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繆思》江賢二 X 林友寒 X 周裕穎跨界聯展!廢棄與瑕疵品化身創作媒材,探索未知的美

《無名的繆思》

當藝術展間化身工地,鷹架、泡泡紙、裸露的木構充斥空間;平時作為建物補料的浪板,成為繪畫、服飾與空間裝置的創作媒材,會形構出什麼樣的展覽?現正於台中展出的《無名的繆思》跨界聯展,橫跨繪畫、建築及服裝領域,透過藝術家江賢二、建築師林友寒、時尚設計師周裕穎的三方合作,拾起來自建築工程或服裝製程的各式「廢棄物」或「瑕疵品」,如黑模板、半透明浪板、緹花布浮紗等,秉持著探索未知的精神進行創造,挖掘未知的美。

_YU_9078
《無聲的繆思》於台中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展出

《無名的繆思》聯展:挖掘尚未能獲得目光的美

江賢二曾說:「藝術家不只要創作美,更要發現美。」而他長達六十年的創作生涯,也反映出對美不間斷的探尋,從紐約、巴黎時期色彩灰暗的「封窗之作」,著重於顏料層次與質感,凸顯藝術家認為美不必向外追尋、而要向內挖掘的信念;到闊別數十年回到台灣,重新展開對家鄉的探索,過程中尤其被龍山寺、保安宮等古廟吸引,當時創作的《百年廟》在用色上已可見些許光亮。

A20221122000848048
江賢二封窗時期作品《巴黎聖母院》(圖片來源:江賢二藝術園區)

A20221122001144176
江賢二《百年廟》(圖片來源:江賢二藝術園區)

時序來到2008年,江賢二移居台東金樽,深受山海景致、明媚光線的啟發,終於尋得與色彩之間最適意的相處方式,創作出繽紛的《比西里岸之夢》、《乘著歌聲的翅膀》、《金樽》等系列,色彩就此在畫中迸發。

A20221122001232861
江賢二《比西里岸之夢》(圖片來源:江賢二藝術園區)

發現美的過程,充滿忽現的轉機,對江賢二來說,紐約、巴黎、台北、台東等城市間的轉換是轉機,這場聯展或許也是。拆解《無名的繆思》展名意義,「繆思」是掌管藝術與科學的女神,現今則代表著激發創作者靈感的人、事與物;「無名的」意指在主流之外,被認為和藝術無關的創作材料與手法,它們或許是未完成的、瑕疵的、廢棄的素材,比如為清水模灌注提供支撐的黑模板、作為建物補料的透明浪板、被紡織廠視為瑕疵的浮紗⋯⋯等,若換個角度看,「無名」也可以是未被發掘的潛能,這些素材所生成的美麗是未知的。而「無名的繆思」多來自創作者自身的生命經驗,以及對生活周遭的發現。

_YU_9150
右為江賢二〈金樽/秋〉與周裕穎〈旅人系列:金樽/秋〉作品

江賢二 X 林友寒 X 周裕穎〈無名的繆思〉:當建物補料「浪板」成為主角

為了這場展覽,三位參展人——江賢二、林友寒和周裕穎以「浪板」為主要媒材,發展出名為〈無名的繆思〉的共同作品。藝術家如何駕馭非典型的工業建材並進行創作?建築師和時尚設計師又如何以空間、裝置和服裝為載體,與藝術家進行對話?創作過程饒富趣味和實驗性,沒人能預知最終成果。

FotoJet (1)
藝術家江賢二/時尚設計師周裕穎/建築師林友寒

也許你會好奇,工業材料無數,為何是浪板?原來在台東江賢二藝術園區的建造過程中,江賢二舊畫室的鐵皮浪板外牆被拆除,這些陪伴藝術家二十幾年的浪板,有著日曬雨淋、自然鏽蝕的痕跡,那無法經人為刻意再造的獨特質感和紋理,以及波浪般簡單、規律的詩意,令他為之著迷。於是,江賢二撿回將被丟棄的浪板,打造新作〈火與冰 Perish II〉,遠看如平面繪畫,近賞才發現有顏料、浪板碎片的立體深度。

