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HUSH專訪:創作的快樂,在於跟世界交換意義

歌手HUSH專訪:創作的快樂,在於跟世界交換意義

若這世界上只剩兩種選擇──寂寞與無聊,HUSH寧可擁抱孤獨,也不願人生無趣。好比三年前突如其來的大疫時代,人們以百無聊賴的姿態閉鎖室內,但HUSH卻用奔騁的創造力娛樂自己,即便要揭開冰山下的自我也不退縮。

而這張睽違四年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娛樂自己》著實不凡,一出手就入圍第34屆金曲獎「年度專輯」、「最佳華語專輯」、「最佳華語男歌手」三大獎項。HUSH開玩笑地說,大眾終於認識自己的「歌手」身分,而不只是一位為他人寫歌的創作者。

小檔臺北文創|HUSH_01_歌手HUSH(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HUSH睽違四年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娛樂自己》著實不凡,一出手就入圍第34屆金曲獎「年度專輯」、「最佳華語專輯」、「最佳華語男歌手」三大獎項。(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用音樂揭露冰山下的身體與性

這張熬釀數年的專輯,猶如拍攝一場沒有劇本的電影。在製作人瑪莎的建議下,HUSH斷捨離以往先設定創作題目的習慣,大膽直觸內在最深處的本我。「我開始去回想生活中玩過的東西、吃過的食物、喜歡的事情…。」他放下對天文特徵的迷戀、跳脫對物質生活的思辨,轉而向內挖掘,將自我攤在大眾面前。

起初,HUSH對於如此赤裸的自我揭露感到些許不安,然而,隨著一首接一首的作品逐漸成形,如滾雪球般長大,心理的防線也隨之消融。這趟新的創作旅程彷彿走進迷霧森林,累積七、八首歌後,作品的全貌才漸漸浮現──「身體」與「性」的探索,是作品的集體潛意識。

「這張專輯的歌裡面,其實有一種索求。」HUSH不諱言,當人可以誠實面對自己的愛與慾,才能感受到性之外的快樂,即便這份快樂可能微小而不易察覺。

HUSH 第三張個人專輯《娛樂自己》collageHUSH 第三張個人專輯《娛樂自己》專輯封面與內頁設計。(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HUSH 第三張個人專輯《娛樂自己》專輯封面與內頁設計。(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籌備過程中,擅長創作慢歌的HUSH意外發現,專輯收錄的快歌竟然比慢歌更多。原來,當他跳脫以往習慣的創作模式,不特別設定題目時,靈感常常是先有曲、後有詞,而身體的心跳、脈搏,不自覺地為旋律添加更強烈的速度感,創造出不同以往的風格。HUSH認為,旋律能夠觸發人們最直覺的情緒,如同畫框或畫布,為歌曲打造了一個基礎;歌詞則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推展,猶如畫布上揮灑的內容。

不過,即便以〈安和〉、〈衣櫃歌手〉,連續兩屆蟬聯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HUSH依然喜歡寫詞勝過寫曲:「因為詞就是一首歌的靈魂。」他的筆觸也出現在不少知名歌手如張惠妹、孫燕姿、劉若英、光良…的作品中。「因為我也喜歡幫人寫詞,一方面要符合對方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灌注創作者的意志。」

小檔臺北文創|HUSH_04_專輯同名主打歌〈娛樂自己〉,歌詞誠實袒露內心深處對身體與性的渴望。(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專輯同名主打歌〈娛樂自己〉,歌詞誠實袒露內心深處對身體與性的渴望。(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創作的快樂,在於跟世界交換意義

「創作作品很快樂、不然人生很無聊。」HUSH其實到高中才感受創作的醍醐味。不少創作者早在童年就開始啟蒙,但他回憶起兒時塗鴉、少年寫新詩,都非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因為我並沒有把內在拿出來。」HUSH至今還記得自己二十年前完成的第一首創作,名為〈拖鞋先生〉,雖然生澀而稚嫩,但他開始跟這個世界有了「內」與「外」的交換,也初次嘗到從無到有的滿足感。

