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集結4大展區、夜間光雕秀、海上看展體驗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於6月10日至6月19日展開,除集結4大展區:國門廣場、正濱漁港/漁會正濱大樓、海洋科學館、沙灣展區,讓整座基隆市化身展場,同時還有海上觀展體驗與夜間光雕展演,讓遊客從早到晚都能享受基隆獨有的山海風情。

>>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總整理

姚仲涵《光電獸#26-你追我跑》(請標註「照片由大聲光電提供 攝影 _ 黃暐程」)
基隆太平國小建築立面在城市博覽會期間,化身為《光電獸#26-你追我跑》光影藝術作品。(圖片提供:大聲光電,攝影:黃暐程)

何理互動《海境》(請標註「照片由擷果創意提供 攝影 _ Alf Wang」)
何理互動最新作品「海境 Tender Soul of Ocean」位於基隆海港第一排,是到達基隆的第一個起點,引領觀者一起來感受基隆山海城環繞的特殊景色。(圖片提供:擷果創意,攝影:Alf Wang)

基隆城博主視覺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主視覺由三頁文設計操刀,其以舊時代海報為底,再繪上大船出港,象徵本次城市博覽會從起點城市「基隆」出發,向全世界展現自信的閃耀。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6月登場

以「城市即展場」為概念打造的基隆城市博覽會,涵蓋展覽、藝術裝置、市集活動、精彩展演,展現基隆日夜都好玩的多元面向,也帶人們看見城市的改變。而室內展覽時間為每日上午10點到下午6點,戶外活動時間為每日上午10點到晚上9點半,活動期間也推出橫跨4大展區的6條免費接駁專車,讓大家方便逛遍基隆城。需留意的是,海上看展採線上購票,在國門展區小艇碼頭與正濱漁港間安排海上觀展服務,旅客可以從海上視角欣賞基隆KEELUNG地標、藝術展品、城市山海美景及光雕秀,更多詳細資訊也可至「2022城市博覽會」官網查詢

>>  【基隆塔】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邱文傑用一個支點,把山帶回基隆市

>> 基隆【東岸廣場】新面貌!禾磊打開城市空間的結

>> 基隆【文化中心光雕秀】!絢爛視覺呈現基隆人文歷史、與海相依的城市生活(期間限定)

Croter X 當若科技藝術《山海洄游》(請標註「照片由擷果創意提供 攝影 _ Alf Wang」)
基隆文化中心在城市博覽會期間,也化身為光雕作品。(圖片提供:擷果創意,攝影:Alf Wang)

S__86933517
設置於國門廣場的朱銘《人間系列-紳士》期間限定作品,打開了基隆人與港口的距離,與對海洋的想像。(攝影:Adela Cheng)

基隆城博接駁車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免費接駁車資訊

 

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4大展區亮點!

 

A 國門展區

Map A-0523

A展區範圍包含西二倉庫、舊火車站、太平國小、國門廣場與海洋廣場等處,同時結合光雕展演、公共藝術、海上看展(預約制)與戶外表演等活動,城際轉運站大頂棚下也將規劃城市選品店,邀請基隆在地商家共同參與,讓民眾一次買足基隆在地代表性的伴手禮。

>> 基隆【國門廣場】啟用! 宋鎮邁把水岸還給大家創造獨有的海港生活

>> 基隆【山海鳴光】西岸新地標!豪華朗機工用710顆船燈串起聚集的力量

>> 基隆【海境】裝置藝術!何理互動以柔軟光帶捕捉海風(展覽期間限定)

>> 基隆【KEELUNG地標】換新裝!燈光系統優化,動態視覺、跑馬燈文字躍上裝置

S__86933512
由豪華朗機工打造的「山海鳴光」聲光動態公共藝術作品,坐落基隆城際轉運站廣場前,點亮城市新樣貌。(攝影:Adela Cheng)

S__86933507
由豪華朗機工打造的「山海鳴光」聲光動態公共藝術作品,坐落基隆城際轉運站廣場前,點亮城市新樣貌。(攝影:Adela Cheng)

基隆地標
在基隆城市博覽會期間,基隆代表性的KEELUNG地標也將上演精彩光影展演。

 

