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紅舞鞋》源自恐怖歷史事件?中世紀席捲歐洲的「跳舞傳染病」

雖然《哈梅林魔笛手》這個傳說十分奇特,但現實發生的事件卻更讓人驚奇。對於事件發生的精確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這個事件很難準確說出最初是發生在何時。有說法是七世紀,也有人說是九世紀,總之是從相當早的時期便開始了。各位可能也曾聽過與之相關的一些逸聞,而它甚至與安徒生著名的童話《紅舞鞋》有關?

 

1020年時,農奴們在聖誕夜突然圍著教會打轉,跳起舞唱起歌來。您可能想到的是人們興致高昂的模樣,並認為這是稀鬆平常的事。

 

1237年,許多孩子一路跳舞唱歌,蹦蹦跳跳地從艾爾福特移動到阿恩施塔特,這個事件成了《哈梅林魔笛手》傳說的由來。1287年,有超過兩百人在德國的一座橋上跳舞,結果跳一跳,橋就垮了。受傷的人被送到附近的聖維特主教座堂接受治療,因此這一連串的跳舞傳染病,也被叫做聖維特之舞、聖維特的詛咒。站在聖維特主教座堂的立場來看,其實只是想要盡力做善事,治療跳舞跳到受傷的人們,卻被扣上聖維特的詛咒這個汙名,真的是好冤枉啊!

 

而之後於1374年,發生了一個最大的事件,在超過十個分散各處的城市或國家中,一次就有超過數千名的人開始跳起舞來。看到這裡,您可能仍以為只是「壓力太大的農民們稍微跳個舞,有什麼大不了的!」,然而這些人跳的舞,與我們所想的輕鬆舞蹈完全是不同水準。

 

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瘋狂的狀態下跳舞,有些人甚至因為長時間太過激烈的舞蹈,而導致肋骨斷裂致死,但連到死為止都還是繼續在跳舞。此後,跳舞病還是持續散播開來,在1375年、1376年也有發生,1418年發生人們跳舞跳一跳死亡的事件後,1428年則有修道僧侶也跳舞跳到死。

 

1518年7月的某個悶熱日子,有一個法國鄉村在幾年間遭受乾旱與飢荒而疲倦不堪,村中有一位女性突然開始跳起了舞。她不眠不休地跳了大約六天,一周後,足足有34個人跟著她也一起跳起了舞。之後人數漸漸增加到超過四百人,且這個數字還繼續增加。人們穿著華麗的衣服,每人都拿著一根木棍,不停地跳著舞。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就算斷了幾根骨頭、身體浮腫、因口渴而受折磨,卻還是繼續跳著舞,甚至有許多人因饑餓或脫水而死亡。所有人都同時像瘋子一樣悲鳴哭泣,還把衣服撕扯破,甚至突然開始性交、躺倒、像動物一樣在地上爬行或嚎叫。甚至還會邀請一旁觀看的人一起加入跳舞的行列,如果觀眾不想而拒絕的話,還會被這些跳舞的人撲上亂打一番。您瞧,這樣的話您是否就能想像,沒有受到影響的普通人,對此到底有多麼地驚恐害怕呀?

 

結果,國家為了解決這個事態,把專家們叫來,齊聚一堂共同討論對策。專家們在仔細觀察過像瘋了似地跳舞的人們後,下了一個結論,認為他們是因為血液太過滾燙的緣故,所以才會用跳舞的方式,想要讓熱氣飄散。人們雖然覺得懷疑,因為這樣也不至於會跳舞跳到脫力;而且倒下將死之際,怎麼還會想要繼續跳呢?但總之還是先聽從了專家的話。國家為了快點除掉「滾燙的血」,因此雇用了樂隊,讓跳舞的人們能更加起勁地跳舞,還蓋了舞廳,不分晝夜地持續演奏音樂。結果,興奮的人們更發瘋似地跳著舞,直跳到死為止。甚至,連觀看的人都因聽了音樂而起了興致,於是一起跳舞讓案例也增加了。

 

就算沒有死,也有許多人因此看到幻覺,或出現幻聽,哭訴自己出現胸痛、頭痛的症狀等。有些地方認為這是撒旦或魔鬼搞的鬼,而對這些人進行驅魔儀式,而有些人認為這是聖維特的詛咒,而在聖維特主教座堂前祈禱,並雕出聖維特主教的畫像懸掛在舞廳內。

 

在當時,大部分的傳染病發生時,只能將患者隔離開來,等待疾病自行消失,這是唯一的解決方式,因此這次也一樣,在好幾個地方跳舞引起動亂的人們,也被費力地隔離,等待疾病消失。上位者們好不容易領悟到,在舞廳叫來樂手是個非常糟糕的方法後,他們把患者們帶到聖維特主教座堂去。

