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開幕不久的基隆美術館正式迎來首檔國際大展《第25小時》,邀請來自7個國家、共17組藝術家共同參與,以藝術家們的特殊生命經驗為引,透過大規模的裝置、影像、互動等形式,探討個人和社會的相互影響,遊走於不同時空次元。

緊鄰港口的基隆美術館,由傳統文化中心轉型而成,期望以地方人文指標建築之姿帶動城市文化藝術發展,從核心概念「藝術委託行」出發,融入歷史感與當代性,打造出一座屬於基隆人、台灣人,甚至世界各地訪客的美術館,邀請藝術家和觀眾對話,賦予基隆和藝術新色彩。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第25小時》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第25小時》回望時空扭曲的錯覺

《第25小時》由林裕軒、黃郁捷擔任策展人,兩人都擁有豐富的策展與國際經驗。兩位策展人從與藝術家的談話間發想,挖掘出彷彿在日復一日之外延伸出的另一個時空,並邀請17組國內外藝術家,藉由作品呈現無法言喻的感受與經驗。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第25小時》由林裕軒、黃郁捷擔任策展人,邀請17組國內外藝術家,藉由作品呈現無法言喻的感受與經驗。(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其中,全球性的疫情可說是大家最普遍、最歷歷在目的共同經驗。黃郁捷表示,除了談「事件」本身,也希望能從中細緻地提取、描繪個人感受,並以小見大地回應社會思考,探索世界還有什麼可能?林裕軒則舉例分享,自己年初在日本Tokyo Arts and Space進行駐村計畫時,深入研究面對自然災害的應變方法、再到對於人造災難(勞動與政治)的解度,這些都成為《第25小時》的養分,也讓他與參展藝術家下道基行碰面時,展開一場詮釋災難與政治對話,進而為展覽選入《Bridge》這件作品。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鄭栖英 《2013,四點鐘》。(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第25小時》亮點作品介紹

▍黃博志《一週八天》

藝術家黃博志長期透過訪談,紀錄世界各地女工的生命經驗,挖掘其中的相似與迥異之處。《一週八天》啟發自藝術家母親「我沒有空」的自嘲,似乎在超時工作的狀態下,唯有一週八天才真正擁有空閒和時間;藝術家的母親說,如果一週有八天,她想去木柵動物園看大象林旺——長時間的工作在她身上留下了痕跡,所以她總說自己的腿「腫得像象腿一樣」。本次展覽中,藝術家更與風箏師傅合作,將母親繪製的大象製作成真的能夠飛行、掙脫束縛的風箏。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黃博志《一週八天》。(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Clédat & Petitpierre《蔓舞奇境》

法國雙人組Clédat & Petitpierre的《蔓舞奇境》,是整個展覽量體最大的作品。這件作品曾在法國龐畢度當代藝術中心、上海西岸龐畢度中心、澳門等地展出,以一株奇異的巨型藤蔓植物為發想,結合多種形狀、色彩繽紛的物件,邀請觀眾踏入空間,透過肢體動作自由探索作品。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蒂皮耶 《蔓舞奇境》。(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鄺鎮禧《綠燈》、《紅氊》

香港藝術家鄺鎮禧藉由重組日常物件,改變其物質狀態與使用方式,來回應自己對社會的觀察。像是《綠燈》就將綠光水平珠置於LED燈版中,把光線過濾成綠色,呈現他在疫情期間體驗到的奇異時間感;而《紅氊》則是剪下紅白相間的防滑磨砂帶中的紅色部分,拼貼出一整面的磚紅色。行走於空間中所感受到的磨砂帶阻力,引導觀眾產生異於平時的身體感,繼而思考人、物件、空間三者關係。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鄺鎮禧《紅氈》和《綠燈》。(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Olaf Nicolai《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

這種異於日常體驗的關係,也可於德國藝術家Olaf Nicolai的作品中感受到。他擅長在空間裝置內,藉由變化媒材的特性,對日常瑣事和既定認知提出圍觀的論點,利用觀者的直覺為支點,放大和提醒特定的感知。《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互動裝置邀請觀眾步入暗間,用光線在另一面由紫外線燈照射的牆上留下痕跡,彷彿捕捉光和時間。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歐拉夫・尼可萊《如何想像蠟燭熄滅後的光》。(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毛利悠子《Piano Solo - Ohara》

