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1

Alvar Aalto花瓶
Alvar Aalto(1936)

 Alvar Aalto創作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口吹玻璃Aalto花瓶。此系列可說是風靡全球的經典芬蘭設計作品。每一只花瓶都是由位於芬蘭的Iittala玻璃工坊,由7位技巧高超的玻璃工匠,經歷12道工序及攝氏1100度高溫,30個小時的努力才能完成。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1

Heart Cone Chair
Verner Panton(1959)

 Verner Panton的椅子很少出現制式化的四支腳,並不是他不想設計,而是使用金屬絲線和聚酯纖維塑料等創新材質做設計,需要更新的想法和型態。Heart Cone Chair體現了50年代末期,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史的轉型成果。雕塑形式和大膽的顏色更為後來60年代的普普藝術家具開創了先局。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2


Skagen米蘭編織系列
Henrik & Charlotte Jorst(1989)

 Skagen擅長將北歐景致與斯堪地那維亞文化融入錶款設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米蘭編織帶。當風吹拂過位於丹麥的最大遷徙沙丘Råbjerg Mile,創造出最細緻美麗的波紋,而這每年吸引高達二十五萬人次造訪的天然美景正是Skagen波紋編織米蘭帶的靈感來源。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3


Unikko罌粟花家飾
Maija Isola(1964)

 芬蘭國寶級品牌marimekko創立之初的宗旨之一,就是為了振奮缺少陽光的芬蘭人,以充滿朝氣的鮮豔印花圖案點亮陰暗的城市。從60年代到現在,Unikko罌粟花反映了自由奔放的生活態度,經過50年仍受世人喜愛,儼然成為marimekko的經典代表。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4
 

Kobenstyle琺瑯鍋
Jens Quistgaard(1956)

60年代風靡一時的Dansk鍋在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中,代表著媽媽的味道。此鍋一度停產,後來2012年克服製程上的困難,重新復刻生產。它最明顯的特色在於十字型的鍋蓋可以當成隔熱墊使用,並方便堆疊收納,三個凸點的把手,也讓Kobenstyle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5

KLIPPAN沙發
 Lars Engman(1979)

 設計於36年前,KLIPPAN沙發堪稱是IKEA史上最熱賣商品,KLIPPAN當初是為了友善兒童而設計的,因為小孩子喜歡在沙發上跑跑跳跳,KLIPPAN有著非常簡潔俐落的設計,布套也能輕鬆拆下清潔,非常適合有小朋友的家庭使用。居家風格百搭,人人皆負擔得起的價格,深受許多人喜愛。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6

Vipp垃圾桶
Holger Nielsen(1939)

 Holger Nielsen為了替心愛的妻子製作一個專為她美髮沙龍時所用的儲物箱,親手打造一個有踏蹬開啟蓋子功能的原型儲物桶,並命名為Vipp。今日Vipp致力於打造傳統丹麥工藝技術的衛浴用品為職志,共42個零件所組成,均由師傅手工組裝而成,熱銷至今成為北歐設計的經典代表。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7

Kay Bojesen Monkey木頭猴子
Kay Bojesen(1951)

Kay Bojesen設計的木頭猴子可以說是北歐木製工藝的代表作,可以擺出各種不可愛的姿勢,採用柚木與林巴欖仁,由技術高超的木匠手工製作,靈活的肢體變化,在丹麥人心中是知名度最高的「寵物」之一,無論拿來當擺飾或是純粹把玩,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可愛魔力。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8

OLE歐麗系列
Ole Jensen(1958)

 Ole Jensen所設計的同名餐具系列,有著強烈的雕塑感,兼具造型與實用的功能,把實際工作變成生活中的遊樂。設計師將日常繁瑣的操作事項轉化成高品質的生活經驗,美化餐具並凸顯餐具之實用性,紐約MoMA裡的餐廳即OLE,同時也被列為永久館藏之一。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09

SEMI吊燈/丹麥
Claus Bonderup & Torsten Thoru(1968)

 SEMI吊燈獨樹一格,由兩個背對的四分之一圓作為基底所構成。因為它特殊的圓弧造型、琺瑯金屬色調與歷久不衰的經典設計深植人心,典雅的SEMI吊燈在80年代成為當時最賣座的丹麥設計,並獲得了全世界的標誌的地位。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0

