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北美館登場!匯集90餘件代表作,重現40年創作軌跡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大型個展北美館登場!匯集90餘件代表作,重現40年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臺之大型個展,自今(2024)年5月4日至9月1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出,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合作,邀請兩館策展人艾瑞恩.洛克(Adrian Locke)與吳昭瑩共同策劃,重現2022年於該機構首展之同名展覽,完整呈現藝術家40年豐沛的創作能量。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本次策展脈絡著重於肯特里奇的素描創作,並將展區分為10個子題,匯集藝術家從1980年代至今的90餘件代表作,從早期的炭筆素描到素描投影系列的定格短片,到實驗影像裝置和編導的舞台劇表演與道具,以及晚近採用水墨炭筆所創作的大幅樹與花,逐一窺見他的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

「繪畫不僅僅是『美麗記號』,它必須是真實世界中某樣東西的印記。它不需要精確的描繪,但它必須代表一種觀察,不是像情緒那種抽象的東西。」——威廉.肯特里奇

畫越時間的起始,出生人權之家

1955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雙親皆為南非傑出的人權辯護律師,父親辛里.肯特里奇(Sydney Kentridge)在職生涯曾為三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辯護,包含南非人權鬥士暨首位民選總統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母親菲莉西亞.肯特里奇(Felicia Kentridge)則為南非法律資源中心(Legal Resources Centre in South Africa)共同創辦人,該組織至今仍持續為貧窮人口或弱勢民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肯特里奇自小耳濡目染父母為政治壓迫的受難者聲張正義,歷經1956-1961年南非「叛國罪審判」(Treason Trial)時期,他曾表示:「對於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記憶甚至早於任何藝術創作的記憶」,繼而成為肯特里奇多年來關注及回應的創作核心。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臺之大型個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出。(圖片提供:北美館)
南非當代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首度來臺之大型個展,於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展出。(圖片提供:北美館)

1976年畢業於翰尼斯堡金山大學,主修政治學和非洲研究,並進入約翰尼斯堡藝術基金會進修兩年。1981年前往巴黎的雅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學習默劇和戲劇,累積藝術、劇場和政治學豐厚的背景才能。1982年回到約翰尼斯堡,肯特里奇同時擔任演員、設計師、作家、戲劇導演,持續在路口大道劇團 (Junction Avenue Theatre Company) 從事劇場與節目佈景與海報繪製,因而開啟他創作大型的炭筆和粉彩畫系列作品,以及蝕刻版畫、橡膠版畫和短片。從「早期繪畫」系列,精選聚焦於日常生活、城市環境題材的素描,如鮮少曝光的《船上的午宴》和重要代表作《保育人士的舞會》等,融合歐洲場景與非洲元素,並以象徵主義手法來呈現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真實寫照。

威廉.肯特里奇,《船上的午宴》四聯屏,1985, 炭筆、粉彩、紙,每幅 127 × 95 cm。藝術家提供, 私人收藏。
威廉.肯特里奇,《船上的午宴》四聯屏,1985, 炭筆、粉彩、紙,每幅 127 × 95 cm。藝術家提供, 私人收藏。
威廉.肯特里奇,《保育人士的舞會》,三聯屏, 1985,炭筆、粉彩、不透明水彩、紙,198.5 × 97.5 公分; 198.5 × 138.5 公分; 198.5 × 97.5 公分。圖 像由藝術家提供。林布蘭藝術基金會收藏,魯珀 特博物館,南非斯泰倫布希。
威廉.肯特里奇,《保育人士的舞會》,三聯屏, 1985,炭筆、粉彩、不透明水彩、紙,198.5 × 97.5 公分; 198.5 × 138.5 公分; 198.5 × 97.5 公分。圖像由藝術家提供。林布蘭藝術基金會收藏,魯珀特博物館,南非斯泰倫布希。

南非長期因為種族隔離政策,受到國際社會孤立,直到1994年該國舉辦第一次普選後,此情況才宣告終結。肯特里奇的作品逐漸在南非以外的國家展出,他以樸素的素描,創作出激盪人心的作品,1989年至今開創出一系列享譽國際的代表作,累計11部素描投影短片,以虛構的地產大亨蘇荷.埃克斯坦和其它關鍵角色揭示城市中的接續而來的謎題,暗喻非洲動盪不安的時局。在「素描投影」系列中,從1989年廣受國際矚目之《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偉大城市》(Johannesburg, 2nd Greatest City after Paris) 到2020年新作《城市之深》(City Deep),其素描發展出一套延展轉譯的嶄新語彙,以抹除與重繪的技法表現時間的軌跡,本展以大型裝置投影的形式展出早期的2件與近期的3件定格短片,並同步呈獻此一系列拍攝過程中所創作的素描手稿。

