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以跨域共演締造建築體驗新觀點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1

談到「建築」二字,你心中浮現的會是什麼呢?是龐大聳立的混凝土巨獸,抑或是觸動身心的空間體驗?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2023年首檔主題大展《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由王俊雄策展,集結蔡明亮、陳逸恩、聶永真、江國梁、林聖峰、姚仲涵、黃聲遠與田中央工作群,從電影、設計、聲音及表演藝術的跨域展演,打開你對建築的既有印象!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2
由江國梁拍攝之田中央工作室影像。©江國梁

田中央工作群:以建築創造對話場域

田中央工作群由建築師黃聲遠創立,深耕宜蘭二十多年,至今已壯大為一群青年建築家的「意志同盟」,致力於打造能牽起地方生活與環境對話的建築,其獨樹一幟的風格,不僅於國內屢受肯定,更數度揚名國際。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3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展場一隅。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策展人王俊雄表示,建築是一個永無止境且開放理解和詮釋的過程,田中央實踐了與地方環境相融合的念想,並對各領域創作者的參與抱持開放。於《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中,每位展出者都曾以不同方式介入田中央的建築,透過本展的牽引,將回補、重塑以往的關係,進而詮釋「超出」建築的想像,同時,觀者也將在觀展途中親身參與、體驗。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4
姚仲涵於街道上演出,未來也將轉播至展場,成為特殊演出的一環。©姚仲涵

以策展、空間、創作回應田中央的精神

為回應田中央建築表現形式和風格,一樓的部分展場被劃分為免費開放區域,放映蔡明亮與江國梁兩位導演的影像作品及建築家林聖峰的立體裝置,以作品交織宜蘭土地的脈動,揭開展覽的序幕。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4
拆除內牆、讓窗戶成為連通周遭環境的媒介。攝影:Carol Chien

此外,本次特意將館內部分牆面拆除,讓古蹟本身的窗戶成為貫通展場和周圍環境的媒介,不論是前方長安西路的車水馬龍,或是後方校園的景緻,皆默默成為展覽內容的一部分。

展出作品一覽

蔡明亮|出去走走》、《沙》、《宜蘭》

甫踏入展場,首先迎接眾人的便是《出去走走》,以一幕幕山色、水影、稻田、溪流、飛鳥,搭配鏡面反射延伸空間,引領觀眾走進宜蘭的風景裡;在通往二樓的樓梯間,則放映著以田中央「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與周圍的自然生態為背景的第八部行者作品《沙》;《宜蘭》紀錄片則拍攝南館市場、城隍廟的早餐店、復興路的燒餅店、宜蘭的山水和稻田的日常影像,呼應田中央建築深受宜蘭地貌風土與人情牽引。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6
展場一隅,圖中播映的影像為《出去走走》。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7
《沙》影像畫面。©蔡明亮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8
播放《宜蘭》之展間,一旁壁畫乃由蔡明亮與團隊親自繪上。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江國梁|《游水》、《一處場所》

持續14年貼身紀錄田中央的江國梁,剪選多部團隊認真的在山、海、土、水中工作與生活的真實狀態,從過去的日常,拼貼出田中央眼中所眺望的未來圖景。此外,於二樓展間中陳列了數張椅子,每張椅子皆有其身份證,顯示它們過去曾扮演的角色,象徵田中央一路走來的軌跡。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09
《一處場所》展場一隅。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s_江國梁 Kuo-Liang CHIANG02
江國梁所拍攝影像。©江國梁

林聖峰|《形成》

擅長以簡單材料詮釋展場空間的林聖峰,以無數鋼條交織出的兩片曲面,恣意地舒展在古蹟的紅磚空間,搭構出觀眾可自由佇立、行走、坐臥的體驗空間。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1
《形成》展間現場。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2
建築模型。©林聖峰

黃聲遠|《在建築之前》

本展間將展出黃聲遠求學與成為建築師的歷程,包括典藏的模型、競圖、炭筆畫手稿等,成為日後進入建築體制對「自由想像」的提醒與蛛絲馬跡。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3
《在建築之前》首次曝光黃聲遠早期的手稿和模型。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4
典藏照片。©黃聲遠

聶永真|《假建築》

聶永真以《假建築》玩轉建築之於平面設計、立體之於平面的相對關係,取樣其為田中央製作的2本出版品、5件田中央代表建築案例中的色彩、比例及構成方式,經重組配置、裁切成紙張後,再按紙張特性疊成高聳的立體裝置,是為7組似建築非建築、似平面非平面的「假建築」。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5
《假建築》展間現場。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此外,由於紙張有著不同密度,吸水受潮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當柱體隨著展覽變化,就有如建築隨著時間推移而染上環境的痕跡。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6
聶永真為田中央操刀的兩本出版品。©聶永真

姚仲涵|《時間》

現場由三個螢幕構成,分別即時播放宜蘭田中央的工作現場、空拍田中央的建築,以及展覽期間他在田中央建築現場的四場直播演出,以時間連結真實與異地的空間,試圖展現田中央透過時間逐步鋪陳空間的思維。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7
《時間》由三個同時螢幕播放。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8
宜蘭美景。©姚仲涵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19
田中央工作室現場動向。©姚仲涵

陳逸恩|《身體的跟建築的》

舞蹈家陳逸恩透過回訪個人生命中最關鍵的兩個地點——宜蘭老家和由田中央打造的「雲門劇場」,以感官直面建物、腦袋思索語言、身心回憶拼貼肢體動作,重組出建築、記憶以及自我身心的連結。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20
《身體的跟建築的》。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21
《身體的跟建築的》影像畫面。©陳逸恩

田中央與七位藝術家|《Together

踏入展場二樓最後、也是最大的展間,將會看見一座架高的階梯平台,觀者或自然遊走、或登高俯瞰展場全域,感受與空間的相對關係。現場將展出七位藝術家與田中央的影片、模型、作品等,透過整合共演,召喚出集體生活的社群本質,以呼應「Together」的意涵。

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_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_22
《Together》集結田中央工作群、七位藝術家的創作。攝影:王世邦ANPIS WANG

《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 聯展

時間|2023/2/11-4/23 10:00-18:00,每週一休館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更多場地資訊、活動消息等細節,請參考官網

文、部分文字整理|Carol Chien

資料、圖|台北當代藝術館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