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雲門遙滾》本週末雲門劇場開跑!來淡水享受結合表演藝術、運動、音樂與市集的生活節

《來雲門遙滾》本週末雲門劇場開跑!來淡水享受結合表演藝術、運動、音樂與市集的全日生活節

總覺得自己距離表演藝術很遙遠?雲門劇場新品牌「來雲門系列」透過各式主題企劃,邀請觀眾走入淡水園區,讓劇場不再是黑盒子,而是提供多元生活體驗的媒介。2022年10月1日至2日,雲門劇場將舉辦《來雲門遙滾》全日微型生活節,其結合趣味運動、獨立音樂、表演藝術、電影與市集,邀請各界創作者以「不分類、不設限」為核心精神,共同策劃15項節目與體驗,獻上一場有點鏘、有點Chill、有點難說的兩日限定體驗!

img_cloud_gate_thwater_burnt_ont
淡水雲門劇場「火煉的貨櫃」

各式跨界混搭,獻上15場節目與體驗

「來雲門系列」過去曾透過《來雲門跳舞》揭秘雲門舞者養成之路、《來雲門嘻哈》攜手街舞師資一同練舞功,即將登場的第三彈《來雲門遙滾》則從舞蹈出發、跨界再跨界,其中有燈光與音樂共演的黃昏劇場、大環特技搭配現場即興演奏的馬戲新混種、一段歌手不只唱歌也要兼差愛情咖啡店長的演出、不再是黑盒子而化身羽球體育館的劇場舞台,更延續雲門劇場前身為中央廣播電台舊址的歷史脈絡,量身打造Podcast電台。

透過15場「混種」的精彩節目安排,雲門劇場要到場的觀眾別急著分類、別忘下定義、別貼上標籤,只管放飛想像並沈浸其中。

banner_2000x1000_0
2022《來雲門遙滾》於10月1日~10月2日登場

《來雲門遙滾》玩什麼?12檔活動與表演亮點整理

⭔ LDJ・日落——光的節奏

燈光設計師蘇揚庭(May Su)將燈控台搬上舞台,運用遊戲搖桿來控制燈光路徑,將舞台化身遊戲場,加上Finger Drumming代表人物PUZZLEMAN,現場流洩而出的不只是富有節奏的音樂,更有炫目燈光,共築一場突破常規的破格演出。

⭔ 楊世豪大樂隊

知名大環表演家楊世豪以大環特技征戰世界,包括法國亞維儂、亞洲達人秀、瑞士、日本、古巴、德國等,演出影片點閱率高達千萬。這次,國際級的大環演出來到雲門劇場,將搭配上專業樂手即興演奏,創造新型態的馬戲體驗。

⭔ 形人:一廳一衛一房

以一層住家空間為原型,三位演出者分別代表整戶住家中的各個空間:一廳、一衛與一房。歌手洪佩瑜、音樂創作者楊世暄、聲音設計劉文奇與劇場導演吳子敬,將帶來一場結合聲響與歌唱的演出。

《來雲門遙滾》形人:一廳一衛一房
《形人:一廳一衛一房》

⭔ 背著吉他雲門JAM

由來自臺東金崙的金曲樂團吉他手Sakinu阿輝,邀來音樂好友一起即興演奏,打造部落日常聚會氛圍,分享屬於部落的故事。JAM有即興之意,Sakinu則表示,在部落的JAM,演出不侷限在樂器上的即興演奏交流,更可融入傳統歌謠及個人情感抒發。演出陣容包含Matzka與原味醞釀貝斯手洪光復、爵士鼓手盧天佑(Kecele)、台玖線主唱馬詠恩、原創流行音樂大賽優勝阿里要‧拉沃,以及排灣族舞者羅慧文。

