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村落老屋化身藝術旅舍!閣樓《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打造藝術房間計畫

「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藝術房間計畫

位於台北公館水岸旁、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中的「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是國內外藝術創作者與愛好藝文活動者的住宿首選。9月22日至11月3日閣樓青年會所舉辦一場「藝術房間計畫」藝術創作品以織品、壁畫、工藝、詩集、視覺藝術為構想,《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將以不同材質的藝術作品與你共眠,

 

入住期間,欲讓房客更了解歷史聚落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性,以及與創作藝術家的互動交流,將拿到半夢半醒小包包,內含展覽手冊、主視覺貼紙、房卡、信紙,房客可藉由信紙留下住宿體驗的心得給該房藝術家,展覽後,藝術家也會根據旅客留下的訊息,將創作品寄送給有緣的旅宿者。

 

 

本次策展概念將住宿作為一種沉澱、思緒重整、靈感的啟發、更是自我療癒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以藝術為核心構思每間住房,提供旅人沉澱與激發靈感的心靈居所。閣樓青年會所和一般的民宿、旅館不同之處在於,青年會所僅提供藝文產業背景之旅人,以及參與寶藏巖聚落舉辦與藝文展覽的訪客入住,閣樓青年會更規畫「說說刺繡工作室」的刺繡活動。


 

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機設好鬧鐘擱在一旁,躺在床上準備入睡,腦袋卻高速轉動、湧現一整天發生的事。轉來轉去的無非是工作、感情這些生而為人會面臨到的瑣碎之事。「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藝術房間計畫」探討著睡與不睡之間的狀態,離開舒適圈,好讓你重新啟動鈍化已久的感官。當你脫離日常住進一處由記憶堆疊的空間,閱覽藝術家給予的意念,將情感投射其中,待一覺醒來後心靈將有所觸動。

 

連俞涵的房間角落 屬於她的物件

這回藝術村邀請8組藝術家在會所七間房間以及一處神秘空間留下作品,參展;原本的301房以極簡風格,營造一種純白的心靈居所,希望旅宿者都能在城市的一隅,擁有一晚的偶然放空與陲慢步調。負責301房的藝術家連俞涵,在房間角落留下了一些屬於她的物件,等待有緣的旅宿者,翻閱和讀取記憶、尋找她的味道。房間內的藝術品都是連俞涵親手創造,一一縫合想留給旅宿者的訊息, 由光碟組成的吊燈,每一個光碟上的字句都各代表一本書,這些書都能在房間內找到;當旅宿者入住她的房間,便能藉由燒錄到光碟裡的音樂,寫進書本裡的文字,藏在字條裡的訊息等各種方式承接她的記憶。



 

一踏入302房映入眼簾的是,藝術家吳昭君用「羽毛球」作成的「花」, 並以撿拾蒐集而來的舊紙張及線材編織創作而成,物盡其用、賦予其生命的延伸;201房陳漢聲結合陶藝、釉燒、纏花與動力裝置,是離鄉後的家鄉遙想,更是鄉愁的分享。關於自己到異地生活的最初經驗,想著遠方的故鄉景緻又是如何;202房蘇子涵過往創作一直是複合媒材探討與城市的關係,她將牛奶盒比喻為城市中的建築,這次將透過各種形式的牛奶盒來描繪寶藏巖的樣貌;象徵細胞在生生滅滅之間循環,我們的生命是一段無限的旅程。


 

102房說說刺繡工作室:Amber Yu & Aine著迷於精緻與工整刺繡表現,以刺繡來說說,以棉絮記錄。用心觀賞房間內的每ㄧ幅刺繡,說說刺繡在房內留下了三隻兔子刺繡,狡兔有三窟,102房的旅客雖只有一窟但卻三隻兔子的陪伴,創作者認為房間雖小但對於旅人來說「房間不用太大,足夠休憩,便已足矣。」;101房簡詩如將立體的現成物、畫作、複合媒材...等等,都結合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面,並利用老物件本身所帶有的歷史和記憶、創造出所屬於不同記憶維度的私密感受,讓觀者體會到像是歷史、個人、家族、愛與情感…等不同時間切面的綜合體; 103房應可潔從遇見阿波開啟人生裡學習「被愛」及「付出愛」的開關。