HUSH描述創作歌曲的狀態,其實就是在尋找轉譯A跟B之間的那道橋樑。比方說,專輯最後才完成的歌曲〈成人〉,是他某天早上燒開水時,腦中無意間響起的旋律。然而,他最初無法掌握音符背後存在的意志,讓寫詞一度陷入困境。

「我想寫一個關於成熟的主題,但每個人成熟時間和起點都不同,所以很難下筆。」糾結之際,HUSH從細胞分裂的影片找到靈感,「當細胞開始分裂,演變為胚胎、嬰兒、出生長大成熟。過程就像是人生中的各種選擇,要選擇念哪裡的學校、跟誰做朋友…。」於是,HUSH使用人體汰換最快的細胞──頭髮與指甲,隱喻生命中的每一次選擇,其實也讓人經歷分裂與重生,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就這樣完美串聯。

站上舞台,自我才算完整

隨著專輯發行,2022年HUSH重返闊別數年的舞台。11月在Legacy進行首場演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有種久別重逢的感慨:「除了創作,要有演出才是完整的我。」超過三年沒有演出,讓他一度猶豫是否要堅持下去,畢竟除了創作,歌手終究需要舞台,就像魚在水裡才能自在優游。

這半年的全台巡演讓HUSH體認到,唱歌的自己才是「Functional(有功能的)」,也減輕發片前揮之不去的焦慮感。「這個焦慮源頭很像中年危機!」面對近在眼前的40歲大關,意識到青春的流逝、體力的衰退,深怕外在不再炫目、耀眼。HUSH也擔憂生活風景的停滯,好像望不到人生下一站的影子。

小檔臺北文創|HUSH_06_2022年11月Legacy演唱會「HUSH please myself」(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2022年11月Legacy演唱會「HUSH please myself」(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發片後,我才感覺自己有在做事,機器有在運作,這班火車有在前進。」HUSH骨子裡是工作狂,若荒廢太久,總覺得身體會關節不靈、皮膚生鏽,彷彿變成積滿灰塵的擺設。

雖然HUSH不信宿命,但他認為人在這世界,總有需要扮演的角色。「若用遊戲譬喻,當我是一個法師,就不會去當戰士,我只需要盡情釋放法術。」前幾年他在好友推薦下看了動畫《靈魂急轉彎》,其中談到火花(Spark)與目的(Purpose),讓他深思人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存在的目的。

「幾個月前我領悟到一個論述,其實,每個人至少都擁有一樣厲害的東西,或者至少都有某項事情,正在往厲害的地方去,讓我覺得世界依然很美。」HUSH自嘲自己除了音樂一無是處,難以轉職,換個角度想,他早就意識到音樂就是他要釋放的魔法,也是存在的目的。

寧可在宇宙孤獨漂浮,也不願過無聊的人生

前陣子HUSH重新修讀大學肄業的哲學學分,再次讀起叔本華的著作。他引用這位德國哲學家著名的鐘擺理論,認為人的一生就是在「無聊」和「孤獨」間來回擺盪,但他不想選擇無聊。「只有讓自己置身於孤獨之中,才能感受到自身之外,人生就不會無趣。」

細看他衣領露出的胸口,刺了一個放射狀的圖騰。HUSH悠悠地提起三、四年前,當時他身陷孤獨,聯想到1970年代NASA往宇宙發射了一枚航海家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s),試圖與外星文明建立聯繫。唱片上刻了一個放射狀圖案,使用銀河系中14顆脈衝星,標註出地球的相對位置。「人類往宇宙發射一張唱片,不知道何時才會收到回覆,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寂寞的事,所以我也把它刺在身上。」

HUSH並不否認《娛樂自己》裡面還是藏著寂寞,「只是我看起來比較神態自若。」他訴說以前投身創作的其中一個起心動念,是曾經被別人的音樂所拯救,「說不定我創作的音樂,也能起到類似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反而不再執著,作品即使只被當成背景音樂,如同一個家具擺設,說到底,能夠陪伴他人也就夠了。

雖然選擇在寂寞無垠的星際航行,HUSH仍堅持發送音樂的電波。只要宇宙中某個靈魂的心弦被觸動,彼此就不再孤單。

小檔臺北文創|HUSH_07_HUSH胸口刺著脈衝星放射的圖騰。(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HUSH胸口刺著脈衝星放射的圖騰。(圖片提供:默聲音樂) 