今年代表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藝術家毛利悠子,則帶來裝置作品《Piano Solo - Ohara》。疫情期間,藝術家獨自住在琵琶湖山中小屋,錄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創作了這件作品。麥克風收入預錄的海浪聲響和現場環境音,透過程式演算轉成即興鋼琴演奏曲,往來間產生了失準和延遲,而鋼琴當然也無法模擬出海浪的聲響,作品進而點出了自然和人工之間的不協調,與窗戶外的基隆港景色,產生有趣的內外對比。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毛利悠子《Piano Solo-Ohara》。(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鈴木悠哉《內庭/外庭》

日本藝術家鈴木悠哉以基隆作為田野調查的基礎,觀察家戶前那些擺放著植栽和無用之物的小花園,將這些物件以繪畫形式抽象化,映照出「私人/公眾」之間的灰色地帶,從個人的內心世界和記憶與外頭的物質和社會之間的連結,試圖呈現這個想像中的花園,以及人類如何與周遭環境連結和抵抗。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鈴木悠哉《內庭/外庭》。(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下道基行《橋》

作為一名以攝影為主要手法的藝術家,在311地震發生後,下道基行思索自己是否該拍下災難現場、是不是要為這個當下留下些什麼東西?他買了一台機車、騎著它環遊日本,拍下一系列「類似橋」但其實只是放在路邊排水溝的板子,將這些影像串連成一本長達63公尺的書,加上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採訪,把埋沒在其中的故事重新傳述。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下道基行《橋》。(圖片提供:基隆美術館)

展覽期間,下道基行也將帶領工作坊,跟觀眾一同在基隆以「看不見的風景」跟個大家走入基隆街區,用自己的方式紀錄、找尋那延伸自日常生活的感知不同時空。

▍車在民 《綠幕與迷宮》

這是一支由韓國勞動部與藝術家車在民合作的錄像作品。影片內容非常單純,就是紀錄一位電纜工人的每日日常,藝術家捕捉工人全身繫滿了鋼鎖然後爬上電線桿、徒步走在大街小巷鋪設電纜線等。最特別的畫面,是對於工人手部動作的特寫——當電纜線被抽離、工人的手卻持續操作,邀請觀眾反思在價值至上的社會裡,勞動剩下什麼意義?

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正式開展!7國17組國際藝術家汲取特殊生命經驗,遊走另一個時空次元
車在民《綠幕與迷宮》。(圖片提供:車在民)

《第25小時》展覽期間規劃多場策展人、跨界專家帶領的導覽和活動,還有日本藝術家下道基行於基隆舉辦「看不見的風景」工作坊,帶領大家走入基隆街區,而驫舞劇場也將策劃2場親子和樂齡專屬的〈自由步〉工作坊等。

參展藝術家名單:
車在民、陳為榛、丘智偉、鄭栖英、伊凡・克萊達特&可可・佩迪皮耶、黃博志、高雅婷、鄺鎮禧、賴科維、林冠名、毛利悠子、歐拉夫・尼可萊、下道基行、鈴木悠哉、曾家偉、亞魯、楊健生(依英文姓氏字母順序)

《第25小時》

展覽日期|2024年9月26日至12月1日
展覽地點|基隆美術館(基隆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週一固定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哆啦A夢巡迴特展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集結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一次看

哆啦A夢巡迴特展6月登陸台北華山!重現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打造沉浸式微型劇場、上百隻各式造型哆啦A夢等亮點搶先看

在台北華山東2館四連棟展出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展覽佔地近千坪,完整呈現豐富多元的展品內容,包括首次登場的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經典的巨幅漫畫場景,以及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全員到齊。

繼2024年7月由AllRightsReserved在Fujiko Pro協力下創作的《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在全香港掀起一股「哆啦旋風」,引起巨大討論與迴響後,在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與協力單位AllRightsReserved、Fujiko Pro、Animation International共同協助並配合台北展場作相應規劃,終於將把這個人氣特展引進台北華山。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 台北站》即將於6月28日登陸台北華山。(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秘密道具「100%朋友召喚鈴」登場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不僅帶來滿滿驚喜,也公開神秘道具「100%朋友召喚鈴」,而背後更藏有一段與「胖虎」息息相關的祕密故事。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將獨家放映由日本Shin-Ei Animation團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胖虎世界巡迴演唱會》,在動畫中熱愛唱歌的胖虎,竟夢想成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甚至首次在台灣登台演出。至於「100%朋友召喚鈴」究竟扮演了什麼關鍵角色?為什麼會拿出這個秘密道具?答案藏在「100%微型劇院」展區中,等你進場揭秘。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 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秘密道具空間能親身體驗哆啦A夢的四次元口袋。(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1比例復刻藤子・F・不二雄工作室