火與冰-Perish-I_攝影-John-Tao-1024x68
江賢二〈火與冰 Perish I〉(圖片來源: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火與冰-Perish-II-and-III
江賢二〈火與冰 Perish II & III〉局部(圖片來源: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有別於舊畫室拆除的鐵皮浪板,〈無名的繆思〉所使用的是「半透明浪板」,既有令江賢二著迷的詩意,也有林友寒追求的「透光性」,身為建築師,他平時接觸的建築材料厚實沈重,因此這回創作裝置,想呈現打破建築意象的通透效果。

S__50995208
林友寒 X 江賢二 X 周裕穎〈無名的繆思〉(攝影:izzie pang)

 藝術家江賢二|首次挑戰半透明浪板,點墨繪出台東山海 

融入作品的所有浪板,都先由江賢二透過「點墨」的方式創作出如海浪、夕陽般的美麗漸層,過去雖有以鐵皮浪板創作的經驗,但半透明浪板對他來說是第一次。經過不停試驗,江賢二終於得到理想色彩是由7、8層顏料堆疊而成的結果,對他來說,更少或更多的顏料層次都是不成功的嘗試。

S__50995218
〈無名的繆思〉所使用的半透明浪板,帶有如波浪般簡單、規律的詩意(攝影:izzie pang)

 建築師林友寒|以浪板形構空間,提供仰望、穿越等觀看方式 

浪板送到建築師、服裝設計師手中,展開了截然不同的旅程。林友寒以約70片浪板,建構起坡狀的傾斜裝置,呈現對台東山海的想像,也為觀者提供平視、仰望、俯瞰、穿越等多種觀看方式。這看似自由、隨機的形態,其實藏有材料的限制與組構的邏輯。

_YU_9184
林友寒將江賢二所繪製的半透明浪板組構成一坡形的立體裝置

FotoJet
〈無名的繆思〉提供觀者各式各樣的觀看、體驗視角

過程中,林友寒無法事前得知江賢二作畫時所用的顏料色彩,一批一批浪板送過來,有山林的綠、海洋的藍、繁花的多彩,考驗現地拼裝成畫的美感。組構上,僅簡單以木構為支撐、用金屬零件做水平串接,垂直向則沒有另外膠合或鎖件,只仰賴浪板本身的波浪疊合,既保留了江賢二點墨浪板的視覺完整性,也發揮了浪板的材料特質。

_YU_9593
〈無名的繆思〉與觀者和其他展品的互動關係

S__50995217
〈無名的繆思〉與觀者和其他展品的互動關係(攝影:izzie pang)

 服裝設計師周裕穎|跳脫慣常手法,用硬媒材呈現柔軟質地 

在周裕穎手中,浪板被裁剪後與複合媒材拼接成為禮服,並以鐵絲縫製、綴上金屬扣眼,透過「硬」媒材表現布料般的「柔軟」質地。有趣的是,最終成品使用的「裁切浪板」做法,並不是周裕穎的第一個念頭。

_YU_9397

_YU_9470
周裕穎將江賢二繪製的半透明浪板化為禮服

對服裝設計師來說,打板、縫紉是最習慣的手法,一開始周裕穎也順應著習慣去做,嘗試用熱風槍為浪板形塑出符合人體的線條,卻以失敗告終;於是思考,若拋開順應創作者個性的做法,轉而順應「材料的個性」發展創作,會不會是更好的手法?這也讓他想起過去拜訪江賢二藝術園區時,發現江老師已很少拿起畫筆創作,而是讓顏料在畫布上恣意流動,跳脫慣常,探索創作手法上的突破,啟發了周裕穎將浪板化為裁片、以金屬取代柔性布料的做法。

FotoJet (2)
周裕穎以浪板製作的禮服細節(攝影:izzie pang)

周裕穎 X 江賢二:以服裝轉譯抽象畫,挖掘「瑕疵」潛藏的繆思

 〈台灣山脈〉顏料 ⇌ 浮紗 

不只〈無名的繆思〉,江賢二與周裕穎、藝術與服裝的激盪,也可見於展間的其他作品中。在〈台灣山脈〉畫作中,江賢二透過明亮色彩的堆疊,抽象式地重現日光照耀山地的磅礡樣貌。為轉譯本作,周裕穎利用「緹花」讓繪畫中的線條變得更為精緻、立體,最終選擇了被紡織廠視為瑕疵的織法——浮紗,重現畫作中的光影軌跡。