撰文/詹致中

提供/臺北文創

本文由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奥山由之導演首作《長椅小情歌》看點總整理:廣瀨鈴領銜10位演員詮釋5段交錯故事,以「長椅」為主視角的群像電影

以廣告成名的日本攝影師奥山由之,跨足成為電影導演的首部長片作品《長椅小情歌》日前於2025台北電影節首映,並將於7月18日正式在台上映。廣瀨鈴、仲野太賀、草彅剛、吉岡里帆等10位日本實力派演員全來助陣,共同演繹5首交織城市光景、圍繞著河畔長椅而生的日常詩篇。一系列氛圍感拉滿的絕美劇照已盡顯「攝影師」功力,那麼奥山由之「導演」做得如何?本文為大家詳解全片看點。

日本知名攝影師、廣告導演奥山由之,6月28至30日攜首度執導的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アット・ザ・ベンチ)》來台宣傳,並登上2025台北電影節進行全台首映,現場座無虛席自不在話下,誠品電影院安可場特別舉辦的「奥山兄弟檔對談」映後活動,更讓奥山由之與其弟、《我心裡的太陽》導演奥山大史,將兩人首次海外電影活動合體獻給台灣粉絲。而奥山由之於29日媒體茶敘中針對此次新片創作過程的娓娓道來,再度引得萬千期待。

相信大家對這位攝影師並不陌生,要不熟悉也無妨,以下將從他轉戰電影的簡歷說起,接續揭露即將在台上映的《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及演員表演各方面必知訊息和片場趣聞。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奥山由之為新片《長椅小情歌》來台宣傳。(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並出席台北電影節,與媒體就創作過程進行分享。(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首度跨足電影領域,執導作品《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兩年連發

1991年生的奥山由之,過去活躍於攝影、廣告與影像創作領域,曾獲「寫真新世紀」優秀賞與講談社攝影賞,憑藉寶礦力水得廣告、米津玄師〈感電〉及星野源〈創造〉等人氣MV為大眾所記憶。始終持以從日常細節中提煉詩意影像的長項,奥山由之至2024年首推劇情長片《長椅小情歌》,延續一貫清透溫潤的視覺風格,更邀音樂人安部勇磨操刀配樂,音畫相得益彰。其整體作品風格在真摯與怪誕之間取得獨特平衡,闢出一條有別於鬼才宮藤官九郎、大師濱口龍介等資深電影人的詩意蹊徑。2025年,亦再因接棒執導新海誠知名動畫《秒速五公分》真人版而備受矚目。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奥山由之轉戰電影導演領域,2024、2025兩年兩作《長椅小情歌》、《秒速五公分》陸續公開。(圖片來源:光年映畫、Instagram @yoshiyukiokuyama)

>> 《La Vie》雜誌曾專訪奥山由之,有興趣的讀者歡迎點此閱讀〈奧山由之的魔幻視覺之外!不停解構自我風格的攝影歷程〉全文。

《長椅小情歌》導演、編劇、攝影解析

▍導演觀點:從一張「長椅」展開的溫柔群像電影

《長椅小情歌》集結10位日本當代一線演員,卻罕見地以「物件」為敘事主視角。電影聚焦東京某條河河岸草地上一張不起眼的長椅,並由此開展多人多篇故事——它雖沉默,卻彷彿城市潛意識的收納器,靜靜見證來來去去的人們,承載著未被說出口的牽掛與記憶。

對此奥山由之親揭,其靈感來源於自家附近的一張長椅,「我常常經過那張椅子,幾年來它都默默佇立在那。不是靠近水邊,也不是巴士站,只是突兀地存在於草地中央。沒有人坐,但也沒有人討厭它。像是對城市變遷的一種固執抵抗,它讓我意識到,若不將它留下,或許哪天它就會不見。」早已超越公共設施的存在,這張椅子成為了導演童年記憶與城市記憶的交匯點,也進一步成為他想說故事的起點。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劇本架構:全片切分5個篇章,由不同編劇共同創作

