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帶看「短劇」風潮!專訪殷振豪 X 黃婕妤:創作者如何在碎片化時代突圍?

導演帶看「短劇」風潮!專訪殷振豪 X 黃婕妤:創作者如何在碎片化時代突圍?

除了在社群平台上流竄的短影音,也開始出現有劇情的「短劇」。好奇從MV跨足戲劇的導演殷振豪、黃婕妤(Remii),會怎麼看待這波風潮?受到什麼影響、刺激或啟發?作為觀眾和創作者的時候,又分別有什麼動搖或堅守嗎?

和大家一樣,兩位導演也在近兩年,無可遁逃地發覺「短內容」的存在感。

殷振豪說,當觀眾時,自己還滿享受的。尤其是每天睡前,看完 Netflix 後,躺在床上時總要再滑一下 Reels,用輕鬆的內容鬆軟心神,「而且可以快速認識更多世界各個角落、從來沒有看過的事物。」但作為創作者時,就難免嘆口氣,「所有的一切都被控制嘛,我們要競爭的已經不只有 MV、電影、影集,而是所有人——各個商家平台、精品、潮流,哪怕是間手搖飲店都得上去做短影音。」突然之間,自己的內容,變成要和全世界爭奪注意力。

殷振豪執導之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圖片提供:金盞花大影業)
殷振豪執導之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圖片提供:金盞花大影業)
殷振豪執導茄子蛋MV〈浪流連〉,乘著YouTube崛起時期之流量,創下1.3億次觀看。(圖片提供: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殷振豪執導茄子蛋MV〈浪流連〉,乘著YouTube崛起時期之流量,創下1.3億次觀看。(圖片提供: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Remii 第一次聽聞短劇,則是從洛杉磯電影學院的同學口中,得知近年有大量中國公司到洛杉磯找學生劇組拍攝直式短劇(註1)。今年開始,她的 Instagram 也開始有短劇滲入,「發現開始出現各種路線,韓國版、白人版——都是劇情誇張到極致、演技也浮誇,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好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上次回到家,爸爸也語重心長地問 Remii,「啊你怎麼不去拍那個豎屏劇?」Remii 苦笑,「他其實應該沒在看,但他也知道短劇會先讓你 hook(上鉤),之後就要付費解鎖。我認識的一位導演,某個月看帳單,才發現花了一萬多塊在豎屏劇上——哇,這讓我覺得好像《黑鏡》(註2)。」作為一直以來,看什麼劇都堅持不看到最後不罷休的人,Remii 倒抽一口氣。

※註1:中國稱「豎屏劇」。註2:影集《黑鏡》最新一季(第七季)第一集,探討、諷刺當代的「訂閱制」文化。

反轉與獵奇

目前市面上的短劇,可分為橫式與直式觀看兩種,一集時長多介於 1~7 分鐘之間,常以應用程式(App)播放,開頭的部分集數免費,後面的內容則需觀看廣告或直接付費解鎖。

最初,是從中國的線上小說平台竄起,將通俗小說的精華片段直接影像化,作為行銷的手法。隨後,也出現越來越多原生劇本,周星馳去年(2024)也嘗試和抖音合作出品短劇《金豬玉葉》。這股風潮也乘著演算法擴展到海外,據 Sensor Tower 統計,美國 2024 年已成為短劇應用程式 IAP(應用程式內購買)金額最高的市場,「和狼人戀愛」、「霸道總裁」、「豪門恩怨」等狗血煽情的劇情,讓一眾觀眾,尤其是忙碌、要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尋求快速娛樂的中年女性買單。

那對於從戲劇、MV 到商業廣告,都經手過的兩位導演來說,在觀看短內容時,私心又會被什麼吸引呢?

殷振豪在意劇情的反轉(twist)。「不只短劇,連很多素人拍的其實都有 twist,你以為在講失戀,最後兩秒發現是在講你家狗狗,瞬間就會覺得靠,滿天才。」他也曾看過一個短劇劇本,總長度和電影劇本相當,100 分鐘裡卻設計將近 80 個劇情反轉,「每場戲都很誇張,不像長片要鋪陳,它沒有三幕劇,每場都是一個大轉折,來不及堆疊,必須做到快速到位。」

而從來不會主動搜尋短內容來看的 Remii,則抗拒不了有「真實感」又「獵奇」的題材。最近成功抓到她注意力的,是韓國的限制級短劇《不得不做的室友》——模仿戀愛實境秀,6 位男女入住公寓,配戴監測心跳的手錶,和其他人進行親密肢體接觸時心率需達到 120 才算得分,並且需每天挑選一位床伴過夜。

殷振豪也觀察到,短劇平台「BUMP」上也有很多類似的辛辣主題,「約砲、閨蜜搶男友⋯⋯這些你不會走進電影院看,但你又說這事不存在嗎?每天都在發生,大家都想聽想看。所以 Reels 或短劇,就可以像 Threads 一樣,把大家的生活搬到網路上公開討論。」

