不了視覺畫面,酷愛攝影的他培養了一雙敏銳的眼睛。他拍如紀錄片般的劇情片,尋覓生活中的真實肌理,而不離身的相機便是他向外的觸覺。

1103內文-10拷貝
《愛是一把槍》劇照。(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愛是一把槍》源於2020年疫情下離開商演的4、5個月,李鴻其每天在家裡隨意拍拍,拿著錄影機檢查、測試,想著是不是應該要拍一些什麼?劇情中,他自演的小鎮青年蕃薯出獄後回到海邊的家鄉,做著不賺錢的小生意,卻逐漸陷入生活與過往的漩渦之中。這與他的人生體悟有關:他想呈現人的努力與失落,很多時候可能跟外在的環境與命運有關。除了幾顆台北城市鏡頭,他也真回到自己在北海岸的家鄉金山拍攝,場景多是從小生長的地方與親戚家,甚至沒特別借場地。

「我想要用一種小小的方式去拍電影,那對我來說更接近自然一點。」小,如同這次劇組,他拍攝時身邊大多時間只有4、5人相伴,人太多無論劇組或演員都會有更多包袱,「就是不太敢假痟(ké-siáu)(笑)。」小也如同他平日手拿相機在街上逡巡的輕盈快意,「我就像只拎著一台相機就回老家拍片了。」錄影機還真就接上他平常拍照用老鏡頭,微微陳舊而朦朧地,發掘那些潛藏生活之中的自然質地。

拍底片是調適自我節奏

乍看李鴻其的Instagram攝影帳號(@hongchi_lee),會誤以為是個四處旅行的攝影師。若非當初以演員身分出道,他真想過去做攝影。那是國中美術課的啟蒙,就是一張正常曝光的照片,一棵樹、午後漂亮陽光下站在草皮上的一個人,下意識完成的工整構圖獲得老師讚賞。他拍了下去,讀高中後買了自己的第一台數位相機(現在Y2K風潮再次風行的老CCD傻瓜卡片機),也玩了底片LOMO相機、逐漸累積起更多器材,若說人們「出門三寶」要默念錢包、鑰匙、手機外,他還要再加上台相機。而比起數位,他更愛底片,他自豪地說攝影帳號超過90%的照片都是底片拍的,甚至最後還學會自己掃描檔案。「拍底片是我的習慣與執著,可能有些矯枉過正了。」

1103內文-6
今年拍完第二部電影長片後,李鴻其在日本足足待30天充電。(攝影:李鴻其)

李鴻其回憶起大學,那時有了數位單眼後曾想就此取代日益昂貴的底片,「可是我拍照開始變得散漫,一想到最後還有機會在電腦上裁切、修圖,當下就一直亂按亂按(快門),簡直是攝影的退步。」底片每幀都是成本,而且一般135底片一捲就36張,若是他近年鍾愛的Rolleiflex 120底片相機,畫面細膩、操作複雜了,更是只有12張的機會。這些促使他重新緩下來感受環境,對待畫面更多了分慎重,再多思考一分構圖與光線、再多整理一下畫面場景,並拿出測光錶小心計算曝光參數。

1103內文-5
李鴻其從東京、大阪、奈良到沖繩,每幾天就換一個地方待著,就放緩步調拿著Rolleiflex雙眼相機,所拍下的影像也顯得安靜。(攝影:李鴻其)

前陣子的威尼斯影展行他順道繞了歐洲一小圈,只帶上20捲底片為自己設下限制,最後還剩3捲沒拍完,他還在等最近用完之後一次洗出來。「我不著急照片剛拍完就要立刻拿出來分享,當你過了一、兩個月已經把畫面忘了,取回記憶時會有一種驚喜感,重新回想起為什麼當初要拍這個的心情。」手機他很少用,太容易滑過的影像、太多的連拍反而沒了珍惜的感受,而相機在手上的沉重手感與底片的受限與等待,提醒他所有留下瞬間是多麼不容易。

1103內文-1
李鴻其很感受性地拍下日本這些他並不熟悉的場景,卻是他在台北或任何地方,都會凝視的小小、靜謐的地方。(攝影:李鴻其)

攝影這件事情很感性

「話說回來,我發現一個人喜歡拍什麼,到哪都會拍出一樣的東西。」李鴻其總以為自己能藉著旅居各地期間找出特別的畫面,可到最後他理解了,自己就是只愛拍些「小東西」。頓了一下,他進一步解釋,「你可以把我所有的照片想像成不同的電影場景。」他喜歡觀察環境、物件與人之間互動的細微變化,譬如夜晚的河面映著街燈,譬如庭院中一個小小的人走著或正從巷子走出,在一個乾淨的背景之下衣著色澤剛巧從畫面中跳了出來。他再去將那些氛圍勾勒出來,就像一顆凝視的鏡頭定住在那守候,一道電影燈光打下去,人就在那。「攝影很感性,有時候你看這東西就是沒感覺,有時走過同一條街突然又發現了什麼。」