_YU_9500
江賢二 X 周裕穎〈旅人系列:台灣山脈〉

S__50995206
江賢二 X 周裕穎〈旅人系列:台灣山脈〉浮紗細節(攝影:izzie pang)

 〈金樽/春〉紙團與油彩 ⇌ 烏干紗與油彩 

結合油彩、紙材與金屬網的〈金樽/春〉,以沾上油彩的紙團為創作媒材,源自江賢二在作畫時的發現——即使油彩顏料不在畫布上,而是隨機地交疊、渲染於擦拭紙上,仍保有純淨的美麗色澤,於是著手以紙團發展創作。為了重現〈金樽/春〉中輕盈、蓬鬆的質感,周裕穎選用薄透的烏干紗,用手搓揉出細緻紋路,並一朵一朵地沾染顏料、縫綴於大衣,復刻了江賢二偶然生成的紙團創作,也將無意的生成轉換為精心的設計,形成有趣的「還原」,回應了繆思的交換與啟發。

FotoJet (3)
江賢二 X 周裕穎〈金樽/春〉(攝影:izzie pang)

 〈淨化之夜〉鐵絲與白漆 ⇌ 吐司包裝束帶 

靈感源自荀白克名曲〈昇華之夜〉的作品〈淨化之夜〉,是江賢二自1965年延續至今的系列創作,少年的他以荊棘、空洞的眼神表達對未來茫然;如今年過八十,則為廢棄鐵絲噴上白漆並彎折成為創作媒材,打造同樣名為〈淨化之夜〉的立體裝置,數十年前畫中的荊棘藉由鐵絲轉化為立體,如尖刺般扎心,背景襯以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四樂章,360度緩緩轉動,傳達了極為強烈的精神性。

追尋藝術之路對江賢二來說猶如內觀,內心曾擔受無數的苦與挫敗,但他仍以「淨化」為永恆的信仰,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世界,〈淨化之夜〉陪伴藝術家從年少走到年邁,早已是體現其內在心境轉變的重要之作。

42c53d_0d2118a733794cfeb530f5174
江賢二《淨化之夜》,1990(圖片來源:江賢二藝術園區)

周裕穎如何再詮釋本作?其以黑色西裝與高領洋裝為基底,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吐司包裝束帶取代鐵絲,象徵著因為人生的淬煉,唾手可得的素材都能成為繆思存在的起點,頗有見山不是山的意趣。

S__50995209
周裕穎重新詮釋《淨化之夜》(攝影:izzie pang)

林友寒 X 江賢二:棲居東海岸的藝術交流所——江賢二藝術園區

若要深究是什麼成就了《無聲的繆思》,位於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必然名列其中,且佔據重要位置,包含浪板成為媒材的靈感、展間中許多再利用的擺飾,以及三位參展人之間所激盪出的火花,皆源自於此。

A20221122000847750
江賢二藝術園區(攝影:高信宗/圖片來源: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S__50995221
《無名的繆思》展覽現場的一小角,重現了江賢二在園區創作的景況(攝影:izzie pang)

現正興建中的園區,由林友寒操刀建築設計,他以江賢二的立體雕塑作品〈13.5坪〉為構想,思考鋼塑成為空間的可能性,並將台東的自然景致與氣候納入考量,將園區建築自然地置放在金樽的生態環境當中,讓建築成為一件巨大的藝術雕塑,傳遞著江賢二作品與創作信念中的精神性。

_YU_9625

S__50995212
江賢二〈13.5坪〉雕塑作品,其後為江賢二藝術園區照片(攝影:izzie pang)

同場加映|林平 X 三位參展人的對談

前文曾提及,《無名的繆思》可以說是江賢二探尋美的過程中忽現的轉機。若林友寒非操刀江賢二藝術園區的建築師,周裕穎不曾在2020年步入北美館、邂逅當時正在展出的《江賢二:回顧展》,那這場在幽暗處發現美的實驗是否會發生?而瑕疵成為藝術媒材,比如周裕穎在〈金樽/春〉所使用的烏干紗,外型恰如江賢二作畫時用來沾上油彩的紙團,是不是也能視作一種美好的巧合?

