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振豪X邱柏昶的MV美學!來自電影與劇場的音樂敘事

告五人 紅

第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揭曉,音樂錄影帶獎除了有知名影像團隊有機像素、導演姚國禎,電影導演程偉豪、歌手陳珊妮也來跨界競爭;新生代導演中,王若琳的高中好友Robert Youngblood或許大眾稍微陌生,但殷振豪和邱柏昶的名字,早已在華語歌壇出現已久,從獨立新秀到主流大咖的MV都少不了他們。

完整故事 跟隨角色與音樂起伏

以茄子蛋〈浪子回頭〉、〈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三支連貫劇情的MV,在YouTube創下破億點擊的殷振豪,非但不是影像科班,還畢業於清大化工。想當電影導演卻沒有門路的他,在接拍婚攝時發現,集合素材配樂的邏輯和MV十分相像,於是報名StreetVoice的MV比賽,還連續兩年獲獎。「我等於是把MV當短片在拍。」既然跨不進電影界,就想辦法靠近,如果長片是90∼100場戲、短片是10幾場,他就濃縮6∼8場戲拍成MV,也形塑了他以劇情為主的MV風格。


一開始總會塞滿場景與台詞,但在〈浪流連〉之後,他慢慢發現角色情緒的演進,才是MV敘事成立的關鍵。「主角是誰?觀眾要在30秒內大概認識他,之後要能跟著他經歷一些事情,再跟著他一起哭、一起釋懷。」即便是一閃而過的配角,或是根本沒有戲份、僅是主角人設背後的隱藏版角色,他都會把每個人物寫到完整,也意外玩出角色的獨立宇宙。〈浪子回頭〉主角雖是吳朋奉,但在設定裡他有一個摯友,只是沒有拍出來,而這位好友就是〈浪流連〉的高捷,他有一個深愛的女人陽靚,她卻不再相信自己會得到幸福,原因是她曾經被一個男人傷害過,那個男人就是〈這款自作多情〉的古斌,「為什麼古斌看到陽靚的傷疤會軟化?下一支就知道囉。」

茄子蛋〈這款自作多情〉裡,陽靚在故事開頭小心翼翼倒茶,因為其人物設定是長期被黑道大哥虐待的女人。
茄子蛋〈這款自作多情〉裡,陽靚在故事開頭小心翼翼倒茶,因為其人物設定是長期被黑道大哥虐待的女人。 

殷振豪說,會寫故事不過是完成敘事MV的1/10,怎麼把大綱轉換成4∼6分鐘以內,同時搭配音樂起伏,才是困難所在。〈這款自作多情〉的編曲複雜,宛如機關槍的連續唱法,幾乎找不到斷點可以切換角色情緒,光思考這點就花了他半年。「音樂本身就在講故事,你又拍了一個故事,其實是兩個故事在進行。」一首歌的節奏若是「快快慢」,拍的故事卻是「快快快慢」,畫面和音樂就會漸漸脫序。照理來說,副歌是音樂的高潮,畫面理當有相應的起伏,但殷振豪的MV常常反其道而行,用角色心境的厚度,取代花俏的視覺。

茄子蛋〈浪流連〉裡,觀眾跟著男主角高捷從戀愛到放棄,最後跟著他一起死去。
茄子蛋〈浪流連〉裡,觀眾跟著男主角高捷從戀愛到放棄,最後跟著他一起死去。 

魏如萱〈彼個所在〉以告別式為場景,特意使用長鏡頭,「告別式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冗長,所以運鏡都是很慢的,慢到你覺得好長好長,但我覺得這就是角色當下的心態,她只有覺得煩,但沒有覺得難過。」這次入圍金曲的告五人〈紅〉也是,劇情中兒子車禍過世的謝瓊煖,在街頭立牌協尋肇事者,緩慢步調和搖滾曲風背道而馳。其實告五人創作〈紅〉想的主題是愛情,「拍愛情故事太理所當然了,因為這首歌是溫柔的呢喃,很像媽媽對小孩的思念。」殷振豪很常看社會新聞,並有意從中取材,除了〈紅〉講肇事逃逸,〈彼個所在〉裡消防員殉職、TRASH〈希望你回來〉有同志議題,他都希望能帶給社會回饋。「我看到YouTube下面的留言,好多人在分享自己的故事,說他的家人怎樣怎樣,想不到真的有觸動到一些事情。」


