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BUILDING
-
世界建築2025/09/03如太空戰艦降落森林!希臘神秘葡萄酒莊Ktima Aidipsos:地下圓形建築融入地景,創造理想釀酒環境
位於希臘尤比亞島的「Ktima Aidipsos」的酒莊,由希臘建築師Fotis Zapantiotis設計,整座建築幾乎隱於地面之下,只在地表上留下一條直線、一個圓的幾何印記,神秘而引人好奇。這樣的造型並非單純追求視覺酷炫,而是考量周圍自然景觀、葡萄酒理想釀造環境後的成果。
-
台灣建築2025/08/29MVRDV改造墾丁佳樂水風景區!順應自然岩石地貌、縫合森林與海岸,規劃景觀步道與公共空間
屏東縣政府展開佳樂水地景再造計畫,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台灣黃偉城建築師事務所攜手,提出一套「自然引導設計」的改造方案——「Nature Rocks!」,其以當地自然岩石景館為靈感,順應地景規劃嶄新的景觀步道和公共空間,提升整體遊憩品質。
-
世界建築2025/08/292025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海澤維克出任總監,攜手隈研吾、MAD等24組設計團隊打造藝術之牆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南韓首爾在 2017 年首度舉辦「首爾城市建築雙年展」(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SBAU),盼望能夠藉由雙年展回應快速城市化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並重新確立首爾作為以人為本、環境友善城市的定位。
-
建築師2025/08/21【編輯帶逛】建築大師Alvar Aalto回顧展《創造即生活》:10件展品剖析與自然共生、關懷社會的設計哲學
Alvar Aalto大型回顧展正於忠泰美術館展出,《創造即生活》集結手稿、建築模型、設計家具、歷史影像等,爬梳其設計哲學,同時聚焦他的與Aino(愛諾)及Elissa(艾莉莎)兩任建築師妻子的合作關係。
-
台灣建築2025/08/19尋訪南投草屯祕境「毓繡美術館」:清水模建築、玻璃屋咖啡廳、當代寫實藝術策展,一趟都市人需要的五感體驗之旅
不知道大家逛展是哪一派?眼睛紀錄派,還是必須拍照派。答案是前者的話,這裡非常適合你——毓繡美術館低調隱於南投草屯山間,現正以美國藝術家Tony Matelli台灣首展《佈局》迎接各方旅客;而在觀展之餘,其建築本身和園區內設施事實上也極有可看性,編輯同步帶大家走一遍祕境尋訪路線。
-
世界建築2025/08/19上海舊水泥廠華麗新生!MVRDV以亮橙色動線連結新舊建築,打造「GATE M 西岸夢中心」多元空間
在上海黃浦江畔,一座曾經堆滿塵灰的廢棄水泥工廠,如今以截然不同的姿態新生。由荷蘭建築團隊MVRDV操刀改造的「GATE M 西岸夢中心」,將原先擁有百年歷史的水泥廠舊址,轉化為融合文化、休閒與生活的全新城市場域,華麗轉身成為全新地標!
-
世界建築2025/08/18深入《中銀膠囊塔的多重生命》:專訪MoMA策展人Evangelos Kotsioris、Paula Vilaplana de Miguel
代謝派這場1960年代初期在日本風起雲湧的前衛運動,拋出一種激進想法:建築應該像生物一樣有機,隨著時間成長、進化和改變。1972年落成的中銀膠囊塔,是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生涯早期的經典實踐。這座建築以2座連通的鋼筋混凝土塔樓為主體,外掛140個細胞般的膠囊居住單元,每間僅約10平方公尺。膠囊可以獨立拆卸、更換,展現出模組化的設計思維,彷彿能夠因應都市變遷而靈活調整的有機體,勾勒出一種持續生長的未來建築想像。
-
建築師2025/08/14專訪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智慧.自然.人工.集體》策展人Carlo Ratti:我們該如何定義建築的「智慧」?
AI科技當道,現在談論「智慧」甚至想像建築的未來,都不免想到AI,但2025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暨義大利建築家Carlo Ratti強調,本屆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絕對是以人為本。他認為現在是一個需要「適應力」的時代,而一切學科領域的藩籬都該被打破。
-
世界建築2025/08/11半夜彈琴聽歌都無妨!東京「Musision下北澤」隔音租賃公寓2025年底完工,建築師永山祐子親解雙色外觀由來
公寓住客不乏和左鄰右舍互相影響的不快經驗,遑論生活噪音,有時哪怕是樂音都可能使高敏人不堪其擾。日本住宅開發商Livlan所策劃的Musision系列建築,正打著「隨時都能盡情發聲」旗號而來,為單人、雙人到家庭格局的租屋單位充入絕佳隔音性能。最新作品「Musision下北澤」由建築師永山祐子坐鎮監修、座落距下北澤車站徒步僅需3分鐘的黃金地段,將重繪與次文化共融的嶄新市容。
-
世界建築2025/08/11紐約MoMA《中銀膠囊塔的多重生命》展覽:走進黑川紀章僅存膠囊單元之一、45件作品回望代謝派經典建築
由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在1972年打造的「中銀膠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這座曾經作為東京銀座地標的建築,在2022年難逃被拆除命運。如今,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以另一種方式延續建築精神,自2025年7月10日至2026年7月12日,推出為期一年的《中銀膠囊塔的多重生命》(The Many Lives of the Nakagin Capsule Tower)展覽,讓更多人實際體驗與了解「代謝派建築」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