_YU_9175
《無名的繆思》展覽現場

 瑕疵是一種「因緣際會的美」 

關於巧合,前北美館館長林平在《無名的繆思》展覽座談會「曠地誌」上提出了很有趣的觀點,「東方人常很講求緣分,西方講求理智,直到達達主義時的機會法則(Laws of Chance),才發現『因緣際會』的美,就像江老師近期常不以畫筆創作,而在巨大的工作桌上,不停擺動畫布任顏料流動,直到滿意為止,它沒有定律、沒有密碼。」也如總被紡織廠認為是瑕疵的浮紗,正好遇上了這場展覽、撞見周裕穎的發現,形成一種彷彿未有安排的巧合之美。

_YU_9163
《無名的繆思》展覽現場

 用瑕疵創作的經歷 

座談會上,三位參展人也相繼提出以往將瑕疵融入創作的做法,舉凡江賢二嘗試以「多拼」呈現單幅畫作,這並非為了追求大尺度,而是刻意不順利、破碎的美感實驗;林友寒在德國的第一個建築案子,是一座位在碼頭與胡桃木森林之間的售票亭,為了呼應胡桃木的棕色,決定以銅作為主要媒材,但工廠送來的「標準銅材」都不符合他的理想狀態,直到某天發現瑕疵品背後竟有綠、棕交錯的獨特紋理,便開始到工廠搜集這些「不及格」的金屬打造亭子,開啟了從「未能達標的材料」找到創作價值的探索;而周裕穎除了經營JUST IN XX之外,也成立永續時尚支線品牌Luxxury Godbage,專門蒐集舊衣、二手玩具、邊角料等,透過手工拆解、縫製與拼接,讓廢棄物成為獨特的服裝創作。

S__50995214
周裕穎為〈無名的繆思〉製作的服裝模型(攝影:izzie pang)

S__50995216
展間的廢棄黑板檯面上,展示著《無名的繆思》的策展與創作紀錄(攝影:izzie pang)

 是什麼成就了「再造」?創作者的惜物之情 

而所謂的瑕疵、廢棄物,又能推演至更宏大的「浪費」議題。事實上,無論是藝術創作、建築工地或服裝產業,都是極度浪費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因不合乎標準而作廢的邊角料;當創作者身在其中久了,這些不完美與無用,反而成為繆思潛藏之處,出自惜物之情、亦源自創作渴望的「再造」於焉而生,如同江賢二、林友寒和周裕穎,他們憑藉一己之「術」將瑕疵轉化成「藝」,賦予物品第二生命。

FotoJet (6)
置身〈無名的繆思〉浪板裝置下,向外望去的展間風景(攝影:izzie pang)

無論是現場展出的作品,又或是由浪板、鷹架、裸露木構、運送作品時所使用的包材⋯⋯等廢棄物與現成物所建構的展場,都存在著不完美之美,處處藏著創作者埋下的無名繆思,待觀者挖掘,開啟下一個繆思自無名成為主角的輪迴。

FotoJet (5)
《無名的繆思》展覽現場的一小角,重現了江賢二在園區創作的景況(攝影:izzie pang)

《無名的繆思 INVISIBLE MUSE》 江賢二+林友寒+周裕穎 跨界聯展

展覽日期|2022年12月22日~2023年3月11日

展覽地點|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展覽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文心路二段201號B2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六 10:00~18:00

資料、圖片|THE 201 ART 順天建築.文化.藝術中心

部分攝影|izzie pa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交織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於亞紀畫廊登場的雙人聯展《Interstellar Traveler to Home返鄉星旅者》,展出旅美藝術家呂咅彧(Cole Lu)與喬爾傑奧茲伯特(Djordje Ozbolt)兩人的最新作品系列。

這是兩位藝術家首次在台灣舉辦個展,彼此分別以繪畫與版畫的形式,探索個人的過去如何與根深蒂固的文化、政治、歷史共存,並由21世紀對占星學的重新渴望出發,思索人的認知如何在歷史背景之間轉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亞紀畫廊《Interstellar Traveler to Home返鄉星旅者》。(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呂咅彧、喬爾傑奧茲伯特雙人聯展《返鄉星旅者》

《返鄉星旅者》一題引用了「占星學」的概念。占星學在不同區域歷史中個別發展,最終成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遺產。占星學在智性上是嚴肅的,且伴隨著文明的複雜性,它曾被應用於許多政治判斷,但並不是純粹的保守主義,有時甚至帶來時代的進步。21世紀的當下,占星學重新崛起,與個人主義、消費文化密不可分,是企圖尋找身份、成為次文化的一種自我技巧,它描述了一個人的個性、身邊的情況,以及與他者的關係。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這是呂咅彧、喬爾傑奧茲伯特兩位藝術家首次在台灣舉辦個展。(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以火烙畫書寫詩篇——呂咅彧(Cole Lu)