 

在前去的路上,他們讓患者們全都穿上尖銳的紅色鞋子,認為這樣可以減少他們的痛苦。看到這邊,您聯想到什麼童話故事了嗎?就像「紅舞鞋」的故事。《紅舞鞋》跟《白雪公主》一樣,如果從大人的觀點來重新閱讀,都是恐怖的童話。看起來雖然像是明亮美麗的童話故事,但卻有鋒利的斧頭登場,砍掉小女孩的腳踝之後,穿著紅色鞋子的腳還邊流著血邊繼續跳舞。

 

不知道是不是聖維特的祈禱起了作用,這種狂亂的跳舞遊行隊伍,雖然偶爾會持續一陣子,但到了十七世紀後,漸漸地銷聲匿跡。之後,於1962年在非洲的坦尚尼亞,有將近一百人的女學生們,無法忍住笑,一直不停地笑,笑到昏迷或流淚,有一些人甚至笑了超過兩個禮拜,學校也因此關門。

 

不久後,又有217個人被傳染,大家都笑到無法打起精神來。到底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真的是病嗎?如果是病的話,又是什麼病呢?有的人認為這是麥角中毒(Ergot poisoning),但今日的主流意見則不這麼認為。因為這個病雖然能引起幻覺,但卻無法提供能跳舞將近一個月、毫不休息的無限體力。此外,也有人認為可能是腦炎、梅毒或癲癇,有些人則說這是集體歇斯底里(集體發瘋)現象。

 

中世紀歐洲是個謀生困難的時期,黑死病等各種大型傳染病猖獗,麻疹、水痘等小傳染病潛伏,在生活中隨時都與死亡走得很近,且動不動就乾旱降臨,就算收成了一些什麼,也會全都被有權有勢者搶走⋯⋯光用想像都是可怕的時代。我想,也許有很多人都被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折磨,所以全都一起發了瘋。此外,宗教因素或邪教的行為、毒品、真的被惡魔附身等,雖然有各種意見與說法,但至今仍無法得知準確的理由。

 

可以說,與走在痛苦之路上的中世紀相比,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多麼富裕和平啊。回顧疾病與衛生史就能看到,在經歷許多反覆試驗與失敗後,如今的我們才能活得如此舒適。

 

本文內容節錄自La Vie出本書籍《噓!你沒聽說的世界史》,更多精彩歷史故事,請見《噓!你沒聽說的世界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6月正式播出!延續第一季精神,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於6月7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在公共電視、CATCHPLAY 電影台61頻道同步首播,晚間10點於串流影音平台 CATCHPLAY+ (台灣、新加坡、印尼)、公視+、愛奇藝國際版、以及首次加入台劇的國際平台 Amazon Prime Video 於海外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同步上架。