戰地攝影大師Robert Capa曾說拍得不好是因為靠得不夠近,李鴻其以前還真為搶畫面經常大膽湊近拍人,可他不好意思地說,「當了演員之後我很不喜歡被這樣拍,所以我就將心比心,退得比較遠。」遠不只是物理上的後退,也是心理上的靜靜觀察,這樣的拍照模式跟他的個性有關,「我比較慢熱、害羞吧,好像自己安靜待著會比較好,所以現在分享的照片多偏向我自己走在街道上的感受。」他不喜歡用文字分享自己的情緒,那太個人與直接,不如就換成用照片跟大家說話。他自嘲有點文青,可攝影已是他很重要的排遣。拍《愛是一把槍》也經常拿自己的照片與攝影師溝通,透過影像反而找到共通語言。

紀錄片般拍下眼前的自然

「攝影讓我對畫面敏感,這也是作為導演的自我訓練。」談起這次《愛是一把槍》的製作,李鴻其感悟地說作演員就是演好戲、將自身角色推向極限,可當導演要擔心、調度的事情太多了。他參演《地球最後的夜晚》時問過畢贛、與拍完《郊區的鳥》的仇晟交流,也打聽《大象席地而坐》拍攝現場,他想了解這些年齡相仿、才完成首部長片導演的心境。他也看導演幕後花絮,像是伊朗導演Abbas Kiarostami與孩童互動,他想知道如何接近人。「電影有種時間性,看電影時可以很長時間凝視一群人生命的流動狀態。」

他喜歡使用固定鏡頭,靜靜讓演員、素人們本色演出,如同紀錄片一般地拍攝。當然,這也是因他目前偏向獨立電影題材,在一般40、50人的劇組要以準確的流程去執行、去演出,反而失去了這分自然。「劇本會有預先的想像,但到了現場之後發現的那韻味才是自然的。」這種「小」的拍攝方式,同時也是他創作的自由。李鴻其回憶起這次影展晚宴,來自5個不同國家的評審,不約而同都說出他想在電影表達的感受。「我很幸運看見產生共鳴的可能性,我更在乎的就是找到一群觀眾朋友,這是緣分了。」

問起未來,他希望保持幕後(導演)身分,但遇上很好的角色也一定去接演,兩者並不衝突。而他的第二部長片已經進入補拍階段,甚至自己還接手了攝影工作,這次是關於女性的生命故事,全程手持拍攝,同樣有著紀錄片般的氣質。說到這裡,他的電影鏡下多是人的故事,可攝影帳號卻很少人像照。他說其實私下拍人更多,多是身旁親密好友們,可對他或許還太個人,還沒找到合適的編排與呈現方式,也未到時機,「但我會希望未來有機會,真為它們找到主題,再與大家分享。」

1103內文-10
在四川旅途中,李鴻其拿著Leica MP對著後照鏡自拍。(攝影:李鴻其) 

李鴻其

演員、導演。2015年演出《醉.生夢死》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第52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2023年以《愛是一把槍》榮獲第80屆威尼斯影展未來之獅獎。(Instagram: @lee_hong_chi

文|吳哲夫 攝影|李鴻其 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自2016年發行的《今日營業中》後,睽違8年,林宥嘉推出的第六張專輯《王》,已於3月19日正式上線。而在新專輯發行前一週,林宥嘉舉辦了首次聽歌會,與大家分享這張新專的幕後故事,引領人們進入這張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去年12月的idol演唱會,林宥嘉便透露新專輯緊扣一個主題,而當他在聽歌會緩緩解釋這個乍看有點不明所以的專輯名稱後,也讓人回想起,那時演唱會,我們搖旗吶喊的應援旗上寫著:only love can overflow black holes(唯有愛能滿溢出黑洞)。

《王》這個名稱聽起來有點囂張,但它不是指『我是王』,而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可能就會成為這個人的『王』。這張專輯發行後有個宣傳文案——什麼是你生命中的王?是迷惘、恐懼、完美、或是恨?別讓這些成為你生命中的王,愛是王。

但,為什麼是「愛」?愛是個大哉問,無法一言以蔽之,又要如何在一張專輯中訴說完?不過,熟悉林宥嘉的歌迷或許會了解,這些年他經歷了結婚生子、身心生病、家人罹癌,這張包含10首歌曲與6首過場的新專輯,彷彿呈現了他的生命切片。不只有甜蜜浪漫的〈少女〉、描寫結婚的〈代客求婚〉,也有比較爆裂的〈懲罰〉、談論死亡的〈白〉、歌詞相當白話〈一家人相親相愛〉,以及最後與原諒、寬恕有關的〈To Forgive 宥〉;這些不全是溫暖、擁有不一樣氛圍的音樂,也正體現了愛的不同面向。