Ice Block冰塊燈
Harri Koskinen(1996)

 Harri Koskinen因為這個作品一舉成名。手工澆鑄並經過長時間的冷卻過程,才能確保玻璃在面對溫度急遽變化時不會產生龜裂。厚實的玻璃,既要剔透,還要有冰塊紋裂的感覺,同時更要能承受燈泡的溫度不燙手,只能從玻璃透出微微的溫暖,而恰到好處的比例線條也是它歷久彌新的原因。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1

Stelton啄木鳥保冰保溫瓶
Erik Magnussen(1977)

 Erik Magnussen向大師Arne Jacobsen 60年代之Cylinda Line致敬的作品,除了造型搶眼、保溫效果備受肯定,獨特的滑蓋設計,更是這只暖瓶的主戲。防測漏壺嘴、圓扣卡榫和把手的巧妙關係,減少了開瓶動作,自然密合保溫,超過30歲的啄木鳥暖瓶依然深得人心!

 

La Vie 北歐設計選品總盤點60+:一眼就聯想到北歐的指標性物件_12

文:葉靜芳 

圖片提供:marimekko、Iittala、Design Butik、IKEA、Luxury Life、Skagen、nest、巢.家居、北歐櫥窗、皇家哥本哈根


本文摘錄自第130期 La Vie 月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選→La Vie 02月號/2015 第130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用設計翻轉地方,商圈美學再進化: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高雄旗山商圈新面貌亮相!

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之「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自去年開始將美學設計導入商圈發展,成功改造台南「國華友愛商圈」、「孔廟商圈」,以及今年剛舉辦完台灣設計展的彰化「小西商圈」。除了商圈識別、指引的重塑,商圈改造也從空間擺設、商品陳列與包裝設計等全面向切入,結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完整的商圈品牌。

今年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持續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以「形塑商圈品牌,創造地方經濟活力」為核心,串連地方政府與商圈店家,透過設計導入協助商圈轉型與美學升級。

2025年選定新北平溪、桃園中原、彰化小西及高雄旗山等四處商圈作為示範案例,從商圈品牌重塑到與地方空間美學,打造街區整合的公共休憩空間,並引導商圈與店家建立設計思維與經營能力,打造兼具深度與旅遊魅力的地方商圈新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位於高雄旗山商圈的老饕店家「101包子」,透過計畫輔導,統一品牌視覺,量身打造店面展示空間與服務動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祈願文化再詮釋,推動慢遊散策路線

以天燈聞名的平溪,透過符號重塑商圈品牌識別,於平溪火車站一帶起梳理老街立面、掛起寫著「平溪」商圈識別的燈籠,展現地方特色外也與在地商圈共同調整旅遊定位。現地採集的植物——大菁,是製作藍染的原料,設計團隊將藍染應用於商圈的公共空間傢俱設計,透過微型策展、工作坊策劃,期待未來透過共同維護街道的藍染家具凝聚社區意識,融入地方美學的同時,也讓平溪的藍染文化能被延續。希望帶給商圈的發展不只是原有祈願文化的延伸,更多是在地特色的挖掘,並推動平溪獨有的深度小旅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新北平溪商圈將祈願文化轉譯設計語彙,老街入口成為商圈品牌新門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現地採集在地藍染原料應用於街道傢俱設計,增加遊客停留的休憩空間。(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同時,編輯策劃地方刊物《平溪好評》,以「祈願文化 × 慢遊體驗」為主題,串聯自然景觀、人文故事與在地日常,形塑可閱讀的地方風采。未來也期待交棒給地方商圈自行編撰,讓平溪在熟悉的旅遊印象中持續表達新意,為當地觀光開啟山城緩行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平溪好評》地方刊物,串連老街周邊自然景觀與歷史軌跡,增添旅遊體驗層次。(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從品牌到場域,打造學區與商圈共構的生活街景