 

 

而在公共空間的秘徑通道-張乃仁,以鮮紅的心臟燈管產生的顆粒,像是流動的血液,在一個流動循環的生態裡,仿真身體裡的循環系統,在活生生運作中炙熱的紅色,將物體轉為精神,以這樣的方式反應到外部一種再次的真實。張乃仁試著以電壓、玻璃管、氖氣去模擬仿生身體裡的循環系統,以這樣的方式反應到外部一種再次的真實。身為台北人,一定走訪過公館商圈,但可能從未去過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希望住宿閣樓的人能夠從中找尋跟自己共感的連結,走進寶藏巖的寧靜,便能與自己對話,與藝術共眠。

 

 

關於閣樓青年會所 

為保存寶藏巖歷史聚落風貌,並藉由舊建築的活化,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將該聚落規劃為三區:「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寶藏家園」及「國際青年會所」,其中「國際青年會所」希望透過住宿體驗,呈現歷史聚落發展過程中生活的真實性,由它的區位、空間形態和特性的明晰性表達出其獨特的「場所精神」。

 

毫無疑問地,青年會所是一個路徑,用記憶連接起有為人所熟悉或不熟悉的點點滴滴的事物,而這些事物都充滿意義更形成了閱讀寶藏巖豐富的歷史紋理與具歧異多義的空間結構的線索。當我們想告訴別人寶藏巖是什麼場所而無法確定時,「青年會所」是一個路徑。


 

「脫離日常在睡與不睡之間」:閣樓寶藏巖青年會所藝術房間計畫

入住限定展期/9.21(六)-11.3(日)

參與藝術家/連俞涵、吳昭君、陳漢聲、蘇子涵、簡詩如、說說刺繡工作室、應可潔、張乃仁

 

刺繡活動

時間/10.19(六) 14:00-17:00

地點/會所202房

費用/1100元/人

老師/Amber Yu & Aine

報名連結/https://bit.ly/2YpEX16

 

活動時間 

假日/9.28、10.5、10.12(六)入住

平日/

9.24(二)入住

9.25、10.2、10.23(三)入住

10.10、10.17、10.31(四)入住


文字整理:Vicky Kao

校稿編輯:陳君與

All Images by Vicky Kao、閣樓青年會所

via閣樓青年會所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十月,是設計的月份!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看見創意靈光如何改寫城市模樣

秋意漸濃的十月,設計迷「年度必追」的盛會「2025臺北設計獎」風格登場!臺北設計獎以「五城門」為品牌識別意象,不只象徵以設計為鑰,開啟通往未來的「創新」、「永續」、「美學」、「社會價值」與「國際交流」五道門,也吸引全球4,772件作品「推門而至」,經四大洲、11國、28位專家層層評選後,由最具創新精神的入圍作品齊聚臺北,為城市注入蓬勃設計能量!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走進「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感受全球設計靈光

在此之際,臺北設計獎也推出入圍作品展與系列活動,邀請設計迷直擊設計現場,與全球創意共同脈動。其中最受矚目的「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自10月25日至11月2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2、03展間登場,邀請觀眾近距離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也不妨參與現場互動問答,了解臺北設計獎核心理念,完成問卷還可獲得限量品牌周邊小物。而在看展之後,更能前往入口處的「臺北設計獎咖啡館」,在綠植與燈飾交織的空間裡,一邊啜飲咖啡,一邊交換觀展觀點,讓靈感在此交會。不只如此,展覽期間更有線上抽獎活動,觀眾只需上傳觀展照片至「臺北設計獎TDA」臉書專頁,留言「#臺北設計獎TDA」並標註2位好友,即可獲得抽獎資格,讓觀展更添趣味。