威廉.肯特里奇,《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 偉大的城市》(影片截圖),1989,16mm 膠捲影片, 8 分 2 秒,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約翰尼斯堡, 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約翰尼斯堡,僅次於巴黎之最 偉大的城市》(影片截圖),1989,16mm 膠捲影片, 8 分 2 秒,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約翰尼斯堡, 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城市之深 素描》,2018,炭筆、 紅色鉛筆、紙,104.5 × 152 公分。私人收藏。圖 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城市之深 素描》,2018,炭筆、 紅色鉛筆、紙,104.5 × 152 公分。私人收藏。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1990年代中期,肯特里奇創作「殖民地景」系列,靈感來源於《非洲及其探索:來自探險家們的講述》文本,筆下的原始瀑布或風景圖像,取自殖民時代探險家對非洲的描繪,加註紅色線條及標記,暗示了歐洲人試圖佔有和控制土地資源的計算和測繪的痕跡。隨之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而受委託製作《頭與荷重》舞台演出,重現那些對戰爭付出辛勞卻被歷史記錄抹除的黑人非洲搬運工。接著2001年後,肯特里奇開始與約翰尼斯堡的史蒂芬斯織毯工作室合作製作織毯,融合黑色人形剪影與中國老地圖,表現出他對南非地理、歷史與思想之外的嘗試與想像。

「威廉.肯特里奇」殖民地景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殖民地景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殖民地景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殖民地景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繪畫工作室中的轉型與延展,三件首度在臺亮相的大型影像裝置

自1990年代以後,他獨樹一幟的藝術作品和舞臺創作遍及全球,對肯特里奇來說,所有傑出作品都是孕育自他約翰尼斯堡霍頓區家中花園的繪畫工作室,並以素描為起點,轉化成雕塑、織毯、電影和大型製作等,本次展覽特別重現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展出日常收藏的物件、短語標題,以及鮮少曝光的素描手稿和實驗性的蝕刻版畫等,如《素描課》短片,可見肯特里奇幽默地與分身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探問及對話,以及經典代表作《拒絕時間素描》手稿原作。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拒絕時間 素描》,2010,炭筆、 彩色鉛筆、廣告顏料、紙,259 × 141.5 公分。私 人收藏。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拒絕時間 素描》,2010,炭筆、 彩色鉛筆、廣告顏料、紙,259 × 141.5 公分。私 人收藏。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肯特里奇多年來,一直與跨領域的工作團隊緊密合作,包括作曲家、舞者、舞臺設計師、木偶師、編織者、版畫家和金工匠等,藉由廣泛的跨界合作反映作品的包容性與多元性,本次展覽亦呈獻三件首度在臺灣亮相的大型影像裝置。《烏布說實話》由檔案素材和動畫影像構成一部35 毫米膠片彩色短片,展現南非國防軍和南非員警於種族隔離時期,所採取的殘酷和非法手段;此作靈感源自阿爾弗雷德.賈里 (Alfred Jarry) 的《烏布王》(Ubu Roi,1896 年)劇情架構,並參雜融入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C) 記錄的證詞。本展同時也展出同名的八幅蝕刻版畫,以及在影片製作過程使用的撕紙繪畫片段。

威廉.肯特里奇,《烏布說實話》,1996-97,8 件一 組版畫、軟防腐蝕劑蝕刻、細點蝕刻、直刻、紙, 每幅 36 × 50 公分,版數 50。威廉.肯特里奇工 作室,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烏布說實話》,1996-97,8 件一 組版畫、軟防腐蝕劑蝕刻、細點蝕刻、直刻、紙, 每幅 36 × 50 公分,版數 50。威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烏布說實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烏布說實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延續對非洲殖民史的關注,肯特里奇思考中國與非洲相似的政策影響,因而從魯迅提倡思想自由的新文學運動開始,到毛澤東鎮制自由思想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再到江青制定的文革樣板戲進行研究,2015年創作出三頻道《樣板戲札記》影像裝置,請南非芭蕾舞者穿著士兵服裝並充滿力量地持槍舞動,背景融合象徵大躍進中除四害運動,農民被要求驅散麻雀的元素,戲中的樂觀主義與劇外我們所知的歷史悲愴和苦難記憶,在希望和希望破滅的兩極中,呈現一種荒謬至極的複雜情感。