片段劇情 放大角色內心獨白

如果殷振豪的MV是一部短片,那邱柏昶的MV就是劇情裡最重要的一場戲。「如果我拍〈浪子回頭〉,可能就只拍最後兩人對嗆『看三小啦?看你緣投啦!』那場戲,我會把這場戲的感覺放很大。」和殷振豪私下是好友的邱柏昶說,相較於殷振豪的劇情完整,自己偏向片段的故事,更著重個人主觀感受。

來自電影與劇場的音樂敘事!金曲獎入圍導演殷振豪X邱柏昶的MV美學

戲劇系出身的邱柏昶,還是個舞齡10年以上的B-Boy。最早因為劇場背景,常有奇幻、虛實交錯的元素,之後他愛上旅行,潛意識一直拍公路和大海,例如孫燕姿〈風衣〉遠赴冰島、鄧紫棋〈倒數〉去了內蒙古,劇情都是尋找,但沒有給出答案,而是一直在路上前進。走過誇張魔幻和壯闊山海,他現在反而被身邊最單純的故事吸引。最近剛拍完白安〈回家的路〉,劇情就是奶奶從機場接兒子回家,如此而已。但在那段路上,奶奶想起了過去和爺爺的時光,MV裡雖沒有明示,但從掛在後照鏡的小飛機,可以發現爺爺是已經過世的飛官。「白安說這是一首想念的歌,但想念有很多種,這搞不好不是她的感受,但唱片公司和歌手都願意給出空間,讓我來填補。」

最初唱片公司僅要求〈回家的路〉拍攝對嘴,但邱柏昶聽完白安的創作理念後,覺得不能辜負這首歌,決定用奶奶接兒子回家的故事來敘述想念。
最初唱片公司僅要求〈回家的路〉拍攝對嘴,但邱柏昶聽完白安的創作理念後,覺得不能辜負這首歌,決定用奶奶接兒子回家的故事來敘述想念。 

片段情節乘載濃厚情感,儘管褪去劇場的奇幻風格,仍有窺見角色內心獨白的悸動。細觀他的作品,會發現他經常使用一鏡到底的手法,「因為這一場戲、一支舞很好看,我不想要被打斷,有點像是劇場,我買票進來看,表演沒辦法剪接。」他解釋,電影的一鏡多半是劇情某段很重要的戲,5分鐘的鏡頭僅呈現一段台詞或動作;MV的一鏡雖僅約3分鐘,但歌曲包含主歌、副歌、間奏,表演必須顧慮到音樂性,演員真實表演的時間就是歌曲的時間,副歌出現的瞬間,情緒就得精準升到高點。

孫燕姿〈風衣〉遠赴冰島拍攝,國外外景無法預知的天候狀況,令邱柏昶備感挑戰。
孫燕姿〈風衣〉遠赴冰島拍攝,國外外景無法預知的天候狀況,令邱柏昶備感挑戰。 

這次入圍金曲的〈去年冬天〉就是一鏡到底,宋楚琳慵懶的爵士嗓音,唱出分手後的坦然,「輕鬆的爵士樂在視覺上很難呈現,不小心拍出來的感覺跟音樂太像,就平了。」因此他找來兩位國際知名的愛沙尼亞籍舞者,從編舞帶出音樂性和節奏感,一幕男舞者在鋼琴上,從手指動作帶到全身,再換到僅有腳步的take,都是他和兩位舞者激盪出的巧思。為了讓音樂與影像互補,前兩屆入圍金曲的Vast & Hazy〈與浪之間〉,磅礡的編曲,MV反而選用小孩視角,「如果一首歌很壯闊,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視覺沒辦法超過這首歌,那就往簡單走。」而楊永聰〈溫柔地,暴烈地〉的慢板歌曲,他就用步調更慢的影像詩,影像的故事線索很少,目的就是要觀眾把注意力放到歌詞。

MV敘事最終要成就音樂

懷著電影夢的殷振豪,去年完成公視人生劇展《風中浮沈的花蕊》,現正往劇情長片發展。「角色活在電影世界裡的狀態,是MV比不了的。」他說,導演和演員必須活在電影的世界觀長達兩個月,一場吻戲,導MV時交代幾句後就直接上場,拍電影需要和演員聊,「你有多愛他?他對你做了什麼?你現在對他的感受是什麼?」邱柏昶則笑說自己暫時還沒有電影夢,下一步就是把MV拍得更好、拓展國外案源,「我是著重感受的人,如果有機會能拍電影,當然是很好的,但我也不會覺得一定要有電影才能放入我的感覺。」