位於桃園中壢區的中原商圈,以校園與商圈共生為背景,聚焦「商學共融」的設計策略,改造商圈門面的停車場出入口立面,打造兼具動線導引的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強化旅客感受;並整合店家雨遮帆布與設計公共電箱設施色彩,將品牌視覺延伸至街道,使整體街區空間更具可識別性,傳達中原商圈學區共榮、生活共構的當代城市風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桃園中原商圈重塑品牌識別,結合停車場立面作大面積商圈品牌裝置亦為動線導引,強化旅客體驗。(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57家達成共識更新雨遮,街區視覺全面升級。(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建立區域品牌,延伸文化體驗觀光半徑

擁有山城優勢的高雄旗山商圈,這次透過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串連起地方政府、商圈協會與設計團隊打造商圈識別,擷取老街在地符號的紅磚與拱門為題材,運用古典建築圓弧線條與沉穩色系,建立視覺導引系統融入街景,呼應旗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停車場入口增設地圖標示,從抵達的第一步開始,望向指標旗尾山,作為認識品牌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理事長提到:「要讓觀光客願意前來,需要重視消費者需求。」為延伸旅客於旗山遊憩的停留時間,公共設施運用高雄獨有的大溝頂空間,於街區打造融合了新舊元素的「無人旅客中心」,以旗山老街為起點導覽旅客,不只能探索附近景點,延伸旅遊半徑,也期待帶動更多人潮、提升商圈整體旅遊發展。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商圈以無人旅客中心概念翻轉大溝頂空地,設置景點介紹化為深度體驗的起點。(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賦能組織經營力,創造消費新體驗

彰化小西商圈首年將布業與在地吉祥物「錢鼠」融入設計概念,第二年持續深化改造,於街區增加「金幣」元素,強化商圈入口與走逛點位串聯,營造獨特街區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化小西商圈街區牆面變身拍照熱點,彩繪成為旅人與商圈品牌互動的介面。(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針對商圈軟體經營與組織賦能部分,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輔導成員創設《小西有囍》商圈刊物,作為地方故事的平台與對外品牌傳播的重要工具。同時策劃主題式消費活動,串聯在地店家推出限定商品,展現創新設計與地方風俗融合的魅力,其中更邀請世界麵包冠軍陳耀訓及精品甜點品牌法朋跨界合作,進一步提升商圈的吸引力與辨識度。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實現商圈刊物自主編輯,成為地方文化記憶與商圈品牌傳播的新平台。(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導入商圈店家!更新街區風貌外深入品牌經營

另外,設計導入不僅更新街區風貌,也深入店家空間與品牌經營。在平溪商圈,「平安嚴選」以在地農產與祈福傳統結合,打造具祝福意象的選物品牌;「美玉天燈製作所」延續手工製燈職人工藝,讓天燈文化成為富含儀式感的手作體驗;「六扇門」優化空間動線與商品陳列,營造自在品茗氛圍;「覓石底」整合品牌識別與門面設計,描繪地方特色;「碳場咖啡」保留洗選煤場結構語彙,成為旅人休憩新地標。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菁桐店家輔導:百年建築地標咖啡廳「碳場咖啡」的招牌及店內空間一隅再設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旗山商圈則以設計帶動商家店面改造,「枝仔冰城」以品牌統一視覺、重整動線聚焦冰品形象;「101手工包子」以木質與暖色營造品牌氛圍,梳理顧客動線;「鮮緹香蕉蛋捲」以裂葉造型與亮色設計體現品牌活力;「迷路麋鹿糖藝舖」融合糖藝工法與琥珀色調,呈現甜而不膩的手作質感。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高雄旗山店家輔導:老街指標店家、百年老店「枝仔冰城」整併空間動線,以中島平台強化主視覺、聚焦品牌核心,聚焦商品展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串連地方商圈與日常生活的風景

隨著設計導入商圈,商圈不再只是消費的場所,更是連結人文底蘊、生活與城市精神的公共平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將持續攜手,推動「商圈美學設計加值計畫」,期望透過設計與組織賦能,打造更多具品牌識別、觀光體驗與永續經營力的地方典範,讓臺灣商圈能展現自我特色,成為國內外旅客必訪的景點。

