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潔
共有179篇文章
-
動態設計2022/04/14POM共同創辦人彭冠傑、石岱芸!橫跨客觀邏輯與主觀自我的兩面創作
彭冠傑講究客觀邏輯脈絡,石岱芸有著主觀原生的創作能量,他們在Project On Museum 主攻視覺設計、在the MEDIAN 創作沉浸式體驗。兩樣性格與品牌調性好比設計的不同面向,可以很精準地解決客戶問題,也可以很創作式地放入自我意識。
-
生活2022/04/12眠豆腐、走走家具的居家品牌新形象!從線上找到市場突破口的策略之道
過去家具銷售以實體為主,現今出現了許多主攻網路的居家品牌。但國內外家具品牌並不少,要怎麼找到市場缺口?著重體驗的家具又要如何線上銷售?我們專訪眠豆腐、走走家具,拆解從產品開發、客群設定到行銷包裝的策略細節。
-
設計2022/04/09美感教科書追蹤報導!從一線設計團隊到教學現場看使用現狀
2013年,3位交大學生因到歐洲參訪交流,有感於西方生活中的美感經驗,發起「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畫」,以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課本為媒介,著手教育美感革命。推動至今,他們已經達成或尚未完成的改變是什麼?
-
藝術家2022/03/18直擊倪瑞宏的仙女系收藏!從路邊與廢墟蒐集而來的珍奇靈感資料庫
倪瑞宏位在新店山區的工作室,兒時曾短暫居住,日曆停在搬家的民國84年。家中時空也跟著塵封,台灣家庭代工時期的刷毛娃娃、美國海報女郎服飾、香港恐怖漫畫、日本昭和風包裝⋯⋯全都留在數位化未興的年代。
-
動態設計2022/03/15好氏研究室、仙島主理人陳易鶴!從品牌到個人形象的全方位設計之道
陳易鶴是鮮少敢公開說自己不社交的設計師,但每每出手的案子都有一定規模,做過恆隆行概念店、到京都設計民宿,最近還當起主理人創立漢方茶飲品牌仙島。實在好奇,這位設計圈邊緣人有何生存之道?
-
影視娛樂2022/02/19濱口竜介《在車上》馳騁國際影壇!直面自我的深刻電影敘事
濱口竜介《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同名作品〈Drive My Car〉,由西島秀俊主演,於今年拿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同時被譽為奧斯卡大熱門。
-
藝術家2022/02/15插畫家低級失誤 X Johnnp!台灣插畫家的自我風格與概念形塑之路
近年展覽活動、專輯封面、品牌視覺等,越來越多與插畫家的合作,帶有劇情或情緒的圖像表達令人深刻。本次La Vie邀請低級失誤、Johnnp展開對談,分享台灣插畫家如何形塑自我風格,以及在電繪技術普及的現下,又有哪些自身的概念與技法。
-
動態設計2022/02/12見本生物盧翊軒的獨特設計觀!在保守中尋求細節的再突破
操刀第31屆金曲獎和第12屆金音獎主視覺、第11屆總統文化獎獎座的設計師盧翊軒,設有工作室「見本生物」,創作領域包含裝幀設計、展會主視覺、企業識別,近年也與盧律銘合作《瀑布》、《消失的情人節》、《返校》等影視原聲帶。
-
生活2022/02/10《華燈初上》如何締造台劇OTT觀影紀錄?百聿數碼親解劇本規劃與行銷重點策略
影集《華燈初上》刷新台劇版權銷售金額新高,也創下最快攻占Netflix台灣市場排行榜冠軍的台劇紀錄。這樁日式酒店媽媽桑命案,讓「兇手是誰?」成為2021年底到2022年初的熱門話題。觀影熱潮的背後,是劇本懸疑感與OTT趨勢的掌握。
-
生活2022/01/18NFT為創作與商業帶來何種改變?OurSong、akaSwap從第一線親解背後脈絡與趨勢
全球NFT熱潮從Beeple、Pak等數位藝術家作品創下天價,到現在音樂、小說、Podcast、甚至鹽酥雞都紛紛投入。NFT正對創作與商業帶來什麼改變?專訪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akaSwap藝術總監王新仁,從音樂人、新媒體藝術家的經歷與見解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