展中也將完整呈現傳奇漫畫家的創作空間—「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展區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書桌上將擺放鋼筆、原稿紙、墨水、羽毛刷等慣用繪圖工具複製品。透過這些細節,讓觀眾得以一窺老師的創作日常,親身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曾說過:「我一直以來都把『喜歡』放在最優先位置。」他將自己兒時所熱愛的西部片、科幻電影等奇幻題材融入創作之中。其中,他對恐龍的狂熱,更可從書桌上陳列的恐龍模型、動植物科學圖鑑窺見端倪,這些「喜歡」的事物不僅成為了創作靈感的關鍵養分,更促成了哆啦A夢後續《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等大長篇故事作品的誕生。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藤子・F・不二雄老師工作桌」將以1:1比例復刻老師的工作室實景。(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沉浸式展區 × 經典漫畫場景重現

此次展覽將藤子・F・不二雄老師筆下的經典漫畫世界,以嶄新方式回到大家眼前。現場規劃多個漫畫相關展區,從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以45本漫畫單行本為靈感打造的「漫畫單行本展區」,精心挑選出5幕經典漫畫場景,透過放大比例與立體化設計生動呈現,讓觀眾彷彿在現場被照射了哆啦A夢的縮小燈,走進巨型漫畫書世界,感受故事情節就在眼前的震撼。在「黑白作品展區」更展出了17幅珍貴的藤子・F・不二雄老師黑白漫畫復刻原畫,其細膩的線條記錄著不同年代的畫風演變及《哆啦A夢》多樣的藝術風格。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以放大比例的經典漫畫頁面、珍貴黑白復刻原畫,到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空間,帶領大小朋友重溫看漫畫時的感動。(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若想感受沉浸式的漫畫魅力,不能錯過「大雄的漫畫閱讀房間」,本區將大雄的房間打造成一個舒適的漫畫閱讀空間,房間中央的哆啦A夢愜意地躺在巨大銅鑼燒上,彷彿邀請觀眾一同放鬆欣賞,四面展牆以3D光雕投影,呈現出45本漫畫單行本的精選章節,打造數位與紙本漫畫的交錯與共構,讓不同世代的觀眾重新感受漫畫所傳遞的溫度與連結。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大長篇展區」展現了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緊接著登場的「大長篇展區」,則聚焦於藤子・F・不二雄老師自1979年開始創作的大長篇作品,以10面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復刻原畫,與7座立體雕塑,重現大家熟知的漫畫章節。例如:《哆啦A夢:大雄與小恐龍》中,白堊紀時代壯闊景觀下的驚險旅程,以及《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中,登陸外星球的冒險奇遇,每一部作品都是每一趟充滿想像力的探險旅程。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集結近百座哆啦A夢創意立體雕塑

最後是「100%哆啦A夢造型樂園」,集結了來自電影的13款造型,與來自漫畫及動畫原創故事的23種哆啦A夢,包括「變成紫薯的哆啦A夢」、「貍貓裝」、「狼人面霜」、「雪人機器人」以及「德古拉道具組」等各種創意裝扮。而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一次蒐集哆啦A夢造型宇宙!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近百座哆啦A夢立體雕塑更將散佈在展場各個角落,等著觀眾們邊拍邊尋寶(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

展覽外的設計物同樣極具巧思,售票亭以哆啦A夢標誌性的藍色為主色,搭配漫畫格構圖,兩側更設置了巨型「100%朋友召喚鈴」展覽入口以及拍照牆,大家來到華山就能立刻享受被哆啦A夢環繞的夢幻合照!此外,更不能錯過烏梅劇院前廣場矗立著高達12米高的巨型充氣哆啦A夢,戴著畫家帽、手握畫筆的哆啦A夢,象徵著藤子・F・不二雄老師透過創作帶來的童趣、想像與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這裡被滿滿的療癒與愛包圍。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經典漫畫頁面再重現。(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_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在「100 星光大道」展區中,哆啦A夢與大雄等角色將穿上正式禮服,踏上以哆啦A夢主題色「藍色」為設計靈感的藍地毯登場。(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哆啦A夢商店正式開張