而A展區主要有3個展覽,包含:位於基隆港西二碼頭倉庫的主展館「起點城市」,其以此次基隆城市博覽會的主軸為核心,透過城市模型、照片蒐集和沉浸式體驗等策展手法,呈現市政建設與這幾年基隆的翻轉。坐落舊火車站的展館,以「時代基隆」為主題,並以「基隆聯合事務所」的形式呈現,帶大家一窺基隆近年城市改造暨空間發展規劃的秘密。位於太平國小的「社區設計館」,以「城市參與製造所」為主題,除展示市民參與引動城市成長的歷程與重要案例,展期間也將舉辦社區交流參訪、山城導覽、音樂演出、講座等活動。

>> 【時代基隆—基隆聯合事務所】特展!築點設計帶看基隆改變為何而生、如何實踐(展覽期間限定)

>> 基隆【起點城市】特展7大亮點!走進90年歷史西二碼頭倉庫,看基隆的盛衰與再起(展覽期間限定)

>> 叁式【光能基隆】濃縮24小時城市動態!科幻視覺包裹生活洞察(展覽期間限定)

S__86933519
位在西二碼頭倉庫的主展館「起點城市」,是此次最大的展館,空間設計則由柏成設計操刀。(攝影:Adela Cheng)

S__86933515
位在西二碼頭倉庫的主展館「起點城市」,是此次最大的展館,空間設計則由柏成設計操刀。(攝影:Adela Cheng)

S__86933518將基隆市化為數據空間,並將交通、機構、景點相關等微觀數據,轉為光子流動的場景。
主展館中由叁式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劇場,將基隆市化為數據空間,並將交通、機構、景點相關等微觀數據,轉為光子流動的場景。(攝影:Adela Cheng)

基隆城市博覽會0
位於基隆舊火車站的基隆聯合事務所-時代基隆展館,帶大家一窺基隆近年城市改造暨空間發展規劃的秘密。

S__86933522
位於基隆舊火車站的基隆聯合事務所-時代基隆展館,帶大家一窺基隆近年城市改造暨空間發展規劃的秘密。(攝影:Adela Cheng)

S__86933523
位於太平國小的「社區設計館」,以「城市參與製造所」為主題,展示市民參與引動城市成長的歷程與重要案例。(攝影:Adela Cheng)

S__86933525
位於太平國小的「社區設計館」,以「城市參與製造所」為主題,展示市民參與引動城市成長的歷程與重要案例。(攝影:Adela Cheng)

B 正濱展區 

Map B-0525

B展區涵蓋舊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及和平島等區域,同時規劃海派浪漫光雕秀、海上看展(預約制)、特色市集等活動。其中,備受期待的「2022基隆潮藝術」,此次以「未來島航」為題,邀集17位藝術家,與居民、職人協力梳理基隆這座城市的點滴、港口集體記憶的脈絡來打造作品,而這些創作分別坐落於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周邊與阿根納造船廠。

>> 2022基隆【潮藝術】!漁會正濱大樓首開放,漁網再生創作魚棚繪畫等7大亮點(展覽期間限定)

>> 【有一種味道在基隆上岸】特展!正濱海口味餐車、大基隆。市市集登場(展覽期間限定)

>> 基隆【港都咖啡】特展!從歷史文化脈絡認識基隆咖啡店(展覽期間限定)

海派浪漫光雕秀
海派浪漫光雕秀以正濱漁港色彩屋為畫布,用光影上演屬於在地的故事。

S__86933510
2022基隆潮藝術作品分別坐落在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周邊與阿根納造船廠。(攝影:Adela Cheng)

展覽從「飲食」切入,以「味道」為線索,演繹三座主題展區,引領民眾認識經典「基隆味」。
同樣位在漁會正濱大樓的「有一種味道在基隆上岸」展覽從「飲食」切入,以「味道」為線索,演繹三座主題展區,引領民眾認識經典「基隆味」。(圖片提供:左腦創意)

小檔 在地餐車與知名餐車品牌攜手,打造2022城市博覽會首週美味熱點。
基隆城市博覽會期間,在正濱遊客中心戶外廣場,天天都有特色市集。(圖片提供:左腦創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基隆城市博覽會將對外開放「西班牙諸聖教堂考古遺址」,其為目前唯一現地證明17世紀西班牙人到訪台灣的考古現場,策展團隊以「現地即是展場」的概念,讓遊客透過情境式的展示說明,近距離感受歷史與當代相會的感動。

