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叢書部
共有309篇文章
- 
                    
                    食譜2025/08/05煙燻風潮來襲!培根波本威士忌x煙燻血腥瑪麗兩款創意雞尾酒,帶你品味炭香魅力
煙燻,不再只是燒烤的專利,也成了雞尾酒裡最迷人的風味之一。從泥煤威士忌、炭烤煙燻培根,到手持煙燻器現場加香,這股炭香風潮正悄悄改變我們對調酒的想像。這次就帶你嚐嚐兩款創意十足的煙燻雞尾酒,喝出一口燒烤般的驚喜。
 - 
                    
                    品味新訊2025/08/02你所不知道的神話祕密:從動物看文化信仰,重生、死亡與自然的寓意
為什麼神話中總有動物出現?也許是因為在遠古的生活裡,動物是我們最熟悉、也最敬畏的存在。從會重生的不死鳥,到能造雷的雷鳥,再到聰明的烏鴉,牠們不只是角色,而是象徵人類對生命、自然與未知世界的探索與敬畏。
 - 
                    
                    食譜2025/08/01跟著美國烘焙大師莎拉.基弗動手做!兩道人氣餅乾食譜:薄脆巧克力 × 花生醬風味
餅乾,看似簡單,卻能藏著驚人的變化與細節。對喜歡烘焙的人來說,一塊餅乾不只是甜點,更是一種手感與技術的展現。美國烘焙大師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 所著的《餅乾烘焙聖經》正是一本讓人重新認識餅乾魅力的作品。她不只收錄了經典配方,更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敲盤技法」,透過一個小動作,改變了餅乾的外型、口感與整體層次。
 - 
                    
                    食譜2025/07/30美國著名炭烤煙燻教父史蒂芬.雷奇藍,帶你顛覆味蕾!從雞蛋到起司蛋糕,玩轉炭烤新風味
史蒂芬.雷奇藍撰寫的《炭烤煙燻大全》,從木材選用、器材操作、溫度掌握都有詳盡介紹,還有100道超乎想像的殿堂級食譜。挑選兩道食譜介紹:炭烤煙燻雞蛋、炭烤煙燻起司蛋糕,一起來試試動手做吧!
 - 
                    
                    品味新訊2025/07/29專訪林口「人然humanature」:透過選書、展覽、選物與飲食體驗,打造出「生活節奏的練習場」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邊陲地帶,一間名為「人然 humanature」的空間靜靜地誕生,開幕不到一年,卻已漸漸成為林口文化地圖上一處重要節點。有人從台北搭捷運轉乘而來,也有林口居民將這裡當作工作、閱讀、放空的日常場域。人然以雜誌與選書、展覽、選物與飲食體驗串連出一種新型生活空間,與其說它是選物店或展覽空間,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節奏的練習場」,讓人重新找回與自己、與環境的相處方式。
 - 
                    
                    工藝作品2025/07/27專訪攝影師簡子鑫:用快門與轆轤,形塑生活的形狀
作為攝影師,每天的工作就是背著相機與腳架,穿梭在不同活動或忙碌著商業拍攝,開始做陶後,他決定從臺北搬到臺南,與巷弄裡的陶藝工作室當鄰居。工作節奏與心情也大幅轉變。一切都發生地很自然,只是因為「喜歡做陶時進入心流的狀態」,人生也開出一條自己未曾想過的路徑。
 - 
                    
                    食譜2025/07/26認識美國烘焙大師莎拉.基弗:獨創「敲盤烘焙法」,從經典到創新的一段旅程
莎拉.基弗(Sarah Kieffer),一位深受美國大衆喜愛的烘焙師,創辦知名部落格「The Vanilla Bean Blog」,「敲盤烘焙法」的研發者,其撰寫的《餅乾烘焙聖經》收錄100道餅乾食譜,以餅乾種類分門別類,從歷久彌新的經典配方、傳統口味的新創演繹,到獨樹一格的創意甜點應有盡有。皆適用於派對、聚餐、餅乾義賣,或只是待在家享受一個舒適的夜晚。
 - 
                    
                    藝術家2025/07/24專訪插畫家陳姝里:玩泥弄土,捏出一顆自由的心
「對我而言,創作不會總是有很強烈的意圖。」一開口,陳姝里如此輕描淡寫,卻正好道出她在藝術創作之路上「自然而然」轉向陶藝的關鍵。過去十餘年,她穿梭在插畫與平面設計之間,也因此在插畫界中闖出一番成績。只是,日復一日,面對形形色色的客戶需求,她漸漸無法沉浸在「純創作」的心流之中。「會去捏陶,就像是一種自然轉換的過程,因為當時的我,很需要自己的空間,不僅是實體的空間,心理也是……」
 - 
                    
                    品味新訊2025/07/23符號無所不在,你真的看懂了嗎?帶你解碼日常生活中的圖示與標誌
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標誌和符號能告訴我們一些可以馬上記住或能立即使用的資訊。我們把這些每天會看到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但請想像看看,如果有一天沒有了這些標誌和符號,生活會變成怎樣?這個世界會被布告板覆蓋,上頭鉅細彌遺寫著我們每天必須做的事。再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標明方向、指示,甚至「停」或「通行」的號誌,路上交通又會變成怎樣?
 - 
                    
                    視覺設計2025/07/11好設計的起點,從共識開始:設計師為什麼該從專案初期就參與內容發想?
過去我遇到過一些商業人士,他們會擔心「對自己的品味沒信心」,也有人說「自己不懂設計」。但其實,關鍵不在於設計的品味,而在於是否能與設計師分享想要傳達的內容。如果能準確地與設計師分享這些內容,專業的設計師自然會提供顏色和形狀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