近年快速獲得國際矚目的藝術家兼作家Cole Lu呂咅彧於台北出生,目前定居紐約。他的作品巧妙地結合歷史、文學典故與個人敘事,以近乎預言般的方式、極具創新性的語言,重塑來自歷史脈絡的熟悉氛圍。其作品曾在全球知名畫廊與機構展出,包括Herald St. 、Chapter NY、Tina Kim、Nir Altman、The Drawing Center、費城當代藝術學院和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呂咅彧(Cole Lu)。(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呂咅彧(先鋒號的鋁板初稿)。(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呂咅彧的雕塑和繪畫,由燒焦的木板、亞麻布、雕刻金屬、混凝土製成,低限顏色卻富有表現力的形象,呈現出一幅幅神話再現的場景,透過火烙畫書寫與如詩一般的篇章,擺脫了既定的思維和形式。與傳統經典拉開距離,通過跳脫身份論述的他,強調對畫布的獨特處理方式以及「繪畫」本身的展開,來嵌入對於當代權力結構的抵制。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呂咅彧〈月光寶盒〉。(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呂咅彧〈真理之城〉。(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歷史框架中融入個人經驗與情感

近期,呂咅彧的作品融入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從中誕生的人物形像粗獷、威嚴、卻又奇異地寧靜,與畫布上燒穿的空隙相映成趣,刻意襯托出作品主題的莊嚴肅穆。本次展覽中,呂咅彧深入探討人類對未知宇宙的探索、虛構過去發送的宇宙通信的折返。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這面牆上的作品,是呂咅彧於展覽現場即時創作而成。(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本次展覽中,呂咅彧深入探討人類對未知宇宙的探索、虛構過去發送的宇宙通信的折返。(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藝術家將冷戰時期的先鋒板(Pioneer Plaque)和航海家金唱片(Voyager Golden Record)的檔案圖像結合,編織出一個超越時空的敘事,在歷史框架內展現了富有情感的詩句;同時,呂咅彧還在之中融入個人經驗,深入探討了「回歸 」這一微妙的概念,象徵性地闡釋了他在台灣出生及成長,一路至今的這段旅程。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呂咅彧深入探討了「回歸 」這一微妙的概念,象徵性地闡釋了他在台灣出生及成長,一路至今的這段旅程。(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流轉於不同文化之間——喬爾傑奧茲伯特(Djordje Ozbolt)

1967年出生於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的喬爾傑奧茲伯特(Djordje Ozbolt)在家鄉簡短學習建築後,於1991年定居倫敦。求學期間,因祖國經歷的一場革命,使奧茲伯特成為沒有固定國家身份的人,在隨後的歲月裡,他走遍世界,沉浸於不同文化中。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喬爾傑奧茲伯特(Djordje Ozbolt)。(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喬爾傑奧茲伯特〈怪異情侶 – 戀愛情侶1〉。(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奧茲伯特擅長解構與重構超越時間、空間的圖像,以類似拼貼的技巧,建造出自己的美學領域。他受到繪畫藝術、商業設計、時尚、音樂等豐富的文化影響,從其作品中還能略見歷史意識、諷刺機智,與微妙的黑色幽默。其作品曾於多地展出,包括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塞爾維亞國家館個展。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喬爾傑奧茲伯特〈怪異情侶 – 戀愛情侶2〉。(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在你我熟悉的圖像中注入揶揄