另一方面,展期中也以寵物共居與生活紓壓為題舉辦講座,分享如何從日常汲取靈感,並將霎那靈光轉化為具體實踐。其中由「閏年設計」設計師Lea陳欣怡主講的「毛孩共居新美學:設計 × 空間 × 友善生活」分享如何在居家與公共空間中兼顧人與寵物的需求;由「SPUTNIK」創意總監賴逸勳帶來的「設計與陪伴:寵物產業的下一波時尚浪潮」則討論時尚品牌如何將時裝思維延伸到毛孩身上,帶動跨界合作與新市場的發展。不僅讓設計更貼近生活,也呈現出當代設計師如何以溫度與創意回應時代需求。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國內外設計人齊聚古蹟,迸發超越想像的創意實力

而在展覽與講座之外,「臺北設計獎」也在10月29日晚間於松菸「不只是圖書館」舉行「設計師之夜」交流餐會,邀請近百位國際評審、入圍團隊、贊助企業與設計公協會代表齊聚古蹟,共同見證臺北作為全球設計交流平台的文化底蘊。其中Google德國穿戴設備團隊工業設計主管Christoph Gredler、澳洲Studio Ivanova創辦人暨執行總監Annie Ivanova,以及西班牙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創辦人Lain Satrustegui三位國際評審更將分別從產品、視覺與空間三個面向切入,與臺灣設計師面對面交流,帶來國際視野,也激盪出跨文化的思考火花。至於壓軸的頒獎典禮則將於11月21日在晶華飯店登場,揭曉年度各獎項得主之餘,也為這場為期一個月的設計盛宴劃下完美句點。

2025臺北設計獎入圍作品展

從入圍作品展到系列講座,從設計師之夜到頒獎典禮,2025臺北設計獎的每個環節,都回應著「讓設計成為形塑美好未來的驅動力」的核心精神,也讓臺北設計獎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個串聯創意與公眾的開放平台。歡迎人們一起迎著秋風,打開設計之眼,看見臺北如何以自己的節奏,實踐設計之都的多元想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共生之境,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坐落於台灣北海岸的「子隆山房」,是映現雕塑家張子隆畢生創作經驗和美學理念的藝術園區,也是一座海納多元藝術交流的創意私塾。園區內「藝術家之屋」是展演和藝術交流基地,更設有可眺望山海景色的觀景平臺;依傍山勢而建的步道,則被原生植栽和石材圍繞,點綴與地景相映的雕塑,景色優美。來到這亦能透過展演、雕塑工作坊、茶席等活動,體驗手作樂趣及與自然共處的逸致。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與自然共處、親近在地社區的藝術聚落

張子隆是台灣戰後重要的雕塑家,畢生致力推廣環境雕塑與空間美學。他不僅熱愛雕塑,也傾心建築,更曾參與東京迪士尼建設工事,卸下臺北藝術大學教職後著手策劃「子隆山房」,親自參與設計與監造,並在北藝大門下學生、現任園區藝術總監梁海莎的共同努力下,於北海岸孵化一方藝術基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5年成立至今十年,子隆山房以「建立藝術、自然與生命的連結」為核心理念,透過展覽、工作坊及表演等形式,將張子隆一生的雕塑經驗與創作理念,化為激發想法、沉澱身心的藝術棲地。藝術能量不只在園區內湧動,更流竄至至北海岸一帶:子隆山房於當地推動環境藝術設置,並與國家風景區和社區合作,讓雕塑融入在地自然景致;同時與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等醫療機構合作藝術照護計畫,透過藝術傳遞療癒力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2018年,子隆山房進一步創立「台灣環境雕塑協會」,並以「石門雕塑中心」之名成為計畫執行場域;隔年再加入Res Artis國際駐村網絡平台,積極推動國際駐村創作計畫,吸引來自美國、澳洲、瑞典、日本、法國、韓國等不同文化背景及跨世代的藝術家參與,逐步蛻變為向世界敞開的藝術村與跨域平台。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3大亮點空間:藝術家之屋、駐村工作室、景觀庭園