為了傳達上述情感,全片由〈那些被剩下的〉、〈不旋轉的壽司〉、〈看守的責任〉、〈最後一場戲〉、〈寂寞會延續〉5段交錯的故事鋪陳,且為不限縮於自身觀點,奥山由之找來不同編劇共同創作,展現長椅作為「城市記憶載體」的多種樣貌;希望透過不同角色與情境,讓觀眾能變換角度重新觀看與理解這張靜默的椅子。從久別重逢的青梅竹馬、為瑣事爭執的情侶、嘗試勸回離家姊姊的妹妹、意圖拆除長椅的神祕公務員,乃至以外星語演繹的奇幻片段,《長椅小情歌》從一個個圍繞這張椅子的瞬間出發,勾畫出一幅幅記憶拼圖。

▍拍攝手法:「隱身式」攝影機一鏡到底

各約15分鐘的5段故事皆一鏡到底拍攝,營造如舞台劇般一氣呵成的觀賞體驗。攝影機全程固定不動,宛如場邊一位默默觀察的第三者,捕捉長椅周遭的人物互動與情感流動。奥山由之也特別舉其中一場廣瀨鈴的戲為例:拍攝當下演員因不小心掉了東西而短暫離開畫面,然劇組選擇保留原構圖,並未追拍補位——這些偶發的錯落與停頓,他認為反是演出中最真實動人的部分,亦讓角色與場景的關係更加自然、更加立體。

希望作品能像「有靠背的椅子」般給人力量

談到是否偏好特定的椅子類型,奥山由之笑說自己特別喜歡有靠背的椅子,「那種被支撐的感覺讓人安心。」並補充表示,自己從小就會觀察家具的「表情」,對物品有深厚情感,這也影響他對創作的想像。他比喻,與其拍出會「推你一把」的作品,他更希望自己的電影像一張有靠背的椅子,能讓人在疲憊時感受到那股默默支持的力量,彷彿輕聲說著:「你已經很努力了。」

坐上電影這張椅子的,無非是各擁不同狀態的觀眾,可能有滿心歡喜的,有悲從中來的,有自信篤定的,也有惴惴不安的——然而當電影的光亮起,該作品在那絕無僅有的一刻、之於椅子裡的觀眾而言,無論是長久的現實映照,抑或短暫的美好遁逃,若真能有股從後背隱隱而來、默默相撐的力量,其重要性之大必將難以計量。導演這看似樸實的話語,所含實為最難能可貴的創作真諦。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堅強演員陣容現身說法

將城市裡的日常光景交織成詩,讓每一個細微的故事得以延續

本片出演者廣瀨鈴、仲野太賀(第一篇及第五篇)岸井雪乃、岡山天音、荒川良良(第二篇)今田美櫻、森七菜(第三篇)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第四篇)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紛紛表達了對這次拍攝經歷的感動。主演廣瀨鈴表示,「這是我第一次在拍攝中沒有明顯的『在演戲』的感覺,就像泡在溫熱的澡水中,時光充滿怦然心動。」並大讚拍攝現場幾乎看不到攝影機的自由氛圍。與她搭檔的仲野太賀亦回憶,「奥山導演曾說過,總有一天要在這張椅子上拍電影。當這願望真的實現,且邀請我一同參與,實在太開心了。」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廣瀨鈴,與仲野太賀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仲野太賀,與廣瀨鈴共演第一篇〈那些被剩下的〉及第五篇〈寂寞會延續〉。(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作為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的演員,岸井雪乃對劇本給出高評價,「蓮見翔老師寫的劇本,看似無關緊要卻又極為深刻,讓我演起來非常過癮。」岡山天音則說,「這是我第一次對導演產生創作上的嫉妒心,完成品讓我對那張椅子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岸井雪乃,與岡山天音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岡山天音,與岸井雪乃共演第二篇〈不旋轉的壽司〉。(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荒川良良(左)亦於第二篇中出演。(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由今田美櫻、森七菜詮釋的第三篇〈看守的責任〉,主要描繪姊妹之間的愛恨錯綜。今田美櫻分享,「情緒像風暴一樣傾瀉而出,卻讓人感受到強烈的愛。」森七菜有感而發道,「我開始思考,每一張椅子、每一個球,可能都連結著某個故事與某個人,這部電影讓我想成為那些故事的延續。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森七菜共演第三篇〈看守的責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今田美櫻。(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森七菜。(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第四篇〈最後一場戲〉由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草彅剛表達,「這次的拍攝手法,讓我感受到影像創作全新的可能性。」吉岡里帆笑稱,「沒想到會跟草彅先生一起講外星語!這樣的荒唐,可能一輩子就這一次。」神木隆之介感性地說,「能成為導演鏡頭下世界的一部分,是很幸福的事。」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神木隆之介共演第四篇〈最後一場戲〉。(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草彅剛、吉岡里帆。(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承導演之言:「這是一部集結個人願望與友情的作品。每位工作人員都像球隊隊員一樣,抱著純粹創作的熱情聚集到這張椅子旁,一起完成了這部小小的、卻真誠的電影。」2025年7月18日,《長椅小情歌》上映在即——獨自一人也很好、找到總和你在一起編織日常之詩的夥伴那更好,讓我們走進電影院,欣賞奥山由之攜手10位重量級演員呈獻的東京詩篇。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圖片提供:台北電影節)