C 海科展區  &  K 沙灣展區 

Map C-0525

Map K-0525

C展區以海科館為主軸,從室內向外延伸至潮境公園和八斗子漁港,並規劃一系列的戶外體驗活動,讓海洋走入民眾的生活,感受漁村再生魅力。K展區則涵蓋基隆要塞司令部、沙灣歷史文化園區,前者以多媒體互動展為主軸,重現已消失之歷史場域,如:大沙灣砲台、港灣夜景、聖薩爾瓦多城等,展現此區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成果;後者除規劃輕食市集與親子演出,在校官眷舍與司令官邸也有由誠品書店推出的「時光繪本書屋」活動。

>> 基隆【林開郡洋樓】開放參觀!走進曾經的「基隆鬼屋」遙想歷史景況

>> 基隆【誠品時光繪本書屋】!百年古蹟中的世界童書之旅、近50場藝文工作坊

潮境智能海洋館
全新開放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也涵蓋在基隆城市博覽會的C展區中。(圖片來源:海科館)

圖六:誠品書店「時光繪本書屋」於「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精選展出繪本大師雍卡拉森作品等豐富中外文繪本童書,邀您體驗各國精彩創意。
K展區則涵蓋基隆要塞司令部、沙灣歷史文化園區,其中,誠品書店於「要塞司令官邸」及「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推出「時光繪本書屋」,策劃歐亞5國特色古蹟書店主題展。(圖片提供:誠品書店)

圖四:誠品書店「時光繪本書屋」特別在和室榻榻米上增設柔軟地毯與色彩繽紛的抱枕,為孩子打造如家一般舒適愜意的閱讀遊戲空間。
K展區則涵蓋基隆要塞司令部、沙灣歷史文化園區,其中,誠品書店於「要塞司令官邸」及「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推出「時光繪本書屋」,策劃歐亞5國特色古蹟書店主題展。(圖片提供:誠品書店)

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圖片、資料來源|基隆市政府、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官網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台中最美的皮拉提斯教室開幕!充滿知性、優雅力量的「Joshua Pilates」引進全台最完整Balanced Body實木核心床,結合精緻的課程設計與專業指導,為學員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並藉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和諧與力量。

皮拉提斯結合「約書亞樹」療癒能量

Joshua Pilates創辦人Annie在美國學習皮拉提斯多年,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對身心靈的調和作用。在一次加州旅行中,她與友人造訪了一處滿是約書亞樹(Joshua Tree)的地方,其外型獨特,彷彿手臂一般向外延展,如同暗夜中的燈塔,為人們指引方向。Annie被當地的寧靜氛圍與療癒能量深深觸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諧平靜。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Annie相信,皮拉提斯是身體、思想和精神的完整協調。回到臺中後,面對都市的喧囂與快速節奏,他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誠摯邀請大家用好玩的方式,找到生活的美好平衡。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Annie決心打造一處能讓身心靈回歸平衡的空間,於是與友人共同創立了Joshua Pilates(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一樓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覺察身體狀態,內化為生活方式

皮拉提斯是一種訓練肌群力量的運動,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避免因長期不良姿勢所引發的肌肉不平衡、緊張或痠痛。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皮拉提斯透過動作指導與身體自主意識的引導,在每個動作中保持對身體的感知,逐漸讓身體回到自然、正確的位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透過覺察自身身體狀態,逐步矯正姿勢,學員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將這樣的觀念與感受內化為日常生活習慣,讓身體自發性地保持最佳狀態。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堅信,真正的健康不僅是體能上的鍛鍊,更關乎心靈的平衡與力量(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重新定義「健康」,推廣身心靈深層連結

