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Vie 叢書部

共有280篇文章

La Vie 叢書部

La Vie 叢書部

  • La Vie編輯

La Vie叢書帶領讀者優游於生活美學、藝術設計、飲食文化、風格旅行、創意經營、文史知識等六大領域之間,給予生命更寬廣的視野,尋找出實踐自我風格的種種方式。

  • 壽司的歷史
    風格美食2024/12/10

    壽司在古代是保存魚肉的發酵食品?透過名稱由來、製作方式,追朔壽司的起源與發展脈絡

    壽司可說是有史以來最簡約的一道料理,但如今也變得複雜多元。一片魚肉放在飯上組成的握壽司,似乎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單純的了。壽司卷(又稱為「海苔卷」)在過去也一樣簡單,只需用「干瓢」(即葫蘆乾)等普通食材,和飯一起捲成海苔卷即可。然而在今日,幾乎任何食材都能放進壽司卷內或鋪在上頭:炸蝦、奶油乳酪或午餐肉。壽司卷能做成「外翻」的形式,把飯包在最外層,有時也會裹上麵包粉油炸。壽司卷上可以放魚肉片、蝦肉片、酪梨片、炸洋蔥或天婦羅花,有時表面也會塗上不同顏色的醬汁。簡而言之,在過去曾是綠色圓柱狀的低脂食物,如今已演變成無固定形體的滴汁怪物,熱量、鈉含量和膽固醇都是麥當勞漢堡的兩倍。

  • 「微著金工」創辦人葉秀薇
    工藝作品2024/12/04

    專訪「微著金工」創辦人葉秀薇:自由混搭複合媒材創作,探索金屬編織的工藝美學

    工業設計師出身的葉秀薇,在設計公司執業十餘年有了職業倦怠,於是利用假日尋找有興趣的課程進修,因為過去讀的是設計,大學聯考亦是術科,因此對繪畫與工藝相關領域並不陌生,曾經嘗試接觸陶藝、木工和繪畫等各式各樣領域,最後毅然決然投入金工懷抱,在其中找到自由混搭複合媒材創作的快樂。

  • 草山金工KINJO
    工藝作品2024/11/27

    化身一日銀匠,敲打值得慶祝的時刻!到「草山金工KINJO」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銀飾

    金工手作體驗近年來大行其道,坊間課程、工作坊多不勝數。如果要認真細數金工課程的領導品牌,就不能不提到如今在臺北、臺中有多間門市及自家電商平臺的「草山金工KINJO」,在十多年前率先掀起這股金工工藝的體驗風潮。

  • 「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
    工藝作品2024/11/13

    專訪「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以鑲嵌技法重製壓花玻璃,感受老物與傳統工藝的美學細節

    「自愛ZIAI」主理人鍾欣穎說用刀劃過玻璃,切出形狀,是她製作時最偏愛的流程之一,她喜歡過程清脆的聲響。說是切玻璃,但其實沒有一刀直接切開,而是在表面劃出有深度割線後,再用剪鉗夾著,用點巧勁,取下需要的部分。回憶玻璃創作的初期,她還在服裝產業有正職,無法分割工作與創作,兩者之間宛若有道隱形線,兼顧著兩邊,掙扎生計也苦惱不夠時間好好創作。參加市集收到最初的好評回饋,「第一次發現,有人想要購買我的東西,會等我把攤位擺好。」 有人欣賞成為助力,讓她放手切割正職,全心投入品牌的創作。品牌初亮相的作品,是一系列樣貌不同的小房子。

  • 細節滿滿的糖霜餅乾怎麼做?人氣品牌「甜時KUKI」的糖霜技法、經典款作品一次看
    風格美食2024/11/11

    細節滿滿的糖霜餅乾怎麼做?人氣品牌「甜時KUKI」的糖霜技法、經典款作品一次看

    人氣糖霜餅乾品牌「甜時」初期以全客製且精準地完成委託人的訂製需求為主要目標,盡力將每一個細節完整呈現。而關於客製,除了卡通人物、品牌,更令人欣喜與期盼的是能製作出一段故事與寶寶的專屬回憶。後來也順勢推出品牌經典款,概括這六年來最常被欽點且最具特色的餅乾組合,將這些款式定製成模型,不僅改善全客製價格昂貴的問題,也減少了製作的時間。

  • 水果料理
    風格美食2024/11/08

    以櫻桃、無花果等5種水果入菜!從挑選技巧、最佳品嚐方式到推薦食譜一次整理

    每當看見水果就會浮現許多兒時回憶,例如拿梯子爬樹摘水果、摘梨子、把櫻桃當耳環。等待品嚐每年第一批採收的草莓是多麼地令人感到幸福啊!夏天一到就有鮮嫩可口的桃子,還能欣賞轉變為橘色的杏桃,秋天則是無法停止啃食美麗蘋果的季節,緊接而來的冬天開啟了柑橘的世界,我們徜徉在各具風味與色彩的熱帶水果中盡情旅行。當令水果自然地散發出宜人的果香且價格便宜,而各季水果會依據大自然最好的安排為我們提供營養:例如夏季水果水分飽滿,攝取草莓、甜瓜或番茄可以補充水分;冬天日照較短、較少曬太陽時,冬季的柑橘類水果則可為我們補充維他命。水果擁有各種獨特外型、營養價值,因此也有不同的挑選、保存技巧,以及最能襯托風味的品嚐和料理方式!