奧茲伯特的繪畫有著雕像般的存在感、清晰的形式、如古典作品般大面積的背景。這些手法是為了抵消主題的俏皮、敘事的聯想,以及對壞畫的揶揄負擔;濃烈、人工化的色彩顯示了他的幽默,運用觀眾不習慣的視覺風格,從而避開期望,引發更強烈的反應。在這次的新作中,他將視覺語言擴展到非常個人、同時也非常大眾的記憶,轉化可識別的熱門圖像,蘊含超現實主義的筆畫。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奧茲伯特的繪畫有著雕像般的存在感、清晰的形式、如古典作品般大面積的背景。(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在這次的新作中,藝術家將視覺語言擴展到非常個人、同時也非常大眾的記憶。(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邪惡的偉大畫面,也可能是和平與愛的先驅。」評論家Oliver Basciano如此形容奧茲伯特的作品。本次於亞紀畫廊展出的新繪畫系列《怪異情侶 – 戀愛情侶》(Odd Couple - Loving couple),將低俗恐怖與偉大歷史互相碰撞、網路亂象與經典文化共同陳列,畫中人物尋找著愛與慰藉的姿態,令觀眾感到似曾相識。奧茲伯特致力於消弭分類與不平等,在畫中能看到一種無政府、去中心的意象,彷彿意味著現今自由社會將繼續構成一種嶄新的社會秩序。

亞紀畫廊雙人展《返鄉星旅者》登場!重新解構當代占星學,探索個人經驗與歷史脈絡的交織
《怪異情侶 – 戀愛情侶》系列作品將低俗恐怖與偉大歷史互相碰撞、網路亂象與經典文化共同陳列。(圖片提供:亞紀畫廊)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登場!走進大自然裡的美術館,欣賞歷屆經典作品與全新之作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登場!走進大自然裡的美術館,欣賞歷屆經典作品與全新之作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於7月13日至11月10日登場,策展人為北川富朗,而本屆大地藝術祭約有85件全新作品,同時公開經典歷屆作品,將帶來約300件作品。而此次藝術祭特別強調環境保護與再生的主題,透過多媒體裝置、雕塑和互動裝置,深入探討自然、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連結。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邁入第9屆

3年舉辦一次、今(2024)年邁入第9屆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不僅是地方藝術祭的先驅,同時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藝術祭典,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更是必訪的藝術界盛典。而或許有些人不知道的是,「越後妻有」其實是舉辦大地藝術祭時所創造的新詞彙,「越後」指的是新瀉、「妻有」則與「深處」有著相同的日文發音,因此越後妻有著「新瀉深處」的含義。

2012年起藝術祭由佐藤卓擔任創意總監,設計出本屆全新主視覺海報,以越後妻有在地風景、著名作品為主,攝影師由金本凜太朗擔任。(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2012年起藝術祭由佐藤卓擔任創意總監,設計出本屆全新主視覺海報,其以越後妻有在地風景、著名作品為主,攝影師則由金本凜太朗擔任。(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以藝術為橋樑、農田為舞台

而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新潟縣南端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為舞台,佔地面積約760平方公里,是處被大自然包圍的里山地區(山間農村聚落)、以農業聞名,冬季時更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帶,卻也面臨著人口外流、高齡化等問題;2000年時,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出現,為這個地區帶來了轉變,其以「人類就在自然中」為理念、地方再造為目標,以藝術為橋樑、農田為舞台,連繫人與大自然,進而重振當地農村。

2018年第七屆大地藝術祭,MAD Architects在創辦人馬岩松帶領下,重新規畫打造日本三大峽谷之一的清津峽觀光隧道,讓原先老舊隧道,成了絕美的「光之隧道」。(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2018年第七屆大地藝術祭,MAD Architects在創辦人馬岩松帶領下,重新規畫打造日本三大峽谷之一的清津峽觀光隧道,讓原先老舊隧道,成了絕美的「光之隧道」。(圖片來源: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欣賞藝術作品與自然美景

人們在造訪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同時,除能欣賞美麗的梯田、山林等自然景觀,也能藉由體驗當地的飲食、風情文化,更加認識這片土地。另外,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也開放報名參加官方志工「小蛇隊(こへび隊)」,其除能參與作品製作、維護管理藝術品、幫忙農事、鏟雪等,也因為小蛇隊的成員來自日本及海外,並涵蓋10幾歲的學生到80幾歲年齡層的人,屆時彼此也能互相交流、認識新朋友。小蛇隊報名連結英文版請點此日文版請點此

本次新作包含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集結85件新作

而在此次的311件作品中,有85件新作,包含由田中央工作群創作的「大地に抱かれるフィールドミュージアム」(暫譯:大地環抱下的田野博物館)、中國建築師馬岩松領軍的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暫譯)、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以及由日本20多名藝術家共創的藝術動物園作品「Nakago Wonderland」等。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不將僅是每3年舉辦一次的藝術祭,其也規劃每年會有藝術活動,歡迎大家隨時都能造訪這處四季分明的地方,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享受不同時節的獨特風景。