⭔ 人面SOUL心愛神咖啡館

由沈安、雷擎、YELLOW黃宣、LINION共4位新生代創作歌手擔任值班店長,他們不只唱歌,也和觀眾近距離一起聊音樂、人生與愛情。

⭔ 只開兩天體育館

由《全明星運動會》參賽選手「小8」趙逸嵐、「鼓鼓」呂思緯共同策劃,屆時雲門劇場將化身一座只存在兩天的體育館、內建三座羽球場,邀請觀眾現場組隊,來場羽球3打3快打旋風,全年運動量就靠今天。

301950045_10158559373881361_3738576603209863035_n
雲門劇場在《來雲門遙滾》期間將化身「只開兩天體育館」

⭔ 逃生計劃有限公司

由深夜放電所林凱裕創作的裝置設計,作品散落在雲門劇場四處,逍遙出走的同時,每件作品都是拍照的好場景,為自己拍一張專屬的逃生計畫封面照吧!

⭔ 好事清單

由英國當代劇作家鄧肯・麥克米蘭與喜劇演員強尼‧唐納共同發展與創作,故事描述七歲的男孩將世界上所有他認可的美好事情寫進一份「好事清單」並將其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試圖從憂鬱症中拯救她,是一齣和觀眾一同完成的獨角戲。2021年,四把椅子劇團以貼近臺灣觀眾成長背景的在地化改編,打造出暖心療癒的臺灣版《好事清單》;今年,再推出雲門不插電版本《好事清單》,由竺定誼主演,在雲門劇場排練室演出,觀眾可以以更貼近演員的距離欣賞演出,讓觀眾療癒彼此,細數厭世人生中的每個微笑時刻。

《來雲門遙滾》四把椅子-好事清單3_攝影|黃煌智
四把椅子劇團《好事清單》現場演出紀錄(攝影:黃煌智)

⭔ 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唱歌

國際孤單等級量表第六級 : 一個人去唱KTV。如果你一個人走在路上,發現路邊有一隻麥克風,你敢拿起來高歌一曲嗎?這時你會選擇唱什麼歌?現場為你準備了一隻麥,讓你來挑戰。

⭔ 你媽媽的媽媽的搖擺舞

在你媽媽的媽媽的年代起源於美國的舞種, 隨音樂輕鬆搖擺。全台灣第一支Swing搖擺舞團Naughty Swing,以Naughty的方式,為Swing Dance復古搖擺舞帶來新的火花,帶參與者重回美好年代。

⭔ VR暫時登出Log Out

本節目將一次帶來2部虛擬實境(VR)作品,其一為全明遠《時空膠囊—VR攝影計畫》,本作紀錄著生活周圍小人物的故事,將一些看似日常、普通卻值得被保留下來的片段,作為與未來人的對話,或是反觀當下的思想實驗;另外,許智彥《舊家》以導演奶奶的視角描述夏日的午後情景——原本寧靜的日式老宅中,聚集了已久不見的家人們,每個人吵吵鬧鬧著,用各自方式向奶奶表達愛意。

《來雲門遙滾》VR暫時登出Log Out──許智彥《舊家》
許智彥《舊家》

2022《來雲門搖滾》

活動日期|2022年10月1日~2日

若想了解更多活動與購票資訊,請見雲門劇場官網

資料、圖片|雲門劇場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看得懂的希臘劇場美學!解析《仁慈小酒館》、《泰坦》古老神話與當代舞台的直覺對話

希臘的神話故事與歷史軌跡,深深影響當代希臘藝術家的創作想像,這些源遠流長的敘事提供了藝術家們不斷探索身份、社會與人性議題的靈感。曾在 2023年秋天藝術節演出的《INK》,希臘藝術家迪米特里.帕派約安努所帶來的希臘劇場美學,驚艷台灣觀眾。延續《INK》所帶來希臘劇場的餘韻,2025年秋天藝術節更是邀請了2檔希臘作品《仁慈小酒館》、《泰坦》,以具有張力的燈光與視覺效果,和台灣觀眾一同沈浸於舞台張力的同時,用現代視角探討身份、社會與人性,凝視希臘古老文化在當代藝術中的生動對話。