直率粗暴,不見得是「低俗」,也已不失為短形式內容的一種「特權」。

零食 vs 名片

殷振豪回溯成長過程中,觀看載體的演變,「從錄影帶、大螢幕、IMAX、Netflix,到現在用手機直式觀看——說到底永遠關乎『內容』,只是載體不同、質感與重點也會不同。」於是觀影時,他會讓自己切換模式,「看影集就是習慣看到一堆特寫,進電影院會覺得可不可以給我多點氛圍和遠景?手機就沒關係,給我一些白痴的,多暴力多智障都可以——我會盡量不要用同樣的標準,看待不同的媒介。」

對於不同媒介的內容,Remii 也看得「開」。雖尚未親身拍攝過短影音或短劇,但她已經歷過震撼教育。她回憶影集《愛愛內含光》的拍攝經驗,女主角在劇中經營一個分享性愛知識的 YouTube 頻道,平時擅剪影視、MV 的劇組,怎麼剪就是不對味,「而且,我也不知道怎麼給回饋。」後來「求助」YouTube「可樂研究社」團隊協助剪接,幾個小時內就生出來。並非產製「長」的內容就更難,因應社群而生的影像,是完全不同的技藝和手感。從此 Remii 告訴自己,「be-open minded」,看到什麼都不要斷然評判。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執導影集《愛愛內含光》。(圖片提供:Netflix)

Remii 觀察,「以前大家聽 rock and roll,會想沉浸在那個悲傷裡面,可能那時歌詞也比較多。現在大家不談感情,流行舞曲、電音大盛行,就是酷,帥——好像大家沒有想要感受,而是想忘記。」音樂上是這樣,影片上跟思維上也都會跟著改變。她難免憂心,「很多短內容很像『零食』,當下爽,卻沒有營養價值——那我要去助長嗎?」總有聲音和她說,現在沒有人看長片了,「可是我自己還是覺得,不是電影越來越少人看,是大量內容之下,好看又有創意、新意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圖片提供:黃婕妤)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殷振豪也點頭,他認為短內容最大的正面影響,正是激起「危機意識」。「傳統的藝術有它的好,可以也不必去迎合,可是觀眾在進化,要思考一下,要怎麼樣更好?為什麼現在很多好萊塢電影快死掉?因為都已經在觀眾的預料之內,所以 A24 的作品才可以活下來,它讓你意想不到,也找到商業和藝術間的甜蜜點。」

看見 YouTube 上的 MV 瀏覽量、國片票房齊齊下墜,殷振豪不抵抗短內容確確實實的點閱率:電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宣傳期時在社群平台上一系列由片中角色出演,無厘頭又帶有生活感的 Reels,其實是出自他之手,也將此發展成工作室的新業務之一;最新的嘗試,是拍攝《星期三女友》,以短劇集形式宣傳歌手張若凡的專輯——不過嘗試之餘,觀察過台灣目前的生態,也問過自己的心,殷振豪分得很清楚,如此的短內容還是偏重行銷目的,不過對創作者本人來說,它總可以是支廣告、是張名片,戳到觀眾的心聲,或是嚇到你,勾起你的慾望,「先讓你看見我們存在,再帶你進來看我們真正的創作。」那是不管以什麼形式、不論兩小時或一分鐘,創作者最後要帶觀眾去到的地方。

殷振豪執導,將歌手張若凡的5首情歌拍攝成10集直式短劇《星期三女友》,在Instagram單一平台上達到257萬自然瀏覽量。(圖片提供:索尼音樂)
殷振豪執導,將歌手張若凡的5首情歌拍攝成10集直式短劇《星期三女友》,在Instagram單一平台上達到257萬自然瀏覽量。(圖片提供:索尼音樂)

好奇兩人如果有機會用 30 秒講一個故事,會想拍什麼呢?殷振豪想挑戰驚悚題材,Remii 想走「講大實話」路線,「還有其實 Fake Sober 最適合拍,都會男男女女的相遇。」「還有大愛師姐的日行一善!」兩人一來一往,靈感信手拈來。殷振豪想起,「不過,最近我聽說又要開始變長了,中國和韓國的短劇已經又往 10 分鐘發展了。靠杯,那不就我們以前的微電影?」世界善變,在下一次又有什麼復古美學回歸、新的媒介降臨之前,常保思考,堅守住自己認可的,就能清醒地創作和觀看,不需解藥地。

殷振豪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擅長劇情式音樂錄影帶創作,憑茄子蛋〈浪子回頭〉、〈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廣受矚目,並以告五人〈紅〉獲第31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2021年首部長片《當男人戀愛時》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與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近年持續活躍影像領域,以盧廣仲〈自我的介紹〉入圍第33屆金曲獎、Miusa〈BonBon〉入圍第35屆金曲獎「最佳MV獎」。2024年舉辦台灣首屆MV大獎「金狼獎」,擔任召集人,致力促進產業交流。

 導演殷振豪。(圖片提供:殷振豪)
導演殷振豪。(圖片提供:殷振豪)

