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亮相戶外廣場!建築機構重啟身體意識,化解疫情下的虛無孤寂

2023/5/20-7/30,北美館戶外廣場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X-site計畫」於戶外廣場限時開展中,本屆首獎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由聲音藝術家王仲堃、法國藝術團體 hellobastworkshop、空間設計劉佳豪及裝置設計郭仲輔聯手打造,帶來高8公尺、長30公尺的大型體感建築裝置,邀請人們步入其中,放大感官,進行一場與自我、環境的深層對話。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22023 X-site計畫首獎《途中》。(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X-site計畫以未知數「X」指出動態特性,是為一場隨著時代價值不斷演進的行動,無絕對定義,且必須於過程中摸索更多可能。X-site於今(2023)年邁入第10屆,首獎作品《途中》體現了跨領域、多元性的創作實驗成果,並鼓勵公眾參與,在疫情過後重啟人們對身體及空間的感知。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3《途中》中央的狹長廊道。(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行走於夾縫中的蹺蹺板

遠觀《途中》,有如矗立於戶外廣場的巨大黑盒子,與北美館白色立方建築形成鮮明對比,其由兩道高達8公尺的黑色牆面相挾而成,從中山北路一側延伸至廣場中心,中央則留有一條約2公尺寬的狹長廊道,貫穿整體建築結構。有趣的是,該走道實為一機械蹺蹺板,可隨著上方的重心轉移而緩升、緩降,並帶動內部盛裝的數千顆滾珠,營造浪潮般的壯闊聲響。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4《途中》黑盒子般的外觀,與周圍環境產生趣味對比。(圖片提供:北美館)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5在兩面高牆形成的侷促空間中,人們得以聚焦於自我身體意識。(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重回類比感知的懷抱

在疫情來襲的兩年間,人們的身體意識被迫受限,彼此間的交流也漸漸走向虛擬,為了喚回有機的身體感知,創作團隊決定以類比式的有機訊息,取代數位化的聲光效果,打造一條源自真實的體感廊道。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6團隊以雙層網布打造摩爾紋效果。(圖片提供:北美館)


由雙層黑色網布包覆的建築外觀,因特殊孔洞而造就摩爾紋的視覺效果,隨著步伐前行,流動的動態紋理,夾雜著若隱若現的廣場景觀,彷彿明滅不定的顯示器,而相對於左右兩側的曖昧,前方則為筆直耀眼的光,引導著人們前行。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7蹺蹺板廊道中藏有數千顆滾珠,會隨著傾斜引發浪潮聲響。(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在穿越的過程,既可能獨自一人,亦可能與他人相會、比肩,在此隨機的互動下,造就蹺蹺板傾斜的不可預期性,浪潮聲響一再襲捲,經由瞬息萬變的光線、風力、氣溫、聲響共同織就的強烈體感,將切切實實認知到自我的「存在」。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8《途中》主要由兩道高8公尺、長30公尺的高牆,以及中央的機械走道構成。(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拆解自我對話的途中

正如作品英文名《Find Your Way Out》,當踏上那條狹窄的走道,不論前進、後退或駐足不動,均是個人意志的選擇,在孤獨的催化下,感官變得銳利,內在聲音也清晰可聞,漫步於期望與不可預期交織的軸線上,探尋屬於自己的出路。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09步入《途中》,就像踏上與自我對話的途中。(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北美館2023 X-site《途中》_10入夜後的《途中》別有一番風情。(圖片提供:北美館、攝影:丰宇影像)



2023 X-site計畫首獎|《途中 Find Your Way Out

展出日期|2023/05/20(六)- 2023/07/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更多活動資訊敬請參考北美館官網。



圖、資料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