漫步子隆山房,隨處可感受張子隆對手作親造的熱愛、對自然的傾慕、對藝術教育的理念,以及嘗試將藝術帶入人們生活中的念想。園區主體建築「藝術家之屋」,藉循環材料砌築質樸紋理,三層樓場域涵蓋交誼廳、視聽教室、挑高展覽廳、辦公室等多元空間,築起藝術交流與教育推廣之地;像是城堡的塔樓則設有360度全景瞭望台,可遠眺白沙灣落日和七星山綿延山景。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援引日本美學構築的「聽溪館」和「望山房」,主要作為創作者駐村的起居和工作空間,建築周圍被綠意和溪流環繞,時刻有大自然為創作傾靈感;未有藝術家駐村時,兩處日式空間也採預約制開放體驗和租借。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戶外錯落依傍山勢而建的原石步道與景觀平台,保留原生植栽與石材,且四季皆有相應的花卉更迭,讓藝術品與自然地景相呼應,每一處都洋溢著「與自然共處」的美學精神。對張子隆而言,子隆山房不僅是創作的棲地,更是終身不斷完善的雕塑作品,是他無可妥協、用盡一生追尋的藝術夢土。

「我的創作方式,是執著於好好地把一件事研究徹底,享受過程,因為喜歡而做。」——張子隆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雕塑藝術妝點園區,展現萬物湧動生命力

作為藝術基地,子隆山房於室內外空間展示的眾多藝術品自是一大看點,展品鋪排方式強調藝術與環境之間的共鳴,如張子隆作品〈流動〉中的鐵件將隨時間變換色彩;梁海莎的雕塑以貝殼、花朵等自然形態捕捉生命初萌的瞬間。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此外,「藝術家之屋」二樓設有65坪、挑高4.2米的專業展覽空間,除了不定期策劃特展,亦常態展出張子隆的創作。長年專注於石材、木材與金屬雕塑的他,創作靈感源自現代主義及日本文化對素樸精緻美感的追求,在具象與抽象間探索,最終回歸簡約造型,以對「形」的嫻熟掌握,講求「360度皆能欣賞」,尤其以人體為主題,展現人類生命中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並以圓潤曲線表達對女性孕育生命的敬意。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集展演、工作坊、茶席等體驗的「創意私塾」

歷經十年淬鍊,子隆山房已成為北海岸深具代表性的藝術聚落,是當地藝術教育、國際交流、社區凝聚的樞紐。朝下一個十年邁進,子隆山房於202510月迎新開幕,不只品牌識別、網站、硬體等皆迎來新貌,也更著力於落實「私塾」初衷,以園區內廣達百坪、設備完備的雕塑工作室為基地,策劃入門和進階雕塑工作坊;亦同步推出雕塑與詩歌聯展《人間四季》,及茶席、瑜伽、頌缽等多元活動。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剛入門雕塑藝術想體驗手作樂趣,「一日雕塑家」工作坊引領學員親自感受石頭質地與紋理、打磨石材,製作屬於自己的小型石雕。想更深入習得雕塑精髓,「石雕創作大師班」則由張子隆親自授課,並有專業助教隨堂輔助,學員將在12堂課的學程中,逐一學習美學基礎、模型製作、放樣、打磨等知識與工序,從無到有完成一件由自己構思、適合珍藏及展示的石雕作品;並在子隆山房團隊專業協助下執行佈展及打光,舉辦公開成果發表會。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北海岸藝術秘境「子隆山房」,雕塑藝術與自然的創意私塾
(圖片提供: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

地址|新北市石門區八甲57

電話|02-26383633

參觀票價|500 元/人(含一份茶水、點心)

開放時間|需預約參觀,週四、週六及週日10:00-18:00開放預約

注意事項|需於兩週前事先預約,預約及工作坊、體驗課程報名請點此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