為了讓追求身心靈和諧的都市人享受質感與專業兼具的頂級訓練體驗,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私人教練空間也配備全系列器械,包含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以及專為團課打造的塔架設備,提供學員更豐富且多元的課程選擇。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配備全台最多台的Balanced Body實木器械,可供團體課程學員同時使用(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一般教室少見的Springboard壁掛彈簧板(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期望以知性、優雅且充滿力量的品牌精神,帶來全面提升個人體態、生活質感與健康美學意識的新型態皮拉提斯體驗,為現代人重新定義「健康」,推廣以自主健康為核心的運動理念,讓身體、思想與心靈達到真正的連結,進而建立全方位的健康意識,並打造積極推廣健康意識的在地社群。

台中絕美皮拉提斯場館「Joshua Pilates」:和身心靈對話,在都市中尋找內在寧靜
Joshua Pilates二樓教室空間(圖片提供:Joshua Pilates)

Joshua Pilates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河南路四段188號
官網|www.joshuapilates.com
Instagram|@joshuapilates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0km 山物所「山友會」講座重點盤整,從生態到藝術的跨界視角

由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座落於台北市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町屋群,在一方巷弄內重現山林景觀樣貌。每一季度於山物所現場,亦舉辦「山友會」講座,特邀跨界專業人士開講,透過知識科普或個人經驗分享,與關注台灣山林議題的聽眾們進行深度交流!

舉辦於「0km 山物所」的第3屆山友會會員講座,於去年10月登場,以「巡山之徑:步道與山林探索的再發現之旅」為題,邀請7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講者,他們都熱愛台灣山林與百年步道,從公民運動、推廣教育、故事分享、藝術創作等不同視角,傳達對於這座島嶼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世代傳承、永續守護的美好心意。 以下盤整7位講者的演講重點,帶大家一同走進森林,認識與重新發現人與自然的關係: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0km 山物所一景。(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1)重新思考「砍伐森林」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展示資料:台灣每年需要約600萬立方公尺木材,但自給率不到1%,幾乎完全依賴進口。這導致3大問題:進口木材常來自非法砍伐,對原產地生態造成破壞;運輸木材的碳排放對環境不利;全球政經不穩可能帶來木材供應風險。為解決這些問題,林業署自2017年起推動「國產材」計畫,希望到2028年將木材自給率提升至5%,並透過科學管理實現永續森林經營。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勤美集團與林業署攜手打造的「0km 山物所」,也保留許多植物生態。(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李芝瑩表示,社會大眾對砍伐森林的直觀反應常是負面的。但森林其實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只要經過合理經營,就可持續利用。台灣目前合法的砍伐區域以低海拔人工林為主,而非天然林。更重要的是,在當前世界追求減碳的趨勢下,木材比水泥與鋼筋更符合節能減碳需求,將可在台灣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2)山林的文學啟發

「大凡整合規劃設計」景觀規劃師兼步道設計師李嘉智,在演講中分享他的親身經歷。他回憶起個人第一次雪山之旅,獨自面對挑戰與未知,在風雨欲來的高山中學會了敬畏與順應,也體悟生命中的無常與堅韌。那段旅程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啟發他對山林的熱愛與思考。

有趣的是,他提及了自己從閱讀中得到的啟發,例如川端康成的《山之聲》曾提到:「每片森林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樹。」每次進入山林,他都試圖尋找那棵樹,也尋找與自然共鳴的自我。村上春樹更在《挪威的森林》裡寫道:「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即使我們從未踏足其中,它依然存在。」山林就像人類心靈的棲息地,也是文化與自然交融的場所。

(3)步行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

由「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帶領的步道運動,從2006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推動,成功將步道運動打造為一場大型的公民行動。協會鼓勵一般大眾從徒步旅行開始,藉由步行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讓自己從「消費者」轉變為「守護者」的角色。

 周聖心表示,「步行」其實就是一種低門檻的公民行動。以20243月協會舉辦的「海岸山脈浪遊縱谷」活動為例,帶領參與者從台東池上走到花蓮,途經田埂、山脈與部落,聆聽阿美族、客家人與漢人的故事,感受土地的多元文化。協會亦於2012年開設「步道學」課程,結合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推廣步道修復與環境調查。目前已舉辦29期課程,並提倡聘用在地工班修繕步道,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傳承工匠技藝,保護步道文化。