(圖片提供:Elina Giounanli)
打破希臘歷史與神話給予台灣觀眾距離感的既定印象,《仁 慈小酒館》與《泰坦》以直覺的舞台呈現,帶來易理解,卻饒富層 次的希臘作品演出,值得令人細細品味。(圖片提供:Elina Giounanli)

《仁慈小酒館》:燈光與身影交織的親情詠嘆

霓虹忽明忽滅間,親族的身影如幻浮現。父親的離去,換來記憶深處幽魅的回聲;熄滅已久的酒館招牌重又亮起,召喚出既是傷痕亦是銘刻的印記。《仁慈小酒館》是希臘-阿爾巴尼亞藝術家劇場新銳馬里奧.貝努西(Mario Banushi)「親情三部曲」的終章,在細膩鋪陳生母與繼母的篇章後,將目光投向那位恆常缺席的、已逝去的父親。舞台化作一家共用、卻極為私密的浴室,四位女性家族成員將原始的欲求與哀悼交織,赤裸呈現壓抑與張狂、寧靜與狂暴並存的心緒,拋開親情束縛的同事,與丈夫、父親訣別。

(圖片提供:Nassia Stouraiti)
《仁慈小酒館》劇照。(圖片提供:Nassia Stouraiti)

全劇無對白,透過細膩的燈光所營造的氛圍感與爆裂感,透過色彩與光影,明確地進行轉場與角色內心戲的轉換。角色與場景的互動,更是一點一點鋪陳了彼此之間的關係,藉由演員與場景的互動、肢體的震顫與歌聲的迴盪中,推動情感的潮汐。即使沒有先看過故事簡介,觀眾也能明確地區分出角色的情感連結。讓看似平靜的浴室空間,以外地隱藏著許多情感細節,在演員表演與燈光的推動中,直覺且直接地呈現出角色令人驚艷的情感炸裂,卻也同時留下了對親情緬懷的縫隙,讓觀者補上自己心中的離別詠嘆。

(圖片提供:Theofilos Tsimas)
《仁慈小酒館》演員細膩的演出與舞台呈現,即便沒有任何對白, 也能讓觀眾在情緒的鋪陳中,感受角色之間關係的羈絆。(圖片提供:Theofilos Tsimas)

《泰坦》:在荒誕與神性間叩問存在的本質

尖鼻高額、圓腹滾凸,一具性別模糊的身影懸於鞦韆之上,將時空擺盪至萬物誕生前的古老宇宙。他無所不能、孤絕永生,直到一黑影現身,彼此交鋒嬉戲,歡愉中帶著詭異,靜止的宇宙因而轉動。取希臘神話中天地結合誕生的古神「泰坦」,《泰坦》拋開線性時間的邏輯,以煙霧與燈光幻化萬象,將舞台化作宇宙,每次轉場都是新生亦是滅亡。演員身著精緻的服裝與超乎想像的妝容,結合舞蹈動作與劇場佈置,光與暗、奇形與神秘的兩軀互動,不僅碰撞出顛覆常規的火花,也將身體與日常物件化為探索精神內核的線索。

(圖片提供:Julian Mommert)
《泰坦》劇照。(圖片提供:Julian Mommert)

不僅僅是神話的再現,宛若也帶有神性。被譽為時間匠人的希臘編舞家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藉由舞蹈、笑聲、尖銳聲響、舞台視覺設計與燈光效果,荒誕而無跡的氛圍,映照人類精神世界與存在本質,幽默與恐怖僅一線之隔,創造出超凡、癲狂的視覺震撼與神性之美。

(圖片提供:Elina Giounanli)
令人驚艷的舞台設計與演員服裝妝容,《泰坦》在燈光的變換 下,營造出癲狂地氣氛,邀請觀眾一同穿梭在神話中。(圖片提供:Elina Giounanli)

打破難以親近的藝術形式,《仁慈小酒館》與《泰坦》以直覺、具象的舞台語言,讓觀眾即使未曾事先了解希臘歷史與故事,也能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起伏與劇場張力。燈光、音效、服裝、肢體與舞台布景的巧妙交織,使古老的希臘歷史與神話故事,在當代美學的詮釋下,呈現出既神秘又親切的視覺與心靈體驗。這正是希臘劇場的魅力所在:它是歷史、神話與現代藝術美學的交會,是每位觀眾都能感受、理解並與之共鳴的時空。