大眾認知MV吃重氛圍,敘事手法相對破碎,有過劇情片經驗的殷振豪卻有不同感受,「短片導演要來拍MV,我不覺得他可以很快上手。」短片該有的劇本、分鏡他一項都沒少,還有一個音樂描述的劇本,「一開始就要想好這段戲要放在哪個音樂段落,節奏是快還是慢。」MV導演也因為和商業市場接近,更懂得什麼是大眾能接受、喜歡的畫面美感。邱柏昶說,MV最終要服務的不單是歌手,更多是音樂,常有很多MV玩得很厲害,但始終不記得那首歌怎麼唱、歌詞寫什麼。但對他來說音樂是重要的,「我希望能讓這首歌看起來很好聽。」

邱柏昶很常拍攝一鏡到底,他說導演在現場就很像在劇場排戲,控制演員每一次的演出都同樣到位。
邱柏昶很常拍攝一鏡到底,他說導演在現場就很像在劇場排戲,控制演員每一次的演出都同樣到位。 

殷振豪

1989年生,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畢業,2012年籌組Spacebar Studio。以茄子蛋〈浪子回頭〉、〈浪流連〉、〈這款自作多情〉三支連貫劇情的MV,在YouTube累積破億點擊。MV合作對象包括田馥甄、徐若瑄、畢書盡、周興哲等,以告五人〈紅〉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2019年完成公視人生劇展《風中浮沈的花蕊》,現今往劇情長片籌備中。

https://www.facebook.com/spacebar.films

邱柏昶

1990年生,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接觸舞蹈至今已超過10年。執導過孫燕姿、鄧紫棋、艾怡良、魏如萱、Crispy等人的MV,分別以Vast & Hazy〈與浪之間〉,和宋楚琳、馬念先〈去年冬天〉,入圍第29、31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獎。2010年創辦鳥兒映像工作室,作品涵蓋MV、劇情片、紀錄片、電視廣告、網路廣告等。

https://www.facebook.com/directorbirdynio/

文|張以潔

圖片提供|鳥兒映像製作、Spacebar Studio、何樂音樂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電影音效大師杜篤之專訪:以好的聲音,勾勒出好的故事線條

電影音效大師杜篤之專訪:以好的聲音,勾勒出好的故事線條

杜篤之是台灣最富盛名的電影音效大師,開啟台灣電影同步錄音、杜比立體聲錄音與杜比全景聲錄音的時代。2023年,杜篤之憑藉電影《五月雪》,和吳書瑤、陳冠廷兩位新銳共同摘下第60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這是他個人的第13座金馬獎,追平了香港電影人張叔平所締造的紀錄,兩人並列金馬影史至今獲獎最多的得主。

位在南港的「聲色盒子」,是杜篤之創造聲音魔法的基地,裡面有足以製作出杜比全景聲音效的錄音室和放映劇院,從環境到設備完全符合全球首屈一指的專業標準。21世紀到現在為止重要的台灣電影如《海角七號》、《艋舺》、《刺客聶隱娘》、《大佛普拉斯》等,都在這裡完成後期音效製作,而杜篤之這三個字,也早已成為華語電影中「音效」的代名詞。

杜篤之憑電影《五月雪》摘下個人第13座金馬獎。(圖片提供:金馬執委會)
杜篤之憑電影《五月雪》摘下個人第13座金馬獎。(圖片提供:金馬執委會)

「我像是交響樂團的樂手,該表現的時候表現,不需要搶走別人風采;我的目的是讓電影好看,不是讓人家覺得聲音搶眼。」人如其名的杜篤之,以一貫篤實敦厚的態度,為從事了將近50年仍樂此不疲的工作下了這樣的註腳。

從後製配音進化到同步錄音、從類比時代跨進數位時代,在音效製作和設計這條路上,杜篤之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人,前行的同時他也不忘提攜後進,培養出了一群熟悉現場錄音、剪輯和混音後製的專業人才,近年在跨國合製電影的新趨勢之下,杜篤之和子弟兵們的合作觸角也從台灣擴展到國際。甫拿下金馬獎最佳音效、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音響獎的《五月雪》,就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特地遠渡台灣請杜篤之操刀的作品。