威廉.肯特里奇,《樣板戲札記》,2015,高解析三頻投影裝置,11 分 14 秒(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樣板戲札記》,2015,高解析三頻投影裝置,11 分 14 秒(圖片提供:北美館)

2019年首次在羅馬歌劇院執導室內歌劇《等待女先知》(Waiting for the Sibyl),故事以庫邁女先知的神話為靈感,當求示未來命運的人們將問題寫在樹葉上,一陣風造化弄人的打亂順序,讓命運成為未知數。肯特里奇為了打造《女先知》展覽播放版,擷取其音樂、舞蹈、影像精華片段,如南非女舞者的素描身影舞動穿梭過一頁頁的筆記本的影像,並特別與舞台設計師薩賓.特尼森(Sabine Theunissen)合力製作,重現舞台製作的原始道具和服裝等。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影像截圖),2019, 高解析影片,9 分 59 秒。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 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影像截圖),2019, 高解析影片,9 分 59 秒。威廉.肯特里奇工作室, 約翰尼斯堡,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小檔10「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展場照,圖像由北美館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近年肯特里奇持續嘗試用中國毛筆和印度墨水繪製花與樹的大型素描,在「花卉素描」展區,可見流動的素描拼貼在多張重疊的紙上,搭配擷取自歷史、哲學和醫學文本的簡潔語錄,潛藏許多值得深思的蛛絲馬跡。而在「樹木素描」展區,素描繪製於空白的紙張上,拼貼一些生活中不經意的隻字片語與零散的短語暗藏在作品邊緣角落,構成一種多重又曖昧的思考體驗。本展區首次亮相11件為展覽繪製的《麵包師之樹》系列作品,並透過4件巨幅作品窺探生命的延續與再生。此外,使用書頁和樹葉的視覺雙關與《女先知》中的求神問卜故事相互叩應。

「威廉.肯特里奇」花之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花之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樹之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樹之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四十年豐富的創作軌跡,首次在臺展出

威廉.肯特里奇作為國際備受尊崇的知名當代藝術家與導演,2009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最具影響力之百大名人,亦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其多元的背景才能,受到各領域的肯定。1990年代起曾受邀參加國際指標性的雙年展,如卡塞爾文件展(Kassel Documenta)和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等,於全球各大重要美術館巡迴展出。除此之外,他執導多齣知名歌劇表演和參與影展,為首位以電影工作者身份獲得1999年卡內基獎,2023年則分別獲得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之薩格雷布國際動畫影展(World Festival of Animated Film ANIMAFEST ZAGREB)終身成就獎,以及國際公認的舞台劇藝術獎項之勞倫斯・奧利弗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傑出成就獎等殊榮。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之素描手稿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之素描手稿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我的展覽總是有翻譯的元素在其中,不僅是語言還有聯想的翻譯,將自我感受投射在作品之上,並讓『它走向你』與『你帶給它』的組合成為整個作品的全貌。

本展集結肯特里奇前後40年的創作,作品以濃烈深厚的敘述詩情、豐富的媒材語彙著稱,從歷史檔案到地圖、電影到小說、戲劇到舞蹈、詩集到音樂,並以詩性轉譯的手法昇華沉重議題的傷痛,探討諸多令人動容的種族、社會和政治等南非現實議題,作品亦巧妙地透過隱喻象徵的詩意空間,審視歷史的權力與剝削,探究生命的正義與自由。

威廉.肯特里奇,《將希望託付給不確定》,2021, 印度墨、水彩、手工麻纖紙、粗棉布托裱,373 × 187 公分。私人收藏,倫敦。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將希望託付給不確定》,2021, 印度墨、水彩、手工麻纖紙、粗棉布托裱,373 × 187 公分。私人收藏,倫敦。圖像由藝術家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場是由舞臺和展覽設計師薩賓.特尼森團隊操刀,她與肯特里奇有著多年合作默契,選用不同天然的異材質凸顯藝術家質樸的創作本質,醞釀作品與環境元素對話的戲劇氛圍,增添展場空間靈巧又有力度的視覺體驗。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素描投影展場照(圖片提供:北美館)
威廉.肯特里奇
展期:2024.05.04 – 2024.09.01
地點:北美館 一樓 1A、1B 展覽室

資料提供|北美館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