  • 陶藝
    工藝作品2024/11/07

    透過捏陶沉澱思緒!「Small Things陶藝空間」融合創作與感官體驗,在塑形中重新連結自我

    當生活被繁瑣的事物塞滿,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好好感受生活,好好與自己相處?「Small Things陶藝空間」相信陶藝不僅是創作,更是一場與自己心靈對話、放鬆的旅程。在捏陶的過程中,當雙手觸碰陶土,隨著揉捏和塑形的節奏,專注每個細微的觸感,體驗者會發現思緒漸漸沉澱,還能從手中的陶土獲得訊息,使自己重新覺察自己的狀態,發現那分原本被忽略的感動,再次連結自我。

  • 玻璃工藝大師許鈞淵
    工藝作品2024/10/30

    專訪玻璃工藝大師許鈞淵:混搭多元材質創作,打造自然寫實的玻璃風景

    談起當初為什麼投入玻璃工藝,許鈞淵回溯兒時,自小便生長在玻璃產業蓬勃的新竹,姐夫也從事玻璃製品產業,「我從小就耳濡目染,看了也想跟著學。」許鈞淵說自己學得很快,師兄們學習這門工藝要花八年,他只學了一年半。秉持著創作熱忱投入玻璃工藝多年,以藝術創作為主,量產為輔,也協助許多設計科系學生製作研發產品。「應該算是有遺傳吧。」許鈞淵認為自己的藝術天份可能源自媽媽,「我媽從事服裝產業,我們去百貨公司看亞曼尼的西裝,我回家只要把圖畫出來,她就會依照版型加入自己的創意元素,然後完整重現出來。」過目不忘的影像高敏銳度,也展現在許鈞淵自然寫實的玻璃創作風格。

  • 塔羅牌
    影視娛樂2024/10/19

    透過貓塔羅牌的療癒能量探索自我!解讀22張大阿爾克那牌卡,洞悉內心情感、啟發新觀點

    貓是屬於夜晚的動物,而且牠們可以看到和聽到我們人類無法看或聽到的東西。塔羅牌讓我們用一個新的方式來探索自我:透過卡牌去找尋意義和未被啟發的新觀點。這些類似的特性讓貓與塔羅牌成為最佳夥伴。塔羅牌的每張牌都有著神祕的名字,以及吸引人的圖像,對於自我認識而言,是個很實用的工具。就像一面鏡子般,能夠照出一個人的恐懼、希望與目標,但透過它,會比較容易找到方法解決。本文將帶領您認識牌卡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大阿爾克那,它包含了22張牌卡,依照特定順序和編號排列,從0(愚者)到21(世界)。這個順序讓我們能夠解讀卡片要說的故事,如何陳述與詮釋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視為是一場旅程。從愚者的單純天真開始,然後慢慢進入到一系列的機遇與試驗,受到困難阻礙,在路上遇到各種不同的幫手,直到抵達圓滿與自我實現之處,即最後一張牌「世界」。

  • 許金烺
    工藝作品2024/10/16

    爐火純青的玻璃工藝!藝術家許金烺投身玻璃產業數十年,在烈焰中鑽研技法、持續創作

    民國50年代,玻璃工業因政策與民生需求,陸續於產矽沙原料的新竹設廠,13歲的許金烺,在此背景下從學徒做起。他領悟力強又為養家,不久便出師,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販售通路橫亙北中南,彼時正是產業壯大的60年代,直到遇上兵役,才暫離玻璃事業。退伍後,有工廠老闆找他去當技師。白天在外上班、晚上在家接單,那是外銷發亮的時期。近年要見到許金烺的實體作品不易,原因是他已退休數年。2020年,七十歲的許金烺從正規教育體制中退休,結束每兩週一次新竹花蓮間的往返,如今,僅作私人教學,而且只在自家工作室裡。工作室位在新竹古奇峰地區,半山腰上的這條街,舊時有玻璃街的別稱,聚散工藝品商家,熱鬧一時。現在路旁幾乎不見過往痕跡,直到繞進小巷,望轉角牆上寫著「許金烺玻璃藝術工坊」的招牌,遙想當時巷弄沸騰的盛況。