杜篤之為馬來西亞電影⟪五月雪⟫刻畫了聽覺級的五一三歷史事件。(圖片提供:匠子映畫)
杜篤之為馬來西亞電影⟪五月雪⟫刻畫了聽覺級的五一三歷史事件。(圖片提供:匠子映畫)

好的聲音 勾勒出好的故事線條

《五月雪》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電影,從知名的「普長春班」粵劇戲班興衰,帶出馬來西亞華人最慘烈的一段種族衝突——發生在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張吉安花了十年將收攏在歷史中的血淚傷痕挖掘出土,在受難者已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情況下,為他提供證言的倖存者大多數並未到過殺戮現場,而是躲在藏身處「聽」著飄盪在四周的呼救聲。

如果說「聽覺」是五一三歷史最重要的記憶感官,那該如何讓觀眾「聽見」死亡呢?在《五月雪》電影裡,杜篤之用「聲音」帶觀眾走入那個肅殺時代的氛圍之中——民眾倉皇逃逸,躲在戲棚裡的人,無法得知外界的情況,但紛沓的人聲、槍聲、尖叫聲、哭喊聲,彷彿未知的死亡正在步步逼近,短短幾分鐘內,刻畫了一個「聽覺級」的歷史事件,讓「聽見」比看見更恐怖!杜篤之透過層次分明的聲音處理,成功地將聽覺恐懼發揮極致,正是如此深厚的功力,為他一舉奪得多項電影大獎的殊榮。

「音效是為了服務電影。」杜篤之說,音效師的工作,就是要設計挑選最有戲劇感、或是最符合影片情境的聲音,因為聲音會帶領人,一段畫面中,聲音在哪裡,觀眾就會注意那裡,「故事的線條」也因此被勾勒得更清楚。所以杜篤之喜歡聽導演說自己的想法,他會判斷該在哪裡加重故事的拍子,若剪接沒辦法說出好的故事,他也會跟導演討論、判斷是否需要重新剪輯。

這些年,「聲色盒子」接待過許多像張吉安這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影人,從大導演到新銳導演,都在這個充滿魔力的空間見證自己的作品誕生。此外,經由文策院「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牽線,杜篤之和團隊更躍上國際舞台,在外語電影製作中大顯身手。透過這位公認的音效大師,各國影人看到了台灣後期製作的能力,杜篤之也在不同國家的電影語彙中,打開了更多可能。

杜篤之、聲色盒子團隊與智利籍導演Felipe GÁLVEZ合影留念。(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杜篤之、聲色盒子團隊與智利籍導演Felipe GÁLVEZ合影留念。(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高科技接軌國際 台灣後製實力勢不可擋

2023年於金馬影展放映的《血色之路The Settlers》,即是由文策院促成、杜篤之團隊與智利導演菲利培加貝茲(Felipe GÁLVEZ)共同合作的成果。這部闡述20世紀初智利火地島原住民遭受西方征服者壓迫的真實歷史故事,由於拍攝時收音的條件欠佳,故必須在後期重新鋪上環境聲音和動作效果音,除了音效做得真實,有時還隨著圖騰祖靈的劇情進入魔幻寫實,整部片的後製精緻又巧妙。

拜數位科技進步之賜,「聲色盒子」所使用的Source Connect的技術,即使相隔兩地,只要透過杜比認證錄音室,彼此便能以優異的聲音品質同步混音,提供兩地的導演、演員或音效師即時連線,讓聲音製作得以突破地理侷限,開啟國際製作的可能性,完成許多跨國作品。算起來,從2023年到現在,在「聲色盒子」完成的電影,已經有五部分別入選歐洲坎城、威尼斯和柏林三大影展。這是世界上很多規模更大的錄音室也無法企及的成績,其中有杜篤之的咫尺匠心,還有來自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的涓滴匯聚。

杜篤之認為楊德昌與侯孝賢是影響其最深的兩個人。由左而右依序為:楊德昌、杜篤之、陳博文。(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杜篤之認為楊德昌與侯孝賢是影響其最深的兩個人。由左而右依序為:楊德昌、杜篤之、陳博文。(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楊德昌是影響杜篤之至深的人之一,楊德昌對電影界的付出,不只是作品,更曾在入圍柏林影展後自掏腰包,讓工作人員一同踏上紅毯參展,親身感受從事電影工作的光榮時刻。杜篤之的想法也是如此相似,他認為走過殿堂級紅毯是一種榮耀,會惦記在電影人心中久久,因此,當聲色盒子的作品,陸續獲國際級影展獎項提名時,他便讓同仁們親身到國外接受一線影展的洗禮,不只是打開眼界,更是創造自我要求的使命感,他說:「榮譽感會提升台灣電影的製作環節,感受過榮耀後,每當製作時,要放手還是要拼搏,心底就會有選擇。」