而再度由聶永真操刀的專輯封面,也蘊含了「愛是王」這個主題。一匹白馬出現在四下無人的加油站,並不是代表馬是王,而是因為看不見、但存在的愛,化成了君王騎在馬背上,而它可能要透過許多方式讓你知道這就是愛。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實體專輯將以Music Art Book為概念來設計,目前開放預購至4月22日,屆時市面上不會販售。

若想更加了解這16首音樂作品的創作故事,非常推薦觀賞已上傳至官方YouTube頻道的聽歌會內容,林宥嘉侃侃而談的分享,讓人能感受到他對這張專輯的喜愛,與這些年來他觀念的轉變。比如去年演唱會,林宥嘉不時提到的「當我們在A或B做不出選擇時,就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這個想法也對應到新專的製作。

當林宥嘉推出〈我不是神 , 我只是平凡卻直拗愛著你的人〉這首單曲,有歌迷問他這張專輯還會有以往的那種抒情歌嗎?他很意外這首歌在某些人的耳朵裡不是抒情歌;也有一天林宥嘉在想,如果他是華研投資了這麼多錢,應該會希望這張專輯至少有一首會中的歌吧,而「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是他在做這張專輯時,判斷事情要如何做的一個點,以及如果這張專輯在講「愛」,那他需要一個流行通俗的載體去傳遞這個訊息。因而誕生的〈誰不想〉,便是一首療癒在愛情關係裡面低潮或是破碎的人的歌。

林宥嘉也提到,以往做完專輯時會精疲力盡,但在製作這張對他而言很出色、有突破的專輯時,並不是追著完美在跑,「這張專輯讓我非常引以為傲的一點是,在這樣一個精益求精的團隊裡面,沒有那種很嚴肅、要burn out的氣氛;不是追求好的狀態,就要把自己燃燒殆盡。」

而這張多了愛、溫暖、幸福氛圍的《王》,對於許多從〈說謊〉、〈想自由〉、〈浪費〉等備胎系情歌認識林宥嘉的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符合想像,但身為林宥嘉長久以來的歌迷,完全能感受到這張新專輯非常「林宥嘉」,同時感謝他將生命經歷化成歌曲與我們分享;從一開始的恨裡受罪到最後的寬恕,無非是因為「愛」,而這應該也是林宥嘉這些年來最大的體悟。

如同他在社群平台提到的,「希望每一個歌迷,都能夠好好地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從第一秒聽到最後一秒。」當你在靜下來的時刻,將這張專輯從頭聆聽到尾,也便能理解這張專輯為什麼關乎於愛。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龜梨和也主演《怪物樵夫》4月19日正式上映!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集結菜菜緒、吉岡里帆等演員卡司

龜梨和也主演《怪物樵夫》4月19日正式上映!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集結菜菜緒、吉岡里帆等演員卡司

由網銀國際影視發行,並由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龜梨和也、菜菜緒、吉岡里帆、染谷將太、中村獅童、澀川清彥等人主演的《怪物樵夫》,將於4月19日正式在台上映。

為了宣傳新電影,男主角龜梨和也更於這三天(4/11~4/13)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更吸引上百名粉絲接機,還有粉絲們自清晨五點便到機場守候,讓他直呼感動。龜梨和也表示:「一到機場就有非常多粉絲迎接,晚上見面會的觀眾們也都非常熱情,讓我覺得十分幸福,很感謝大家。」

為了宣傳新電影《怪物樵夫》,男主角龜梨和也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為了宣傳新電影《怪物樵夫》,男主角龜梨和也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一直很期待來台品嚐小籠包的龜梨和也,笑說「我昨天吃到各種口味的小籠包美食,也希望有空檔可以到夜市逛一逛,想請大家推薦我好玩的夜市。」在記者會活動中,主辦單位更貼心的為他獻上同樣帶有龜字名稱的龜記珍珠奶茶,讓龜梨和也驚喜表示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更不斷直呼好喝,還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可以同時喝到剛好的珍珠與奶茶的比例,還現場分享自己的喝法,親民模樣引全場笑聲不斷。

龜梨和也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精神異常者有很多不同的詮釋方式,所以我在跟導演討論後,決定用比較內斂的方式詮釋。且劇情後面有很大的逆轉,角色心境上也產生了極大變化,這是我在拍攝時需要用心處理的細節,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除了細膩的情緒表現,他在片中更有多種動作場景,從天橋上跳下,到差點被車撞上等各種不同危機情境。「因為導演與攝影、動作團隊都非常的熱情且專業,所以我都能很放心地跟隨團隊的指示,只要讓自己能專心努力的去表現出導演的世界觀就好,對各種動作場景都可以沒有一絲猶豫的去挑戰。」

《怪物樵夫》4/19全台上映,上映戲院、場次等相關資訊,竟請持續關注官方平台或各戲院公告

資料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