黃婕妤
編劇、導演,帕莎蒂納設計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曾以畢業作品《Summer in the water》獲得獨立製作人影展的優秀女導演獎,曾擔任李安導演《少年Pi的奇幻旅程》的副導部助理,以MV作品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執導劇集《愛愛內含光》,參與執導電影《愛情城事》與劇集《此時此刻》。首部劇情長片籌備中。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導演黃婕妤(Remii)。(圖片提供:黃婕妤)

文|李尤 圖片提供|殷振豪、黃婕妤、Netflix、索尼音樂、金盞花大影業、艾格普蘭特艾格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La Vie 2025/5月號《短影音世代》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今(2025)年6月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慶的紀念日,台灣獨家發行片商甲上娛樂宣布,將於6月15日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

《神隱少女》大銀幕限定放映

甲上娛樂先前舉辦「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網路票選,吸引數千名網友響應並熱烈參與投票,最終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的《神隱少女》拔得頭籌,片商也宣布將於本週日(6/15)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凡購票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年曆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包括《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龍貓》等作品,當天攜吉卜力收藏品入場,還可獲得40週年神秘小禮物兌換券。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動畫大師宮﨑駿以《神隱少女》、《蒼鷺與少年》榮獲兩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肯定,並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成為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他與已故動畫導演高畑勳和製片鈴木敏夫等人於1985年6月創辦吉卜力工作室,所推出的動畫電影以細膩動人、高品質著稱,在全球最高日本動畫電影票房榜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票房排名最高的《神隱少女》也受到台灣粉絲喜愛,在此次「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票選中勇奪冠軍。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特別場推出2025下半年曆特典

近來《心之谷》適逢30週年重返台灣大銀幕,上映10天全台票房累積賣破1千萬元,由於《心之谷》的誕生是當年宮﨑駿受了《海潮之聲》動畫版的刺激,而加速了少女漫畫《心之谷》動畫化的提案,因此也有不少台粉敲碗希望能在大銀幕看到《海潮之聲》。而這幾部讓鐵粉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動畫作品,皆被選為此次《神隱少女》特別場之限量特典「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中。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全台7家影城一日限定上映

《神隱少女》將於6月15日一日限定上映,凡於全台7家影城:美麗華大直影城、板橋秀泰影城、樹林秀泰影城、桃園新光影城、台中站前秀泰影城、台南新光影城、高雄夢時代秀泰影城購買《神隱少女》特別場電影票1張,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1張,一人限換4張,當天憑電影票及攜帶任一件吉卜力正版相關收藏品或甲上娛樂特典入場,還可獲得吉卜力40週年紀念小禮物兌換券1張。更多資訊請上甲上娛樂官方臉書粉絲團查詢。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以詭譎風格聞名的超現實主義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於今年初逝世,留下眾多充滿迷幻色彩的傳奇作品。而這些電影的製作過程、道具、物件甚至劇本等,都即將於一場拍賣會中公開。

朱利安拍賣行(Julien's Auctions)與特納經典電影頻道(TCM)再度合作,於2025年6月18日推出年度「好萊塢傳奇」(Hollywood Legends)拍賣系列。本次活動集結近千件珍貴藏品、橫跨七十年電影史,而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首次登場的「大衛・林區典藏拍賣」。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David Lynch(圖片來源:IMDb)

走入大衛林區的超現實創作宇宙

共計超過450件拍品將於本次拍賣會登場,它們都來自大衛林區的私宅,類型涵蓋電影道具、家具、創作工具、樂器等,串聯起他在電影、電視、音樂、藝術與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創作脈絡,每件物品都透露著獨特的美學視角與藝術語彙,如同走進這位超現實主義大師的內心世界般。

在眾多拍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印上大衛林區名字的導演椅,目前已出價至30,000美元;首部長片《橡皮頭》的原始35mm膠卷複本,正是它開啟了大衛林區的導演生涯,目前出價為27500美元;此外還有來自其音樂工作室、重現《雙峰》場景的紅色帷幕與黑白曲線地毯;《穆荷蘭大道》裡Winkie’s餐廳的菜單;以及《內陸帝國》的火柴盒道具等。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大衛林區生前未完成的作品即將公開拍賣,包含《Ronnie Rocket》和《The Dream of the Bovine》等劇本。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大衛林區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模樣?

除了電影相關物件外,這場拍賣也呈現了大衛林區的日常生活寫照。從他收藏的電吉他與親自設計的吉他、La Marzocco家用濃縮咖啡機、復古棕褐色Boomerang沙發、唱片蒐藏,到煙灰缸與打火機等,都透露了他的生活軌跡。而砂輪機、鑽孔機等木工器具,則體現了大衛林區作為家具設計師的斜槓身份;自製香爐、金色佛像等物品,也反映了他長期修習靜坐的習慣。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大衛林區的創作珍藏即將拍賣!走入超現實創作宇宙,近三萬美金收下《橡皮頭》35mm膠卷複本
(圖片來源:Julien's Auctions)

這場拍賣不僅是電影迷的夢幻場景,更是向大衛林區的深切致敬,從一件件物品凝視創作軌跡,也從中對照這位超現實大師的異想世界。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