⟪香巴拉⟫入圍2024年柏林影展,杜篤之團隊親臨現場共享榮耀。(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香巴拉》入圍2024年柏林影展,杜篤之團隊親臨現場共享榮耀。(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專業成熟的音效環境 全面建構台灣的聲音

除了國際合作,近年製作的《老狐狸》和《天橋上的魔術師》,不約而同重建80年代台灣的聲音,如消逝的平交道警示聲、柴油火車運轉聲、街頭攤販聲,試圖將老臺北的記憶和情感重新呈現給觀眾。其實,不止這兩部電影如此,幾乎只要劃時代的電影,都是一場聲音的搜集與重建,杜篤之一直致力搜集和整理各種音效資料,直接為台灣聲音的歷史,留下重要的紀錄。

台灣電影早期背景聲很少,只能做出生硬不真實的音效,很長一段時間,杜篤之只要出門就隨時隨地準備錄音,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聲音樣本資料,由他開始,為每部電影到處收音產生素材,讓台灣電影場景更立體生動。

隨著半世紀的電影製作,杜篤之逐漸建構了一個龐大的聲音資料庫,不僅包括臺灣本地的聲音,也透過各種國際合作,陸續搜集不同地區的聲音,他將這些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以便檢索和使用,逐漸為台灣電影界形塑珍貴的聲音記憶資產。

聲色盒子設有Dolby全景聲認證的電影終混棚,打造國際一流水準的後期製作環境。(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聲色盒子設有Dolby全景聲認證的電影終混棚,打造國際一流水準的後期製作環境。(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不僅如此,杜篤之更心念著提升整體後製環境,時時翻新聲效新科技,從錄音、配音到混音,聲色盒子擁有國內最完善的音效設備,近年更打造七米寬四米高螢幕且合乎杜比認證的模擬電影院,作為最終混音的場所,雖然成本高昂,杜篤之卻希望海內外電影夥伴在台灣能享有最好的後期製作環境。

「為華語電影,提供一個專業技術與成熟製作經驗的高品質杜比混音製作場所」是一直以來的心願,杜篤之全面性地佈局提升台灣音像製作條件,也積極將聲音設備捐贈給博物館和文化機構,為聲音建構與傳承貢獻心力。

從心感受 聽覺感官即是無限

對有志投身聲音設計的新一代創作者,杜篤之稱音效是敏感度的訓練,必須從生活記憶開始擴大聽覺的練習,他說:「想把聽覺感官打開,必須先把視覺關掉,閉上眼睛,你的聽覺就是無限,會有另一個世界。 」

動人的聲音設計,或許從頭到尾都來自「心」的感受與熱愛,這也是音效製作的不二心法。杜篤之最看重的特質,即是對電影由衷的細膩觀察,唯有熱愛影像、能敏銳察覺電影情感的人,方能做出動人作品,因為技術的東西可以教,但情感面的關懷,是根本從心散發出來的,這是音效設計的道路能走多遠的關鍵。 

杜篤之看重旗下音效師對電影的情感觀察。(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杜篤之看重旗下音效師對電影的情感觀察。(圖片提供:聲色盒子)

從國際名導到年輕新血,從設備技術到世界交流,我們這趟訪問看見杜篤之對台灣電影環境的付出不遺餘力,訪問的最後,好奇地問了杜篤之一個後設且充滿想像性的問題:「如果要幫『杜篤之』這部電影配上聲音,您想怎麼設計呢?」

杜篤之沉吟了一會兒,竟然聯想到美麗的天空,幻化著一片斑斕彩霞,他玩味地反問道:「如果彩霞有聲音,你覺得那是什麼聲音呢⋯⋯?」

循著他的問題,彷彿能看見一整片溫柔的夕陽天光,映出樹梢的喃喃低語、飛鳥的振翅飛鳴、夕浪的滔滔拍岸。和煦的光芒是萬物的知音,就像杜篤之半世紀以來,不輟地映耀電影圈,讓每個存在發出各自美妙的聲音,亦使之生機勃勃。如果瑰麗彩霞有聲,我相信那是杜篤之大師親炙台灣電影圈的溫暖之聲。