展覽期間限定的哆啦A夢商店也驚喜登場!現場不僅引進多款香港站人氣周邊商品,如畫家造型的哆啦A夢爆米花桶、壓扁哆啦A夢的造型地墊、超精緻麻將組及身戴100%朋友召喚鈴的哆啦A夢小夜燈等各式商品,還有推出台北站限定商品。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北站
時間:2025.6.28 (六) - 2025.10.6 (一)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東2館四連棟(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提供|聯合數位文創、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奈良美智《朦朧潮濕的一天》前進金瓜石!選址「台電金水基地」,全新創作、限量周邊首度亮相

藝術家奈良美智在台十年巡展計畫「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4站前進金瓜石!本次展覽選址坐落新北山城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不僅展出奈良美智為台灣繪畫的重要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更將帶來素描、陶器、攝影作品、限量周邊與展期限定餐飲,邀請民眾循著潮濕山霧的足跡,感受奈良美智筆下那份專屬台灣的溫暖人情。展覽採線上預約制。

《朦朧潮濕的一天》巡迴第4站登場

《朦朧潮濕的一天》是奈良美智為感謝台灣捐贈口罩給日本、關懷311東日本大地震所繪製的巨型畫作,代表著台日雙方從官方到民間緊密的友誼和信任,作品自2021年首度曝光後,2023年展開為期十年的巡迴之旅,走訪高雄、澎湖與屏東,下一站將前往承載島嶼重要礦業記憶的金瓜石。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第四站將於今年夏天前進金瓜石,展期自2025年6月28日至9月28日。(圖片提供:文總)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十年巡展計畫,於2023年從高雄內惟藝術中心出發。(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選址金瓜石「台電金水基地」

在開展記者會上,奈良美智提到,自2021年起在台灣舉辦特展,走過台北、高雄,最後在台南劃下句點時,他便想著:「如果能有更多作品、更長久的留在台灣與大家相見,那就太好了!」雖然的確曾懷疑是否能持續展出到十年,但不知不覺已來到第三年。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建築外觀(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懷有深厚情誼,曾多次在社群媒體分享來台記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第四站來到了金瓜石,我真的就是想要在這樣的場域來展出我的作品。」奈良美智分享,當初在勘查場地時,來到這棟正重新整修到一半的空間,他提出了一個「任性」的請求,希望能暫停部分的工程,讓他能在這種整修狀態未完成的建築裡展出作品,在既有的空間,保存過去的記憶,同時賦予新的價值。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集結奈良美智全新創作、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13件素描等作品,是巡展以來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本次展覽也邀請郭俊佑、賴科維、洪宇蕎與石孟鑫4位台灣年輕藝術家一起在金水基地展出。現場規劃周邊商品銷售點,帶來T恤、滑鼠墊、襪子、由台電退役變電箱製成的造型徽章、奈良美智在X上預告的「銀亮亮材質」全新包款,以及奈良美智在台南防疫隔離期間創作的「Tainan Quarantine Drawings」系列明信片套組等限量周邊。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除了《朦朧潮濕的一天》大型畫作,奈良美智更帶來6件今年全新創作的繪畫。(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奈良美智巡展周邊(攝影:Adela Cheng)

展覽期間,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將推出印有奈良美智畫作的咖啡杯、台灣精品冷泡茶、造型雞蛋糕與台電老字號消暑聖品「協和冰棒」,邀請大家欣賞作品後,以味覺體驗藝術的餘韻。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台電金水基地一樓咖啡廳(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展場一隅(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如何預約奈良美智特展?

文化總會、奈良美智基金會、台灣電力公司共同主辦的「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即將於6月28日在台電金水基地正式開幕,展期至9月28日,採線上預約制,首波6/16(一)中午12點正式開放預約,之後每月16日中午12:00依序開放2個報名梯次。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晚上6點(每週一公休),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奈良美智特展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粉絲專頁。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採線上預約制。(圖片提供:主辦單位–文化總會、台灣電力公司)

參觀採線上預約制
第一梯次:6/28-7/15(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nm8ey1

第二梯次:7/16-7/31(6/16 12:00 開放報名)
https://reurl.cc/EV9EWk

每月 16 日中午 12:00 依序開放 2 個報名梯次。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文總推薦,觀展結束後,可以從金水基地漫步至水湳洞停車場,欣賞琥珀色光束照亮的十三層遺址,感受濃霧、山雨與礦業遺址交織出的特殊氛圍。(圖片提供:金水361. META space)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金瓜石 
展期|6/28(六) - 9/28 (日) 10:00-18:00(每週一公休),6/28(六)開展當日將於 14:00 開始開放入場
地點|台電金水基地(新北市瑞芳區洞頂路 361 號)

資料提供|文總、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