資料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拿下罕見視覺設計黑鉛筆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2025 D&AD(設計與藝術指導,Design and Art Direction)獲獎名單出爐!每年,D&AD大獎匯集來自全球各個創意領域的頂尖作品,其中最高榮譽「黑鉛筆獎」更是萬中選一。不過,今年的評選標準有些轉變,「商業可行性」成為評審們關注的一大重點。

D&AD向來以不妥協的評選標準著稱,尤其最高榮譽「黑鉛筆獎」並無固定配額,有些年份甚至沒有任何獲獎者,因此每一支黑鉛筆都象徵著創意領域的重大成就。

今年,D&AD的評選方向出現重大轉變。評審團首次明確將「商業可行性」納入核心考量,強調作品不能只是「為創意而創意」、空有吸睛的花招,還必須為客戶帶來具體的改變與商業成效。D&AD執行長Dara Lynch表示:「今年的得獎作品顯示,設計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能夠促進消費者行為轉變與商業性的成功。創意必須具備美感,也要產生實質影響。」而在當前AI廣泛運用的時代,Dara Lynch也強調,評審團非常重視作品細節:「真正優秀的創意作品,來自對細節的執著詮釋。」2025 D&AD共頒發688支鉛筆,其中僅有3件榮獲黑鉛筆獎,無論在敘事深度、媒介創新,還是文化影響力上,皆透露了當代創意的發展趨勢。

Designing Paris 2024

▏類別:平面設計/整合設計

作為去年最大年度盛事之一,2024巴黎奧運拒絕將城市形象侷限於明信片式的浪漫符碼,而是打造一套模組化的設計系統,重塑人們對「巴黎」的想像。這套設計以城市裡最常見、鋪滿街道的石塊(pavés)為靈感,巧妙結合歷史與運動語彙,應用在場館、街道、機場、志工制服等大大小小的地方,在保有彈性變化的同時展現視覺一致性。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這組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識別系統由W Conran Design設計,獲評審讚揚:「跳脫傳統運動行銷的視覺語言,展現趣味性與延展性,並成功融合歷史深度與當代美學。」這是D&AD史上第五件獲得黑鉛筆的平面設計作品,堪稱十分罕見的榮耀。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而W Conran Design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Gilles Deléris表示,能為奧運與帕運設計,是作為設計師一生難逢的機會:「這是我們與奧委會合作五年的結晶,我們對這份殊榮感到無比驕傲與感激。」去年巴黎奧運期間,La Vie也特別企劃以設計美學切入奧運會的一系列專題報導,歡迎點擊連結「一探2024巴黎奧運的設計美學」閱讀更多。

A$AP Rocky – Tailor Swif

▏類別:MV/導演

由Iconoclast LA製作的《Tailor Swif》音樂錄影帶,融合超現實視覺語彙與迷因文化,顛覆了傳統MV的敘事方式。影片取景於烏克蘭基輔,以一連串前衛場景和強烈的敘事架構,吸引數位原生世代的觀眾。評審特別指出,該作品它打破了音樂為輔、畫面為主的舊有思維,成功讓音樂與故事線緊密結合,達成跨媒介敘事的創新實踐。其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更使整支影片成為視覺與聲音不可分割的娛樂體驗。

Spreadbeats

▏類別:數位設計/數位體驗

為了打破刻板印象,Spotify近年積極發展影音與多元形式廣告,但多數媒體企劃人員仍將其視為普通的串流音樂平台。於是,Spotify與廣告代理商FCB New York合作,選擇從企劃人員最常使用的工具——Excel表格下手,直接把音樂錄影帶嵌入寄給客戶試算表中。整支影片完全使用Excel內建工具製作,把單調的儲存格轉化為動態、有生命力的畫布。該影片僅佔10MB容量,卻能讓使用者在乏味的試算表中感受到節奏與畫面流動。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2025 D&AD鉛筆獎名單公布!評選聚焦「創意的商業說服力」,巴黎奧運視覺設計拿下黑鉛筆
(圖片來源:D&AD)

評審團盛讚,這件作品「以復古科技打造出前所未見的創意體驗,不僅改寫了『影片』的功能與呈現方式,也顛覆了品牌在非典型媒介中敘事形式,傳遞Spotify品牌的潛力與多元樣貌。」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