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
藝術創作2025/06/19
Acne Studios藝廊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將自製藝文刊物《Acne Paper》紙上策展拓展至實體空間
適逢《Acne Paper》發行20週年,Acne Studios將紙上策展的能量擴展至實體空間,於巴黎開設首座常設藝廊「Acne Paper Palais Royal」,匯聚展覽、藝術家講座、書籍出版等多元活動,構築一創意交流平台。
-
藝文展覽2025/06/19
給藝術迷的2025日本行程推薦:除了大阪世博、直島新美術館,5個展覽活動帶你從箱根、金澤玩到京都!
下半年日本「文化旅遊路線」怎麼走?包含展覽、工藝盛會和跨領域交流活動,本篇精選5處藝術迷們不能錯過的目的地,若你正好規劃到東京以外地區看看,不妨收藏起來做個參考。
-
藝文展覽2025/06/18
百年派出所變身藝文空間!早起設計操刀「嘉義文學館:東門町1923」全新識別,首展聚焦市場美味風景、飲食文學魅力
又一處歷史建築轉身踏入當代藝文網絡之中——嘉義新地標「嘉義文學館:東門町1923」由承載百年歷史的東門派出所重新定名而來;在留存其舊時風韻的同時,注入對未來文學發展的期許。全新識別系統隨場館正式亮相,並策劃3檔展覽於今年陸續登場。即日起至8月10日展出的《文學東市場:這次,我們交易的是詩》從當地市場風景出發,以「詩幣購詩」、假日工作坊等多項趣味活動,邀觀者探索飲食文學的魅力。
-
藝文展覽2025/06/17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知本登場!12組燈光裝置重現溫泉自然能量及部落記憶
2025台東光祭《沐光泉》即日起至7月27日展出,點亮知本夏夜。《沐光泉》邀集12組台灣及國際藝術家,以水為靈感、光為媒材,在山林與溫泉水霧交織的知本,創作12組燈光藝術裝置,演繹在地自然景觀及人文風貌。
-
藝術家2025/06/17
大稻埕百年校園裡的「太平國小博物館」:展出黃土水《少女》胸像,開館特展爬梳其創作中「孩子」的多重面貌
太平國小博物館自2022年啟動籌備,歷時3年,將於2025年7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座延續黃土水精神所打造的校園藝術生態博物館,以「聽得見讀書聲、聞得見稻穗香、看得見大稻埕歷史、能親近黃土水傑作《少女》胸像」為使命,深植於百年校園日常與在地文化記憶之中。
-
藝術2025/06/15
英國國家美術館「好友之家」現已開放!結合奢華餐飲的時髦藝文沙龍,打造會員限定俱樂部
今年是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立200週年,除了眾多展覽計畫與慶祝活動外,館方也宣布開放會員與贊助者限定的「美術館好友之家」,兼具頂級餐飲體驗、社交空間與文化沙龍,希望為藝術愛好者打造休憩和交流的優雅空間。
-
藝文展覽2025/06/13
肯亞藝術家Wangechi Mutu個展進駐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以「懸浮」形式重構觀看方法,化靜態場域為變動載體
羅馬博爾蓋塞美術館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舉辦肯亞藝術家Wangechi Mutu個展《Black Soil Poems》。隨「特定場域創作」成人類互動虛擬化下更為有力的當代表達,Mutu以首位進駐該館的在世女性藝術家之姿,藉懸浮布展形式、大膽空間語彙及嶄新神話故事重新詮釋這座具權威象徵性的場館。各色作品從展廳延伸至戶外祕密花園,在形塑跨場域對話的同時,更強化了藝術作為所有既定觀念「轉換、衝破」地帶的深刻意義。
-
藝文展覽2025/06/12
塩田千春全新個展《靜寂之空》登北京紅磚美術館!6件沉浸式裝置深度叩問「缺席的存在」,藝術家親解創作中的不思議
繼《顫動的靈魂》從東京森美術館巡展各地,今年4月份方才於巴黎大皇宮落幕,塩田千春全新個展《靜寂之空》已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領觀者另闢一段悟化旅程。與空間有著強烈互動性的「塩田式創作」,終以時而像擁抱、時而似拉扯、時而張力平衡的姿態,應場館本身環境蓬勃生長。而那兩綑至今不斷探問「缺席的存在」的黑紅絲線,此次更剝開東方哲學,化「空」為視覺沉思,在流瀉禪意的靜寂場館裡綻現生命力。
-
藝術創作2025/06/12
水景映照天空,陶瓷碰撞譜出流動樂章!隨巴黎證券交易所藝術裝置《clinamen》墜入沁涼白日夢
巴黎證券交易所邀請法國藝術家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打造大型裝置《clinamen》,將長期試驗的創作媒材「聲音」交織水景,邀觀者慢下腳步細細聆聽並感受場域,投入一場冥想。
-
工藝作品2025/06/09
「金玉良研-2025花蓮寶玉石首飾創作設計及切磨人才培訓補助計畫」即刻啟動,廣邀設計人為花蓮玉石帶來最美的「共變之奏」!
漫長的地質演化,讓花蓮這片位於板塊交界的土地,孕育出各類特有玉石,像是溫潤的豐田玉、宛如山水畫般紋理交錯的玫瑰石,以及色澤唯美的紅碧玉與白玉髓等,都是此地深藏的瑰寶。過去,這些玉石曾為花東帶來一段輝煌時光;然而,進入 20 世紀下半葉後,隨著全球經濟轉變、礦產供需失衡與市場價格波動,玉石產業逐漸走向沉寂,曾經風光無兩的玉市場,也逐步褪去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