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叢書部

共有280篇文章

La Vie 叢書部

La Vie 叢書部

  • La Vie編輯

La Vie叢書帶領讀者優游於生活美學、藝術設計、飲食文化、風格旅行、創意經營、文史知識等六大領域之間,給予生命更寬廣的視野,尋找出實踐自我風格的種種方式。

  • 日本茶道中的季節流轉之美!跟著台灣裏千家準教授鄭姵萱 一探茶道浩瀚知識
    美酒飲品2019/10/06

    日本茶道中的季節流轉之美!跟著台灣裏千家準教授鄭姵萱 一探茶道浩瀚知識

    很多人會說日本茶道儀式太多,只是喝杯茶,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但是在修習日本茶道25年的台灣第一位裏千家準教授鄭姵萱眼中,如同法國名著《小王子》中狐狸希望小王子在每天固定時間來探訪,因而產生期待的心情一般,她認為:「我們需要儀式感,因為這些儀式能使我們感覺幸福。」

  • 《黑鏡》第三季
    影視娛樂2019/10/04

    以正常為名的恐怖監視?當攝影辨識成為管理工具 如「黑鏡」般無所遁形的社會

    什麼是正常?在19世紀以前,西方社會並不存在正常這種概念。倫納德.戴維斯(Lennard J. Davis)在《身體差異:政治、殘障與再現Bodies of Difference: Politics, Disability, and Representation》中表示:「隨著第一個民族國家興起後,人們試著藉由紀錄與拍攝國民,來建立理想的公民形象,其實這是一種文化拼湊。計算公民的數量、測量他們的身體標準並拍照,檢視誰屬於『本國』文化,誰不是。攝影作為新媒介,成為社會族群分類的重要角色,並定義不必要的視覺差異。」攝影用來管理社會行為,在醫學中用來研究疾病,或保存罪犯臉部照片和指紋等犯罪證據。

  • 東京都京王井之頭線
    旅行2019/09/14

    乘著復古電車賞花!日本人才知道的5大鐵道賞花絕美祕境

    日本花景達人們推薦的特殊賞花行程,結合花景與電車,行駛的列車總會帶來不同於其他花景的特殊感觸。想要拍攝花海中快樂行駛的電車,得抓準按快門的瞬間。等待電車遠遠駛來的興奮和緊張感令人難以抗拒。不過,坐上電車從車窗欣賞窗外景色也是不錯的選擇。

  • 愛知縣矢勝川
    旅行2019/08/28

    日本人才知道的9選賞花祕境!探訪秋季「彼岸花」紅色曼珠沙華絕美花海足跡

    每到日本秋季掃墓時節,除了楓葉外,總是把純樸的風景染成一片紅的彼岸花,還有個來自梵語的雅名叫「曼珠沙華」,意指從天而降帶來吉兆的花。獨特的花形,容易沾附朝露和雨滴,水滴反射光線閃耀的光景,為彼岸花增添神祕的尊貴氣息。

  • 以梵谷為題的繪本《The Artist and Me》
    藝術創作2019/08/27

    藝術迷必看繪本!跟著台灣繪本收藏家賴嘉綾 用不同方式認識梵谷、莫內、畢卡索與卡蘿

    有機會前往國外美術館參觀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各大美術館的禮品店幾乎都能看見繪本的陳列,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美術館、泰德美術館、國家藝廊、大英博物館等知名美術館甚至還有繪本專區,比童書專賣店還要壯觀。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與藝術相關的繪本呢?我認為,這是美術館對於孩童美感教育的關注。為了養出更多欣賞藝術的人口,美育應該從小開始。

  • 芙烈達卡蘿
    藝術家2019/08/15

    繪本裡的藝術烈愛故事!墨西哥傳奇畫家芙烈達卡蘿 用繪畫縫補生命的傷口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出生於墨西哥市,父親是德裔攝影師,母親家是墨西哥與西班牙血統的族裔。雖然他們以墨西哥裔為傲,但她更常使用父親給她的德系名字芙烈達(Frida)。卡蘿的一生,遭遇了許多逆境,她6歲時罹患小兒麻痹,18歲又遭遇嚴重大車禍,導致卡羅無法生育,即使懷孕三次,都不能留下孩子。

  • 亞馬遜森林大火與過度開發息息相關
    影視娛樂2019/08/14

    燃燒大火反而是轉機?窺探森林大火後大自然的「生機回復力」!

    野火是天然的。就算這位少年沒有縱火,閃電也有可能引發火災,且野火也可以說是有其重要性的。生態學家一度對於森林大火的高溫和毀滅力戒慎恐懼,但如今他們卻認為大火對於維持森林健康是有其必要性的。「大火並非結束,而是開始。」俄勒岡的火災權威多明尼克‧德拉薩拉(Dominick DellaSala)表示:「這是大自然的鳳凰。」

  • 培養芬蘭人的快樂密碼:SISU希甦力,我們其實比自己想像得更強大!
    生活2019/07/28

    為何芬蘭是世界最快樂的國家?芬蘭的快樂密碼「SISU希甦」 三步驟培養內在力量和復原力

    是什麼樣特別的精神力量,能讓芬蘭取代丹麥,連續2018、2019兩年蟬聯聯合國「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之首?那正是「SISU」!在英語世界裡,似乎很難找到完全等於「SISU希甦」的字彙,「希甦」它是一種獨特的芬蘭恆毅力,與心理堅強、毅力和韌性有關,是承受巨大壓力的能力,同時能採取行動,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也是一種將挑戰轉化為機會的態度。讓芬蘭人的快樂及滿意指數為全球之冠,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們。

  • 大稻埕風格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_01
    風格美食2019/07/28

    大稻埕餐廳「孔雀餐酒館Peacock Bistro」!綠意花園讓二進老宅化身城市綠洲

    2014 年搬於迪化街的孔雀餐酒館,像是探訪秘境般,將空間設計融入在地的懷舊情調。

  • 猶太教四千年:被誤解的猶太人,驅逐、遷徙帶到各地的影響
    影視娛樂2019/07/24

    猶太教四千年:被誤解的猶太人,驅逐、遷徙帶到各地的影響

    血祭誹謗(blood libel)是聲稱猶太人會綁架基督徒的孩童以用作祭品的誹謗,是時常引起反猶太暴力行為的原因之一。血祭誹謗首次出現在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的時間,分別是西元1171年的布盧瓦、1182年的沙拉哥薩以及1235年的弗爾達。然而,血祭誹謗在這些地方出現前,英國就已經有這個現象。1144年時,有人聲稱猶太人在復活節前買下了一個名叫威廉的「殉道男孩」,「使用我們的主被折磨的方式來折磨他,接著在聖週五用有著主耶穌像的十字架把他吊死,表示對主的憎恨」。猶太人是在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格蘭之後,才定居此地。他們大部分來自法國北部,和王室有密切聯繫,為王室提供金融服務,因而住在許多大城市中,最重要的據點是倫敦。身為人民和國王之間的金融中介者,可能是導致猶太人被迫害的其中一個因素。獅心王理查對十字軍東征的熱忱又使迫害變得更加嚴重。1189年9月,仇視猶太人的狀況達到顛峰,倫敦的猶太區遭到劫掠;1190年,約克城堡的克里福特塔發生約克猶太人全體自殺的事件。英國的猶太人在接下來的一百年繼續受到欺壓,直到1290年7月18日,愛德華一世下令驅逐猶太人。這是中世紀時期猶太人首次被一個國家大舉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