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比紀錄片還陌生」單元!13部破格短片探索潛在未來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比紀錄片還陌生」單元!13部破格短片探索潛在未來

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常設單元「比紀錄片還陌生」將主題聚焦於「潛未來」,選映13部破格形式的紀實短片,呈現疫情時代的創作者如何在限制下,持續透過影像反映生活、刻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探索並想像未來。

將鏡頭轉回自身生活見證疫情 

疫情限制人們移動,創作者轉而將鏡頭對準自己的生活,居家日常、親人對話、對遠方的念想於是成為作品的背景與主題。

菲律賓導演阿嘉妮・阿盧帕克新作《數日子》將鏡頭置於家中各角落,記錄自己的居家工作、孩子的童言童語和大人們的線上會議,外面的世界因毒品戰爭與疫情死亡人數攀高不下,網路資訊傳達各種數據計算,而日子終究得繼續過下去。

1_《數日子》(Count)
《數日子》(Count)

中國導演章夢奇曾以《自畫像:47公里的窗》入選TIDF的,其新作《藍房子》敘述因為疫情封鎖隔離,讓她返鄉建立起來的公共空間「藍房子」變成了空屋。運用過去的影像素材與當下交錯,章夢奇重組、延伸記憶與歷史,在不同視窗與平台上穿梭,持續實踐自己的希望和想像。

2_《藍房子》(Blue House)
《藍房子》(Blue House)

亞洲首映的《疫鄉紫羅蘭》(Usambara Violet)宛如動態畫作,作為異鄉客的導演藉由口白,娓娓道出在布達佩斯於疫情封鎖期間,自己凝視植物和窗外景色、在孤寂中冥思的心境。

《祝你中秋快樂》(I Wish You Happy Moon Festival)則是巧妙運用一通接上了卻無法聯繫的電話,在雙方已無法觸碰的時刻,以創作傳達對親人最深摯飽滿的想念。

4_《祝你中秋快樂》(I Wish You Happy Moon Festival)
《祝你中秋快樂》(I Wish You Happy Moon Festival)

曾以《Engram of Returning》拿下鹿特丹影展短片老虎獎的導演Daïchi SAÏTO,新作《earthearthearth》拍攝北美安地斯山脈的景象,透過35mm底片粒子的顯影與曝光,搭配電子音樂的呼吸,地球的形體於焉產生質變,隨光線明滅潑灑,宛如吐納生命與死亡,更將人類的想像延伸至極限。

《以微物之名》(In the Name of Small Things)則以不同調性的視覺與聽覺引導,帶領觀眾穿梭於童年及光年,巨觀且微觀地回溯記憶和想像,交錯出對於宇宙和生命尺度的終極提問。

6_《以微物之名》(In the Name of Small Things)
《以微物之名》(In the Name of Small Things)

《約翰凱吉的姓氏》片長4分33秒,呼應20世紀最重要作曲家之一約翰凱吉的名作《4’33"》,影片亦呈現了《4'33"》隨機和留白的特性,導演捕捉魔幻時刻的居家周遭,旁白細數眼前人事,似斷裂又相連,引出豐厚感受與想像。

7_《約翰凱吉的姓氏》(The Last Name of John Cage)
《約翰凱吉的姓氏》(The Last Name of John Cage)

日本導演池添俊的 《你在那裡說了什麼?》(What is it that you said?)回顧2020年日本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之後的巨變,拍攝被迫取消、商店、電影院與博物館關起門,街上空無一人,於是他拿起攝影機捕捉光影與風景,仔細傾聽周圍的聲音,試圖聚焦那些既日常卻再重要不過的事物。

台灣藝術家徐璐的《公轉休眠(還在自轉)》以超八拍攝,回看自己的居家工作生活,光影在時間運作中推移變化,特有的粒子效果讓看似不變的家具也彷彿有了呼吸與呢喃。

9_《公轉休眠(還在自轉)》(off (I don
《公轉休眠(還在自轉)》(off (I don't know when to stop)

從數位與科技反思人性

台灣新銳導演陳君典世界首映的《蜃樓記》,將目光拉到戒嚴時期1980年代北海岸的「飛碟屋」,這些塑化建築物緣起於歐美的未來主義風潮,也趕上台灣經濟起飛的觀光潮,此刻卻已荒廢冷清,影片以散文電影的形式,結合膠卷、數位、靜照等不同影像媒材,記錄下這批曾見證人們還懷有美夢時代的建築,也一同見證了人類行為的反覆與徒勞。