(4)台灣特有的「有人的山林」

現任「山盟公益協會」監事,同時也是攝影師的雪羊,分享了10年來登山旅程中的心得與成長。雪羊強調,與歐美荒野不同,台灣的山林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一座與土地、文化對話的平台,富含人文歷史。他多次在原住民朋友的指引下,探訪深山部落,例如沿著馬遠部落的遷徙路徑走訪其老家 Takibakha(布農族語)。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中,他深入了解山林作為生活靈魂的意義,並認識到尊重與共鳴的重要性。

從台灣群峰繼續向海外冒險,雪羊也在攀登中亞列寧峰等國際挑戰中,重新審視自己登山的初衷。他認為,登山並非追求英雄式成就,而是成為一位忠實的講述者,將山林的故事與感動傳遞給更多人。而登山也不僅是一場體能的挑戰,更是心靈探索與文化交融的旅程。台灣擁有獨特的「有人的山林」,這是一份值得珍視與守護的財富。

(5)如何透過策展傳達在地文化?

「孩在 Hi! Kidult」近年透過工藝創作的方式策展,藉以傳達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總策劃林心恬首先分享2024年於自來水博物館園區舉辦的展覽「獵島計畫」(Hunter Island),巨型版畫作品「考古化石-岩層說」,將紙漿與雕刻結合,以層層堆疊的手法,重現不同年代的考古地層;以馬祖海域奇景「藍眼淚」為靈感發想的作品「藍眼淚-時間的軌跡」,運用複合媒材結合傳統編織技法,加上燈光特效,將原本黑夜海上的藍色奇景,開展於空間上方,觀眾經過時頭頂彷彿空中銀河,奇幻重現馬祖海域特色。

她也介紹如何透過策展重現地方文化,例如與文化部合作的「芝味祭」,運用當代藝術與數位科技,深入挖掘三芝地方的文化特色。三芝因為地理環境相對隔絕,至今仍留存傳統生活方式,流傳數代的大道公信仰,透過當地數個庄頭輪流祭祀,讓信仰與生活結合。策展團隊於是擷取大道公形象,作為導覽三芝當地各景點的代表,並與LINE結合,運用數位科技與社群推廣,讓外地參觀者能更深入感受地方文化的豐富內涵。

(6)用藝術探索山林多樣性

「木直牛勿 plant practice」品牌主理人暨植物藝術家 Hsin ,擅長以壓克力和水彩為創作媒材,台灣自然風景為靈感來源。2022年起開啟了「近山計畫」創作主題,以「海拔」為分界,針對低、中、高海拔地區,系統性探索台灣山林風貌,藉由畫作來記錄台灣山林的多樣性景觀。

「近山計畫」著眼於台灣山脈的整體性,Hsin透過五感捕捉各海拔區域的不同特質:低海拔靠近平地,蘊含日常生活的親切景象;中海拔有著霧氣繚繞與迷人的森林層次;高海拔則呈現群峰遼闊與湖泊純淨的景致。這些不同特質都被 Hsin 巧妙融入作品,例如她描繪了高山中的山屋或低海拔與都市的緊密連結,在在展現人與山之間不同的距離。

(7)淡蘭古道的爬山「生活感」

平日任職於中研院分生所、從事動物研究的吳雲天,同時也是登山愛好者。在這次演講中,他分享了淡蘭古道的獨特魅力。淡蘭古道的歷史可追溯至1897年日本接管台灣後繪製的地圖。當時的古道是連接台北城、大稻埕、艋舺與基隆的重要交通路徑,經過如今的南港、小巨蛋等地區,最終通往瑞芳、草嶺等地。

這條總長約200公里的古道分為北、中、南三路,串聯茶葉運輸、礦產開採與居民生活等文化痕跡。吳雲天強調,淡蘭古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同時具備深厚的歷史意義與自然生態價值。例如,日治時期的博物學家曾在此地發現多種台灣特有種植物,如石碇佛甲草,甚至還能見到穿山甲等珍稀動物,部分區域更設有生態保護區。若想要更深入了解淡蘭古道,吳雲天推薦使用「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作為探索工具,透過地圖的透明化功能,能對比古今地貌的變遷。他呼籲人們親自踏上古道,用雙腳感受它的魅力,挖掘更多自然與人文的故事。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吳雲天於0km 山物所演講。(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資料、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文字整理|張以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