《長椅小情歌》中文版電影預告

*更多《長椅小情歌》相關消息可至光年映畫官方臉書官方IG了解。

2025台北電影節現正於台北市中山堂、信義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進行中,頒獎典禮則於7月5日登場,電影迷們務必鎖定。

延伸閱讀

RECOMMEND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神隱少女》6/15大銀幕限定放映!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場特典推2025下半年曆

今(2025)年6月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40週年慶的紀念日,台灣獨家發行片商甲上娛樂宣布,將於6月15日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

《神隱少女》大銀幕限定放映

甲上娛樂先前舉辦「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網路票選,吸引數千名網友響應並熱烈參與投票,最終由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的《神隱少女》拔得頭籌,片商也宣布將於本週日(6/15)舉辦一日大銀幕限定的《神隱少女》特別場,凡購票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年曆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包括《魔法公主》、《天空之城》、《霍爾的移動城堡》、《龍貓》等作品,當天攜吉卜力收藏品入場,還可獲得40週年神秘小禮物兌換券。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神隱少女》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大獎殊榮。(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由7部票選名列前茅的動畫組成。(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動畫大師宮﨑駿以《神隱少女》、《蒼鷺與少年》榮獲兩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肯定,並獲頒奧斯卡榮譽獎項「主席獎」表揚終身成就,成為日本動畫界史上第一個擁有兩座以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紀錄的動畫導演。他與已故動畫導演高畑勳和製片鈴木敏夫等人於1985年6月創辦吉卜力工作室,所推出的動畫電影以細膩動人、高品質著稱,在全球最高日本動畫電影票房榜上佔有一席之地,其中票房排名最高的《神隱少女》也受到台灣粉絲喜愛,在此次「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神作」票選中勇奪冠軍。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千尋找回名字的過程感動人心。(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特別場推出2025下半年曆特典

近來《心之谷》適逢30週年重返台灣大銀幕,上映10天全台票房累積賣破1千萬元,由於《心之谷》的誕生是當年宮﨑駿受了《海潮之聲》動畫版的刺激,而加速了少女漫畫《心之谷》動畫化的提案,因此也有不少台粉敲碗希望能在大銀幕看到《海潮之聲》。而這幾部讓鐵粉想一刷再刷的吉卜力動畫作品,皆被選為此次《神隱少女》特別場之限量特典「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中。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全台7家影城一日限定上映

《神隱少女》將於6月15日一日限定上映,凡於全台7家影城:美麗華大直影城、板橋秀泰影城、樹林秀泰影城、桃園新光影城、台中站前秀泰影城、台南新光影城、高雄夢時代秀泰影城購買《神隱少女》特別場電影票1張,即可獲得「2025吉卜力動畫電影下半年曆」A3海報1張,一人限換4張,當天憑電影票及攜帶任一件吉卜力正版相關收藏品或甲上娛樂特典入場,還可獲得吉卜力40週年紀念小禮物兌換券1張。更多資訊請上甲上娛樂官方臉書粉絲團查詢。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慶祝吉卜力工作室40週年,《神隱少女》將於本週日一日大銀幕限定放映。(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