10_《蜃樓記》(Chronicle of Nowhere)
《蜃樓記》(Chronicle of Nowhere)

亞洲首映的《尋找烏托邦》(Tracing Utopia),記錄現下紐約皇后區的酷兒青少年在虛擬世界組成社群,夢想改變世界,他們承繼數十年前黑人運動與酷兒運動的理想,藉由數位的開放性與可能性,在「麥塊」(Minecraft)之中企圖創造烏托邦的永恆存在。

11_《尋找烏托邦》(Tracing Utopia)
《尋找烏托邦》(Tracing Utopia)

《是日方舟》與《汽車操控手冊》都探討了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前者記錄正為全世界建立數位副本的「數位生活實驗室」,從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歷史遺跡到你我日常,無一不在3D掃描的精密演算下,分門別類防腐保存於平行宇宙,而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後者是一份影像調查報告,從一場無人駕駛車造成的交通意外出發,透過行車紀錄、雷射圖、新聞畫面,案發文件和同業證詞等證據一一浮現,討論人類對於科技的過度依賴,究竟是幫助還是傷害?

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影展日期|2022年5月6日至5月15日

影展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台北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購票資訊|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文字整理|Lucinda Chen

資料提供|TIDF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林宥嘉第六張新專輯《王》:將生命切片化成歌曲,走進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自2016年發行的《今日營業中》後,睽違8年,林宥嘉推出的第六張專輯《王》,已於3月19日正式上線。而在新專輯發行前一週,林宥嘉舉辦了首次聽歌會,與大家分享這張新專的幕後故事,引領人們進入這張以「愛是王」為主題的音樂世界。

去年12月的idol演唱會,林宥嘉便透露新專輯緊扣一個主題,而當他在聽歌會緩緩解釋這個乍看有點不明所以的專輯名稱後,也讓人回想起,那時演唱會,我們搖旗吶喊的應援旗上寫著:only love can overflow black holes(唯有愛能滿溢出黑洞)。

《王》這個名稱聽起來有點囂張,但它不是指『我是王』,而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件事情,可能就會成為這個人的『王』。這張專輯發行後有個宣傳文案——什麼是你生命中的王?是迷惘、恐懼、完美、或是恨?別讓這些成為你生命中的王,愛是王。

但,為什麼是「愛」?愛是個大哉問,無法一言以蔽之,又要如何在一張專輯中訴說完?不過,熟悉林宥嘉的歌迷或許會了解,這些年他經歷了結婚生子、身心生病、家人罹癌,這張包含10首歌曲與6首過場的新專輯,彷彿呈現了他的生命切片。不只有甜蜜浪漫的〈少女〉、描寫結婚的〈代客求婚〉,也有比較爆裂的〈懲罰〉、談論死亡的〈白〉、歌詞相當白話〈一家人相親相愛〉,以及最後與原諒、寬恕有關的〈To Forgive 宥〉;這些不全是溫暖、擁有不一樣氛圍的音樂,也正體現了愛的不同面向。

而再度由聶永真操刀的專輯封面,也蘊含了「愛是王」這個主題。一匹白馬出現在四下無人的加油站,並不是代表馬是王,而是因為看不見、但存在的愛,化成了君王騎在馬背上,而它可能要透過許多方式讓你知道這就是愛。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實體專輯將以Music Art Book為概念來設計,目前開放預購至4月22日,屆時市面上不會販售。

若想更加了解這16首音樂作品的創作故事,非常推薦觀賞已上傳至官方YouTube頻道的聽歌會內容,林宥嘉侃侃而談的分享,讓人能感受到他對這張專輯的喜愛,與這些年來他觀念的轉變。比如去年演唱會,林宥嘉不時提到的「當我們在A或B做不出選擇時,就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這個想法也對應到新專的製作。

