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
攝影師2024/10/23
在東京街頭迷路,然後再次相遇!Lily Chen與石川瑠華攜手呈獻攝影展《迷子》
兼具攝影師與導演身份的Lily Chen首度出版攝影集《迷子》,收錄與《愛上透明系女孩》主演石川瑠華(Ruka)於東京街頭共同創作的一系列拍攝作品。《迷子》同名展覽於10月18日至27日登場,藉空間場景與動線還原攝影集的故事線,如同翻閱攝影集般,一步步從外在的城市,走入兩人的默契世界。
-
藝術家2024/10/19
當代舞蹈藝術的下一步如何突破界限?專訪編舞家何曉玫、《春之祭》來台舞作重建藝術總監余采芩與新生代舞者
香奈兒在文化贊助方面早有悠久豐富的歷史,如今則與全球各地領先的文化機構開展長期合作,開辦推廣創意和文化思維創新的全新項目。「香奈兒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支持理念相符的藝文機構,也透過「CHANEL Next Prize」挖掘全球創意新銳、Podcast 頻道《CHANEL Connects》則探討當今與未來文化趨勢。聚焦台灣,近兩年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合作的「Camping Asia」及「Dance Talk」計畫,共同致力於推廣表演藝術在亞洲的發展,首屆「Dance Talk」不僅邀請台灣重要的舞蹈創作者開拓年輕舞者的視野,11月亦將偕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帶來一場跨世代的對話和身體律動工作坊。
-
藝文展覽2024/10/18
The Met大都會博物館翻修側翼即將完工:如何重塑非西方視角的世界藝術展間,開啟跨文化對話?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The Met)的麥可洛克斐勒側翼(Michael C. Rockefeller Wing)展區自2021年起關閉進行翻修,終於將在2025年5月底以嶄新面貌再度開放。該展區聚焦非洲藝術、美洲古文明藝術和大洋洲藝術,共計將展出超過1,800件作品,以開放與互動性設計,帶領觀眾更加深入其歷史文化背景。
-
藝術家2024/10/17
稻垣美侑個展《黑冠與水坑》朋丁登場!取材自台灣街頭,以獨特視角重構在地風景
今年10月19日起,朋丁將舉辦稻垣美侑個展《黑冠與水坑》,展前藝術家特地來台取材,途中偶遇的黑冠麻鷺、基隆海濱砂岩地質令她印象深刻,從而發展出全新繪畫及陶藝作品,以獨特視角重現並帶你我重新閱讀熟悉的風景。
-
藝術家2024/10/16
用粉色夢境包裹城市的藝術家:Andrés Reisinger個展登陸荷蘭,創造虛實交融的觀展體驗
一棟棟建築覆蓋上粉紅色布幕、似是而非的垂墜感⋯⋯看過Andrés Reisinger的作品,想必印象深刻。最近,這位遊走在虛實之間的藝術家,在荷蘭Moco Museum展開一場探險,邀請觀眾走入展場,跨越數位與實體物質的邊界,感受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
藝文展覽2024/10/16
文化語言轉譯之美「客家飲食視覺語彙當代藝術展」有感
「食飽吂」(siid bauˋmangˇ/shidˋ bauˊ mang),這是臺灣客家人見面時的第一句問候語。一句「食飽吂?」代表了親切人情與溫暖的關懷。什麼是人與人相互溝通,表達情感、思想的媒介?「語言」是其一,「食物」是其一。人都有一張口,「口」用來「言語」,也用來「飲食」,「語」從口出,「食」從口入。「言語」是聽覺的語言,但有時言語不免過於抽象而無法立即感知;「飲食」如視覺的語言,實際呈現眼前便可立即感受。本次「客食語-客家飲食視覺語彙當代藝術展」將客家食物「語言化」,也將客家語言藉由食物予以視覺化,於是食物不只代表「生理飽足」的意義,「客家飲食」尚轉化成各族群皆可互相溝通的視覺語彙,客家語言、文學及文化之美,於是藉由客家飲食文化詞彙的當代藝術轉譯呈現在觀賞者眼前。
-
工藝作品2024/10/16
爐火純青的玻璃工藝!藝術家許金烺投身玻璃產業數十年,在烈焰中鑽研技法、持續創作
民國50年代,玻璃工業因政策與民生需求,陸續於產矽沙原料的新竹設廠,13歲的許金烺,在此背景下從學徒做起。他領悟力強又為養家,不久便出師,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販售通路橫亙北中南,彼時正是產業壯大的60年代,直到遇上兵役,才暫離玻璃事業。退伍後,有工廠老闆找他去當技師。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在家接單,那是外銷發亮的時期。近年要見到許金烺的實體作品不易,原因是他已退休數年。2020年,七十歲的許金烺從正規教育體制中退休,結束每兩週一次新竹花蓮間的往返,如今,僅作私人教學,而且只在自家工作室裡。工作室位在新竹古奇峰地區,半山腰上的這條街,舊時有玻璃街的別稱,聚散工藝品商家,熱鬧一時。現在路旁幾乎不見過往痕跡,直到繞進小巷,望轉角牆上寫著「許金烺玻璃藝術工坊」的招牌,遙想當時巷弄沸騰的盛況。
-
藝文展覽2024/10/10
住進teamLab作品裡!日本茨城「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開幕,結合藝術與自然的旅宿體驗
teamLab全新據點「teamLab幽谷隱田跡」選在日本茨城縣的一片梯田遺址間,構築出一座大自然的夜間博物館,更打造溫泉設施與豪華露營區,邀請旅客住進teamLab作品之中,在與藝術互動的過程感受自然的脈動。「五浦幽谷隱田跡溫泉」住宿已於2024年9月30日起開放預約。
-
工藝作品2024/10/09
台灣竹工藝於紐約綻放!藝術家林靖格以竹編重現爆竹、萬花筒等燦爛意象
竹工藝是台灣風土、民藝、生活智慧的集合體,來到當代更發展出結合藝術的多元表現,台灣藝術家林靖格即擅長以竹編手法,轉化台灣自然及人文意象,展現傳統技藝與當代藝術結合的獨特風貌,近日他為紐約總督島、Art on Paper藝博會、藝廊Fremin Gallery等場域,現地創作3件竹藝裝置,透過竹編再現爆竹、書法、萬花筒等意象,不僅是其身為藝術家個人生涯的一大突破,也將台灣竹編工藝帶入國際視野。
-
藝術家2024/10/09
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自轉和公轉》展覽專訪:無意識的創作,是每個生命體無法抗拒的型態!
繼2020年關渡美術館《存在の細語》,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今年9月再度來台舉辦個展,於安卓藝術展出《自轉和公轉》。從個人內心的自轉省思,到與他人和社會的公轉連結,帶領觀眾從「運動態」的思維,重新思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