2025秋天藝術節 

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泰坦》(已完售)

時間2025/11/6 (四) - 2025/11/9 (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馬里奧.貝努西《仁慈小酒館》

時間|2025/11/28 (五) - 2025/11/30 (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更多節目資訊與購票詳情,請至兩廳院官網OPENTIX網站查詢。

文|翁珮恒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陳芯宜《雲在兩千米》再奪威尼斯影展VR最大獎!改編吳明益小說,從「雲端裂縫」踏上交織記憶、現實與神話的療癒旅程

陳芯宜《雲在兩千米》再奪威尼斯影展VR最大獎!改編吳明益小說,從「雲端裂縫」踏上交織記憶、現實與神話的療癒旅程

世界三大影展殊榮一輩子要拿一次都極其不容易,台灣導演陳芯宜卻已經從威尼斯抱回兩座!改編自小說家吳明益同名短篇的VR作品《雲在兩千米》勇奪本屆最佳沉浸體驗大獎,伴隨虛擬實境在五感真實度上的快速進化,亦不乏「這是否會成為電影可能的未來之一?」的討論——答案或許人人不同,然陳芯宜運用「空間導演」手法精密構築的走動式體驗,著實拓寬了現階段我們對觀影型態的想像。

第82屆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於台灣時間2025年9月7日凌晨揭曉,導演陳芯宜繼2022年以《無法離開的人》初在世界三大影展嶄露鋒芒後,再憑VR新作《雲在兩千米》從30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二度拿下「沉浸式內容競賽(Venice Immersive Competition)」單元最高榮譽「最佳沉浸體驗大獎(Venice Immersive Grand Prize)」。台灣觀眾也不必久候,此作同步入圍2025高雄電影節XR沉浸式影像大展「XR DREAMLAND」國際競賽單元,10月份就將和大家見面。

陳芯宜VR新作《雲在兩千米》(The Clouds Are Two Thousand Meters Up)獲2025威尼斯影展最佳沉浸體驗大獎。(圖片提供:公視、行者影像)
陳芯宜VR新作《雲在兩千米》(The Clouds Are Two Thousand Meters Up)獲2025威尼斯影展最佳沉浸體驗大獎。(圖片提供:公視、行者影像)
▼ 回顧陳芯宜第79屆獲獎作品《無法離開的人》(The Man Who Couldn't Leave)

受公視之邀投入製作,構築多時空的複雜世界

3年前獲生涯首座威尼斯影展大獎後,陳芯宜便接到影集《天橋上的魔術師》製作人李淑屏邀其執導公視全新企劃,改編吳明益小說《苦雨之地》中的同名短篇〈雲在兩千米〉為VR創作,將台灣文學厚度、文化內涵和電影敘事轉以沉浸科技的新語彙詮釋,進而無所隔閡地向國際推展,感動更多觀眾。50分鐘VR版《雲在兩千米》由莫子儀、姚以緹和馬志翔主演,故事描述律師關,在妻子意外過世後無意間發現一處名為「雲端裂縫」之地,存有諸多妻子的雲端足跡,當中包括她遺留下來的未完成小說;因思念與好奇,關循著文字走進妻子的潛意識,也走進台灣的山林。當記憶、現實與神話交錯,界線逐漸模糊,一段重新連結、尋找與療癒的旅程就此展開。

