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NEWS
-
食譜2025/07/26
認識美國烘焙大師莎拉.基弗:獨創「敲盤烘焙法」,從經典到創新的一段旅程
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一位深受美國大衆喜愛的烘焙師,創辦知名部落格「The Vanilla Bean Blog」,「敲盤烘焙法」的研發者,其撰寫的《餅乾烘焙聖經》收錄100道餅乾食譜,以餅乾種類分門別類,從歷久彌新的經典配方、傳統口味的新創演繹,到獨樹一格的創意甜點應有盡有。皆適用於派對、聚餐、餅乾義賣,或只是待在家享受一個舒適的夜晚。
-
藝文展覽2025/07/26
霹靂舞者孫振與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對舞,炸裂藝術藩籬!
在美術館裡跳舞滿「叛逆」,孫振笑著說。這位台灣代表性的霹靂舞者(可說是現在第一人)沒被館員「嗶嗶」警告,因為Olafur Eliasson(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作品鼓勵互動。在臺北市立美術館《你的好奇旅程》(Your curious journey)開展之際,他跟Olafur大談霹靂舞,也跟我們分享他的藝術表達與好奇心。
-
視覺設計2025/07/25
字體如何成為品牌助力?蒙納「Brand Talks」7/29來台開講,3位設計大師以實戰案例剖析
想要一探字體設計的奧秘?全球字體領導者「Monotype蒙納」將在台北舉辦「Brand Talks Taipei」,邀集3位國際頂尖設計師小林章、Phil Garnham、Graham Sturt齊聚一堂,分享字體如何成為品牌策略的助力,清晰傳遞品牌價值和定位。
-
視覺設計2025/07/25
2025金馬影展主視覺致敬侯孝賢《最好的時光》:舒淇寫書法、張震拍底片,2款海報聯手塗鴉藝術家凝練20年電影情思
剛憑自編自導長片《女孩》闖進第82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的舒淇,今再以2005年代表作《最好的時光》主演暨影后之姿,與影帝張震一同為2025金馬影展主視覺獻力。每年金馬盛事皆將海內外優秀影人集結台北,今年更從主視覺便展開跨界合作,由塗鴉藝術家帶來兩款漫溢電影情思的海報創作。本文揭其設計概念,也率先為影展預熱。
-
藝術創作2025/07/25
當設計不只是作品,更是未來城市的美好雛形!2025臺北設計獎,徵件倒數中
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種可能性,是用一張海報展開社會議題對話?以一座廣場重構城市與人們的關係?透過一項產品設計,消彌許多人生活中的不便利?對於臺北設計獎而言,答案始終是肯定。
-
影視娛樂2025/07/25
《唐頓莊園》電影最終章9月上映:經典戲服、「僕人鈴」道具於倫敦公開展覽,15年前劇本、場記板真品還能買回家收藏?
今年9月,隨《唐頓莊園》電影三部曲最終章上映,這座與觀眾相伴15年的鄉間莊園也將關上大門。然而在告別前,一個收藏回憶的機會來了——包括考利家族小姐們、廚娘、男僕等劇中角色的服裝道具及場記板、電視劇本等幕後製作物將於倫敦舉辦公開展覽,提供影迷免費參觀和購買,再續1920、30年代英倫風華。馬上隨本文看看有哪些精選展品能入手留念。
-
咖啡廳2025/07/25
「星巴克典藏DREAM PLAZA台北」信義區登場!24小時營業調酒吧台、門市限定咖啡飲品、江振誠打造專屬套餐等亮點
「星巴克典藏DREAM PLAZA台北」將於7月25日,在台北信義區DREAM PLAZA 百貨6樓及戶外空間開幕。作為台灣首間星巴克旗艦店,團隊除打造5大特色吧檯、邀請藝術家創作融合在地文化的藝術作品、推出逾百項門市限定飲品與專屬商品,更攜手國際名廚江振誠打造專屬套餐以及多款精緻點心。
-
創意行銷2025/07/24
奈良美智「變電箱徽章」被搶購,但你知道台電「退役變電箱再製計畫」還有這些有趣設計嗎?看3款從歷史變身的生活小物
奈良美智金瓜石特展周邊中包含一款藝術家授權「地主」台電打造的《朦朧潮濕的一天》限量徽章,完美凝縮此次展覽與時光交織的獨特體驗,甫推出即被搶購一空。然其背後的「退役變電箱再製計畫」事實上已行之有年,為台電賦予舊物嶄新面貌,將過往城市一景再次帶回人們生活的重要文創舉措。從本文了解完整脈絡。
-
品味新訊2025/07/24
「日常+」8/2-11快閃文博會松山文創!搜羅全臺工藝選品、講座導覽邀請全民漫活加乘
「+」有加乘的意涵,如同生活風格的多元面向疊加,「日常+」選品快閃店以工藝為核心,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策劃,詮釋日常所需的物件,提出兼具實用與美感的生活提案,串聯全臺近70家工藝品牌,將於臺灣文博會期間(8月2日至11日,共計十日)進駐臺北松山文創園區。涵蓋茶器飲食、日常穿搭、居家擺飾等生活領域,以當代設計語彙詮釋在地工藝,回應大眾對日常的想像。
-
藝術家2025/07/24
專訪插畫家陳姝里:玩泥弄土,捏出一顆自由的心
「對我而言,創作不會總是有很強烈的意圖。」一開口,陳姝里如此輕描淡寫,卻正好道出她在藝術創作之路上「自然而然」轉向陶藝的關鍵。過去十餘年,她穿梭在插畫與平面設計之間,也因此在插畫界中闖出一番成績。只是,日復一日,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需求,她漸漸無法沉浸在「純創作」的心流之中。「會去捏陶,就像是一種自然轉換的過程,因為當時的我,很需要自己的空間,不僅是實體的空間,心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