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不但開啟與觀眾、社會的深度對話,也是少數走出台灣、受到國際關注的台劇,觸及全球超過30個國家的觀眾;而2025年,《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再度突破,成為首部登上  Amazon Prime Video 平台的台劇,全球超過240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外觀眾,將可以在6月7日起,與台灣劇迷同步看到這部指標性的台劇,英文劇名更定為 The World Between Us : After the Flames,延續《與惡》探討的人與人及社會的關係,以一場大火開啟全新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由文策院、公共電視、CATCHPLAY、大慕可可共同出品、大慕影藝製作。(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正式海報及前導預告中,5位主演周渝民、薛仕凌、楊貴媚、謝欣穎以及于子育正式全體露臉,有人沉痛、有人悲傷、也有人安靜思索,纏繞5個人的,是燒出6個家庭因果糾結的一場大火,而在5人的煙硝上方,由劉子銓飾演的關鍵人物只露出半張臉痛苦吶喊,這個角色也將揭開《與惡II》故事的序幕。而在前導預告中,第一季飾演夫妻的賈靜雯以及温昇豪同步驚喜現身,分別以懷舊造型的新聞主播及名嘴身份出現,帶出了包括「立委互毆導致議事空轉」、及「無差別縱火殺人」等多個令人似曾相識的社會事件,畫面在快節奏中迅速交錯,拉出劇情長達20年的時空跨度,幾位主角也正面對各自的人生難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飾演精神科醫生,本身卻在縱火案失去摯愛的周渝民在前導預告中情緒失控:「我不要你們提醒我家裡只剩我一個人!」懷抱改革理想,卻在政壇中逐漸迷失自我的立委薛仕凌橫目怒訴:「是我不甘願乖乖閉嘴聽話!」於此同時,因為一場意外面臨人生巨變的謝欣穎幾度在生死邊緣徘徊,而周渝民悲痛的獨白:「我以為我們能接住所有人,但其實我們甚麼都接不住。」則令人心碎。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對世界同時懷抱著希望與絕望,也期待在各自生命的低谷中,仍然有人能夠看見自己,接住自己。角色充滿故事的主演也有感而發,周渝民認為每天都不容易,也都值得好好被重視:「人都應該要珍惜當下,很可能錯過的一件小事,會導致一輩子也無法重來的遺憾。」首度飾演政治人物的楊貴媚也忍不住感嘆:「人沒有絕對的善與惡,隨著自己年紀的逐步增長,也會慢慢發現,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守住自己的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II》歷經6年時間打磨,穿梭107個場景、動員226名工作人員,足跡遍及台北、台中、雲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除了大量主次演群之外,更調度了包括近3000人次龐大的臨演群眾。金獎編劇呂蒔媛再度執筆,以第一季相連的宇宙觀,創造出全新的人物與敘事線,《我們與惡的距離II》故事橫跨20年,6個家庭的生命彼此交織,由一場縱火殺人案為始,揭開盤根錯節的因果。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續第一季的精神,《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將透過綿密的人物網絡及多線敘事展開,深度看見隱藏在社會角落的種種矛盾。導演林君陽說:「第一季的核心在於『撕下標籤』,帶領觀眾看到隱藏在惡意背後的故事;第二季則是在這個核心上往前推進,希望透過更複雜的角色關係,以及彼此間的因緣牽扯,開展新的《與惡 II》,也傳遞出選擇、修復、理解,與接住的價值。」 編劇呂蒔媛也提及,她想傳達出「接住」的難,難在必須透過許多人的努力來一起完成,這同時也是社會中最難能可貴的集體力量。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我們與惡的距離 II》劇照(圖片提供:CATCHPLAY)

資料提供|CATCHPLAY、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5月上映!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發掘大師的手繪創作理念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Miyazaki, Spirit of Nature)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是首部聚焦於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生平、作品與自然環境深厚連結的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將於5月9日在台上映。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為法國紀錄片導演里奧法維耶致敬這位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之作,去年該片入選第81屆威尼斯影展官方單元「威尼斯經典」最佳紀錄片,就有許多吉卜力迷敲碗期待。

慶幸「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

片中引用宮﨑駿11年前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時,曾說:「我太太說我很幸運,因為我趕上手繪的最後時代,50年來,我的電影還能只用紙和筆。」宮﨑駿不忘初衷、一生懸命對手繪動畫的堅持,對照近來「AI模仿藝術風格」盛行的現象,在此時推出這部紀錄片格外有意義。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電影《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串聯11部經典動畫世界觀

宮﨑駿是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最新紀錄片《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獲得宮崎駿所有電影的珍貴片段授權,透過串聯「宮﨑駿宇宙」11部經典動畫電影浩瀚世界觀,並集結吉卜力工作室三巨頭之一鈴木敏夫、宮﨑駿之子宮崎吾朗及提摩西莫頓等多位國際重量級思想家的深度見解,揭示宮崎駿如何透過作品探討人類與自然及萬物之間的關係,展現他深遠的生態思考,讓觀眾得以從全新的宏觀角度,重新認識並更加親近這位將一生奉獻給手繪動畫的藝術家。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吉卜力工作室製片鈴木敏夫與宮﨑駿相伴近半百人生。(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經典動畫《龍貓》帶有自傳色彩。(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打造海報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海報由宮﨑駿、鈴木敏夫共同創作打造,鈴木敏夫親筆題字,呈現獨一無二手繪質感。相識合作半百人生的兩人親繪11部動畫要角,海報中間占比最大的就是經常被認為是宮﨑駿本人化身的《紅豬》主角波魯克,周圍圍繞著眾多吉卜力動畫經典角色,包括鈴木敏夫的投射——《蒼鷺與少年》中的蒼鷺,還有《風之谷》乘著滑翔翼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亦敵亦友的空中海賊朵拉、《魔女宅急便》魔女琪琪和黑貓吉吉、《魔法公主》中居住在森林的木靈、《神隱少女》無臉男和湯婆婆隨從變身而成的小烏鴉、《霍爾的移動城堡》伸長雞腳前行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中的波妞和水母、《風起》經典的零式戰鬥機,以及《龍貓》中形影不離的龍貓、中龍貓、小龍貓及貓巴士、灰塵精靈登場。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中文版海報(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