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作品(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土耳其藝術家Ayşe Erkmen的「in and out」作品(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本次新作包含由MAD Architects打造的「野泡泡」。(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亮點全新作品搶先看

十日町地區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明石溫泉

由藝術家原倫太郎與原游擔任策展人的藝術祭期間特別企劃展「MonET船長的87天方形冒險」,在展覽期間,十日町地區的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的池塘、回廊與明石溫泉將變身成藝術遊樂園,現場將有由多位國內外藝術家帶來數個不同的體驗型藝術裝置、大型雕刻等,讓大小朋友都能與藝術品互動。另外,假日晚間,美術館將開放到晚上九點,作品將以燈的形式登場,讓觀眾可以感受日與夜不同的作品世界觀。

 原倫太郎+原游《阿弥陀渡り》(Amida Crossing)(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原倫太郎+原游《阿弥陀渡り》(Amida Crossing)(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UMEN / FOR USE 《Tape Echigo-Tsumari》(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UMEN / FOR USE 《Tape Echigo-Tsumari》(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松代地區  奴奈川校園 兒童五感體驗美術館

由藝術家松本秋則與松本倫子所帶來的竹編與聲音的作品《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將昔日的教室轉變為一間又一間令人興奮的藝術空間。另外,大地藝術祭的經典作品《脫皮之家》的藝術家鞍掛純一,本次再度參加大地藝術季,帶來以「錢湯」為靈感的《木湯》,將整間教室用木頭包裹,讓大家沉浸式感受木材的香氣和觸感。

松本秋則+松本倫子《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松本秋則+松本倫子《惑星トラリスin奴奈川キャンパス》(The Planet TOLARIS in Nunagawa Campus)(圖片提供: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津南地區  明山 - 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

曾為了解決在地義務教育缺乏而建造的秋山鄉立大赤澤小學校,於2021年廢校後,被改造為大地藝術祭的設施,並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計畫。而為呼應此地區過去特別的「獵熊文化」,本設施展出秋山鄉的詳細調查,包含歷史資料與紀錄片,同時陳列多位藝術家由不同角度解讀獵人文化與在地的民間信仰,像是藝術家井上唯使用在地草木,並參考前人的搭建技術所製作的大型入口《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

井上唯《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井上唯《ヤマノクチ》(Mountains are where it all begins)(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十日町地區 產土神之家

超過百年歷史的茅草屋頂古民家「產土神之家」(うぶすなの家),本屆展出的新作品為牛島智子的《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藝術家將豐富的色彩以及幾何圖形描繪於和紙上,再將和紙變為立體的藝術裝置。除此之外,在產土神之家也能享用由義大利料理主廚有馬幫明所監製、在地媽媽們烹調的在地鄉土料理套餐。

牛島智子《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   (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牛島智子《つキかガみ巡ル月》(The moon revolves around Tsuki Kagami)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產土神定食套餐( 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產土神定食套餐(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津南地區   東京電力信濃川發電所連絡水槽

曾多次參與國際展的烏克蘭藝術家Nikita Kadan,本次選擇以廢棄的發電廠水槽作為展場,使用鏡面金屬製作而成的藝術裝置《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作品本身看似是兒童公園中的攀爬設施,實際上無法進入,只能從遠處觀賞,象徵著觸不可及的幸福空間。

Nikita Kadan《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Nikita Kadan《別の場所から来た物》(The objects from Another Place)(圖片提供:寧淨 Ninjin)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方藝術祭鑑賞護照售價為一般:4500日幣、 6~18歲:2000日幣、6歲以下:免費。展期間,藝術祭鑑賞護照可在新幹線「越後湯澤站案內所」等地購買,詳情請見官網。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方藝術祭鑑賞護照售價為一般:4500日幣、 6~18歲:2000日幣、6歲以下:免費。展期間,藝術祭鑑賞護照可在新幹線「越後湯澤站案內所」等地購買,詳情請見官網。

2024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日期:2024年7月13日~11月10日,共87日(展期中,星期二、三休館,部分作品設施照常營業)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津南町 越後妻有地區 共約760平方公里
作品:共311件,其中新作約85件
更多資訊可點此至中文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