▼ 聽主創分析故事結構&分享製作幕後

文學與科技跨域激盪,重現「失落與連結」歷程

從座席到獎台,這濃縮於直播螢幕裡短短的幾秒鐘,乘載團隊創作過程中不可計數的時間與心力,如今站上同一獎台,陳芯宜直言自己感覺非常奇妙,首先要感謝小說家吳明益創作出這麼美麗的故事,「《雲在兩千米》是一個關於悲傷、記憶、愛,以及台灣獨特文化的故事,我將自己在電影、劇場與沉浸式創作中的經驗融入這部作品,希望能讓觀眾完全走進故事之中,以全新的沉浸式體驗感受這段關於失落與連結的情感歷程。」吳明益得知團隊獲獎後也回應,「一個作品成為另一些人的作品,那意味著作品存在著生命力。謝謝陳芯宜導演的團隊,創作出啟發我的新作品。」無疑構畫出不同領域創作間互為激盪,創作者間亦惺惺相惜的美好風景。

VR有別於傳統影視,「技術」實為創作是否成形的一大關鍵,對此,陳芯宜逐一表達對出色團隊成員的感謝,「特別是製片宋沁諠、VR總監全明遠、主程式設計師黃郁傑、技術美術林依依,以及技術設計師謝潔明。他們從計畫一開始就一路陪伴著我,沒有他們的付出,這個作品根本不可能誕生。」《雲在兩千米》另獲德國FFF Fund和SLM Fund支持,並由台灣公共電視、行者影像及德國Reynard Films聯合製作出品。

陳芯宜於得獎感言中兼向原著作家及團隊成員致謝。(圖片來源:翻攝威尼斯影展官方直播)
陳芯宜於得獎感言中兼向原著作家及團隊成員致謝。(圖片來源:翻攝威尼斯影展官方直播)

觀眾到專業人士都盛讚,稱「這可能就是電影的未來」

《雲在兩千米》於8月27日至9月6日進行11天展映,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共同策展人Michel Reilhec親吐觀影時的震撼,「我記得,我和共同策展人Liz在選片階段第一次看完《雲在兩千米》,拿下頭顯,我們看著對方,說不出話來,不約而同地發出『哇』的讚嘆。陳芯宜所展現的創意,創造了一種處理空間、以空間來講述故事的方法,透過走動探索的形式讓觀眾從身體上就被牽動。」更進一步針對此種「空間導演」的藝術性手法盛讚,「她成功地深深觸動了我們的情感——這可能是我們看過最有力道的、關於悲傷的作品之一。」

策展人Michel Reilhec盛讚陳芯宜「用空間說故事」的導演手法。(圖片提供:文策院)
策展人Michel Reilhec盛讚陳芯宜「用空間說故事」的導演手法。(圖片提供:文策院)

受策展人喜愛之餘,此作同時造就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的極高觀眾迴響,每天開館即有許多人排隊登記候補,更傳出現場餐館老闆因聽聞大家都在談論這部片而跑來一探究竟。體驗過的民眾及產業人士紛紛給出好評,「超乎想像」已不在話下,甚有觀者稱此作品「可能就是電影的未來」。

除受專業人士喜愛,《雲在兩千米》亦收穫影展觀眾的高評價。(圖片提供:文策院)
除受專業人士喜愛,《雲在兩千米》亦收穫影展觀眾的高評價。(圖片提供:文策院)

打造專屬「森林香」,將威尼斯觀眾引入台灣山間

《雲在兩千米》展場汲取台灣森林意象打造,且當體驗者摘下頭顯的那一刻,場內會播放台灣森林夜晚的聲音,並備有電影專屬香氛卡作為觀影禮,形塑從入展間到出展間的完整沉浸感。負責香氣設計的台灣原創家飾品牌「HANSCHIU瀚思」調香師Hans談及,「這張香氛片不只是嗅覺的瞬間刺激,而是一場能在展演後的2到3天內,持續與觀者對話的時間經驗。」構想將一陣台灣山林空氣「摺疊」放入香氛片中,讓影展觀眾即使身在距台灣數千公里遠的他方,也能藉由氣味的牽引,恍然潛進台灣山間。

《雲在兩千米》專屬香氛彷彿捕捉保存了台灣山林空氣。(圖片提供:公視、行者影像)
《雲在兩千米》專屬香氛彷彿捕捉保存了台灣山林空氣。(圖片提供:公視、行者影像)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