當林宥嘉推出〈我不是神 , 我只是平凡卻直拗愛著你的人〉這首單曲,有歌迷問他這張專輯還會有以往的那種抒情歌嗎?他很意外這首歌在某些人的耳朵裡不是抒情歌;也有一天林宥嘉在想,如果他是華研投資了這麼多錢,應該會希望這張專輯至少有一首會中的歌吧,而「選擇對別人有好處的決定」,是他在做這張專輯時,判斷事情要如何做的一個點,以及如果這張專輯在講「愛」,那他需要一個流行通俗的載體去傳遞這個訊息。因而誕生的〈誰不想〉,便是一首療癒在愛情關係裡面低潮或是破碎的人的歌。

林宥嘉也提到,以往做完專輯時會精疲力盡,但在製作這張對他而言很出色、有突破的專輯時,並不是追著完美在跑,「這張專輯讓我非常引以為傲的一點是,在這樣一個精益求精的團隊裡面,沒有那種很嚴肅、要burn out的氣氛;不是追求好的狀態,就要把自己燃燒殆盡。」

而這張多了愛、溫暖、幸福氛圍的《王》,對於許多從〈說謊〉、〈想自由〉、〈浪費〉等備胎系情歌認識林宥嘉的人來說,或許不是那麼符合想像,但身為林宥嘉長久以來的歌迷,完全能感受到這張新專輯非常「林宥嘉」,同時感謝他將生命經歷化成歌曲與我們分享;從一開始的恨裡受罪到最後的寬恕,無非是因為「愛」,而這應該也是林宥嘉這些年來最大的體悟。

如同他在社群平台提到的,「希望每一個歌迷,都能夠好好地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從第一秒聽到最後一秒。」當你在靜下來的時刻,將這張專輯從頭聆聽到尾,也便能理解這張專輯為什麼關乎於愛。

延伸閱讀

RECOMMEND

龜梨和也主演《怪物樵夫》4月19日正式上映!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集結菜菜緒、吉岡里帆等演員卡司

龜梨和也主演《怪物樵夫》4月19日正式上映!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集結菜菜緒、吉岡里帆等演員卡司

由網銀國際影視發行,並由日本恐怖名導三池崇史執導,龜梨和也、菜菜緒、吉岡里帆、染谷將太、中村獅童、澀川清彥等人主演的《怪物樵夫》,將於4月19日正式在台上映。

為了宣傳新電影,男主角龜梨和也更於這三天(4/11~4/13)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更吸引上百名粉絲接機,還有粉絲們自清晨五點便到機場守候,讓他直呼感動。龜梨和也表示:「一到機場就有非常多粉絲迎接,晚上見面會的觀眾們也都非常熱情,讓我覺得十分幸福,很感謝大家。」

為了宣傳新電影《怪物樵夫》,男主角龜梨和也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為了宣傳新電影《怪物樵夫》,男主角龜梨和也來台宣傳展開一系列的宣傳行程。(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一直很期待來台品嚐小籠包的龜梨和也,笑說「我昨天吃到各種口味的小籠包美食,也希望有空檔可以到夜市逛一逛,想請大家推薦我好玩的夜市。」在記者會活動中,主辦單位更貼心的為他獻上同樣帶有龜字名稱的龜記珍珠奶茶,讓龜梨和也驚喜表示感受到主辦單位的用心,更不斷直呼好喝,還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可以同時喝到剛好的珍珠與奶茶的比例,還現場分享自己的喝法,親民模樣引全場笑聲不斷。

龜梨和也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笑說自己這兩天發現了珍珠奶茶的完美喝法。(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精神異常者有很多不同的詮釋方式,所以我在跟導演討論後,決定用比較內斂的方式詮釋。且劇情後面有很大的逆轉,角色心境上也產生了極大變化,這是我在拍攝時需要用心處理的細節,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龜梨和也更透露此次於《怪物樵夫》中飾演的角色,因為是精神疾病患者,從眼神的轉變到脖子的轉動,都是很微小細膩的變化,也是個不小的挑戰。(圖片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除了細膩的情緒表現,他在片中更有多種動作場景,從天橋上跳下,到差點被車撞上等各種不同危機情境。「因為導演與攝影、動作團隊都非常的熱情且專業,所以我都能很放心地跟隨團隊的指示,只要讓自己能專心努力的去表現出導演的世界觀就好,對各種動作場景都可以沒有一絲猶豫的去挑戰。」

《怪物樵夫》4/19全台上映,上映戲院、場次等相關資訊,竟請持續關注官方平台或各戲院公告

資料提供|網銀國際影視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