 

撰文|詹凱琦
提供|臺北文創

本文由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自2016年發行的《今日營業中》後,睽違8年,林宥嘉推出的第六張專輯《王》,已於3月19日正式上線。而在新專輯發行前一週,林宥嘉舉辦了首次聽歌會,與大家分享這張新專的幕後故事,引領人們進入這張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去年12月的idol演唱會,林宥嘉便透露新專輯緊扣一個主題,而當他在聽歌會緩緩解釋這個乍看有點不明所以的專輯名稱後,也讓人回想起,那時演唱會,我們搖旗吶喊的應援旗上寫著:only love can overflow black holes(唯有愛能滿溢出黑洞)。

《王》這個名稱聽起來有點囂張,但它不是指『我是王』,而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可能就會成為這個人的『王』。這張專輯發行後有個宣傳文案——什麼是你生命中的王?是迷惘、恐懼、完美、或是恨?別讓這些成為你生命中的王,愛是王。

但,為什麼是「愛」?愛是個大哉問,無法一言以蔽之,又要如何在一張專輯中訴說完?不過,熟悉林宥嘉的歌迷或許會了解,這些年他經歷了結婚生子、身心生病、家人罹癌,這張包含10首歌曲與6首過場的新專輯,彷彿呈現了他的生命切片。不只有甜蜜浪漫的〈少女〉、描寫結婚的〈代客求婚〉,也有比較爆裂的〈懲罰〉、談論死亡的〈白〉、歌詞相當白話〈一家人相親相愛〉,以及最後與原諒、寬恕有關的〈To Forgive 宥〉;這些不全是溫暖、擁有不一樣氛圍的音樂,也正體現了愛的不同面向。

而再度由聶永真操刀的專輯封面,也蘊含了「愛是王」這個主題。一匹白馬出現在四下無人的加油站,並不是代表馬是王,而是因為看不見、但存在的愛,化成了君王騎在馬背上,而它可能要透過許多方式讓你知道這就是愛。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實體專輯將以Music Art Book為概念來設計,目前開放預購至4月22日,屆時市面上不會販售。

若想更加了解這16首音樂作品的創作故事,非常推薦觀賞已上傳至官方YouTube頻道的聽歌會內容,林宥嘉侃侃而談的分享,讓人能感受到他對這張專輯的喜愛,與這些年來他觀念的轉變。比如去年演唱會,林宥嘉不時提到的「當我們在A或B做不出選擇時,就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這個想法也對應到新專的製作。

當林宥嘉推出〈我不是神 , 我只是平凡卻直拗愛著你的人〉這首單曲,有歌迷問他這張專輯還會有以往的那種抒情歌嗎?他很意外這首歌在某些人的耳朵裡不是抒情歌;也有一天林宥嘉在想,如果他是華研投資了這麼多錢,應該會希望這張專輯至少有一首會中的歌吧,而「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是他在做這張專輯時,判斷事情要如何做的一個點,以及如果這張專輯在講「愛」,那他需要一個流行通俗的載體去傳遞這個訊息。因而誕生的〈誰不想〉,便是一首療癒在愛情關係裡面低潮或是破碎的人的歌。

林宥嘉也提到,以往做完專輯時會精疲力盡,但在製作這張對他而言很出色、有突破的專輯時,並不是追著完美在跑,「這張專輯讓我非常引以為傲的一點是,在這樣一個精益求精的團隊裡面,沒有那種很嚴肅、要burn out的氣氛;不是追求好的狀態,就要把自己燃燒殆盡。」

而這張多了愛、溫暖、幸福氛圍的《王》,對於許多從〈說謊〉、〈想自由〉、〈浪費〉等備胎系情歌認識林宥嘉的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符合想像,但身為林宥嘉長久以來的歌迷,完全能感受到這張新專輯非常「林宥嘉」,同時感謝他將生命經歷化成歌曲與我們分享;從一開始的恨裡受罪到最後的寬恕,無非是因為「愛」,而這應該也是林宥嘉這些年來最大的體悟。

如同他在社群平台提到的,「希望每一個歌迷,都能夠好好地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從第一秒聽到最後一秒。」當你在靜下來的時刻,將這張專輯從頭聆聽到尾,也便能理解這張專輯為什麼關乎於愛。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